第一百八十三章 盛宴

陳海獻出練兵實錄時,就表露出他要交出兵權、潛心苦修的意願。

而對文勃源及幕後的英王贏述來說,一來認定蠱魂丹的作用在陳海沒有踏入明竅境之前暫時還沒有顯現出來,但已如蛆附骨的種入陳海的神魂深處,不怕他能飛出手掌心去;而明面上陳海作爲河西太微宗出身的客將,朝堂裡不會有太多人希望客將在西園軍長期執掌兵權。

不管怎麼說,京營軍怎麼都得是京郡八族子弟的天下,客將只能加進來點綴一二。

多重因素所致,陳海調任潼北大倉司丞,由趙無泰接替他的營都尉之職,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冉虎、解文琢、厲玉麟、岑雲飛以及周鈞等河西子弟,都繼續留在第一大營擔任將職,積累治兵的經驗,陳海就帶着吳蒙、丁爽、齊寒江等昭陽亭侯府的部將扈從,直接就在潼北府城南面的潼北大倉就任司丞之職。

建潼北大倉,初衷是爲西園軍在秦潼山北麓的戰事服務。

這樣的話,太尉府僅需要將糧草物資集中運送到潼北大倉,然而再經潼北大倉轉運諸營防區即可,糧草物資的輸運效率能提高許多,但此舉最終的目的還是加重西園軍的籌碼。

隸屬於西園軍總管府所轄的潼北大倉建成後,西園軍就有大規模積儲糧草物資及修造戰械、兵甲的權限跟場地,體系將更加完善;而有了潼北大倉,英王贏述一派的宗閥世族,就更容易將觸手延到秦潼山北麓。

從這一方面來說,文勃源乃至隱身幕後的英王贏述,乃至在背後支持英王贏述的宗閥世族,都不希望秦潼戰事太快就結束掉。

**********************

潼北大倉位於潼北盆地中央位西,與潼北府城相隔潼河,是年後在一座未被叛軍完全摧毀的殘寨基礎上剛剛建成,四周是方圓近四百里、秦潼山北麓深處唯一能大片發展農耕的盆地平原,設置有十三縣。

潼北大倉也是動用軍方的資源,建城效率才極高,三四里方圓的倉城,磚石所砌的城牆高逾十米,瀕臨三四里寬的潼河南岸而立,而潼河北面的潼北府城就顯得殘破不堪。

匯聚四周溪澗河流,匯聚成東西向橫貫潼北府全境的潼河,是秦潼山脈北麓最主要的河流,灌溉潼北府一府十三縣的廣袤大地,又經秦潼山脈西麓的深峽大谷,西出秦潼山脈,流入秦潼山脈西北的天水郡內。

然而潼河在秦潼山西麓所行經的地形極其兇惡,很多段都是以斷崖疊瀑般往下游傾泄,舟船無法通行,沒有形成秦潼山北麓連接天水郡的大通道。

潼北大倉已大體建成,承接太尉府輸送過來的糧草物資,再由西園軍各營派出輜重車馬過來將糧草物資運走即可。

即便太尉府下令從潼北大倉分糧賑濟潼北府的災民,也是潼北府縣的府尹縣丞等地方官吏攜公函入倉領糧,陳海如數拔付即可,都不需要他額外操什麼心。

陳海這個司丞之職,自然是相當的清閒,甚至都不用時時守在倉城之內。

潼北大倉有兩千將卒守倉,都是從諸營輜重營淘汰下來的老將、老卒,都有退養之心,戰力自然談不上有多強,但倉城建得既高又險,城門緊閉,二月中旬十數萬饑民暴動奪糧,也沒能撼動倉城。

陳海赴任之後,雖然說涉及糧秣物資收儲分付那一塊油水最大,但他沒有搞什麼動作,還是由以前的倉吏負責;這些倉吏能佔據這些位置,也都是屠氏、趙氏、樊氏的子弟或附屬宗族出身的官員。

