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說服

受到陳海的請託,廖雲崖思來想去,最終選擇一個人乘一羽鐵鱗靈返回華陽宗。

在萬丈高空之上,廖雲崖向下俯瞰而去,廣闊的大地上麥翻金浪,看樣子再有半個月左右,就可以開鐮收割了。

雖然這些年天水郡的局勢一直都很緊張,天水郡兵也一直處於戰備的狀態之中,但畢竟沒有受戰亂的波及,境內倒也安居樂業。

對於普通民衆而言,這些年最大的變化,除了更頻繁的參與城池、馳道修築等勞役,或農閒之時更多精壯被府縣徵調參與縣兵府勇的操訓之外,除了華陽宗諸多道院更大規模招收寒門子弟之外,日子倒也熬得過去。

這也是龍驤軍開發雁蕩原這幾年,從天水郡吸納三四百萬失地貧民,使得天水郡境內人多地少的矛盾徹底得到緩解。

天水郡內就這麼多的耕地,一下子少了近四百萬張嘴爭糧,剩下所產的糧食自然就寬裕了。

這也是即便爲防範河西的野心,天水郡兵無論是兵馬規模,還是戰械水準,都提升了一個大的層次後,天水郡內的統治還能很好維持下去的重要原因。

“現在鐵狼軍和武威軍暫時還沒有動作,但再有半個月,即便鐵浪軍受地域限制,暫時難以從秦潼山西北麓的坡地借道進攻潼口,河西在臥龍城也會有所動作,他們是斷然不會看着我龍驤軍在雁蕩原上再從容春收、彌補軍資的……”

陳海所說的話在他腦海之中迴盪着,若不是情勢太過危急,廖雲崖也斷然不會在這時候徹底捨棄宗門,違背當年所立的大誓,堅定的跟陳海站在一起。

陳海不僅是寒門子弟的希望,更關鍵的是這些年來,廖雲崖在宗門修行,對高高站在芸芸衆生之上、受億萬子民供養,卻又自私自利的宗閥中人失望透頂。

雖然不知道天地大劫何時會來,但廖雲崖心裡清楚,他不能將希望寄託在宗閥中人身上。

廖雲崖胡思亂想,座下的鐵鱗鷹也絲毫沒有慢下來,在暮落西山之時,趕到華陽嶺。

光華洞府雖然在華陽嶺北山腳處,卻是華陽嶺的主靈脈之一。

ωwш⊕ttk an⊕C○

此時陽光被高聳的華陽嶺遮住,按說早就該處在昏暗之中,可是光華洞府中無處不在的玄陽草在靈氣的催發之下,閃爍着點點靈光,將光華洞府映照的猶如仙境一般。

廖雲崖徐徐落到洞府前的廣場上,洞府的侍童跑過來要將他的靈禽牽走,這時候他聽見左首的山崖後傳來一聲鷹唳,鳴聲鏗鏘有如金石相擊,竟然能隱隱震動他人的神魂。

廖雲崖疑惑看山崖那邊看去,在光華洞府所豢養的羽郡裡,竟然有一絲玄羽雷鷹正顧盼而鳴。

這等水準的靈禽,可不是普通玄修弟子所能駕御,天水郡以往也沒有見過,廖雲崖倒聽說河西有幾位人物,以玄羽雷鷹爲座騎。

廖雲崖心中猛地一沉,難道此時河西派人拜訪華陽宗?

“師尊現在正在會客,還要請雲崖師叔先去向陽亭候着,怠慢之處,還請見諒。”吳恩派來迎接廖雲崖的隨侍弟子說道。

廖雲崖皺了皺眉,終於還是按捺住直接去找吳恩的心思,舉步往向陽亭走去。

此時的吳恩在紫氣閣中盤坐着,對面坐着一人胖胖的身材,滿臉的精細,卻原來是董潘。

聽到有弟子來報廖雲崖到來的消息,董潘端着一杯靈茶,凝目說道:“龍驤軍雖然有數十萬精銳,駐守雁蕩、潼口諸城,但上百萬軍民正從橫山往,往秦潼山深處撤離,相信吳宗主也有所聞。我想廖雲崖此次回宗門,無非是受陳海所託,說服吳、屈等閥西遷秦潼以避禍。董潘今日抖膽問一句,吳宗主真就捨得放棄在天水郡千年所立基業?”

