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良心作怪

足不出戶的慈禧皇太后還是在鬼子六被押出了行宮之後才收到消息,趕緊派心腹太監安德海宣召載垣和肅順等人見面瞭解情況。而載垣和肅順等人雖然素來不喜歡靠賣肉上位還時常喜歡插手朝政的慈禧,卻因爲她是祺祥大帝載淳的生母,不得不給她這個面子,所以顧命八大臣還是乖乖的到了慈禧的寢宮給她和載淳磕頭,向慈禧稟報了鬼子六化裝成薩滿秘密潛入行宮與慈安見面的經過。

“老六荒唐!實在是太荒唐了!身爲皇叔,貴爲郡王之尊,竟然假扮什麼薩滿混進行宮?他這是想幹什麼?他有什麼企圖?!”

讓載垣和肅順等人頗有些意外的是,聞知事情經過之後,慈禧竟然也表現得十分憤怒,對鬼子六的荒唐行爲大加指責,也馬上懷疑起鬼子六這麼做的真正目的,向載垣等人問道:“載王爺,端王爺,老六和東太后爲什麼要這樣見面?見面後談了些什麼?你們問明白沒有?”

“回西太后,人剛拿下,還沒來得及查問詳細。”載垣如實回答,又道:“請西太后放心,一旦查明究竟,臣等定當立即向西太后和皇上如實奏報。”

“那就辛苦各位愛卿了。”慈禧點頭,又叮囑道:“六爺是天潢貴胄,不可對他動刑,但你們不管想什麼辦法,一定都要查明真相,弄個水落石出。”

肅順和載垣等人再次叩首應諾時,慈禧卻又稍微壓低了一些聲音,說道:“諸位愛卿,說句不當說的話,倘若老六仗着他是皇叔之尊,真對皇位有什麼企圖的話,你們也千萬不能護着他,一定要嚴辦。哀家的這個孩子,可全仰仗你們扶持了。”

載垣、肅順等人驚訝的對視了一眼,這才明白慈禧在這件事上爲什麼表現得這麼關心和緊張——竟然懷疑鬼子六想和慈安勾結篡奪搶她兒子的皇位!而暗笑慈禧的多疑膽小之後,載垣和肅順等人倒也一起叩首,說道:“請西太后放心,微臣等身負先皇託孤之重,定當肝腦塗地,誓死輔佐皇上,絕不容許任何亂臣賊子垂涎皇上御寶。”

慈禧連聲道謝,又叮囑了一通讓載垣等人謹慎行事,然後便讓載垣等人跪了安。而離開慈禧的寢宮之後,載垣和端華等顧命八大臣不但對慈禧的疑慮更減,爲了平息議論和表示顧命大臣集團對祺祥大帝的耿耿忠心,載垣等人甚至還開始商議拉攏慈禧壓制慈安,藉此削弱和分化後黨力量。

對鬼子六的審問很快就陷入了僵局,鬼子六一口咬定他假扮薩滿入宮是想爲咸豐大帝的地獄幽魂祈福,也一口咬定自己與慈安太后見面說話,不過是叔嫂之間普通往來,只敘親情不涉政事。親自擔任主審的端華雖然明知道鬼子六是在胡說八道,可是無法用刑自然也沒辦法逼着鬼子六改口交代真相,一時拿鬼子六毫無辦法。

不得已,爲了查明真相和消弭隱患,載垣等人只能是一邊暫時軟禁鬼子六,一邊採取旁敲側擊的手段,開始調查鬼子六的隨從下人和當時在場的太監宮女。結果很自然的,當載垣等人奏請拘押以魏悅爲首的太監宮女審問案情時,慈安理所當然的斷然拒絕,一口咬定自己與鬼子六見面不過是皇室家事,沒有絲毫過失,說什麼都不肯答應讓載垣等人逮捕和審問她的貼身近侍。

慈安這麼做不過是垂死掙扎,熱河兵權盡在顧命八大臣手中,顧命大臣集團真想動粗想捏死慈安簡直跟捏死一隻螞蟻一樣,然而就在載垣等人準備撕破臉皮強行抓人時,慈禧卻又跳了出來,當着顧命八大臣的面力勸慈安讓步。

在遭到了慈安的再次拒絕之後,慈禧還乾脆直接站到了顧命大臣集團的一邊,公然威脅道:“姐姐,你可要想清楚了,如果你還是執迷不悟,不肯讓載王爺他們問過明白,那就憑你私自召見宮外男子單獨相處,載王爺他們就可以祭告太廟和先皇靈位,廢了你的太后之位!”

