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文鍀權已經被斬,趙雲天環視屋內衆將,見他們一個個恭身而立,都不敢發出什麼聲響,不由繼續道:“擊毀李教主船隻的兇手可曾查到?”
彭海川低頭稟道:“屬下無能,到現在還沒查到兇手,不過卻有了一些線索。”見趙雲天又要訓斥,彭海川趕忙把後面的話說完。
“哦?什麼線索?”趙雲天感興趣道。
彭海川暗自噓了口氣,繼續道:“屬下幾日前抓了幾個倭人,據他們交代,此船很可能是東海倭人‘源氏一族’的船隻。”
趙雲天不明所以,他又沒學過日本歷史,最多聽說過幾個幕府,夾帶着會那麼幾句簡單的日語,根本不知“源氏一族”是什麼,但是彭海川不知道趙雲天做何想法,也不知道趙雲天知道日本,還以爲趙雲天嫌他說的不夠詳細,繼續道:“倭國如今是天皇當權,現在的天皇爲‘堀河天皇’,可是大權卻落在他們的上皇(太上皇)白河天皇之手,還有藤原氏一族攝政,藤原氏從數百年前就和皇族有血親關係,但是現在已經開始衰落,而倭人所說的源氏則是現在倭國最強勢的兩個豪族之一,另一個豪族爲‘平氏’,幾個勢力間經常會有小規模的征戰出現,其國內形式也很是緊張。”
趙雲天回想了半天,總算想起這時候的日本處於“平安時代”(794年至1192年),首都應該是平安京(京都)。但是他知道地也就只有這些,至於其他就只能聽彭海川說了,而後又奇怪道:“你是如何問出來的?難道你懂得倭語?”
彭海川不由稍有自豪道:“屬下以前在海中謀生時,曾經救起過一個宋人,他父輩也是在海上謀生之人,只是他父親十餘年前攻擊倭國船隻時,不想被對方所破。結果他父親當場身亡,只有一個帳房先生護着他和他母親逃到了倭國境內。他那時纔是個幾歲的孩子,在那裡一住二十年,後來他母親和帳房先生均已病逝,只剩他一個人,便想要回歸中土,可惜他的船不甚堅固,出海時又遇到風浪。當他在海中漂泊時正好被屬下所救,此人精通倭語,所以屬下才知道那幾個倭人說的什麼。”
此人只憑一己之力就敢揚帆出海,這種拼着一死也要回國之人,趙雲天對他到是挺感興趣,道:“你把捉到的那幾個倭人和你這個翻……不,精通倭語的宋人帶上來。”剛纔差點連翻譯都說了出來。
“屬下遵命。”彭海川一邊應道,一邊着人帶這些人過來。
不一會兒有幾人被帶到廳內。當先一個三十來歲地壯年先行下跪道:“小人任亭顯拜見王爺。”另外幾人卻是不明所以,被旁邊的侍衛一個個按跪在了地上,嘴裡還兀自“哇啦哇啦”地一大堆話。
趙雲天雖然學過幾句日語,可也聽不懂他們說的什麼,吩咐道:“都先起來吧。”隨後問彭海川道:“任亭顯現任何職?”
彭海川稟道:“亭顯一直在屬下身邊聽用,還沒來得及封官。”
趙雲天點點頭。對任亭顯道:“既然你精通倭語,就來本王的王府做個‘書令史’吧。”書令史算是文案一類,按宋朝官職屬於從八品,跟普通縣令的品級一樣。”
任亭顯沒想到自己直接蹦到了從八品的位置,他會倭語一事從來就沒人重視,連他自己都沒覺得沒什麼用處,因爲自唐朝以後,倭人根本沒來過大宋朝拜,所以對普通人來講會不會倭語沒什麼意義。而且他又沒練過什麼絕世武功,只會一些粗淺的功夫。從小跟帳房先生學的大都是讀書寫字。當初獲救時,彭海川見他懂得倭語。想到可能以後會碰到倭寇地船隻,這才把他留了下來,也讓他有了安身之處,但是卻沒有重用,沒想到今日卻被趙雲天看中,還賜了從八品的官職,任亭顯當即下跪謝恩道:“屬下多謝王爺的栽培。”
趙雲天擺手道:“起來吧,問問那幾人倭國現在的情形如何,還有攻擊本王船隻的‘源氏一族’如今在哪?”
任亭顯領命後也跟那幾個倭人嘰裡咕嚕的說了一通,隨後道:“據那些救起的明教之人跟這幾人描述,那艘戰船很可能就是源氏的戰艦,按他地航程來算,應該是‘九州’一地的國家所派。”
趙雲天納悶道:“難道那裡還有許多國家?”
