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 非亡國之君

645 非亡國之君

皇太極剛聽了個頭,便知道壞了。他氣極而怒,指着城頭上的崇禎皇帝正要下令時,箭樓內響起一個喘氣地稟告聲:“陛下,緊急軍情,叫天軍侵襲遼東腹地,盛京危急!”

“什麼?”皇太極一聽,顧不得下令,轉頭驚訝地看過去,卻是兩名信使跪在箭樓入口處,呈着一封信件在稟告。他馬上回過神來,頓悟多爾袞突然回軍,怕是與此事有關。

叫天軍乃是皇太極心中最重視的敵人,突然出現在大清境內,這一驚非同小可。就算他再沉穩,一時之間,也有點慌了。

邊上的濟爾哈朗也是大驚失色,不過當他看到皇太極急着走過去看急報時,又發現崇禎皇帝已經說了一大堆話,嚇得他連忙把上身探出箭樓,大聲吼着命令道:“快,攔住他,讓他住嘴!”

如果不是剛好有個驚天的急報,或者皇太極在第一時間就下令,崇禎皇帝也沒法說出自己想要說得話。

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剛好遼東急報到了。等到城頭上站在崇禎皇帝附近的監視的建虜,得到濟爾哈朗地命令連忙上前時,崇禎皇帝已經說完了最爲重要的話。

他從箭樓上下來時,在聽到皇太極的威脅,看到自己的直系血脈在建虜的屠刀下時,便已知道自己如果想活着,就絕對不可能保住大明江山。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他沒得選擇,苟活於世不是他想要的。自從當上了皇帝之後,中興大明纔是他唯一的志向。

如今自己和直系血脈肯定要交代在這裡,那麼有誰能繼承自己的遺志呢?崇禎皇帝只是稍微一想,便想到了原唐王朱聿鍵。

因爲在他的印象中,只有這個朱聿鍵在崇禎二年末建虜入侵京畿之地時,有膽子不顧禁令而領兵勤王。當時的崇禎皇帝聞訊便記住了這個人,怕這個朱聿鍵不甘於藩王之位,最終把他貶到了鳳陽去。至於其他藩王,都是碌碌無爲之輩,猶如圈養着的豬而已。

此時此刻的崇禎皇帝,深知要當大明皇帝,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自詡是個非常努力的皇帝了,可還落得如此的下場。要是圈養着的豬來繼承自己的意志,那絕對不可能保住大明江山。

城頭上的崇禎皇帝,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彷彿重新披上了金黃的龍袍,整個人的精氣神也一下高漲起來。大部分要交代的話都已交代出去,如今唯一的擔心也沒有了。

崇禎皇帝相信,唐王朱聿鍵在孫承宗和洪承疇的擁戴下登基,就算不能擊退建虜,但要保住大明半壁江山,那應該不會有多少問題。如此一來,自己到了九泉之下,也算是對列祖列宗有個交代!

耳邊聽到箭樓上傳來的氣急敗壞聲,聽到邊上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崇禎皇帝看着底下淚流滿面的孫承宗和洪承疇大聲喝道:“朕把大明江山託付給卿等,不要讓朕死不瞑目,擁戴唐王朱聿鍵……”

就在這時,一名建虜已到了他身後,同時一把腰刀架到了他的脖子上,暴怒喝道:“漢狗給我閉嘴,否則……”

崇禎皇帝全然不懼,就彷彿脖子上貼着的冰冷根本不存在,轉過身子直視那名建虜,身上似乎重新煥發出了皇帝的威嚴,散發的氣勢讓那建虜感覺到了不安,竟然威脅的話都說不下去了。

崇禎皇帝擡頭看了眼箭樓窗戶上露出上半身的濟爾哈朗,還有剛剛露出腦袋的皇太極,再轉回頭看看那些曾經的文武大臣,如今已是滿清走狗的那些人,最後看了一眼自己的愛妃和兒女,忽然他中氣十足地鄭重宣佈道:“朕乃大明皇帝,非亡國之君!”

說完之後,崇禎皇帝忽然伸手一把抓住那把冰冷的刀刃,用力一扯,鮮血噴涌而出,灑向京師的城頭,也噴到了那建虜的臉上。身子隨即軟倒,就靠在城垛上慢慢下滑,最後不再動彈。

這一刻,所有人都驚呆了。沒人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不管是和崇禎皇帝打慣了交道的那些滿清走狗,還是視崇禎皇帝爲毛頭小子的皇太極,全都沒想到崇禎皇帝竟然剛烈如此。他真得用自己的命來守護國門,國門即陷,命便交代在這裡。

都說阿斗聰明,安然活過了下半輩子;但阿斗可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義?可知“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的含義?