慈安怒視慈禧,慈禧則毫無懼色,昂首答道:“姐姐,事關大清皇室尊嚴,先皇身後清譽,請不要逼我們!”

“東太后,西太后說得對,請不要逼我們!”載垣也陰森森的說道。

迴應威脅的,是慈安抽在慈禧臉上的重重一記耳光,掌摑了慈禧之後,慈安一邊放聲大哭,一邊起身衝入了後殿,慈禧則捂着臉向載垣和景壽使了一個眼色,載垣和景壽會意,一邊命令侍衛拿人,一邊讓太監總管韓玉來重新給慈安安排貼身近侍。末了,載垣還低聲對慈禧說了一句,“多謝西太后。”

“抓緊些時間。”慈禧低聲答道:“哀家等你們的消息。”

終於拿下了慈安身邊的太監宮女審問後,案情也很快有了重大突破,所有的太監和宮女都如實招認,說鬼子六和慈安見面之時,慈安身邊只有魏悅一個太監侍侯,其他的宮女太監則早在鬼子六進到慈安寢宮之前,就都被趕到了前院等候,再無任何人在場。

然後很自然的,端華當然是立即下令提審魏悅,然而去提人的侍衛卻很快就臉色蒼白的跑了回來,向端華奏道:“王爺,魏悅死了!”

“死了?!”端華大吃一驚,趕緊問道:“怎麼死的?”

“應該是服毒自殺。”侍衛答道:“眼睛和鼻子裡都流出了血,奴才們還在他身邊發現了一張草紙,草紙裡有殘餘的砒霜,那個魏悅應該是早有準備。”

魏悅一死,慈安和鬼子六密會時到底談了些什麼便就成了外人永遠不可能知道的秘密,垂頭喪氣之下,爲了永遠杜絕後患,顧命八大臣甚至還生出了廢掉慈安和鬼子六的打算——反正罪名是現成的。接着稍做商議後拿定主意,爲了更加名正言順一些,載垣等人還決定把慈禧也拉下水,讓慈禧也表態支持廢掉慈安和鬼子六,徹底消弭隱患。

“諸位愛卿,萬萬不可如此!”

慈禧這一次總算是又想起了自己和慈安之間的姐妹情,斷然拒絕廢掉慈安,還指出道:“諸位愛卿,雖然廢掉東太后的理由充足,誰也無法指責你們什麼。但你們想過沒有,如果把東太后和恭王爺在深宮私自密會的事公諸於衆,那先皇豈不是體面掃地?民間的傳言之中,又會把先皇、東太后和恭王爺之間的關係描繪成什麼?大清皇室和先皇的顏面何存?”

載垣等人仔細一想發現也是,如果拿慈安和鬼子六秘密見面並單獨相處的藉口廢掉他們,理由倒是充足得不能再充足,可是這件事一旦公開了之後,以京城裡那些八旗子弟喜歡嚼舌頭的尿性——絕對能給咸豐大帝編排一頂綠帽子出來!

“諸位愛卿,要不這樣如何?”慈禧建議道:“由我出面勸說東太后,請她交出先皇賜給她的‘御賞’印章,由你們八位愛卿共同保管,也請她答應剝奪恭王爺的一切實權,讓恭王爺回家讀書永不復出,換取你們八位愛卿對東太后與恭王爺之事不再追究如何?”

