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執念

張五郎的奏章到達長安的時間真是碰巧,很是時候。()河北道採訪使楊思道也上奏了對河北軍政民情的見解,並建議朝廷推遲大工程的時間,以穩定輿情。楊思道是個文官,和宮裡的當紅宦官楊思勖名字相近,卻不是一家人;楊思勖本來應該不姓楊,進宮做宦官的人認爲有辱祖宗,一般都要改名換姓,就如前朝宦官高力士本姓馮一樣。

採訪使楊思道的奏章基調與政事堂宰相們的政見“不謀而合”,又加上張五郎這個北衙體系的人也是同樣的意見,宰相們就有得說了。南衙大臣在朝裡支持張五郎提出的“任用胡人爲官以胡治胡、改善東北各族關係、擴大安東都督府建制";的主張;同時爲了解決燃眉之急,政事堂的辦法是採用楊思道推遲徵丁修長城的建議。

但宮裡沒有反應,沒有皇帝的首肯,一切主張都是枉然,朝廷無權下達政令。

河中公主在看奏章,見那麼多人將東北的事兒說得很急很嚴重,忍不住就在薛崇訓面前說道:“天下是哥哥的天下,大臣們也是一片忠心。”

薛崇訓不予置評,神色一點也不見急,面帶微笑道:“這奏章不是功課,有的可以馬上准奏、有的要送回去讓政事堂重新擬奏,當然有一些擱在宮裡就行了,什麼也不用幹。”

河中公主茫然不解地看了一會薛崇訓,微微翹起嘴,帶着一絲撒嬌的口氣無奈地說:“哥哥是皇帝,您說怎麼辦就怎麼辦了。”

薛崇訓坐了一會,出門看雪,不一會同在溫室殿書房的姚婉也走了出來。他便看着雪花頭也不回地說道:“你也和河中公主一樣的看法?”

姚婉道:“郎君擱置奏章,自有道理,我相信您一定有更好的辦法。”

薛崇訓聽罷心下欣慰,不由得轉頭打量着姚婉,她忙垂下頭不敢與之對視,天氣寒冷她臉脖上的皮膚看起來彷彿更白淨了。薛崇訓臉上輕鬆隨意的表情忽然一改,沉聲道:“參與政事的人中,我只告訴你實話。我可能沒有更好的辦法,大臣們的主張或許是明智之舉……但是,河北防略是我年初就決定的事,現在遇到一點困難就要隨意推遲更改?我必須堅持原路找到解決的辦法,這是權威!”

姚婉微微動容,擡頭看向薛崇訓的臉,只見他又恢復了起先的淡然,在院子裡輕緩飄灑的雪花之中,他眉宇之間的英武之氣比以往更加收斂,顯得安靜了許多。姚婉不禁用仰慕的口氣幽幽說道:“只要有郎君在,一切都不用擔憂。”

剛說到這裡,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就破壞了安靜淡定的氣氛。薛崇訓回頭一看,只見長廊的另一頭走來了宦官魚立本,遠遠地站定就彎腰道:“皇上,邊關急奏。呈相公看了說很急,奴婢不敢怠慢,趕緊到宮裡打攪您來了。”

薛崇訓的目光從魚立本的臉上掃過,觀了神色就問道:“哪裡出了事?”

魚立本道:“西北吐蕃,末氏吐蕃吃了大敗仗,山高水遠報到朝廷,恐怕是近一個月之前的事兒。那末氏真是不給皇上爭氣,人口牲畜損失了大半,咱們送過去的糧食兵甲也被奪了不少,要不是當時天氣驟變風雪封路讓邏些城暫時休兵,繼續打下去末氏諸部恐怕已被完全消滅乾淨了!老天爺幫了他們一個忙,但只要一開春氣候變好,吐蕃南北再戰,末氏恐怕再也抵擋不住,覆滅就在眼前。”

“這消息是從哪裡報來的?”薛崇訓問道。

魚立本忙答道:“回稟皇上,鄯州,從派到吐蕃的晉朝官員那裡得到了公文。”

薛崇訓的目光忽然黯淡了一點:“這麼說就不是末氏爲了內遷故意危言聳聽了。”

