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盧龍要塞山海關

(感謝列兵藍顏、桂香人家、繁體字口令、夢幻之都、njstar、小飛龍ぜ劍、天馬無限、夢夢夢夢夢夢、三山水的人諸位的月票和打賞,謝謝,求保底月票!)

乾符三年,鎮國軍進駐平州。

小小的平州,李璟一下子調派了選鋒、天狼、控鶴三軍鎮守。派出了林威、李振、劉尋、李居義、傅文達數位大將謀臣。

這一次的調動,鎮國軍三軍加上水師二營,平州三縣之地,一下子駐守了一萬六千兵馬。

平州做爲鎮國軍新據之州,也是做爲繼登州、遼南都督府後的第三個完全佔據的州,李璟在官員的人事任免上有些讓人出乎意料。許多人一開始都認爲林威會出任平州刺史兼任團練使,畢竟林威身爲鎮國軍節度副使,在屢次的鎮國軍出兵之時,都被李璟放手的任命爲留守。

登州刺史和遼南都督之位都是由李璟兼任,現在新得平州,這個刺史之位李璟自己不再兼任,那必定授與最得信任的林威的。只是當正式任命出來,刺史之位落到了鎮國軍節度行軍司馬李振的頭上,林威卻又擔任平州防禦使之位。這兩個任命,讓許多人都充滿了驚訝。

如今大唐的諸鎮,各州刺史已經漸漸由武將擔任。李璟任命李振爲刺史,卻讓林威做了防禦使。林威這位統兵大將,反而位在了李振這個文職之下。

不過隨後跟着任命一起下發的通告,卻又讓更多官員們驚訝。

李璟將遼南都督府改爲金州,調郭承安任金州刺史,以王重爲金州防禦使。同時李璟不再兼任登州防禦使之職,授王普爲登州防禦使。而且公文中通告,自即日起,鎮國軍下三州二十七縣,文武職責分明。地方政務皆歸於刺史和縣令,而各防禦使只統兵。無權管束民事。就連各駐軍的糧食等,也須由各州縣將稅賦糧草上繳帥府,然後再由帥府將糧草調拔到各軍各營。

本鎮內的從此兵民分離,軍事、民事分開。刺史管民不再管兵,防禦使專爲管軍。

但同時,防禦使雖然具有統一指揮本州駐軍的職責,但州縣內的各軍各鎮駐軍。卻同時接受鎮國軍帥府的指揮。在沒有帥府和參謀司以及兵曹的聯合軍令下,防禦使平時無權調動兵馬。各部兵馬由各營營主率領,營以上的廂、軍二級,只要在接到軍令的情況下,才能調動本部兵馬。

這一系列讓人看的眼花繚亂的公告,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一下子讓鎮國軍文武官員們都埋頭沉思起來。

這次變動,幾乎所有的官員都看出了,隨着鎮國軍兵馬的壯大,軍官們的權利,或者說高級軍官們的權利反而又一次的被削弱了。而自宣宗以來,文官手中不斷減弱的權力卻得到了加強。

文武各管半邊天,不但如此。高級武將甚至如隋唐初時一樣,非戰時並不能直接指揮軍隊了。軍隊指揮權幾乎都落在了營一級的軍官手中。再高級的武將,手中的權力就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而且各州的防禦使雖然名義上能指揮本州內的鎮國軍、平盧軍、團結軍、鄉軍,但實際上的權利卻限制更多。

州縣的主官雖然失去了領兵權,可對地方上的權力卻擴大了。

所有人都看的出來,這番變動是對武將的防範,避免有武將專權的可能產生,防止鎮國軍內部再出現小山頭。如此變動。高級武將們手上幾乎沒有兵,而且糧草不得地方直接供給後,幕府直接卡住了各軍的糧草軍械供應。

同時,將原來刺史的兵民大權一手抓分爲兵民各管後,李璟又將刺史的權利再次分權,每州新設一個與刺史、防禦使同級的按察使。

按察使爲一州專管司法的長官,其職責是糾官邪。戢奸暴,平獄訟,雪冤抑,以振揚風紀。澄清吏治。

新增按察使後,刺史專管行政,按察使則專管司法,防禦使專管統兵。

原州刺史的權力一分爲三,相不相屬,相互監督。

這番制度也算是李璟苦心積慮,費盡腦筋,爲的就是防微杜漸。在鎮國軍現在還沒有形成一整套制度的時候,慢慢建立這些新制度,就是爲了防止晚唐五代最大的軍隊軍閥化的問題。

不是李璟現在不相信林威或者說李振等人,而是他始終認爲,制度比起單純的人治要強許多。

就如同當初在軍中增設教導官職一樣,雖然有不少的武將們不滿和不解,但因爲鎮國軍雖然兵將衆多,可一直以來李璟對於軍隊都很關注,因此軍中也一直未能有那種軍頭們各佔山頭的情況出現。這些改動,很快就順利的進行下去。

鎮國軍進駐平州之後,林威先是請令調派各部兵馬掃蕩平州境內的盜賊山匪海賊。每入一地,最先開展剿匪行動,已經成了鎮國軍的慣例。一萬多兵馬撒開來,小小的平州境內的幾股最大的盜賊首先就被連根拔起,徹底摧毀。

