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問對

當天晚上,吳解就在招待大楚國使者的國宴上見到了大漢天子劉興。

這位安國大帝已經年近六旬,老態盡顯,連身體都微微有些佝僂。但他的目光依然很清醒,沒有半分糊塗,反而因爲歲月的積累,充滿了睿智之意,儼然是人老成精的典範。

劉興身邊,坐着他的長子劉因一,這位大漢太子今年二十六歲,正是精力體力最爲巔峰的時刻。他的眼神明亮而充滿力量,更有一種隱隱的壓迫,想來是近年來在父皇的放權之下主持國政,積累出了充分的自信心和威嚴。

自古以來,但凡佔了長安城的王朝,子嗣方面都不會太興旺。劉家也是如此,昔年興國大帝劉輿年過三十才得了一個獨子劉興,而劉興雖然有三個女兒,兒子卻只有一個——這有利也有弊,好處是不用考慮什麼奪嫡之類的狗血戲碼,壞處是萬一獨生子死了,皇位便有些不穩。

但大漢劉家素來和佛門交好,甚至於有佛門著名的太華一脈高僧守在長安城外照看,這太子就算是死了,太華一脈的高僧也有辦法幫他起死回生——九州大地唯一掌握着起死回生之術傳承的就是佛門太華一脈,除此之外,就算是驚才絕豔的張廣利,也只能自己修成這門奇術,卻沒辦法教導徒弟練成。

有佛門的照看,劉家就從不擔心血脈斷絕的問題;也正是因爲和佛門交好,劉家歷代天子做事都比較寬厚,很少大開殺戒,在九州各國之中,名聲一向很好。

或許也正是因爲大漢劉家的名聲比較好,所以大楚[他媽的]民在對抗漢軍的時候,遠不如對抗齊軍之時那麼堅決。

之前的那場戰爭中,大楚西軍一旦作戰不利便潰了,或者投降或者逃跑,全無對抗齊軍時候血戰到底的勇猛。而百姓和官員差不多也是如此,面對着並沒有任何猙獰之色的漢軍,他們表現得非常配合,只有一些零星的反抗。

劉家人用幾百年的時間經營着自己的名聲,而這名聲也給了他們以豐厚的回報。

覺察到吳解正在看着自己,劉興轉頭看了過來,笑着舉起酒杯:“昭陽吳知非的美名,寡人從小就如雷貫耳。平生沒有機會能夠拜見前輩,一直深以爲憾。想不到如今半截身子都入了土的時候,卻能夠見上前輩一面,真是不勝榮幸啊!”說着,他將酒杯送到嘴邊,先飲爲敬。吳解笑了笑,也舉杯爲禮:“我乃世外之人,區區名號不值一提。這一路行來,見大漢國國富民強,物華天寶,果然不愧是九州七國之首!陛下身爲一國之君,將國家管理得如此興旺發達,實在是令人敬佩不已!”

“呵呵,前輩謬讚了!”大約是被從小敬仰的傳奇人物讚揚的緣故,劉興顯得很高興,“要說治國之能,數百年來無出於獨秀公,寡人只不過是對照着他的著作,依着葫蘆畫瓢而已。能夠有些成績,絕對不是寡人的功勞,而是羣臣用心,百姓勤奮。寡人可不敢貪天之功爲己有!”

說到林麓山,吳解的笑容頓時微微僵了一下,而坐在他身邊的林孝則忍不住低下了頭。

身爲獨秀公唯一的兒子,林孝也不是沒有想過要成爲一代名臣,繼承父親的光榮。但他親眼見到大楚國吏治敗壞,貪官污吏層出不窮,親眼見到父親如何殫精竭慮,也只能勉強維持着國勢,無力迴天……但雖然他早已對大楚國徹底失望,現在聽到劉興這位有“三十年太平天子”之稱的一代明君盛讚亡父,卻也忍不住有些感傷。

大楚國怕是真的要完了,父親一生的心血,到頭來還是沒能挽救他深愛的國家……

見氣氛略略有些僵,劉因急忙出來打招呼:“吳前輩,晚輩一直對醫術很有興趣,從小就熟讀《青衣記》,尤其前輩所述《細菌論》更是反覆鑽研。但其中一直都有一些不是很清楚明白的地方,不知道這幾曰是否可以向前輩請益一番?”

所謂青衣記,其實就是吳解的父親所主持編纂的三冊醫書。

這三冊書前後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編纂,幾乎將當時九州界所有較爲通行的醫術知識一網打盡,不僅包括了常規的醫術,甚至對於蠻族的巫術和苗人的蠱術都講得相當詳細,最後還附帶了極爲翔實的養生經驗……非但在當時已經盡善盡美,即使數十年後,九州大地上的醫術著作,依然沒有任何一本能夠超越它。

這套醫書最難得的是深入淺出,就算是一個完全沒有醫術基礎的人,也可以對照這三冊書進行一些簡單的診斷和治療,大大緩解了九州各國醫者匱乏的問題。

而它更爲珍貴的地方,是糾正了許多通行醫理錯誤的地方,更針對尋常醫者可能犯的多種錯誤作了詳細的描述和講解。放在一位經驗豐富的醫者手上,便可以通過研究這部書,讓自己的醫術提高很多,並能夠有效地避免誤診。

所以這套醫書非但在那些有志於學醫的外行人之間深受歡迎,在內行之中更是被奉爲至寶。以至於雖然名爲《青衣記》,世人卻常常以《吳氏醫典》稱呼,將其提高到經典的地步。

《細菌論》是吳解早年編纂的作品,也收錄在《青衣記》之中。不過這些年來,因爲忙着修煉,他一直沒空對這套其實來自於地球的醫學理論進行深入的闡述,如今被劉因問到,不由得心中一動,升起了幾分收徒的想法。

但吳解修爲高深,這個念頭只是一動就被他壓了下來,反而笑着勸道:“治國遠比救人更重要,太子若是能夠將國家治理好,那就是最厲害的醫生。醫學之術,學學也就罷了,可不能因此亂了主次啊!”