“是,皇上。”魚立本的腰彎得很低,雖然沒見薛崇訓有情緒反常的跡象,但魚立本仍很緊張,只怪他運氣不好恰好今天當值,沒報喜就罷了還報了個大憂。這時聽得薛崇訓說道“我知道了”,魚立本不敢多說一句話,也不問其它,忙執禮告退。

而這時政事堂和內閣兩處的大臣們都呆在衙門裡,無一缺席,隨時等待着皇帝的召見,但一直沒有動靜。政事堂的六個人都坐在張說的書房裡喝茶一邊說事兒一邊等着,張說坐在上首,其它人分兩邊坐在椅子上。邊疆的具體事情,遠在長安的這些決策大臣鞭長莫及,大家能做的只是從大處着手調整策略;就算有日行幾百裡的快馬,此時的通訊仍然很慢,政令見效也需要時間,預計末氏的崩潰和吐蕃戰略的瓦解會在明年開春後,可是這會兒真的是拿出辦法的關頭了,要是等明年開戰了再想辦法,那是什麼辦法也不管用。

張說表情嚴肅地開口道:“時至今日,府兵名存實亡,以健兵爲主的武備是國家主力。健兵要領衣甲、兵器、糧草、戰馬、軍餉,這些都是國庫負擔,好處在常備,壞處是一時無法增兵太多,國庫負擔不起。末氏的牽制一旦崩潰,吐蕃威脅可能死灰復燃,西域、河隴、六詔都要增兵防備,以保持我大晉對蠻夷族的優勢。”

程千里道:“我們沒法深入進攻吐蕃高原,只要吐蕃內部沒有利用之機,終究是中原大患;而東北反覆的契丹、奚佔地不過數州之廣,人口也少,沒有實力對中原造出根本威脅。武備國策重西輕東纔是正道啊。”

“程相熟知兵事,看法與我相同。”張說忙拉攏程千里,他沉默了一會又道,“爲了穩定河北,須調返河東幽州兩鎮兵馬;要保守營州不失,只能讓安東都督府增兵。東北兵力權重太大,營州駐紮的健兵太多了。”

竇懷貞道:“榆關外多是胡人,咱們爲何非得遷那麼多人過去、駐紮那麼多健兵?依我看,杜暹打下來營州也是功勞,封了一個邊將徵募邊軍就行了。”

“如果竇相公說的法子管用,營州何以多次易手,依附的胡人何以反覆無常?”張說沒好氣地說。

在政事堂的看法裡,攻佔營州的負擔顯然比得到的利益要大,拿商人的話說就是虧本生意。不過攻佔此地的杜暹都升官了,這項軍事行動也得到了皇帝的承認,現在去翻案既得罪人阻力又大,反正不好辦。

當然朝臣們並不認爲開疆闢土有什麼不對,只是以往在東北的進取都是以收買招降胡人部落爲主、直接調兵駐紮爲輔,利用政治和外交的辦法來降低成本。去年起薛崇訓及一衆武將出身的大臣極力想在東北擴張,佔領營州後區劃州縣遷徙百姓駐紮健兵,這種擴張和以前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正好當時吐蕃內亂,突厥被驅趕到漠北,晉朝外圍的軍事壓力驟減,所以在營州的一系列行動沒有什麼問題跡象;這會兒西邊吐蕃的局勢稍有變動,問題一下子就暴露出來了。

眼下的問題,如果按照政事堂的政見有非常乾脆的解決辦法,健兵直接放棄營州,地方兵守得住就守、守不住丟了也屬正常,畢竟那地方活動最多的是胡人,還沒有漢化。營州失守會帶來很大的犧牲,遷徙和被流放到關外的漢人一旦失去營州據點處境不容樂觀;不過晉兵回防河北幽州一帶就很容易,那裡是漢民已有的土地,水陸交通便利,守衛的成本要小几倍。

另一方面,人們發現遼東氣候寒冷,可那裡的土地既可以遊牧也可以耕作,對漢人來說就十分有價值了;只是迫於晉朝西面的軍事變化,心急也不容易消化地盤。

利弊權衡顯而易見,問題出在皇帝薛崇訓身上,大臣們難以理解他爲什麼會對幽雲之地如此執着。人都會有一些心理上的執念,薛崇訓正是受了“安史之亂”及宋代知識的暗示,產生了很固執的意識;而他又是一個有實權的皇帝、獨裁者,個人的見解對整個帝國的走向都影響很大。

