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蘇轍的路

蓋亞二年十二月二日,天京城。

這是歐陽朔坐鎮天京城的第三天,城內的氣氛已是爲之一變。

天王宮的拆除現場,一片熱火朝天。拆出來的珍貴木料,在天王宮前的廣場之上堆積如山。

廣場上,已是漸次出現一批批驗貨之人。

甚至更遠處,潯州郡和鎮安郡地界的士紳商人,都聞風而動,絡繹不絕地往天京城趕,來參加這一次的拍賣盛宴。

歐陽朔得打消息,立即責令商業司,自搜刮出來的幾十車財物中,挑選一些洪秀全的御用之物,參與拍賣。

“記住,專門挑那些私密的,又不值錢的物件拍賣。”

歐陽朔這樣叮囑商業司的官吏。

“諾!”

“還有,價格標高一點,宣傳再熱烈一點。”

“諾!”

商業司官吏一邊小心翼翼地應承下來,一邊偷偷地抹冷汗,對傳聞中君侯的“精明”和“精打細算”,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當然,在財政署長崔映柚口中,直接就是黑心和貪財。他不過只是商業司的基層官吏,可不敢像崔署長那般霸氣。

另一邊,城西的軍營中,同樣是一番忙碌的景象。十萬太平軍,正在抓緊時間收拾行囊,明日他們就要踏上行程,去指定的地點接受整編。

至於軍中的一些暗流,在歐陽朔拋出誘餌之後,已是一陣風平浪靜。

唯一的意外,就是昨天夜裡,地方部隊守備將領林啓榮,因爲即將遠行,竟然在酒樓喝得爛醉如泥,之後還要獨自去青樓尋歡。

因爲喝醉,林啓榮“不慎”掉入城中的小河,不幸身亡。直到第二天早上,打掃街道的清道夫,才發現浮在水面上的林啓榮屍體,立即報了官。

經衙門仵作鑑定,林啓榮屬於溺水而亡,排除他殺的可能。

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曾天養得到消息,雖然覺得事出蹊蹺,卻又無從查證。畢竟林啓榮確實嗜酒,據他的部下供述,昨天夜裡他們確實是在一起喝酒。

散場之後,林啓榮丟下部將,獨自離開,之後就得到他溺水而亡的消息。

最終,曾天養也只能將此事歸於巧合。

“真是荒唐!”

曾天養對林啓榮的不爭氣,感到十分的不忿。

眼見大事可期,卻無故損失了一位盟友,如何不讓曾天養氣憤。更讓曾天養氣憤的是,昨天夜裡他再次去試探石鎮吉的口風。

這一次,石鎮吉竟然直截了當地拒絕了,讓曾天養錯愕不已。

“狼心狗肺之徒!”

在曾天養看來,石鎮吉的拒絕,就是對天王的背叛。

曾天養一邊詛咒石鎮吉,一邊對那位君侯的忌憚,也是深了一層。僅僅一場簡單的會面,就改變了石鎮吉的立場,如何不讓曾天養心驚。

“可惜,我已是沒有退路,此生絕不負天王之恩。”

曾天養獨自一人,對着空氣長嘆,神情竟然出奇地有些寂寥。

也許,每一位“壞人”,都會有一段不爲人知的過去吧。其實換個角度,在洪秀全看來,曾天養可不正是最忠誠可靠的臣子嗎?

往往立場不同,對人的評價,也會走向兩個極端。

*****

林鳳祥府邸,歐陽朔書房。

在接連處理好天王宮和太平軍兩大棘手的問題之後,歐陽朔終於有時間,來考察、接見天京城的一衆文官。

而其中最受歐陽朔器重的,自然就是蘇轍了。

相比其兄蘇軾的豪放,蘇轍則是沉穩內斂和鎮定若素。正是這一性格,讓蘇轍在官場之上,比其兄蘇軾走得更遠。

當然,在骨子裡,兄弟二人又有共同之處。

一代大文豪蘇軾,曾經這樣評價他這位弟弟。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爲不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爲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由此,可見蘇轍之低調內斂。

蘇轍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尤其擅長政論和史論。正是這一特長,被當時擔任宰相,一心想要變法的王安石相中,調入三司條例司。

對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等變革,蘇轍都有極深的見地。可惜,蘇轍之論,跟彼時雄心勃勃的王安石思想相悖,走向了變法的對立面。

不久,蘇轍就因跟王安石意見相左,而被貶出京,官路坎坷。

直到宋神宗駕崩,宋哲宗即位,宣仁太后垂簾聽政,意圖廢除王安石時期的新法,蘇轍纔再次得到重用,最終一路官至宰相。

其後,宋哲宗親政,新法派重新得勢。相應的,屬於支持廢除新法一派的蘇轍,自然是連遭貶謫,至此之後,再無起復之機。

由蘇轍一生的官場經歷,也可略一窺見,北宋時期黨爭之頻繁。

由於宋代官僚制度的原因,宋代文人的地位較高,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政治生活的黃金時期,他們積極參與政治生活。