陳海既不屑於從軍餉物資裡抹油水、中飽私囊,也沒必要與屠氏、趙氏、樊氏的子弟爭利,搞得大家相處都不愉快,但他同時將戰械、兵甲修繕這一塊的事情都分割出去,由周景元從桃花塢調了匠師、匠工到潼北府成立新的鑄造場承接這一塊的事務,別人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潼北大倉原計劃要編四百名匠工,承擔戰械、兵甲的修繕,陳海將這一塊的事情分割給藥師園所屬的鑄造場承接,四百名匠工的糧餉也將作爲工費拔給鑄造場。

除此之外,兵甲、戰械的修繕,太尉府那邊都會照既定的比例拔給一定的損耗材料,陳海自然也都全額劃給鑄造場了。

這裡面肯定是有油水可以截留下來,但陳海身爲潼北大倉的主官,總也要有點油水能撈。文勃源、樊春等人也都認可此事,何況經藥師園鑄造場修繕的兵甲、戰械,又結實又耐用,其他人又能有什麼意見?

當然,唯有陳海心裡清楚這裡面的油水到底有多大。

其他兵甲、戰械不提,僅太尉府用於糧秣物資輸送的車馬隊,共編有八百具機關木牛,每走一趟,太尉府那邊都照三成損耗的比例拔給用於更換的機簧部件。

倘若藥師園鑄造場能將實際損耗降到兩成,就意味着每一個運糧週期,鑄造場所截留的機簧部件及其他材料,就能組裝出六七十具機關木牛出來。

要做到這一點,對陳海來說太容易,甚至都不需要對機關木牛做大的改造,僅需要在部件銜接處,增加能緩和衝擊力的簧片;而同時用牛羊油脂熬煉出來的潤滑劑除了能極大減輕鏽蝕外,還能極大減輕機簧部件之間的摩擦損耗。

僅僅用一些小的措施,鑄造場就能截留大量的修繕材料,而經藥師園鑄造場修繕的器材極其耐用,西園軍將領武官也都極歡迎,皆大歡喜。

***********************

陳海交出兵權,請調潼北大倉任職的目的,還不僅僅是在潼北府設立新的鑄造場。

在陳海的授意下,曹奉、曹善父子,率曹氏及曹氏親近的千餘族人遷入潼北府。

曹氏族人遷出桃花塢,意味着此前在桃花塢北片編民入戶的七八萬流民,陳海徹底放棄對他們的影響及控制;陳海後期也會削減在桃花塢的投入。

桃花塢緊鄰燕京城,那裡是京郡八族及贏氏皇族的天下,陳海心知他這條小魚在沒有道丹境修爲、受封亭侯乃至鄉侯之爵以前,在燕京城牆腳根下,根本翻騰不出什麼浪花來。

然而潼北府的宗閥世族勢力一向不強,這次又被數十萬叛軍狠狠的犁過一遍,府縣有些樣子的宗族勢力幾乎都被摧毀,看似荒蕪一片,但對有心不受其他宗閥世族制肘,培植嫡系勢力的人來說,潼北則是肥得令人眼饞的沃野。

叛軍橫掃過後,秦潼山北麓留下的勢力真空,實在是太大了。

潼北府以西兩百多裡外,有一座聚泉嶺,位於潼河的南岸,早先被一夥黑巾山賊盤據。叛軍北撤,聚泉嶺附近的山澤田地就收歸官有。

曹奉、曹善父子奉陳海之令,僅用一千石糧食、十萬斤鐵料,就將聚泉嶺山嶺及方圓二三十里山澤嶺地的地契換到手。

當然了,不是誰都能以這麼廉價的籌碼能從地方官府手裡換得地契的。

此時能參加這場盛宴的,也只有西園軍背後的屠氏、樊氏、趙氏以及其他與英王贏述親近的宗閥世族。

文勃源作爲英王贏述的嫡系近臣,除了出任西園軍總管府監軍使時,爲方便鎮壓秦潼山叛軍,還有節制地方之權。

此時文勃源及幕後英王贏述既然認定陳海逃不出他的手掌心,這時候就怕陳海不夠貪,就怕陳海的野心不夠大。

除了陳海之外,董潘想代表董氏在在潼北府兼併田地,也都受到嚴格的限制,更不要說佔據一整座山嶺了;而即便是姚啓泰所代表的姚氏想將手伸到秦潼山來,也受到鉗制,至少佔不到特別好的地盤。

