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廢話少說

640 廢話少說

天色將近正午,高掛空中的太陽在這嚴冬帶不來多少暖意。寒風呼嘯聲中,有一支軍隊出現在京師北門方向。

旗杆歪斜,人無精神,就連戰馬也是打着響鼻,無精打采的樣子。但在隊伍的最前頭,有一老人卻挺直着上身,穿着大紅官袍騎在馬上遙看京師,看不出一點精神不振的樣子。他就是拒不交軍權,一定要領兵回京面聖的內閣輔臣、薊遼督師孫承宗。

其實,他的內心遠不如表面這樣鎮定。這一路行來,越是靠近京師,他看到城頭換成建虜龍旗的城池就越多。心中知道大勢已去,就算崇禎皇帝沒有降,怕也沒有多大用處。

並不是每一個地方的封疆大吏都能和自己一樣,一生就忠於大明。來京師見陛下最後一面,也算是有個交代吧!

孫承宗早已下定決心,他掃視了在自己邊上的高起潛,見他離京師越近,臉上的喜氣就越濃,不由得心中厭惡之極。

他正想轉過頭不再看時,高起潛反而注意到了他的目光,臉上露出得意地笑容道:“孫閣老,你其實不要那麼犟,對你有好處。就算你心有前朝,但這天下注定是大清的了。”

說到這裡,他撥馬湊近一點,用商量的語氣提議道:“要不,現在就把軍權交出來,陛下說不定龍顏大悅,還會重用於你,畢竟你在遼東這麼多年,陛下也知道你的能耐”

說到這裡,高起潛忽然說不下去了。因爲孫承宗那雙眼睛盯着他,就彷彿是一把冰冷的匕首,直刺他的內心,讓他感覺到膽寒。

“老頑固!”高起潛心中大罵一聲,也轉頭不再去看孫承宗。

沒有拿到軍權,讓他有點遺憾。皇太極肯定不會讓這支軍隊進京,甚至會做出很多限制,逼這支軍隊被大清掌握爲止。

如果是一般的軍隊,都不用這麼麻煩,自己鼓動下底下的將領,基本上有把握掌握這支軍隊。但眼下是孫承宗這個四朝元老,很多將領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軍中威望太高,就沒有辦法了。

他正想着,忽然孫承宗轉首大聲對跟他後面的將領喝道:“都給老夫打起精神來,別讓建虜把你們看扁了!就算要降也要讓你們的主子看到你們的精氣神,看到你們能當大用!”

他這話一說完,不管心中是什麼想法的將領們,全都一下振作起精神,大聲迴應一聲而後把軍令傳下去。

沒多久,這支猶如病怏怏的明軍,就如同打了興奮劑一般,全都振作了起來。這讓一直領兵跟在後面的多爾袞暗暗吃驚,他馬上下令手下三千人馬暗中戒備。畢竟這支明軍好歹有三萬多人,在明軍中也算是有戰力的一支強軍了。

離京師越來越近,城頭上的建虜自然也第一時間便發現了,很快派人過來,自有高起潛去說明情況。

很快建虜便把這邊的情況飛報回京師,皇太極一聽,當即放下手中所有事物,匆忙趕往北門城頭。

孫承宗的威望夠高,這支軍隊的數量又多,如果能勸降這支明軍,那在京畿之地就真正成爲大清的勢力範圍。不管那些還沒有投降的城池中,到底是在看局勢發展當牆頭草,還是鐵了心不想加入大清,就都無足輕重了。

和孫承宗打了這麼多年交道,皇太極相信自己比那朱由檢更瞭解他。這孫承宗一心爲明國,要他降了大清的難度有點大。但幸好朱由檢在自己手中,要是自己勸說無果地話,再讓朱由檢來勸他,說不定能勸降他。就算不行,交出軍權肯定是可以的。

到了城頭後,皇太極瞭望遠處的明軍,竟然看到這支明軍比他想象的還要精銳一些,使得他的決心又大了一分。

“如果這支明軍不肯投降,我們想消滅他們,估計會損失不少大清勇士。”濟爾哈朗就站在皇太極的身後低聲點評,從側面給了皇太極一點建議。

皇太極點點頭,隨後叫過一名親衛,吩咐了幾句。

明軍在離城門炮程之外停住,不管是將領還是士卒,當他們清清楚楚看到京師的城頭,飄揚着建虜的旗幟,站着一排排的建虜時,一個個又都黯然失神。

眼前這座城池畢竟是京師,是天下中心,大明幾百年來最高貴的地方,是天子所在,掌控着整個大明。

雖然建虜強大,打起仗來己方勝少敗多。可在這些武夫的骨子裡,還是一樣看不起這些蠻夷,戰場上廝殺的經歷,讓他們對這些蠻夷有着不同程度的仇恨。

可如今,這些蠻夷竟然佔據了大明最爲高貴的地方,還要成爲這裡的主人,而自己也將要成爲他們的奴僕。這樣的結局,讓這些刀口添血的漢子一時都有點失神。

不過如果事態正常往前發展的話,形勢比人強,那些大官都匍匐在建虜的腳下,這些武夫就算心有不甘,那又能怎麼樣?