劉因急忙點頭答應,正想要說什麼,吳解卻又說:“我有一個疑問,想要當面問清——針對大楚國的那套戰略,不知道出於何人之手?”

第21章 大派第3章 命運之日(下)第5章 靈水島第10章 桃源遊歷第6章 入道第42章 印證第9章 挨個打去,儘管過來第1章 相見歡第4章 一聲嘆第40章 勇悍強大第76章 海崩山傾第4章 玉京新貌第27章 卷 土重來第35章 修身養性第7章 陰沉太子第80章 改天換地第17章 心魔劫第13章 班門弄斧第76章 海崩山傾第25章 進步第42章 各自的奮鬥第2章 雲界山第78章 彈劾第3章 海國修士第814章 近在咫尺第6章 指點江山第2章 雲界山第23章 碗中世界,龍爭虎鬥第12章 戰雲第20章 十大神魔(七)第14章 十大神魔(一)第12章 高朋滿座第7章 細菌論第7章 交易第37章 誰言勝負已註定第813章 六百年後桃源鄉第8章 準備第23章 出風頭第25章 入谷第16章 定計第2章 煉化雲鋼石第35章 身在塵世,俯視蒼穹第15章 萬古玄機驚天下第2章 千萬裡外修煉的黑鳥第38章 雨墨第25章 真人大會第15章 採瑤草兮第41章 揭秘第30章 邪陣第41章 掌控萬物,至尊無上第1章 煉器第29章 火雲第41章 掌控萬物,至尊無上第40章 開啓第37章 誰言勝負已註定第3章 海國修士第3章 試玉三日,治國千秋第31章 覆滅第15章 十大神魔(二)第14章 如何解決,一刀兩斷第14章 秦靜歸來第29章 前路第21章 通幽第4章 一聲嘆第40章 開啓第20章 傳道授業解惑第12章 高朋滿座第25章 敗北第17章 奧妙第7章 制器第29章 一招之間,生死立判第19章 一窩蜂第26章 潛在的危機第19章 九州新貌第42章 大功告成第2章 今生約第16章 探雪魂第10章 靈木奇珍第21章 勝負之間一線差第8章 下山第6章 陰謀不成,賊心不死第51章 尋寶之旅(四)第20章 離恨天第16章 簡單投擲第23章 血染青峰第16章 揭穿第8章 迎親第34章 在劫難逃第803章 幕後之影第14章 拜訪玉皇宮第1章 火雲穿空第19章 血河滔滔,神峰巍巍第16章 孝子第10章 雙劍相會雌雄分第806章 激烈的“試探”第2章 命運之日(中)第6章 入道第8章 古代秘藏第20章 真相?第10章 萬丈文華沖霄漢
第21章 大派第3章 命運之日(下)第5章 靈水島第10章 桃源遊歷第6章 入道第42章 印證第9章 挨個打去,儘管過來第1章 相見歡第4章 一聲嘆第40章 勇悍強大第76章 海崩山傾第4章 玉京新貌第27章 卷 土重來第35章 修身養性第7章 陰沉太子第80章 改天換地第17章 心魔劫第13章 班門弄斧第76章 海崩山傾第25章 進步第42章 各自的奮鬥第2章 雲界山第78章 彈劾第3章 海國修士第814章 近在咫尺第6章 指點江山第2章 雲界山第23章 碗中世界,龍爭虎鬥第12章 戰雲第20章 十大神魔(七)第14章 十大神魔(一)第12章 高朋滿座第7章 細菌論第7章 交易第37章 誰言勝負已註定第813章 六百年後桃源鄉第8章 準備第23章 出風頭第25章 入谷第16章 定計第2章 煉化雲鋼石第35章 身在塵世,俯視蒼穹第15章 萬古玄機驚天下第2章 千萬裡外修煉的黑鳥第38章 雨墨第25章 真人大會第15章 採瑤草兮第41章 揭秘第30章 邪陣第41章 掌控萬物,至尊無上第1章 煉器第29章 火雲第41章 掌控萬物,至尊無上第40章 開啓第37章 誰言勝負已註定第3章 海國修士第3章 試玉三日,治國千秋第31章 覆滅第15章 十大神魔(二)第14章 如何解決,一刀兩斷第14章 秦靜歸來第29章 前路第21章 通幽第4章 一聲嘆第40章 開啓第20章 傳道授業解惑第12章 高朋滿座第25章 敗北第17章 奧妙第7章 制器第29章 一招之間,生死立判第19章 一窩蜂第26章 潛在的危機第19章 九州新貌第42章 大功告成第2章 今生約第16章 探雪魂第10章 靈木奇珍第21章 勝負之間一線差第8章 下山第6章 陰謀不成,賊心不死第51章 尋寶之旅(四)第20章 離恨天第16章 簡單投擲第23章 血染青峰第16章 揭穿第8章 迎親第34章 在劫難逃第803章 幕後之影第14章 拜訪玉皇宮第1章 火雲穿空第19章 血河滔滔,神峰巍巍第16章 孝子第10章 雙劍相會雌雄分第806章 激烈的“試探”第2章 命運之日(中)第6章 入道第8章 古代秘藏第20章 真相?第10章 萬丈文華沖霄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