聚泉嶺在潼北府以西綿綿羣山裡,看似不怎麼起眼,山裡有十數口泉眼常年不歇,泉水溪流繞山匯入潼河,故名聚泉嶺。

十數口泉眼裡,就三處是有靈氣溢出的靈泉,聚泉嶺在秦潼山裡都可以說是難得的靈天洞府之地。

雖然秦潼山北麓,稱得上是靈天洞府的地方也沒有幾處,但因爲叛軍掃蕩過,潼北留下的勢力真空太大了,不多的靈天洞府也足夠西園軍背後的宗閥世族分食了。

比如說左津谷作爲進入潼北的要津,地理位置更加重要,附近的一處靈山就被屠氏佔去。

北面的雷陽谷是西園軍的主要防區,文勃源、樊春正加強在那裡建造更多的軍寨,樊氏一族則迅速將手伸了過去,協助建造軍寨的同時,也不妨礙他們將附近兩座靈谷的地契捏到手裡。

位於秦潼山中麓、控扼連接京畿與秦西諸郡要道的南樟等府縣附近的靈山靈谷,更是被趙氏及其他支持英王贏述的宗閥世族分割掉了。

這纔是西園軍挺進秦潼山之後,最大塊、最肥美的盛宴,潼北大倉從糧草物資轉運裡所能抹下來的那些油水,還不夠被真正的世族大鱷看在眼底。

而陳海所真正看中的,也就是聚泉嶺。

聚泉嶺附近峰巒交疊,受地形限制,潼河在聚泉嶺的東北角羣山之間匯聚成一座方圓四五十里、深數百米的山湖,然而再經聚泉嶺北面不足兩三百米寬的峰谷澗道通過,流泄到西部羣嶺間的河谷之中……