不過現實擺在面前,東北面讓步好像是最明智的法子,而爲大局着想犧牲一些人一貫是人們可以接受的理念。如果真的要改變營州的策略,那些被流放的漢人以及遷徙的百姓將會怎樣?杜暹的鐵騎在營州屠戮胡人動輒萬帳,風水輪流後的血腥不言而喻。

第23章 行宮第29章 後宮第25章 蘿莉第35章 常情第52章 要挾第3章 豆粒第79章 蒼茫第29章 後宮第30章 家宴第9章 風起第五十二章第22章 兵權第53章 梨落第85章 鞭笞第33章 土堆第35章 請酒第61章 輾轉第106章 止戈第4章 惡鬥第13章 奇想第55章 猜猜第2章 大俠第19章 繁華第39章 微雨第30章 屈辱第10章 子曰第18章 轉述第38章 燈光第39章 黑炭第10章 月亮第38章 公主第60章 廣廈第39章 親王第12章 美景第47章 說話第五十二章第60章 醉了第5章 雙陸第97章 防火第11章 畏懼第14章 楓葉第6章 對弈第41章 金簪第62章 清算第11章 石灰第80章 憤怒第27章 孤帆第58章 灰色第42章 醉酒第13章 預言第12章 夕陽第33章 象戲第45章 唐使第11章 好雨第36章 賑災第55章 雁塔第35章 紅顏第61章 輾轉第20章 孩子第24章 水聲第47章 海棠第71章 科舉第28章 華燈第29章 後宮第31章 紅衫第62章 出行第28章 春風第8章 天寶第28章 啼哭第23章 教說第79章 表忠第9章 殺機第57章 數學第71章 科舉第8章 罪惡第4章 鏈子第69章 躲避第37章 草原第36章 和親第30章 家宴第40章 春天第75章 貴人第29章 條件第71章 故人第45章 辛辣第16章 細軟第43章 北進第19章 石頭第82章 血氣第3章 日出第13章 素衣第65章 上席第50章 斯文第105章 驟變第10章 家國第14章 汗王第12章 暗室第63章 雨點第8章 遠些第8章 翻山
第23章 行宮第29章 後宮第25章 蘿莉第35章 常情第52章 要挾第3章 豆粒第79章 蒼茫第29章 後宮第30章 家宴第9章 風起第五十二章第22章 兵權第53章 梨落第85章 鞭笞第33章 土堆第35章 請酒第61章 輾轉第106章 止戈第4章 惡鬥第13章 奇想第55章 猜猜第2章 大俠第19章 繁華第39章 微雨第30章 屈辱第10章 子曰第18章 轉述第38章 燈光第39章 黑炭第10章 月亮第38章 公主第60章 廣廈第39章 親王第12章 美景第47章 說話第五十二章第60章 醉了第5章 雙陸第97章 防火第11章 畏懼第14章 楓葉第6章 對弈第41章 金簪第62章 清算第11章 石灰第80章 憤怒第27章 孤帆第58章 灰色第42章 醉酒第13章 預言第12章 夕陽第33章 象戲第45章 唐使第11章 好雨第36章 賑災第55章 雁塔第35章 紅顏第61章 輾轉第20章 孩子第24章 水聲第47章 海棠第71章 科舉第28章 華燈第29章 後宮第31章 紅衫第62章 出行第28章 春風第8章 天寶第28章 啼哭第23章 教說第79章 表忠第9章 殺機第57章 數學第71章 科舉第8章 罪惡第4章 鏈子第69章 躲避第37章 草原第36章 和親第30章 家宴第40章 春天第75章 貴人第29章 條件第71章 故人第45章 辛辣第16章 細軟第43章 北進第19章 石頭第82章 血氣第3章 日出第13章 素衣第65章 上席第50章 斯文第105章 驟變第10章 家國第14章 汗王第12章 暗室第63章 雨點第8章 遠些第8章 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