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思過崖 賀真人 劍氣沖霄!
回過神來,已是上午七點多,日光刺破雲霞。
有不少華山武大的學生走出校門,欲尋一處險地練劍習武。
華山武大,其弟子自然也是遵從華山派“老傳統”。
除去拳腳修行氣血,大多練劍。
華山劍法講究“劍勢凌雲”,需藉助險要山川,來練就一顆劍心與無畏之膽。
其之所以不在各地開設分校,便是因爲其他地方“環境不達標”,練不出自身派系武學的名堂。
而要知道,大楚最險要的山川,就在腳下。
衆人見到懸崖邊上有一體型強悍,卻又飄着股“仙味兒”的孟傳。
紛紛稱奇:
“這是學校裡的哪位道兄,肉體強悍卻又仙風道骨?”
“我估計是學校新來的老師?你就看這膀子,太嚇人了,必定是深耕性命雙修的強悍武道家。”
氣血武道時代,道門欲要修【性】,則需煉氣法的加持,從而提升精神、心性、意識層面。
而修【命】,則是要通過橫練取得。
硬功的修行難度不再贅述,考驗天賦與毅力。
因此道門之內,能性命雙修者少之又少。
畢竟終歸是要順隨氣血武道時代發展,以氣血修行爲重心。
再修性命,唯有天資甚高者,纔能有這個時間。
華山武大如今能修行氣血,又兼顧【性命】二者的武道家,更是少的可憐。
待孟傳轉身,衆人方纔露出豁然之色。
“原來是北聯大的孟真傳啊,那沒事了。”
“孟真傳怎麼來咱們華山了?”
只是衆人沒想到,孟傳不僅僅在【命】之一道,也就是橫練方面強悍至極。
從其身旁的“出塵之氣”能看出,他竟然對於【性】的修煉也頗有建樹。
人羣中,有一富有威望者散去衆人。
見孟傳走到“劍氣千秋”牌匾之下,拱手抱拳:
“在下【鶴雲手·王衝】,華山武大氣宗學院大弟子,見過孟大家。”
“你好。”
孟傳頷首點頭。
此人氣機顯露,多半是還沒突破一限多久的新晉武道家。
不過其竟然是“大弟子”,考慮到華山武大師資力量,倒也正常。
若是徐清風這小子來這兒上學,多半也能學生羣體間稱尊做祖.
“氣宗學院.王兄,你們華山現在,還分劍氣二宗之隔?”
“.也不是這樣,只是在修行武學上有所區分,但學生之間並無隔閡。”
孟傳點頭明白。
就跟夫妻關係一樣,分居不分心嘛
王衝領着他進去華山武大校門,好奇問道:
“孟師兄是何時上山的?”
“哈哈,昨晚我夜爬華山,當真是險峻奇景,現在想想還有些後怕。”
“算不上,對於孟師兄這樣的高手,也就一小山坡而已。”
話雖如此,王衝臉上依舊露出自豪之情。
他繼而問道:
“孟師兄,此行可是要看看,我華山武大的三大寶地?”
孟傳開玩笑道:
“是,我主要想試試,能不能和華山派令狐前輩那樣,于思過崖悟得【獨孤九劍】。”
王衝也笑道:
“那孟師兄可能要失望了,風清揚祖師早就不在山洞中了。”
王衝受了師命,帶着孟傳於校內悠哉閒逛。
華山遠比驪山要高,空氣中自然的氣機也更加濃郁一分。
孟傳逛的都有點捨不得走了,在此地修行望氣術,恐怕進境速度遠超從前。
回過神,聽到身旁的王衝說道:
“師兄,穿過此地便是思過崖了,我在這兒等你,其餘兩處寶地一會兒帶你一觀。”
“麻煩了,今日真是辛苦你了,感謝。”
孟傳拱手道謝,隨後望向這三面臨崖,一面山壁,于山地之中開闢的洞穴。
晨霧有些許厚重,洞口看不太真切。
他只能瞧見,有一黑乎乎的洞口之上,刻有“賀祖洞”三個大字。
這便是華山【思過崖】所在地。
“確實有點像話本里,掉下去能撿到神功秘籍的地方.”
孟傳沉吟一聲,便不再多想。
隨後縱身飛躍,腳下連點兩下虛空,正正好好立在雲霧繚繞的崖邊。
遠處的王衝嘖嘖稱奇,未想到對方除了氣血與性命修的好。
身法竟然也如此玄妙,當真是全能型武道人才,什麼都會。
孟傳站在崖邊,原地打量一二,沒見到有什麼稱奇的。
不過極目遠眺,能看到羣峰如劍直插向天際,雲海在腳下聚而又散。
空無一人,僅有石壁上投下的陰影與風聲相伴。
“此地確實是自省的好地方”
怪不得是古武時代,華山派罰弟子面壁思過的去處.
