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太室山上(爲盟主 Sakurababy加更)
從恆山到嵩山不算太遠,且多有官道可走,哪怕是一行隊伍多達十人,卻也依舊趕路極快。
大約用了五日時間,衆人便到了登封城中,嵩山也已然在望。
此時距離武林大會雖還有月餘時間,但登封城內,卻早已是人頭攢動,滿是江湖武人。
只是和以往每次江湖上有大規模的武人集會,朝廷都會想辦法控制與打破不同。
這一次少林聯合武當,一道召開武林大會,朝廷是支持的。
支持的表現就是登封城已經調來了數千兵甲,專門用來維持秩序,避免大規模的流血衝突爆發。
江湖人刀口舔血,人多了總能遇到幾個仇人,要沒有約束,單憑少林、武當之力,未必能完全限制那些自由、散漫習慣了的江湖中人。
只怕武林大會還未開始,這些武林中人,就已經先打成了一鍋亂粥。
以往開武林大會,實際上都是有所保留和剋制。
比如專程向交好的名門正派發帖,那些尋常的江湖武人,以及旁門左道的江湖小派,聽到風聲的時候,大會都開完了。
只能跟在屁股後面,聽個響。
而這一次的武林大會,罕有的面向整個江湖,並且提前給予了兩個月的準備時間,可謂是誠意十足。
自然也就幾乎將半個江湖的武人,都召集而至。
看着這熱鬧到人擠人的街道與集市,幾乎人人都揹着刀劍,或是某些奇門兵器,混亂之餘,也給人一種莫名的安心之感。
彷彿會覺得,有這麼多的江湖武人在,詭邪再厲害,又能將這個世界禍害成什麼樣?
實際上,這不過是一種人羣聚攏,造成的錯誤安全感罷了。
朝廷雖設蕩魔司,卻基本只向各大門派招收人手。
尋常的江湖中人,缺乏紀律,更不服管,要想將他們變得訓練有素,能相互配合着上戰場殺敵···還真不如召集一羣尋常的軍戶,訓練一段時間來的省事省力。
過往的經驗來說,束縛江湖武人,不能用紀律和國法,因爲俠以武犯禁,無論是正是邪,他們都過於自由,而不被束縛於框架。
要束縛江湖中人,得用信仰。
比如明教!
當然明教滅了,乾的太正確,也是一種錯誤。
所以,聰明的江湖門派,如少林、武當,都採取的是教、武分列制,江湖的歸江湖,信仰的歸信仰,很少混爲一談,更不以信仰去馴化大量的武人,以免刺激朝廷。
這也造成了,許多少林、武當出來的俗家弟子,本身卻並不崇信佛、道。
“師父!人太多了,我們可能找不到客棧住下來。”人羣擁擠之中,定閒小聲對師父明鏡說道。
不戒和尚手持新入手,暫且用着的混鐵棍,堵在一衆尼姑走位,恐嚇着那些妄圖藉着人多擠過來佔便宜的匪類。
明鏡說道:“我們不在山下久留,直接上嵩山,去嵩山派借住!”