彼此交換了幾個眼色後,顧命八大臣都對慈禧這個建議十分動心——拿到了慈安的印章,再加上慈禧的立場又明顯傾向顧命八大臣,顧命大臣集團等於就是基本掌握了所有的大權,是否還需要廢掉慈安當然也就無關緊要了。所以稍做商議之後,載垣等人很快就回答道:“倘若東太后真願意交出御賞印章,也答應剝奪恭王爺的一切實權,那我們可以當她和恭王爺密會的事沒有發生。”

“還是幾位愛卿通情達理。”慈禧笑了,微笑說道:“那就這麼辦吧,我這就去勸勸東太后,請她同意你們的要求。但你們可能得多等幾天,東太后的脾氣你們也知道,固執得緊,不是那麼容易說動的。”

幾乎所有主動權都掌握在顧命大臣集團的手裡,載垣和肅順等人當然不介意多等幾天,馬上就答應了慈禧的要求,然後也不再過於關心此事,開始分心去辦理國事,還有主持咸豐大帝的喪事。

就這麼稍微耽擱了一下,兩天後,此前奉詔前來承德哭祭的僧格林沁僧王爺,也帶着三千察哈爾騎兵來到了熱河,駐紮在熱河行宮外的十里處。同日傍晚,慈禧也再次召見了載垣和端華二人,說慈安已然同意在祺祥大帝正式繼位之後交出御賞印章,併力勸載垣二人儘快擬定扶靈回京日期,儘快讓祺祥大帝返回京城正式登基。

過大的優勢讓載垣和端華徹底喪失了最基本的警惕,在慈禧巧舌如簧的勸說和辯解之下,載垣、端華沒和肅順等人商量就一口答應了慈禧的一切要求。而肅順得知此事後爲時已晚,來不及直接反對,又顧忌載垣和親哥哥端華的面子,僅僅抱怨了幾句,也沒堅持要慈安立即交出印章,還同意了載垣讓欽天監測算挑選出來的日期,決定在二月二十三這天起靈回京,並計劃於二月二十九這天抵達京城。(農曆,公元一八六零年的農曆有二月二十九。)

與肅順等人一向不和的僧王爺這次也還算識趣,在咸豐大帝的梓宮前哭祭之後,第一時間就到了臨時軍機處給載垣等顧命八大臣問安,言之鑿鑿的表態堅決支持顧命八大臣的英明領導,還對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爲做了深刻懺悔。而小心眼的肅順雖然記恨僧王爺和自己得力干將吳超越的那些齷齪過節,卻也不願在這個時候就和僧王爺清算前帳,勉強擠出了一點笑容就讓僧王爺過了關,還同意了僧王爺提出的保護靈柩回京的請求。

再接下來的熱河情況波瀾不驚,顧命八大臣除了和慈禧越走越近之外,剩下的時間不是處理國事,就是帶着熱河的文武百官張羅護送咸豐大帝的棺材回京的事。結果到了二月十六這天晚上,忙碌了一天的肅順回到了自己在熱河的臨時住所時,在這裡等候已久的郭嵩燾卻直接迎了上來,一邊行禮一邊說道:“肅中堂,我家吳撫臺派人送來了書信,讓下官無論如何要當面呈遞給你。”

“小兔崽子終於有消息了?”肅順疲憊的臉上露出一些微笑,又疑惑問道:“軍機處裡怎麼沒見他的致哀摺子?”

“奏摺走的是驛站,還要走京城轉遞,速度可能要慢些。”郭嵩燾解釋道:“這道書信是我家吳撫臺派專人送來的,所以速度要快點。”

“哦。”肅順點頭,這才接過郭嵩燾早已遞到面前的書信,見信封上註明有‘十萬火急’四個字,肅順還笑了笑,罵道:“小兔崽子,肯定是乘機又伸手要官。用不着你開口,老子已經給你弄了一個五省總督兼欽差大臣,這會想必你已經收到聖旨樂壞了吧?”