吳恩默不作聲。

陳海放棄榆城嶺防線已成定局,畢竟縱深兩千裡、河谷開闊、土地肥沃、氣侯溫潤、四周又有高山雄嶺之附的京畿平原,要比僅雁蕩原好上太多。

而此時,龍驤軍雖然號稱有二百萬兵馬,又有天機戰械之威,實力比黑燕軍極盛之時只強不弱,但其四面受敵,在地勢開闊的雁蕩原,想要頂住河西、涼雍的夾擊,也需要集結百兵精銳纔夠。

而這時候,南部、東部諸郡兵馬在歷川郡也早就完成集結,開始從青龍峪對京畿造成進攻,西園軍與宿衛軍殘部則能從武勝關進攻京畿,龍驤軍再強,能三路都滴水不漏的防守住?

陳海放棄雁蕩原,勸華陽宗東遷,並沒有多麼的出人意料。

至少河西已經預料到這一局面的出現,纔派董潘過來,見吳恩。

河西此時也絕不願看到華陽宗及吳、屈等族,真就隨龍驤軍東遷秦潼山,那樣的話,天水郡兵四十萬兵馬,助陳海堵住秦潼山西隘口,諸宗聯軍要派出多少兵力,纔有可能打進去?

不管怎樣,都要勸華陽宗留下來,董潘甚至帶來武威神侯的手書,立誓在他有生之年,絕不率河西鐵騎侵犯天水之境。

就此時而言,龍驤軍已經成爲諸閥必除之才能後快的心頭大患,河西與天水郡之間的矛盾,已經是無足輕重了。

河西即便放過天水郡千里之地不取,也不能讓龍驤軍繼續坐大下去。

龍驤軍崛起太迅速了,以前諸閥都還覺得不可思議,但誰能想到陳海竟然是道禪院的隱脈傳人,是道禪院的當代大天師,這也難怪天機學宮能如此快速的成勢也難怪黑燕軍殘部能如此輕易爲龍驤軍所收編。

此時陳海整合道禪院殘孽、姚氏以及賀蘭劍宗的勢力,坐擁二百萬兵馬,控扼京畿平原,更關鍵的還控制年產四五千萬斤淬金鐵的聚泉湖,並以天機學宮蠱惑天下寒門子弟,這時候天下諸閥,誰能心安?

如果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將這顆毒瘤拔除掉,讓陳海在京畿平原站穩腳跟,龍驤軍西出秦潼山,聯合天水郡兵、武藏軍,接下來第一個要動手的對象,就是河西!

看着吳恩陷入了沉思,董潘眼瞳灼灼的盯問說:“難不成吳宗主還心存饒幸,以爲陳海真能抵擋住諸閥八百萬聯軍的進攻?除我家神侯親自在臥龍城坐鎮之外,除了京郡六閥的四位天榜強者聚集武勝關外,還太子贏丹、寧氏老祖、北郡武尊、丹道人、虛靈真人等十二天榜之尊,將加入聯軍,吳宗主真以爲陳海有一絲希望守住京畿之地?”

“……”吳恩苦嘆一聲。

雖然龍驤軍此時的實力,已經要超過黑燕軍極盛之時,但黑燕軍作亂薊陽、歷川、雁門諸郡裡,諸閥所遣的勤王之師,加上當時的虎賁軍、西園軍,總兵力也就二百萬,而當時也就三位天榜人物坐鎮軍中而已。

這一次,諸閥是真下決心要將龍驤軍拔除掉,而在其他諸閥的制衡,吳恩也相信河西不會言而無信,事後再對天水郡下手。

“廖雲崖受陳海蠱惑極深,該是吳宗主表明心志的時候了。”董潘進一步勸道。

吳恩搖了搖頭,他雖然不認爲陳海最終能贏,但此時龍驤軍兵勢還是一時無兩,他此時將廖雲崖扣下,或者直接殺了,龍驤軍不僅可以從秦潼山西山,還以可從橫山城南下,兩面夾擊天水郡。