日子還是要過,生活仍將繼續,最終大部分人在建虜的利益誘惑下,必然成爲他們手中的一把屠刀。

在高起潛的帶領下,孫承宗帶着手下副將以上級別的將領驅馬緩緩向前,離城頭一箭之地的距離站住。

皇太極就站在城頭,滿面笑容地大聲說道:“孫閣老的本事,朕是知道的。如今天下已爲我大清所有,只要閣老能幫朕做事,朕爲閣老準備了次輔的位置,其他有什麼條件,也儘管開口便是,可好?”

眼下之意,只要孫承宗能降了建虜,不但能馬上升到次輔,其他有什麼條件,估計皇太極也能答應下來。

在如此多人面前承諾這些,皇太極自然是很有誠意的。否則想反悔的話,怕是丟不起這個臉。

孫承宗身後不少將領聽到這番話,不由得都把目光投向他,不管能不能看到側臉,都注視着看他怎麼答覆。

皇太極看着城下,忽然又大聲許諾道:“其他將領一律官升一級,仍領舊部,只要爲大清立下功勞,朕封其爲王亦在所不惜!”

他的話音一落,別人還沒來及有什麼反應,就聽孫承宗冷着臉,中氣十足地大喝道:“廢話少說,老夫要見陛下!”

263 歸647 改變策略382 京師509 偷雞不成蝕把米124 趕上了105 反常525 冰火兩重天451 血色秦川501 有了退意74 意義深遠568 差距太大了153 不到黃河心不死610 發難111 三方動作35 自救414 情報分析199 苜蓿溝麼341 本錢就這麼沒了238 跑啊追啊573 常識189 幺蛾子方略357 強調紀律565 忙5 河賊432 怎麼強調都不過份354 投奔357 強調紀律421 人與禽獸559 關公面前耍大刀37 登高一呼538 菩薩還是閻王61 怒了182 拿下145 女人能頂半邊天347 總兵大人的笑聲447 直白350 我不服335 羣衆基礎27 女牢537 廠衛333 煙墩529 何去何從15 吃了再兜着走222 聯姻166 範本395 推理511 有仇報仇58 小諸葛430 意義653 兄弟我幫你報仇377 安排561 戰事的關鍵641 東山再起147 就怕豬一樣的隊友422 處置614 廠衛活了390 不要忘記叫天軍的宗旨478 各自的心思656 顛倒黑白165 有了鬥地主的念頭614 廠衛活了169 無法逃避293 誓詞32 答應你便是180 真那麼容易麼441 八貝勒334 勸說258 叛徒的險惡用心453 株連之罪462 數典忘祖的畜生167 混進城內242 一定不能有事100 排擠和官商157 時不我待408 張家口426 情況303 這也算戰事麼309 烏蘭的智慧177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239 必有蹊蹺531 議和303 這也算戰事麼383 文華殿內61 怒了62 知恩圖報143 善後634 接旨232 危機653 兄弟我幫你報仇155 你們還會不會犯325 轉折321 未打先分183 不相信123 出獄68 閃開466 不是宿將麼497 屠城423 剃髮35 自救369 憲法
263 歸647 改變策略382 京師509 偷雞不成蝕把米124 趕上了105 反常525 冰火兩重天451 血色秦川501 有了退意74 意義深遠568 差距太大了153 不到黃河心不死610 發難111 三方動作35 自救414 情報分析199 苜蓿溝麼341 本錢就這麼沒了238 跑啊追啊573 常識189 幺蛾子方略357 強調紀律565 忙5 河賊432 怎麼強調都不過份354 投奔357 強調紀律421 人與禽獸559 關公面前耍大刀37 登高一呼538 菩薩還是閻王61 怒了182 拿下145 女人能頂半邊天347 總兵大人的笑聲447 直白350 我不服335 羣衆基礎27 女牢537 廠衛333 煙墩529 何去何從15 吃了再兜着走222 聯姻166 範本395 推理511 有仇報仇58 小諸葛430 意義653 兄弟我幫你報仇377 安排561 戰事的關鍵641 東山再起147 就怕豬一樣的隊友422 處置614 廠衛活了390 不要忘記叫天軍的宗旨478 各自的心思656 顛倒黑白165 有了鬥地主的念頭614 廠衛活了169 無法逃避293 誓詞32 答應你便是180 真那麼容易麼441 八貝勒334 勸說258 叛徒的險惡用心453 株連之罪462 數典忘祖的畜生167 混進城內242 一定不能有事100 排擠和官商157 時不我待408 張家口426 情況303 這也算戰事麼309 烏蘭的智慧177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239 必有蹊蹺531 議和303 這也算戰事麼383 文華殿內61 怒了62 知恩圖報143 善後634 接旨232 危機653 兄弟我幫你報仇155 你們還會不會犯325 轉折321 未打先分183 不相信123 出獄68 閃開466 不是宿將麼497 屠城423 剃髮35 自救369 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