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北伐南討 洛陽城。
爾朱榮帶着十數萬大軍南下,打得陳慶之只率着數百殘部逃遁,佔領了兗、豫之地,而後留爾朱仲遠留鎮河南,並沒有繼續南下清理豫州地區的李神軌部和元顥的餘黨,而是率軍返回了洛陽。
南樑在邊境集結了大軍,爾朱榮生怕繼續南下,一不小心就會和樑軍火併。
如此一來,沒有一年半載,恐怕分不出勝負。
爾朱榮可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可以與樑軍糾纏。
在回洛陽的途中,爾朱榮得知,在聽聞了他撤軍的消息後,樑軍也沒有繼續增援,除了保留必要的部隊進行守衛之後,也撤軍了。
顯然,樑軍也沒有做好大規模戰爭的準備。
得知了此事,爾朱榮終於鬆了一口氣。
回到了洛陽之後,爾朱榮便大肆任命爾朱氏的子弟,派遣他們去中原各地擔任州郡之長。
爾朱仲遠爲兗州刺史, 爾朱度律爲徐州刺史, 爾朱羽生爲殷州都督, 爾朱世隆爲洛陽留守, ……
爾朱榮掌控了中原,北魏最精華的區域,爲了控制這些土地,將自己族中的子弟安排到了各地,把控地方,自己則居住在晉陽,居高俯視洛陽與河北,震懾天下。
做好了這一切後,爾朱榮將自己的目光放在了關中。
爾朱榮在洛陽的府邸,乃是昔日丞相元雍的府宅。
當年胡後重新執掌大政後,將幽禁她的內宦劉騰挫骨揚灰,又將劉騰家產籍沒,將劉騰在內城的大宅賜給了助她上位的功臣元雍。
元雍死後,這座宅子歸了爾朱榮。
洛陽幾經喪亂,這座昔日豪華的大宅也只剩下了一個架子,值錢的東西都被搬走了。
爾朱榮掌控洛陽之後,爾朱世隆又重新遣人裝修了這座府宅。
天氣悶熱,爾朱榮躺在了半開放式的庭院走廊上,剛剛處理完一些重要政務的他從冰鑑中拿出了早已經冰鎮好的美酒,慢悠悠的喝了起來。
此時,爾朱榮的心情很好,大有安享天下之事。
咚咚的腳步聲傳來,爾朱榮並沒有轉首。他清楚,這個時候能跑到他這裡來的,只有元天穆。
元天穆雖然是元氏宗親,可無疑也是爾朱氏的第二號人物。
便是爾朱氏中許多子弟都不服,可爾朱榮依舊讓元天穆位居他之下,也只在他之下。
“天寶好興致啊!”
爾朱榮變了,如今已然不是當年那個在北秀容的第一領民酋長了,而是掌控天下的霸主了。
什麼時候該叫天柱大將軍,什麼時候叫天寶,元天穆還是拿捏清楚的。
“冰飲在裡面,大哥自己拿!”
爾朱榮敲了敲一旁的冰鑑,顯得很隨意。
元天穆從自己的上黨王府跑了過來,身上也早已經是汗了,也不客氣,打開了冰鑑,從裡面拿了一瓶上好的醇酒。
酒水入喉,帶着一股香甜。
元天穆喝了一口,心情大好,看了一眼爾朱榮,道:
“天寶的心情不錯?”
爾朱榮晃了晃自己手中的酒杯,與元天穆拿的米酒不同,他杯子裡裝的是葡萄酒。
“這是三弟送來的,恭賀我平定了元顥之亂。”
元天穆明顯有些詫異,他可知道,爾朱榮對李爽可不止動過一次殺意。
如今肯喝他送來的酒,顯然有所緩和。
“三弟終究是在意天寶的。”
爾朱榮一笑,帶着幾分譏諷之意。
“他可不止我們兩個兄弟,還有一個義兄此刻正躲在南豫州,和樑人勾勾搭搭呢!”
元天穆正不知道如何開口,爾朱榮又道: “不瞞大哥,有幾次我殺了他的心都有,甚至備好了兵馬,打算在擊退樑人之後,便對關中動兵,可最後還是止住了念頭。”
元天穆此前一直在裝傻,如今爾朱榮卻主動挑明瞭,他也不好再繼續不迴應。
“天寶究竟是如何打算的?”
“如今這半壁天下已然平定,我也不是小氣之人,容不得他做這個秦王。”
說着,爾朱榮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自六鎮以來,大魏喪亂,我意休養三年,積蓄糧草、輜重,而後大軍南下滅樑,還多望三弟助力。”
元天穆聽了,心中一定,可緊接着,又聽爾朱榮道: “可他得先立一個有着爾朱氏血脈的兒子爲秦王世子!” —— 同泰寺。
蕭綱跪在地上,面色如土。
他的身邊,還跟着韋放、陳慶之、蘭欽等人。
元顥被殺,在爾朱氏鐵騎追擊下,蕭綱艱難逃脫,輾轉來到了李神軌處,才最終得以回樑。
一回來,蕭綱便向蕭衍請罪。
等了許久,最終等到了朱異。
“朱舍人,可是父皇要見我?”
朱異臉上露出了尷尬的笑容,只能小心的陪着不是。
“陛下說殿下一路勞碌,先回府休養吧!”
接着,朱異又看向了韋放等人。
“諸位將軍,陛下要見你們!”
便在蕭綱幽怨的目光之中,韋放等人走進了大雄寶殿之中。
殿中佛陀垂眸,佛像之下,正有一老僧。
“參見陛下!”
蕭衍上完了香,緩緩轉過了身。
這位南樑的帝王慈眉善目,卻又不乏威嚴,身上有着一股氣勢,讓常人心驚不敢拂逆。
“佛祖面前,不需如此。”
蕭衍面前站着的皆是樑國的首屈一指的大將。可在蕭衍面前,都如後輩晚生一般,沒有一點桀驁之氣。
“此次北伐,有勞諸君了,朕已然定下了賞賜,回去之後,爾等皆有升遷。”
“臣等喪城失地,何敢受賞?”
蕭衍嘆了口氣,道:
“怪不得你們,乃是朕多有猶豫,錯過了良機。”
眼前之人說着,不像是帝王,便像是老僧一般,在說着過往事。
“朕生於劉宋,長於蕭齊,眼見東昏侯暴虐,失了天命,不得已起兵伐暴,紹承大統。繼位之後,花十年廢蕭齊苛政,安撫士人百姓,又花了十年整頓軍備,抵禦外辱,再回首,已是六十有餘。”
“眼見北胡暴虐,中原板蕩,朕欲北伐,恐又效了宋文帝的後塵,致使百姓罹難。如今看來,便是朕不欲興刀兵,爾朱榮這雜胡也早晚會南下。幸賴爾等忠臣良將,鎮守一方,朕心安慰。爾等好生操練兵馬,以備北胡。”
韋放等人聽着這真摯的話語,心中感動,拱手道: “臣等誓爲陛下效命,拱衛大梁社稷。”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