而李振上任後,不但立即開展丈量土地,清點戶籍人口,安排百姓整修水利,屯田開荒,修城建屋外。第一時間開始四處張榜,一是招募各方流民,二來則是對境內的那些盜匪們進行安撫。

李振發出公告,平州境內的所有的盜匪,只要肯下山向官軍投誠,除了一些過去極端爲惡,民怨沸騰之賊。其餘盜匪,都能獲得一次赦免的機會,恢復平民身份。就算是一些過往名聲不好的匪徒,可審問過後,也會從輕處罰後,獲得改過自新的機會。

新上任的按察使,也開始理清牢獄,主動的審理平州各縣鄉的一些舊案糾紛,調解鄉里矛盾。

在平州多管齊下的運作下,一個多月的時間,平州的盜匪們逃的逃、滅的滅,自首的自首。各地的百姓也都回到家鄉,開始了恢復生產。李振直接把當初登州的以工代賑的做法拿了出來,開始在平州修建道路、學校、水利,並修補城池、村莊等等。

有了充足的糧食做後盾,平州幾乎是一天一個樣,城池鄉村都恢復了活力,蕭條的集市也開始熱鬧起來。

越來越多的幽州百姓,甚至是遼西和草原上的胡人和漢人都開始陸陸續續的有人前來投奔。

林威沒有插手李振的平州行政之事,李振也沒有插手按察使李孟的提刑事務。

平州的一萬多駐軍,也是緊張訓練之中。

駐守於燕山盧龍塞與奚部邊境上的劉尋,率選鋒軍在盧龍塞的羣山之間修建防線。

盧龍塞位於薊州和營州之間,是燕山山脈東段的隘口,也就是後來的喜峰口。幾千年來,一直是軍事要塞,爲兵家必爭之地。和平州另一個險關渝關一樣,渝關就是後世的山海關。

盧龍塞爲平州北面屏障,渝關則是平州出塞入遼的門戶。

盧龍塞位於徐無山麓的最東面,坐落於兩山之間。左側是梅山,右側是雲山。

劉尋到任之後,立即率軍並招募民夫整修盧龍塞,經過幾個月的時間,數萬人的努力,依山修築的盧龍塞修整加固。新的盧龍塞城,依山修築,有三道城牆構成一個日字形的防禦體系。外圍主城牆高達五丈,寬三丈,長一百丈,由石塊從裡到外整體碼堆而成。中心還有一座三丈的高城樓,名爲望日樓。在主城牆兩端,依着山勢修建了輔牆,城牆上也各有一樓。矗立在梅山上的叫梅樓,修建在雲山上的叫雲樓。由兩邊輔牆開始,向更遠的山上延伸。

大漢曾在此修建了一道大約兩百多裡的城牆,用以防止胡族入侵。由主城牆向後一百步,兩山之間,又有一座高大城樓,城牆高寬皆與主城牆一樣,長五十丈,上有一樓名叫盧龍。兩邊以石牆與主城牆相連。兩側是兩列士兵營房。再往後,相距一百步,就是面對官道的新月樓。這道城牆高四丈,寬兩丈,長八十步,上有一樓叫新月樓。這裡兩側都是堆積糧草的庫房,馬棚和治療傷兵的木屋。

新的盧龍要塞城據守險隘,選鋒軍鎮守於此,平州便無北面胡族襲擾之憂。

傅文達率天狼軍進駐渝關,同樣是日夜趕工加固渝關。

按李璟的軍令,渝關不但加固整修,還進行了擴建。計劃擴建完成的新關,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李璟改名山海關。雖然還未完成,但新關已經極具氣勢。

山海關新城呈四方形,周長八里一百三十七步四尺,寬五丈,深兩丈五尺的護城河圍繞其外。城牆外部以青磚包砌,內填夯土,高約五丈,寬兩丈餘。有城門四個,東稱“鎮東門”,西稱“迎恩門”,南稱“望海門”,北稱“威遠門”。

站立關城之上,雄視四野。可俯視關城全貌及關外的原野。北望,遙見角山長城的雄姿;南邊的大海也朦朧可見。

做爲鎮國軍對付契丹人的進攻基地,和將來對付幽州的一個據點,李璟對於平州的防禦鞏固是不惜成本。平州一面是海,其它三面分別是遼西營州的契丹人,北面燕山外的奚族,還有西面的薊州範興隆的兵馬。雖然鎮國軍掌控渤海,能夠不受阻的隨時增援平州,可李璟依然不肯放鬆對平州的防禦。

全力經營之下,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平州的局面已經比剛到之時好轉極多,甚至稱的上是大治,文修武備,一片熱鬧景象!