而北宋的政治特點,則以積弱積貧、黨爭頻繁爲主要特點。

自從范仲淹以後,北宋的著名文人幾乎無一例外地被捲入黨爭漩渦,政治風波影響、決定了他們的命運,也深深地影響了他們的文學創作。

蘇軾和蘇轍兄弟二人,自然無法置身事外。

也許,正是深受黨爭之毒害,現身荒野之後,蘇轍對於太平天國的黨爭,是敬而遠之。在天王和其他各派之間,一直保持中立,低調地處理政務。

即便是在石達開和楊秀清博弈期間,蘇轍作爲天國文官之首,也是一直保持沉默。歐陽朔入主天京城,蘇轍則乾脆就是閉門不出。

直到這一天上午,蘇轍得到歐陽朔的親自召見。

此前,在圈定潯州郡等三位郡守之時,歐陽朔並未考慮蘇轍。倒並不是歐陽朔對蘇轍有偏見,或者說是質疑蘇轍的能力。

實際上,以蘇轍官居宋朝宰相之能,治理一郡之地,並無不妥。而且北宋時期,官僚制度已是極爲完善,對官吏的歷練更甚。

北宋時期,衙門事務繁雜,對官吏的能力要求也更高。因此,比之鮑叔牙等春秋戰國時期的文臣,在能力上,蘇轍實則不遑多讓。

實際上,早在得知蘇轍在太平天國爲官之時,歐陽朔就想到一個職位,最是適合於蘇轍,那便是行政署下屬的科教文衛署署長一職。

隨着范仲淹調任梧州郡郡守,蕭何就任行政署長。此前由蕭何兼任的科教文衛署,一直還是由蕭何兼顧着。

四大署當中,行政署本就政務繁重。

對蕭何而言,身兼多職,實在是極爲不便。蕭何一直通過公函,提請君侯,早日擬定新一任的科教文衛署長。

問題是,科教文衛署,實則關係到歐陽朔來年領地變革之根基,干係重大,歐陽朔又豈能匆匆擬定其主官人選。

而身兼文學家和宰相兩大職務的蘇轍,兼且家學淵源,爲人又正派,自然而然地就進入了歐陽朔的視野,是科教文衛署長的合適人選。

除此之外,科教文衛署服務的是公共基礎事業,跟黨爭無緣,偏偏又急需有見地之人主導,跟蘇轍的秉性,實在是極爲契合。

正是如此,歐陽朔纔有信心說服蘇轍再次出山。

歐陽朔選擇在書房,而不是正堂,召見蘇轍,也是表示親近之意。

兩人的見面,可謂波瀾不驚。

對蘇轍而言,君侯之名,實則沒有太大的概念。山海城能吸引到蘇轍的,反倒是因爲范仲淹的存在。

在北宋,無論是在官場,還是在文壇,範公都有其特殊的地位。君侯能夠得到範公的效忠,對蘇轍而言,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認可。

尤其是在聽完君侯對科教文衛署的介紹,蘇轍剛剛平復的心情,又一次起了波瀾。但凡出身北宋的文人,就沒有不熱心投身官場的。

對他們而言,爲官,不是享受榮華富貴,而是爲民效力,一展所學。

正如範公在《岳陽樓記》中所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此一言,正是北宋文人,關心國家命運,關注百姓疾苦,願意爲國家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爲天下萬民出力的最爲生動的寫照。

蘇轍,自然也不例外。

能夠執掌科教文衛署,對蘇轍而言,可不正是一次爲民效力的機會。

“微臣拜見君侯!”

就在這一刻,蘇轍正式效忠於歐陽朔。

【姓名】:蘇轍(王級)

【封號】:唐宋八大家之一

【朝代】:北宋

【身份】:山海城官吏

【職業】:文官

【忠誠】:70點

【統帥】:35【武力】:25【智力】:75【政治】:80

【特長】:文定(提升領地行政效率15%,提升領地文化指數5%,提升領地廉潔水平15%)

【評價】:蘇轍,字子由,北宋文學家、宰相。具官某天材穎茂,儒學純備。敏於事而慎於言,志於道而輔以術。早繇方聞之舉,藉甚士林之譽。粵自諫垣,進陟詞掖。倜儻正論,啓沃者非一;潤色王猷,灝噩乎吹萬。

