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 非亡國之君

645 非亡國之君

皇太極剛聽了個頭,便知道壞了。他氣極而怒,指着城頭上的崇禎皇帝正要下令時,箭樓內響起一個喘氣地稟告聲:“陛下,緊急軍情,叫天軍侵襲遼東腹地,盛京危急!”

“什麼?”皇太極一聽,顧不得下令,轉頭驚訝地看過去,卻是兩名信使跪在箭樓入口處,呈着一封信件在稟告。他馬上回過神來,頓悟多爾袞突然回軍,怕是與此事有關。

叫天軍乃是皇太極心中最重視的敵人,突然出現在大清境內,這一驚非同小可。就算他再沉穩,一時之間,也有點慌了。

邊上的濟爾哈朗也是大驚失色,不過當他看到皇太極急着走過去看急報時,又發現崇禎皇帝已經說了一大堆話,嚇得他連忙把上身探出箭樓,大聲吼着命令道:“快,攔住他,讓他住嘴!”

如果不是剛好有個驚天的急報,或者皇太極在第一時間就下令,崇禎皇帝也沒法說出自己想要說得話。

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剛好遼東急報到了。等到城頭上站在崇禎皇帝附近的監視的建虜,得到濟爾哈朗地命令連忙上前時,崇禎皇帝已經說完了最爲重要的話。

他從箭樓上下來時,在聽到皇太極的威脅,看到自己的直系血脈在建虜的屠刀下時,便已知道自己如果想活着,就絕對不可能保住大明江山。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他沒得選擇,苟活於世不是他想要的。自從當上了皇帝之後,中興大明纔是他唯一的志向。

如今自己和直系血脈肯定要交代在這裡,那麼有誰能繼承自己的遺志呢?崇禎皇帝只是稍微一想,便想到了原唐王朱聿鍵。

因爲在他的印象中,只有這個朱聿鍵在崇禎二年末建虜入侵京畿之地時,有膽子不顧禁令而領兵勤王。當時的崇禎皇帝聞訊便記住了這個人,怕這個朱聿鍵不甘於藩王之位,最終把他貶到了鳳陽去。至於其他藩王,都是碌碌無爲之輩,猶如圈養着的豬而已。

此時此刻的崇禎皇帝,深知要當大明皇帝,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自詡是個非常努力的皇帝了,可還落得如此的下場。要是圈養着的豬來繼承自己的意志,那絕對不可能保住大明江山。

城頭上的崇禎皇帝,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彷彿重新披上了金黃的龍袍,整個人的精氣神也一下高漲起來。大部分要交代的話都已交代出去,如今唯一的擔心也沒有了。

崇禎皇帝相信,唐王朱聿鍵在孫承宗和洪承疇的擁戴下登基,就算不能擊退建虜,但要保住大明半壁江山,那應該不會有多少問題。如此一來,自己到了九泉之下,也算是對列祖列宗有個交代!

耳邊聽到箭樓上傳來的氣急敗壞聲,聽到邊上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崇禎皇帝看着底下淚流滿面的孫承宗和洪承疇大聲喝道:“朕把大明江山託付給卿等,不要讓朕死不瞑目,擁戴唐王朱聿鍵……”

就在這時,一名建虜已到了他身後,同時一把腰刀架到了他的脖子上,暴怒喝道:“漢狗給我閉嘴,否則……”

崇禎皇帝全然不懼,就彷彿脖子上貼着的冰冷根本不存在,轉過身子直視那名建虜,身上似乎重新煥發出了皇帝的威嚴,散發的氣勢讓那建虜感覺到了不安,竟然威脅的話都說不下去了。

崇禎皇帝擡頭看了眼箭樓窗戶上露出上半身的濟爾哈朗,還有剛剛露出腦袋的皇太極,再轉回頭看看那些曾經的文武大臣,如今已是滿清走狗的那些人,最後看了一眼自己的愛妃和兒女,忽然他中氣十足地鄭重宣佈道:“朕乃大明皇帝,非亡國之君!”

說完之後,崇禎皇帝忽然伸手一把抓住那把冰冷的刀刃,用力一扯,鮮血噴涌而出,灑向京師的城頭,也噴到了那建虜的臉上。身子隨即軟倒,就靠在城垛上慢慢下滑,最後不再動彈。

這一刻,所有人都驚呆了。沒人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不管是和崇禎皇帝打慣了交道的那些滿清走狗,還是視崇禎皇帝爲毛頭小子的皇太極,全都沒想到崇禎皇帝竟然剛烈如此。他真得用自己的命來守護國門,國門即陷,命便交代在這裡。

都說阿斗聰明,安然活過了下半輩子;但阿斗可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義?可知“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的含義?