天水郡未必就能支撐到諸閥出援兵的那一刻。

“我天水郡積弱經年,無意得罪任何一方強雄,但天水郡乃華陽宗及我吳氏千年基業所在,我也斷不可能輕棄。”吳恩斷然說道。

“……”董潘此來,也只需要得到吳恩這樣的承諾。

也對,只要河西與涼雍郡聯手拿下雁蕩原,到時候華陽宗攜四十萬天水郡兵順勢而降,那也是應有之意了。

*****************

吳恩從西山門送走董潘之後,便宣稱修煉出了岔子,要閉關潛修,拒絕見廖雲崖。

廖雲崖在向陽亭苦等數日,自始至終都不見吳恩及宗門護法長老一級的人物有一人跑過來見他,心裡也清楚吳恩、屈錫元他們的選擇了。

這時候向陽亭前也聚集有數百寒門弟子,決意要隨廖雲崖東遷秦潼山。

廖雲崖知道沒有可能說服吳恩、屈錫元他們率宗門、宗族東遷,便安排弟子將同袍軍的家眷都聚集起來,準備隨他北上,從橫山沿潼河東上。

近十萬家眷絕大多數人都沒有修煉,此次背井離鄉,在數百弟子的護持下,浩浩蕩蕩沿馳道北上,在離開華陽府境內之時,終於迎來第一波攔截的兵馬。

看到吳澄親自率兩萬甲騎過來攔住去路,廖雲崖孤身迎出,凜然質問道:“吳恩沒臉見我,也沒有膽攔我率同袍軍家眷東遷,吳澄你真要站出來做這惡人嗎?”又盯着吳澄身後的吳景林等人,問道,“吳景林,你們敢將手裡的靈劍戰弓,將我斬殺於此嗎?”

吳景林扭過頭去,不敢與廖雲崖對視。

吳澄嘆了一聲,揮手讓身後兵馬讓開通道,跟廖雲崖說道:“廖師兄,你說予陳侯知道,吳氏雖然不願棄宗族千年基業,但定會助龍驤軍守住秦潼山西隘口,絕不令諸閥能從秦潼山東進一寸之地。”

廖雲崖心裡冷笑,說到底秦潼西關是華陽宗投向諸閥的最大籌碼,這時候怎麼都不會交出來的,也知道此時說什麼都無益了,便昂然帶着同袍軍手無寸鐵的從兩萬甲騎的刀鋒之下穿過……