第七百二十二章 禁賽第三百五十六章 百將圖第七百零五章 無名英雄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逼到絕境第八百九十九章 前線失利,後院起火第七百一十七章 孫權認輸第一百二十六章 揣測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這很歐陽朔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攻伐大周第八百四十三章 立國任務達成第三百三十七章 乾坤大挪移第七百零二章 王於興師第二百一十一章 三級縣城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秋後算賬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鳳堡之戰 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恥辱石碑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賭上一切第一千零五十章 天差地別第五百二十七章 石達開的心結第三十一章 排行榜第五百四十三章 蘇轍的路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六國聯盟第五百零十二章 宗教的狂熱第七百六十三章 內閣制度第九百二十五章 朝中新貴第七百八十六章 後院起火第九百四十四章 活捉白起第九百章 淝水決戰第九百六十章 狡兔三窟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世界大戰開啓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全線潰敗第四百八十章 鎮海城第七百零四章 唯有強攻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大夏軍的反常舉動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選邊站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面楚歌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英雄氣概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北非野望第二百六十四章 驚天謎團第九百五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二百四十章 揚名天下第九百七十三章 利莫里亞大陸領地架構第二百三十章 風波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役系統第一百九十九章 牧野之戰 一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攪局者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宮變第三百三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九百一十二章 征討索馬里第七百八十八 魚兒上鉤第四百四十章 宋家的出路第七百二十五章 長史第七百三十二章 又是一枚棄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科教文衛署第三百九十三章 都是喝酒惹的禍第一百一十一章 告別第八百七十八章 鬥爭與團結第七百四十三章 四大統領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鹿之戰 十八第八百三十七章 搬遷與重組第四百七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最野蠻的攻城第八十五章 驚喜第八百八十章 恩寵第四百二十二章 帝塵的風度第八百三十九章 地底探險第六百二十章 龍脈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聞發佈會第十二章 練兵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摘桃子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不按常理出牌第二百三十一章 智取惡獅嶺 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深海霸主第三百六十二章 行會聯盟第五百七十一章 助攻第九百一十九章 看笑話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絞肉機計劃第五百九十六章 名將趙奢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宋末三傑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退與讓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一統亞洲第七百九十四章 荒野最大奇蹟第九百五十八章 騎兵不重複,跟鹹魚有什麼區別第四百五十四章 市井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颶風過崗,伏草惟存第五十三章 財政署第六百一十三章 水師大將施琅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正氣長存第八百六十九章 國王逃了第五百零九章 論世家的底蘊第三百六十四章 黑蛇衛第三百二十八章 帝道王道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狄青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十大名劍之承影第六百三十三章 國戰餘波第五百六十六章 如期而至的拍賣會第五百五十四章 歐冶子第六百五十三章 消失的亞特蘭蒂斯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神秘大禮
第七百二十二章 禁賽第三百五十六章 百將圖第七百零五章 無名英雄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逼到絕境第八百九十九章 前線失利,後院起火第七百一十七章 孫權認輸第一百二十六章 揣測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這很歐陽朔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攻伐大周第八百四十三章 立國任務達成第三百三十七章 乾坤大挪移第七百零二章 王於興師第二百一十一章 三級縣城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秋後算賬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鳳堡之戰 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恥辱石碑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賭上一切第一千零五十章 天差地別第五百二十七章 石達開的心結第三十一章 排行榜第五百四十三章 蘇轍的路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六國聯盟第五百零十二章 宗教的狂熱第七百六十三章 內閣制度第九百二十五章 朝中新貴第七百八十六章 後院起火第九百四十四章 活捉白起第九百章 淝水決戰第九百六十章 狡兔三窟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世界大戰開啓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全線潰敗第四百八十章 鎮海城第七百零四章 唯有強攻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大夏軍的反常舉動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選邊站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面楚歌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英雄氣概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北非野望第二百六十四章 驚天謎團第九百五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二百四十章 揚名天下第九百七十三章 利莫里亞大陸領地架構第二百三十章 風波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役系統第一百九十九章 牧野之戰 一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攪局者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宮變第三百三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九百一十二章 征討索馬里第七百八十八 魚兒上鉤第四百四十章 宋家的出路第七百二十五章 長史第七百三十二章 又是一枚棄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科教文衛署第三百九十三章 都是喝酒惹的禍第一百一十一章 告別第八百七十八章 鬥爭與團結第七百四十三章 四大統領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鹿之戰 十八第八百三十七章 搬遷與重組第四百七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最野蠻的攻城第八十五章 驚喜第八百八十章 恩寵第四百二十二章 帝塵的風度第八百三十九章 地底探險第六百二十章 龍脈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聞發佈會第十二章 練兵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摘桃子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不按常理出牌第二百三十一章 智取惡獅嶺 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深海霸主第三百六十二章 行會聯盟第五百七十一章 助攻第九百一十九章 看笑話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絞肉機計劃第五百九十六章 名將趙奢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宋末三傑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退與讓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一統亞洲第七百九十四章 荒野最大奇蹟第九百五十八章 騎兵不重複,跟鹹魚有什麼區別第四百五十四章 市井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颶風過崗,伏草惟存第五十三章 財政署第六百一十三章 水師大將施琅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正氣長存第八百六十九章 國王逃了第五百零九章 論世家的底蘊第三百六十四章 黑蛇衛第三百二十八章 帝道王道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狄青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十大名劍之承影第六百三十三章 國戰餘波第五百六十六章 如期而至的拍賣會第五百五十四章 歐冶子第六百五十三章 消失的亞特蘭蒂斯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神秘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