任亭顯解釋道:“如今倭國分爲數十個國家,也稱之爲‘州’,各國(州)的最高長官爲‘太守’,那九州一地爲倭國的最西部,被他們稱爲‘西海道’,上面不僅有數個小國,旁邊還有兩個小島,這些國家全部聽命於天皇,只是現在上皇和天皇的關係緊張,藤原氏的勢力衰減,源氏和平氏地實力大增,國內很是混亂,這些地方上的事情恐怕他們的首領根本就不知曉。”
趙雲天終於搞懂了一點,看來倭國國內也很不安定,現在應該正是上皇當權欺壓天皇的時候,不穩定肯定是必然的,聞言又問道:“離我們這裡最近的是哪一國?”
這個任亭顯不用問他們,自己就回道:“‘肥前國(長崎那片地區)’和‘薩摩國(鹿兒島那片地區)’離江南一地較近,如果乘坐戰艦的話,十日內便可到達。”
“好,彭海川!”趙雲天叫道。
“屬下在!”
趙雲天考慮道:“你的戰船如今能裝下多少士兵?”
彭海川嘿嘿一笑,稟道:“託王爺的福,屬下聽從王爺的命令,在大宋境內搜繳戰船……”
“咳、咳!”趙雲天不失時機地咳嗽兩聲。
彭海川恍然大悟,看了看四周其他人奇怪地表情,心裡暗罵道:“我真是白癡,王爺讓我四處搜繳,這事怎麼能說出來,讓這些部將聽了,還以爲王爺是個四處搶劫的‘王大王’。”趕忙改口道:“屬下實感船隻不足,所以四處徵集,加上一些原有地戰船,而後又在王爺賜名的杭州‘震海船廠’從新修整,如今得樓船(水軍帥船)十二艘,其中四層樓船一艘,三層樓船七艘,二層樓船四艘,門艦(巨型戰艦)二十七艘,蒙衝(輕型攻擊船、便於機動作戰防禦較強)八十五艘,走舸(輕便攻擊船、速度快防禦力差)一百零三艘,槳船(傳令、通信用輕型快艇)不計其數,還有二十餘艘戰船仍舊在修理中。
趙雲天還是皺眉道:“只有這麼多?”相比南宋時上千條戰船作戰,的確是少了許多,但是北宋的水軍本就沒法和南宋相比。
彭海川本以爲趙雲天很是滿意,沒想到聽來這麼句話,不由臉紅道:“屬下辦事不利,如今只有這麼多戰船,還有一些按着王爺所想的創意,如今正在製作中。”趙雲天不過是把他知道的一點戰艦知識告訴了工匠,至於造出什麼樣子就看他們的了。
趙雲天想了一想,又道:“本王如今帶了一廂步兵和一軍騎兵,加上你們水軍還有本王的親兵,如果要去倭國,你看有多少人能夠同行?”
彭海川匆匆算了一下才道:“稟王爺,人數應該不是問題,如果戰艦齊出的話,哪怕是運兵十萬也還有些富餘,只是此次出海兵力不應全動,如果數萬人出動,到了倭國本土怕是沒有大量的食物供給,那時……”
“誰說本王要自己帶食物?”趙雲天淡然道。
衆人聽後都張大了嘴巴,彭海川也是吃驚道:“王爺是要……”
趙雲天冷哼道:“他們既然有膽殺害本王的岳父,就要有膽接受本王的報復!”
廳內江湖人有之,朝廷中人有之,還有不久前是布衣之人,從沒想過這種“打到哪搶到哪”的做法,雖然趙雲天沒明說,可明明白白就是這個意思,見衆人還沒來得及消化,趙雲天又道:“既然人員沒什麼問題,除了本王帶來的近3萬人馬外,水軍人員你自己挑選,不過要留下至少一半看守此地。”
接着對任亭顯道:“不知倭國有多少人口?”
這下可是讓任亭顯愣住了,問了半天旁邊幾個倭人,甚至已經大打出手,結果說法還是不一致,不由沉思着答道:“依屬下看來,其人數大概會在千萬左右,絕不會超過兩千萬,也許只有數百萬而已。”
趙雲天不過是隨便問問,大宋將近一億的人口,軍隊纔不過百萬,倭國彈丸之地,千萬人口能有多少部隊?而且武士也是在平安時代興起,還沒有太長久的發展,趙雲天有數萬精兵,還有經驗豐富的將領,自然沒什麼可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