第二百一十五章 源起第九十六章 奇策第九百七十一章 暗渡陳倉第八百九十三章 守城(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年輕太單純第九百四十一章 噩耗第一百零九章 赤眉邪徒第一百一十六章 局散人走第三百三十九章 弟子醜奴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行第九百二十三章 築道第三百九十五章 河道第四百一十七章 築城之法第一百一十九章 流民首領第一百八十七章 操訓第七十七章 無賭不試劍第一百九十一章 餓殍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觸即發第九十三章 扣押第九百五十一章 秘議第二十章 第二擊第四百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第六百六十章 火雨焚魔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子第九百二十六章 相見第二百一十四章 分歧第一百零七章 血腥苔第八十一章 屈服第六百八十三章 精魄猶存第八百五十九章 支持第二百六十八章 援助條件第六百六十章 火雨焚魔第一百八十章 破心第三百四十四章 秋石寨第三百七十四章 人心第六百四十八章 欲蓋彌彰第四百二十五章 惡戰第八百九十七章 療傷第九百零二章 效力(三)第五百三十五章 帝逝第九百二十二章 借兵之議(四)第七百一十三章 交戰(三)第八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八百六十八章 慘烈第六百二十二章 役魔(八)第四百七十五章 堯山大捷第二百七十三章 附庸第三十八章 疑慮第一百八十一章 機關傀儡第七百一十四章 軍令不授第四百八十七章 骨塔魔陣第九百八十四章 往北突圍第七百三十九章 伏兵第九百三十四章 救援第六百二十七章 血煉(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分官鬻爵第五百七十六章 舉族南下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雷霆第六百三十一章 北陵谷(一)第九百零七章 令旨第三百九十章 調停第六十章 蛇穴遺寶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北域第一(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匠師會(一 )第六百九十三章 謀劃第九百三十八章 真相第四百八十二章 築湖第九百五十章 劫第七百零六章 天地山河(二)第二百二十章 機關連弩第四百六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神將黃雙第九百四十八章 惡戰(五)第五百四十一章 入京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道所在第七百九十五章 伏殺(四)第四百二十一章 秘議第六百三十一章 北陵谷(一)第九十七章 指鹿爲馬第七百九十七章 炙陽真意第六百四十一章 萬仙山(一)第三百零七章 大恨第五十七章 有意的誤會第五百三十六章 亂第八百二十八章 五百天武身相第一百八十章 破心第六百九十四章 真君第六百七十一章 平臺第三百九十八章 血雲帝國第五百二十章 秘議第一千零一章 秘密(一)第八百七十四章 信息第五百四十六章 擁立第八百八十八章 又是隱脈第九百三十二章 謊言第一百四十七章 編訓成軍第八百一十八章 比試(二)第七百零四章 北陵塞
第二百一十五章 源起第九十六章 奇策第九百七十一章 暗渡陳倉第八百九十三章 守城(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年輕太單純第九百四十一章 噩耗第一百零九章 赤眉邪徒第一百一十六章 局散人走第三百三十九章 弟子醜奴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行第九百二十三章 築道第三百九十五章 河道第四百一十七章 築城之法第一百一十九章 流民首領第一百八十七章 操訓第七十七章 無賭不試劍第一百九十一章 餓殍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觸即發第九十三章 扣押第九百五十一章 秘議第二十章 第二擊第四百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第六百六十章 火雨焚魔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子第九百二十六章 相見第二百一十四章 分歧第一百零七章 血腥苔第八十一章 屈服第六百八十三章 精魄猶存第八百五十九章 支持第二百六十八章 援助條件第六百六十章 火雨焚魔第一百八十章 破心第三百四十四章 秋石寨第三百七十四章 人心第六百四十八章 欲蓋彌彰第四百二十五章 惡戰第八百九十七章 療傷第九百零二章 效力(三)第五百三十五章 帝逝第九百二十二章 借兵之議(四)第七百一十三章 交戰(三)第八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八百六十八章 慘烈第六百二十二章 役魔(八)第四百七十五章 堯山大捷第二百七十三章 附庸第三十八章 疑慮第一百八十一章 機關傀儡第七百一十四章 軍令不授第四百八十七章 骨塔魔陣第九百八十四章 往北突圍第七百三十九章 伏兵第九百三十四章 救援第六百二十七章 血煉(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分官鬻爵第五百七十六章 舉族南下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雷霆第六百三十一章 北陵谷(一)第九百零七章 令旨第三百九十章 調停第六十章 蛇穴遺寶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北域第一(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匠師會(一 )第六百九十三章 謀劃第九百三十八章 真相第四百八十二章 築湖第九百五十章 劫第七百零六章 天地山河(二)第二百二十章 機關連弩第四百六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神將黃雙第九百四十八章 惡戰(五)第五百四十一章 入京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道所在第七百九十五章 伏殺(四)第四百二十一章 秘議第六百三十一章 北陵谷(一)第九十七章 指鹿爲馬第七百九十七章 炙陽真意第六百四十一章 萬仙山(一)第三百零七章 大恨第五十七章 有意的誤會第五百三十六章 亂第八百二十八章 五百天武身相第一百八十章 破心第六百九十四章 真君第六百七十一章 平臺第三百九十八章 血雲帝國第五百二十章 秘議第一千零一章 秘密(一)第八百七十四章 信息第五百四十六章 擁立第八百八十八章 又是隱脈第九百三十二章 謊言第一百四十七章 編訓成軍第八百一十八章 比試(二)第七百零四章 北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