城頭上,有的人被震撼了,有的人腦子一片空白,有的人則是被嚇到了。

“哐當”一聲,那把帶血的鋼刀掉到了地上。那名建虜緩緩後退,嘴中驚慌地辯解道:“不是我殺的,不是我殺的,不是……”

“陛下……”一聲尖銳的悲呼聲響起,伺候在邊上的王承恩幾步衝向前,抱起崇禎皇帝的身子時,卻發現他已沒了氣。

王承恩淚如雨下,小心翼翼地抱着崇禎皇帝,就彷彿懷中的崇禎皇帝只是睡着,不敢驚醒他一般抱着,緩緩地站了起來。

此時此刻,城外也傳來了陸續地悲呼聲。孫承宗的聲音,洪承疇的聲音,祖大壽的聲音……

人都是有感情的,哪怕有的人已經麻木不仁,那也只是因爲能刺激到他的程度不夠而已。

崇禎皇帝在城頭上交代後事,慷慨赴死的一幕,刺激了幾乎所有人。

明軍是慫,經常打不過建虜,有人逃跑就跟着跑;反正大家都這樣,所以都這樣做也無所謂了。

可眼下的一幕,崇禎皇帝的每一句話,都彷彿格外地清晰,迴盪在他們的腦海中。

“大明立朝兩百六十餘年中,天子守國門,無投降、逃跑之君。”

“太祖驅除韃虜,救天下萬民於水火之中;朕雖無能守不住國門,卻能死社稷,不會讓大明重陷韃虜之手。”

“……驅除韃虜,還我大明江山!”

“朕乃大明皇帝,非亡國之君!”

一國之君以身殉國,自古以來又有幾個君王能做到?皇帝如此,我何惜此頭?許多明軍將士心中如此想着。

(。)

350 我不服522 我一定要報仇572 解釋351 俘虜政策再發威365 到底是不是441 八貝勒465 殺韃子402 如願573 常識549 亂世505 不好290 歧視239 必有蹊蹺478 各自的心思303 這也算戰事麼520 天下大亂165 有了鬥地主的念頭262 勝了336 俘虜政策的威力57 你弟不是凡人534 打後勤221 一個條件38 摟錢638 埋伏116 抓捕540 雄赳赳氣昂昂165 有了鬥地主的念頭20 造反47 十足的英雄636 爲建虜送行60 我有辦法421 人與禽獸241 後悔427 皇太極521 驚聞437 扯皮492 次日255 生死與共324 大丈夫當如是也166 範本447 直白294 林丹汗331 回家462 數典忘祖的畜生460 釘一個釘子124 趕上了350 我不服60 我有辦法554 饕餮218 焦急地等待83 嶽和聲76 康莊大道485 遭遇150 狗咬呂洞賓333 煙墩107 洋人334 勸說218 焦急地等待577 好不好321 未打先分216 新年致辭462 數典忘祖的畜生77 黑夜中的閃電495 各顯其能123 出獄637 發信號157 時不我待392 哪和哪441 八貝勒466 不是宿將麼418 王登庫540 雄赳赳氣昂昂115 黑子295 黃教和瘟疫204 工匠454 強大的京營498 牛刀殺雞261 亂戰276 和天下讀書人爲敵又如何641 東山再起394 五年平遼可期319 一切都是新奇225 胡廣來了455 己巳之變441 八貝勒591 一個頭比兩個大37 登高一呼15 吃了再兜着走335 羣衆基礎316 驃騎大將軍580 蒙漢糾紛342 關鍵還是糧食468 炫耀114 逼供442 皇太極的算計443 打補丁549 亂世275 老學究25 別做夢了184 收穫
350 我不服522 我一定要報仇572 解釋351 俘虜政策再發威365 到底是不是441 八貝勒465 殺韃子402 如願573 常識549 亂世505 不好290 歧視239 必有蹊蹺478 各自的心思303 這也算戰事麼520 天下大亂165 有了鬥地主的念頭262 勝了336 俘虜政策的威力57 你弟不是凡人534 打後勤221 一個條件38 摟錢638 埋伏116 抓捕540 雄赳赳氣昂昂165 有了鬥地主的念頭20 造反47 十足的英雄636 爲建虜送行60 我有辦法421 人與禽獸241 後悔427 皇太極521 驚聞437 扯皮492 次日255 生死與共324 大丈夫當如是也166 範本447 直白294 林丹汗331 回家462 數典忘祖的畜生460 釘一個釘子124 趕上了350 我不服60 我有辦法554 饕餮218 焦急地等待83 嶽和聲76 康莊大道485 遭遇150 狗咬呂洞賓333 煙墩107 洋人334 勸說218 焦急地等待577 好不好321 未打先分216 新年致辭462 數典忘祖的畜生77 黑夜中的閃電495 各顯其能123 出獄637 發信號157 時不我待392 哪和哪441 八貝勒466 不是宿將麼418 王登庫540 雄赳赳氣昂昂115 黑子295 黃教和瘟疫204 工匠454 強大的京營498 牛刀殺雞261 亂戰276 和天下讀書人爲敵又如何641 東山再起394 五年平遼可期319 一切都是新奇225 胡廣來了455 己巳之變441 八貝勒591 一個頭比兩個大37 登高一呼15 吃了再兜着走335 羣衆基礎316 驃騎大將軍580 蒙漢糾紛342 關鍵還是糧食468 炫耀114 逼供442 皇太極的算計443 打補丁549 亂世275 老學究25 別做夢了184 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