笑罵着拆開火漆密封的書信觀看時,肅順臉上的微笑神色逐漸消失了——因爲吳超越這道書信不是乘機向肅順要官要權的,而是向肅順發出預警的。在書信上,吳超越不但提醒肅順一定要掌握好京畿和京城的兵權,還要肅順千萬小心提防手握詔書印章的慈安和慈禧,防着她們因爲掌握詔書印章而生出權力貪慾,建議肅順不惜一切代價要把那兩道印章弄到手中,這樣才能確保預防一切萬一。

矢志反清的吳超越當然是幾經掙扎才做出了這個艱難決定,原因也不爲別的,就是因爲肅順的確對吳超越太好了,好得簡直可以說是純粹不象話,也好到了讓吳超越的殘餘良心逼迫自己主動放棄了一個最好的起兵機會——在肅順等人被殺之後起兵清君側!這個藉口不但可以讓吳超越舉旗反清時減少許多壓力,甚至還可以把一部分旗人蒙古人都拉到自己一邊。

投桃報李,天良未泯的吳超越對肅順也算是仁至義盡了,但是很可惜…………

“小兔崽子,想不到還有點先見之明。”

肅順很是輕鬆的笑笑,對吳超越的千里馳書報警雖然感激,卻也不是十分重視,還有些自言自語的說道:“不過你肯定沒想到,你那個大侄女懿貴妃其實是向着我們的,這個時候強逼着她交出詔書印章不合適,只能等以後慢慢再說。”

言罷,肅順不顧精神和身體都已經十分疲憊,當場親自提筆給吳超越寫了一道回信,大概介紹了目前的熱河情況,也說了慈禧目前的態度立場,要吳超越不必爲自己擔心,也要吳超越儘快做好東征準備,等自己扶靈回京之後政局穩定下來,立即全力出兵東進,圍魏救趙逼迫北線的太平軍回救安徽。