第383章 周德威來投第930章 黃色警報第169章 風雨夜襲第378章 李茂勳氣急身亡,鎮東軍兵發幽州第339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第330章 謀朝篡位第130章 鎮將府的新條例與憲兵隊第47章 變動第386章 直搗黃菊第305章 大帥第957章 勸進第343章 以文馭武第1028章 皇后、太子第640章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第845章 敗訊第75章 攤牌第804章 杯弓蛇影第167章 都裡鎮 貓島第881章 輕取雁門第76章 夜宴第471章 旗開得勝第169章 風雨夜襲第778章 滅頂之災第294章 無雙美眷 洞房花燭第660章 一字王、天策上將第438章 黑鴉軍的末日第361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愛美人更愛江山!第594章 兵不厭詐第162章 憤怒的封彰第24章 逃離第585章 蔡州賊第883章 風聲鶴唳第355章 河北強藩 幽州盧龍第131章 水兵和騎兵第700章 逆轉第855章 妻相隨第943章 第十三軍團第848章 陸士第242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6章 海賊黃鬍子第853章 楊行密第83章 返鄉第941章第621章 高駢的挑釁第163章 外快收入與財政赤字第822章 雛第979章 先下手爲強第1020章 變生肘腋第534章 無利不起早第337章 開礦鑄錢第619章 名將之威第850章 臬捩雞第457章 龍顏大怒第837章 逼反第930章 黃色警報第44章 斬首與二十軍棍第290章 納王惋君兩家休兵,交青泥城少主身死第281章 機發飛火 一戰功成第531章 一騎當先(二)第292章 兵變第179章 增援第802章 廣明元年第128章 潛流涌動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02章 謀士雙璧之李振第342章 晚唐第一名將第1000章 全線出擊第552章 擁兵十萬第124章 接掌沙門鎮第543章 兼淄青平盧軍留後知節度事第563章 十萬少年十萬兵第16章 替人從軍第590章 十八萬北伐第399章 血不流乾戰不休第566章 茶葉引發的血案第627章 求和第688章 萬衆期待第701章 進退第723章 緊迫第397章 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第1028章 皇后、太子第1018章 席捲河東第341章 捧着金飯碗要飯第73章 波詭雲譎第182章 麾下女將還是家中側室第572章 豔 遇第741章 碰壁第752章 羊人第853章 楊行密第662章 沙陀入關第368章 野心勃勃第221章 春風吹,戰鼓擂!第118章 花和尚裸身戰戍兵第567章 前哨經濟戰第379章 鎮東軍兵入幽州城第971章 真龍第790章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第645章 反將一軍第56章 萬貫豪賭 八棱金箍狼牙殳第321章 兵進登州城,接掌刺史印第416章 小朝廷
第383章 周德威來投第930章 黃色警報第169章 風雨夜襲第378章 李茂勳氣急身亡,鎮東軍兵發幽州第339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第330章 謀朝篡位第130章 鎮將府的新條例與憲兵隊第47章 變動第386章 直搗黃菊第305章 大帥第957章 勸進第343章 以文馭武第1028章 皇后、太子第640章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第845章 敗訊第75章 攤牌第804章 杯弓蛇影第167章 都裡鎮 貓島第881章 輕取雁門第76章 夜宴第471章 旗開得勝第169章 風雨夜襲第778章 滅頂之災第294章 無雙美眷 洞房花燭第660章 一字王、天策上將第438章 黑鴉軍的末日第361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愛美人更愛江山!第594章 兵不厭詐第162章 憤怒的封彰第24章 逃離第585章 蔡州賊第883章 風聲鶴唳第355章 河北強藩 幽州盧龍第131章 水兵和騎兵第700章 逆轉第855章 妻相隨第943章 第十三軍團第848章 陸士第242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6章 海賊黃鬍子第853章 楊行密第83章 返鄉第941章第621章 高駢的挑釁第163章 外快收入與財政赤字第822章 雛第979章 先下手爲強第1020章 變生肘腋第534章 無利不起早第337章 開礦鑄錢第619章 名將之威第850章 臬捩雞第457章 龍顏大怒第837章 逼反第930章 黃色警報第44章 斬首與二十軍棍第290章 納王惋君兩家休兵,交青泥城少主身死第281章 機發飛火 一戰功成第531章 一騎當先(二)第292章 兵變第179章 增援第802章 廣明元年第128章 潛流涌動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02章 謀士雙璧之李振第342章 晚唐第一名將第1000章 全線出擊第552章 擁兵十萬第124章 接掌沙門鎮第543章 兼淄青平盧軍留後知節度事第563章 十萬少年十萬兵第16章 替人從軍第590章 十八萬北伐第399章 血不流乾戰不休第566章 茶葉引發的血案第627章 求和第688章 萬衆期待第701章 進退第723章 緊迫第397章 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第1028章 皇后、太子第1018章 席捲河東第341章 捧着金飯碗要飯第73章 波詭雲譎第182章 麾下女將還是家中側室第572章 豔 遇第741章 碰壁第752章 羊人第853章 楊行密第662章 沙陀入關第368章 野心勃勃第221章 春風吹,戰鼓擂!第118章 花和尚裸身戰戍兵第567章 前哨經濟戰第379章 鎮東軍兵入幽州城第971章 真龍第790章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第645章 反將一軍第56章 萬貫豪賭 八棱金箍狼牙殳第321章 兵進登州城,接掌刺史印第416章 小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