從地形上,聚泉嶺可以說是潼北府進入秦潼山西北麓羣嶺的門戶之地,不僅控制潼河西入秦潼山深山大谷的河口,也控制着東北方向的聚泉湖。

要不是時勢如此,陳海即便是封爵鄉侯,都未必能從其他宗閥世族的手底爭得這麼一塊的肥地發展勢力。

然而陳海這麼做的一切目的,還是要脫離英王贏述的控制,甚至找機會反咬贏述、文勃源一口。聚泉嶺可以說是陳海在《練兵實錄》之外,另造的一隻殼。

陳海目前是借這隻殼發展勢力,但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借這隻殼脫身。

第八百五十三章 大師兄第九百二十八章 相持(一)六百五十五章 反獵第五百三十八章 魏子牙第十章 武道秘形第七十五章 藏經閣第三百六十三章 望曦峰第四百六十二章 胸有成竹第八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十三章 妖蠻第五百九十八章 血霧魔淵(八)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絞殺(五)第六百二十章 借兵之議(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出手第七百四十八章 定策西逃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戰後(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汗國第三百六十七章 小目標第六百五十九章 分身第八百五十一章 詭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箭魔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絞殺(一)第三百章 戰前第四百零七章 天地異變第四百四十六章 妖獸(四)第七十五章 藏經閣第六百四十七章 天武臺(四)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執事第五百八十四章 入彀(六)第六百一十八章 役魔(四)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絞殺(三)第六百五十三章 截天魔指第一百六十六章 風雨馳援第六百四十八章 欲蓋彌彰第二百四十四章 突破闢靈第九百九十七章 伏殺(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淬金箭雨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殺第三百零七章 大恨第七百六十六章 劍氣封匣第四百零五章 攝政第四百一十四章 風起第六百四十二章 龍鼎迷局第七百七十四章 黑風水師第一百七十三章 殘丹詭秘(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役魔(十)第四百八十六章 再入血雲第六百七十四章 邪念第七百五十五章 議盜第九十章 靈鵠傳訊第三百三十七章 天師弟子第九百八十章 戰車集羣第三十九章 陰謀第九百五十四章 東援第六百八十六章 重逢第九百六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八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執事第三百六十章 道丹第二十五章 虎踞第三百五十三章 相疑第九百零九章 血戰第八百一十章 拜師(三)第八百四十四章 回程(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說服第八百八十章 殿後第二百二十一章 招降第四章 殘碎的記憶第九十九章 援兵馳至第八百零七章 萬華虛境第五百一十七章 刺客(五)第三百三十章 援兵第六百四十四章 天武臺(一)第八百五十三章 大師兄第九十章 靈鵠傳訊第九百三十五章 議罪第六百四十八章 欲蓋彌彰第一百七十六章 逃營第八百七十六章 大戰將至(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石鏡第三百二十九章 風焰飛艇第一百零四章 意外的任命(一)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熬得過誰第八百二十九章 大殿二層第三百九十一章 來信第五百三十三章 棋子第一百九十八章 黃麋原第一千零五章 秘約第六百七十七章 邪煞第九百零四章 去留第一章 陳海與蘇倩第三百六十一章 編伍第六百零八章 鬼雄關(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媚魔真形(第三更)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疑第七百三十七章 下馬威第一百九十章 暗示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機戰車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煉(一)第六十九章 蛇鱗書
第八百五十三章 大師兄第九百二十八章 相持(一)六百五十五章 反獵第五百三十八章 魏子牙第十章 武道秘形第七十五章 藏經閣第三百六十三章 望曦峰第四百六十二章 胸有成竹第八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十三章 妖蠻第五百九十八章 血霧魔淵(八)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絞殺(五)第六百二十章 借兵之議(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出手第七百四十八章 定策西逃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戰後(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汗國第三百六十七章 小目標第六百五十九章 分身第八百五十一章 詭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箭魔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絞殺(一)第三百章 戰前第四百零七章 天地異變第四百四十六章 妖獸(四)第七十五章 藏經閣第六百四十七章 天武臺(四)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執事第五百八十四章 入彀(六)第六百一十八章 役魔(四)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絞殺(三)第六百五十三章 截天魔指第一百六十六章 風雨馳援第六百四十八章 欲蓋彌彰第二百四十四章 突破闢靈第九百九十七章 伏殺(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淬金箭雨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殺第三百零七章 大恨第七百六十六章 劍氣封匣第四百零五章 攝政第四百一十四章 風起第六百四十二章 龍鼎迷局第七百七十四章 黑風水師第一百七十三章 殘丹詭秘(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役魔(十)第四百八十六章 再入血雲第六百七十四章 邪念第七百五十五章 議盜第九十章 靈鵠傳訊第三百三十七章 天師弟子第九百八十章 戰車集羣第三十九章 陰謀第九百五十四章 東援第六百八十六章 重逢第九百六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八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執事第三百六十章 道丹第二十五章 虎踞第三百五十三章 相疑第九百零九章 血戰第八百一十章 拜師(三)第八百四十四章 回程(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說服第八百八十章 殿後第二百二十一章 招降第四章 殘碎的記憶第九十九章 援兵馳至第八百零七章 萬華虛境第五百一十七章 刺客(五)第三百三十章 援兵第六百四十四章 天武臺(一)第八百五十三章 大師兄第九十章 靈鵠傳訊第九百三十五章 議罪第六百四十八章 欲蓋彌彰第一百七十六章 逃營第八百七十六章 大戰將至(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石鏡第三百二十九章 風焰飛艇第一百零四章 意外的任命(一)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熬得過誰第八百二十九章 大殿二層第三百九十一章 來信第五百三十三章 棋子第一百九十八章 黃麋原第一千零五章 秘約第六百七十七章 邪煞第九百零四章 去留第一章 陳海與蘇倩第三百六十一章 編伍第六百零八章 鬼雄關(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媚魔真形(第三更)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疑第七百三十七章 下馬威第一百九十章 暗示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機戰車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煉(一)第六十九章 蛇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