五嶽劍派在當地可都是有‘熟人’的,用不着和那些尋常江湖人一起躺大街或者擠地鋪。
明鏡這麼一說,原本也有些憂心此事的嶽不羣,這才也恍然想起,此時並非是五嶽劍派內部都劍拔弩張的時候,而是相互爲戰友,互爲依仗的時代。
理論上來講,嵩山派也是可以信任的。
當然,這對於嶽不羣來說,始終只會是一個虛假的理論。
對於嵩山派,哪怕是他修爲早已達到一個匪夷所思的境地,依舊會保留幾分警惕。
實際上,哪怕是後來,五嶽聯盟分崩離析之時,真正背信負義的,也唯有以左冷禪爲首的嵩山,以及以嶽不羣爲首,卻並不包括華山派衆弟子的華山。
他們是默契與同盟的破壞者,三定、天門、天鬆、劉正風、莫大···他們都恪守本分,哪怕是算不得爲國爲民的大俠,但稱一聲仁義,道一句正氣長存,卻也並不爲過。
衆人直上嵩山往太室山而去。
與少室山的香火鼎盛,且人潮涌動相比,太室山則要相對幽靜許多。
恆山派一行與嶽不羣的到來,讓嵩山派衆弟子十分的欣喜。
如今的嵩山派掌門並不是與嶽不羣相殺多年的左冷禪,而是左冷禪的師父湯瑞鳴,此人亦是後來嵩山派副掌門湯英鶚的父親。
依照嶽不羣所知,左冷禪的嵩山掌門之位,得來的不算格外光彩,也使了一些手段,才使得湯瑞鳴不曾將掌門之位傳給兒子湯英鶚。
而爲了穩住人心,左冷禪才假惺惺的讓湯英鶚當了個幾乎有名無實的副掌門。
後來所謂的嵩山十三太保,其實有一半,屬於被左冷禪招攬的左道中人,故而辦事也都不講規矩,殺性極重。
至於劉正風被丁勉、費彬這兩位嵩山嫡傳率衆滅門,站在五嶽劍派之外的人看來,確實殘忍無情。
但作爲當事人,嶽不羣卻勉強能‘理解’。
五嶽劍派與日月神教之間相互廝殺多年,死傷的師門長輩,同輩的師兄、師弟等不知多少,仇恨早就化不開了,也就華山派沒落後,弟子稀少,同時師門長輩都是自相殘殺而死,後輩弟子完全沒有見過,沒有印象,沒有耳濡目染,且隨着日月神教收攏勢力,不再與五嶽劍派之間主動挑起摩擦,纔會讓令狐沖這樣的華山弟子對於與魔教之間的仇恨沒有實感。
就在這種前提下,劉正風和曲洋搞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還當衆承認,毫無悔意,這對於五嶽中人而言,便是徹頭徹尾的背叛。
幻想一下,要是抗戰時期,國軍高層同小鬼子的司令勾搭在一起研究藝術,被發現了就來一句藝術無國界,不該被世俗偏見束縛,然後還打死不後悔,那這王八蛋該不該槍斃,該不該殺?
真要是這樣,大傢伙壓槍比誰都穩,先打三斤子彈再說。
故而事發之時,即使是慈悲如恆山三定,也沒有強硬插手,阻止嵩山派下狠手。
只能說,誅連滿門,絕不算對,但也有其因由源頭,不止是血腥狠厲,不講道義。
反倒是後來,偷襲華山派和追殺恆山派的嵩山高手,便都是左冷禪招攬的江湖左道,那些傳統的嵩山弟子,都不曾露面。
衆多的雜念紛紛擾攘,等到嵩山派掌門湯瑞鳴迎出來的時候,嶽不羣纔想起來,以華山掌門的身份出來見禮。
“這位便是嶽師侄吧!”
“風師兄反覆向我提及,說看你是看走了眼,你的成就將來一定超乎他的想象,今日一見,果然是風姿不凡,我這門下的衆多弟子與你相比,便都顯得若蠢驢木馬了。”湯瑞鳴開口說道。
這話聽着在捧,實際上卻是將嶽不羣架在火上烤。
誰都知道,嵩山派有意取代華山的五嶽盟主之位,如今原本最有希望接任位置的泰山派,因爲一場詭邪事故而折損大半弟子、長老,已經元氣大傷。
嵩山派唯一的障礙,便只有還剩下大貓小貓兩三隻的華山派這個原盟主。
湯瑞鳴作爲嵩山派掌門,智慧手段不會太差,急於發難的目的,就在於給個下馬威嶽不羣看,然後讓他在衆目睽睽之下出醜。
之後再提及盟主移位之事,嶽不羣便再難挺直了腰板拒絕。
這也是風清揚露面,造成的影響餘波。
若沒有風清揚,湯瑞鳴還真就不會顯得小家子氣的來這麼一下。
欺負一個沒有師門勢力爲依仗的小輩,欺負了···也就欺負了!還問他意見?還要使手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