順着巖壁撫摸探尋,別說獨孤九劍了,沒有一點兒文字存在的刻痕。
“果然,與道佛兩道的誇大傳聞一樣,此處亦是爲了凸顯出華山派的神秘之色,編出來的故事”
孟傳搖了搖頭,他本就沒抱有任何希望。
賀祖洞中。
掀開半掩的藤簾,他走入其內,僅有少量光線灑進來。
雖有些昏暗,但以他的目力,足以看清洞中全貌。 洞內丈許見方,或許是爲了保存原來的風貌。
隨着華山派改建爲武道大學,此地並無多少改變。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缺了左耳的泥塑。
泥塑身上,還披着嶄新的丹青色道袍,這應該是華山武大專門定時更換。
雖然面色稍有模糊,但孟傳還是認出來了。
此泥塑,正是華山“賀真人”的塑像。
賀真人,原名賀志真。
他不是華山派的開創者,但其是有史料記載的,蒞臨“真人”之境的華山派第一位武道宗師。
賀真人曾在萬仞絕壁之上,專門修築長空棧道,用以感悟劍氣二宗法門。
最終,他將道家煉氣法與華山劍法融合,創立了劍氣合一之術,從而三花聚頂立地成宗師。
賀祖洞,便是華山派後人,爲了紀念其豐功偉績而專門設立。
泥塑不知是何人所作,雖然缺了一隻耳,但孟傳仔細端詳。
栩栩如生,隱隱有劍道大宗師的氣魄,讓人望而生畏。
他回身望向洞壁,這裡的牆壁與外面崖山有所不同。
仔細觀察下,竟有人用指力刻了片竹林。
不知歷經幾載,仍然蒼勁有力,脈絡清晰。
巖壁刻字,孟傳亦能做到。
但留痕千載,恐怕不是單單靠力量就能達成的。
這其中,定然潛藏着“神秘力量”。
念至此,孟傳的眼睛愈發明亮:
“這是武道意志長久不朽,刻在字裡行間的表現.”
正如拳法招式,形狀韻神四種境界。
若得其韻,融入招式之中,使拳腳之間自有真意流轉。
刻畫在紙張、書本之中,便是能將自己對於武學的理解,在世間留有痕跡。
亦被稱之爲,存有【武道真韻】的功法原本。
而自己面前,巖壁上刻畫的這篇竹影圖。
雖然無功法載體,但仍有韻的留存。
【韻】留存在武學內,能幫助武道家更好上手掌握,得其精髓;
而像現在這樣,留於石壁之上,亦能助後來者自省感悟。
能獲得什麼,全看個人悟性。
若是能領悟一二,恐怕大有好處。
孟傳細細摩梭着竹林,在其中發現了一行深藏的小字: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
“什麼意思?”
孟傳頭腦風暴過後,百思不得其解。
無法參悟這句話,便不能感悟此地留有的武道真韻。
“塵不動水無痕,在說心境嗎,還是什麼?”
他凝視巖壁,絲毫沒注意到,遠處有宗師御劍飛來。
這位宗師渾身劍氣縈繞,踏足在賀祖洞內,方纔驚起孟傳回頭。
他將寶劍收於腰間的儲物之寶內,笑道:
“老夫華山派副校長餘成虹,小友可是在感悟賀祖真韻?”
孟傳當即拱手行禮:
“晚輩孟傳,見過餘宗師。我確實是在感悟,但不得竅門。”
其是華山武大劍法第一高手,武道宗師【劍氣沖霄·餘成虹】。
餘成虹點了點頭,說道:
“此地是我華山弟子,在突破武道家後,都會來此嘗試頓悟的一處寶地。
與華山之巔和玉女峰不一樣,這裡是真正留有武道真韻的悟道之地。
壁上竹影與這行小字,凝聚了賀祖畢生的【道】。
竹影雖搖曳,卻拂不去階上微塵,正如武道修行中紛擾外相難撼本心。
月輪倒映潭底,卻未攪動水紋,恰似至臻境界裡勁氣內斂無跡可尋。”
餘成虹說完,便閉口不言。
這些內容,是華山學子入門就知曉的真韻內容。
而孟傳不同,他不是華山弟子不知道,自然無法“悟道”。
點撥完了,剩下的還得靠他自己領悟。
見孟傳又繼續回身,望向巖壁。
餘成虹心中不禁有些期待,這位極富盛名的武道天才,能否有所收穫:
“我華山學子能悟得真韻的,百不存一。
此子傳的如此玄乎,若是不能悟得,可就貽笑大方了.”
終究是讓他“失望”了。
沒過多久,只見孟傳忽而閉目,周身散發的真氣如漣漪般擴散。
浩浩蕩蕩,翻滾如浪。
孟傳領悟了。
賀真人留下的武道真韻,即是華山劍氣之法“不着一相,不留一痕”的韻境。
什麼意思?
在感悟之中,他明白:
原來武道極致,便是將天地萬象皆化入舉手投足。
拈花作鏢,折枝作劍,便是其中最爲淺顯的運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