除此之外,肅順還沒忘了要吳超越也保重好身體,等着再次見面時挨自己的訓斥。

第九百六十章 日奸告密第六章 滾出去第五百零八章 不如部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弱將強兵第一百六十一章 刻骨銘心第二百九十一章 你會後悔第三百六十章 刀槍不入第一百零六章 都想放水第七十章 以天父之名第一百五十四章 還差一點第四百二十八章 王爵問題第六百一十五章 天國罪人第八十四章 無恥背叛第九十四章 舉賢不避親第二百三十二章 勝敗關鍵第九百五十八章 尊重日本風俗第一百九十四章 兩邊遞刀子第二百章 還不夠強第二百九十九章 咸豐北狩第五百零三章 區別對待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本問題第六百七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四百四十五章 兩手準備第四百四十六章 上門找坑第三十八章 參加談判第六十六章 準備跑路第五百六十四章 紙糊老虎第四百五十七章 棋逢敵手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破薩長第十四章 典型醜八怪第三百二十九章 祖墳風水第一百九十八章 本性難移第二百八十二章 小念越的奇遇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慶戰前第九十八章 上海隱患第一百一十六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一百三十一章 無恥誘惑第三百七十二章 各有難唸的經第四百五十八章 養賊爲重第四百三十八章 贖罪機會第七十六章 山寨水貨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做表態第一百九十四章 兩邊遞刀子第四百二十章 天助大清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本問題第三百四十三章 北伐受阻第三百三十五章 寧與長毛第二百七十九章 碰碰運氣如何?第四百一十二章 決戰大冶(10)第三百零七章 被當榜樣第六百四十章 偏師奇蹟第二百三十八章 領鬼進門第二百三十九章 旗人有時也可愛第七十五章 怎麼全忘了?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做表態第五百四十八章 演技出色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四十七章 忤逆不孝第五百六十章 翼王不義第四百三十一章 民意難違第六百零四章 最長之夜(3)第三百二十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一百二十章 醞釀發酵第二百五十三章 攜敵之手第八十章 收了個幕僚第一百九十八章 本性難移第五百三十七章 不積陰德第四百九十五章 多虧了老子第六百八十四章 瀋陽大捷第三百七十七章 會挑時機第四百一十一章 決戰大冶(9)第九十五章 惡客師弟第十九章 自取其辱第三百九十七章 親臨九江第六百五十四章 聯合艦隊第三百四十六章 鹹魚翻生第三百六十章 刀槍不入第五百六十四章 紙糊老虎第四百二十四章 黑手興風第三百七十一章 危險苗頭第二百三十五章 影響深遠第二百二十八章 畫蛇不能添足第三百章 保護圓明園第五百九十七章 比誰都合適第五百九十八章 困難重重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海救星第七十三章 榮辱與共第五百八十六章 一記重拳第三百三十八章 只能攤牌第六百三十四章 哥倆好第五百零七章 的確象是第二百零五章 老朋友和新朋友第一百六十二章 順水人情第三百八十章 今昔往昔第六百二十六章 趁火難劫第一百二十一章 阿拉不打阿拉第五百九十八章 困難重重第五百五十六章 牌坊優勢第一百五十四章 還差一點第四百零二章 再戰田家鎮(下)
第九百六十章 日奸告密第六章 滾出去第五百零八章 不如部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弱將強兵第一百六十一章 刻骨銘心第二百九十一章 你會後悔第三百六十章 刀槍不入第一百零六章 都想放水第七十章 以天父之名第一百五十四章 還差一點第四百二十八章 王爵問題第六百一十五章 天國罪人第八十四章 無恥背叛第九十四章 舉賢不避親第二百三十二章 勝敗關鍵第九百五十八章 尊重日本風俗第一百九十四章 兩邊遞刀子第二百章 還不夠強第二百九十九章 咸豐北狩第五百零三章 區別對待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本問題第六百七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四百四十五章 兩手準備第四百四十六章 上門找坑第三十八章 參加談判第六十六章 準備跑路第五百六十四章 紙糊老虎第四百五十七章 棋逢敵手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破薩長第十四章 典型醜八怪第三百二十九章 祖墳風水第一百九十八章 本性難移第二百八十二章 小念越的奇遇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慶戰前第九十八章 上海隱患第一百一十六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一百三十一章 無恥誘惑第三百七十二章 各有難唸的經第四百五十八章 養賊爲重第四百三十八章 贖罪機會第七十六章 山寨水貨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做表態第一百九十四章 兩邊遞刀子第四百二十章 天助大清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本問題第三百四十三章 北伐受阻第三百三十五章 寧與長毛第二百七十九章 碰碰運氣如何?第四百一十二章 決戰大冶(10)第三百零七章 被當榜樣第六百四十章 偏師奇蹟第二百三十八章 領鬼進門第二百三十九章 旗人有時也可愛第七十五章 怎麼全忘了?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做表態第五百四十八章 演技出色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四十七章 忤逆不孝第五百六十章 翼王不義第四百三十一章 民意難違第六百零四章 最長之夜(3)第三百二十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一百二十章 醞釀發酵第二百五十三章 攜敵之手第八十章 收了個幕僚第一百九十八章 本性難移第五百三十七章 不積陰德第四百九十五章 多虧了老子第六百八十四章 瀋陽大捷第三百七十七章 會挑時機第四百一十一章 決戰大冶(9)第九十五章 惡客師弟第十九章 自取其辱第三百九十七章 親臨九江第六百五十四章 聯合艦隊第三百四十六章 鹹魚翻生第三百六十章 刀槍不入第五百六十四章 紙糊老虎第四百二十四章 黑手興風第三百七十一章 危險苗頭第二百三十五章 影響深遠第二百二十八章 畫蛇不能添足第三百章 保護圓明園第五百九十七章 比誰都合適第五百九十八章 困難重重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海救星第七十三章 榮辱與共第五百八十六章 一記重拳第三百三十八章 只能攤牌第六百三十四章 哥倆好第五百零七章 的確象是第二百零五章 老朋友和新朋友第一百六十二章 順水人情第三百八十章 今昔往昔第六百二十六章 趁火難劫第一百二十一章 阿拉不打阿拉第五百九十八章 困難重重第五百五十六章 牌坊優勢第一百五十四章 還差一點第四百零二章 再戰田家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