城頭上,有的人被震撼了,有的人腦子一片空白,有的人則是被嚇到了。

“哐當”一聲,那把帶血的鋼刀掉到了地上。那名建虜緩緩後退,嘴中驚慌地辯解道:“不是我殺的,不是我殺的,不是……”

“陛下……”一聲尖銳的悲呼聲響起,伺候在邊上的王承恩幾步衝向前,抱起崇禎皇帝的身子時,卻發現他已沒了氣。

王承恩淚如雨下,小心翼翼地抱着崇禎皇帝,就彷彿懷中的崇禎皇帝只是睡着,不敢驚醒他一般抱着,緩緩地站了起來。

此時此刻,城外也傳來了陸續地悲呼聲。孫承宗的聲音,洪承疇的聲音,祖大壽的聲音……

人都是有感情的,哪怕有的人已經麻木不仁,那也只是因爲能刺激到他的程度不夠而已。

崇禎皇帝在城頭上交代後事,慷慨赴死的一幕,刺激了幾乎所有人。

明軍是慫,經常打不過建虜,有人逃跑就跟着跑;反正大家都這樣,所以都這樣做也無所謂了。

可眼下的一幕,崇禎皇帝的每一句話,都彷彿格外地清晰,迴盪在他們的腦海中。

“大明立朝兩百六十餘年中,天子守國門,無投降、逃跑之君。”

“太祖驅除韃虜,救天下萬民於水火之中;朕雖無能守不住國門,卻能死社稷,不會讓大明重陷韃虜之手。”

“……驅除韃虜,還我大明江山!”

“朕乃大明皇帝,非亡國之君!”

一國之君以身殉國,自古以來又有幾個君王能做到?皇帝如此,我何惜此頭?許多明軍將士心中如此想着。

(。)

455 己巳之變85 四小208 再動417 身份確認226 我爲什麼不可以633 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殺了你160 遇到創新就爲難了210 關鍵因素244 我們的目標22 反常633 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殺了你288 你還有問題麼521 驚聞137 絕望158 白蓮教259 他來了135 就是王嘉胤也一樣殺397 賢侄394 五年平遼可期565 忙272 重視205 一視同仁556 得道多助655 歡呼574 未雨綢繆461 好算計214 紅包340 府谷城下377 安排250 分別302 這就是軍麼576 沒錢387 勞煩先生再說一遍151 王嘉胤回來了602 風雲起204 工匠93 抓姦597 胡爲民234 出發178 出擊638 埋伏175 同志280 打仗就是打後勤597 胡爲民31 土皇帝473 歸程369 憲法82 信心303 這也算戰事麼300 站前動員263 歸595 要一口吃個胖子529 何去何從37 登高一呼586 和談468 炫耀530 鞠躬盡瘁506 後備188 青年才俊136 跟着我上466 不是宿將麼195 屁滾尿流158 白蓮教113 突變493 建虜來不來410 和八大晉商合作麼345 明援軍192 原來是這123 出獄60 我有辦法146 問大家一件事233 告別51 原來是你297 煮熟的鴨子300 站前動員571 誠意567 大吃一驚161 必有蹊蹺195 屁滾尿流204 工匠645 非亡國之君15 吃了再兜着走252 好事不長久241 後悔163 炮兵連362 極其憤怒580 蒙漢糾紛412 登高眺望256 敬禮449 世界第一302 這就是軍麼142 奉胡廣兄弟爲頭642 勸降161 必有蹊蹺323 攻陷鷹嘴溝439 京師來人398 怒了466 不是宿將麼49 抄了後路
455 己巳之變85 四小208 再動417 身份確認226 我爲什麼不可以633 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殺了你160 遇到創新就爲難了210 關鍵因素244 我們的目標22 反常633 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殺了你288 你還有問題麼521 驚聞137 絕望158 白蓮教259 他來了135 就是王嘉胤也一樣殺397 賢侄394 五年平遼可期565 忙272 重視205 一視同仁556 得道多助655 歡呼574 未雨綢繆461 好算計214 紅包340 府谷城下377 安排250 分別302 這就是軍麼576 沒錢387 勞煩先生再說一遍151 王嘉胤回來了602 風雲起204 工匠93 抓姦597 胡爲民234 出發178 出擊638 埋伏175 同志280 打仗就是打後勤597 胡爲民31 土皇帝473 歸程369 憲法82 信心303 這也算戰事麼300 站前動員263 歸595 要一口吃個胖子529 何去何從37 登高一呼586 和談468 炫耀530 鞠躬盡瘁506 後備188 青年才俊136 跟着我上466 不是宿將麼195 屁滾尿流158 白蓮教113 突變493 建虜來不來410 和八大晉商合作麼345 明援軍192 原來是這123 出獄60 我有辦法146 問大家一件事233 告別51 原來是你297 煮熟的鴨子300 站前動員571 誠意567 大吃一驚161 必有蹊蹺195 屁滾尿流204 工匠645 非亡國之君15 吃了再兜着走252 好事不長久241 後悔163 炮兵連362 極其憤怒580 蒙漢糾紛412 登高眺望256 敬禮449 世界第一302 這就是軍麼142 奉胡廣兄弟爲頭642 勸降161 必有蹊蹺323 攻陷鷹嘴溝439 京師來人398 怒了466 不是宿將麼49 抄了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