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條件

李雪君不敢說話了。

王畫每一次對未來的把握,精確得象一個巫師一樣,雖然讓她很着迷,可是這個場合,她卻不敢說話。

王畫摘下了一朵野花,在手中將花瓣一片片地摘下來,直到只剩下一個黃色的小花蕊,他纔開了口:“也罷,你可以找李隆基,對他通知,與我談談條件。”

不過話鋒一轉說道:“但這件事千萬不要讓李紅沐李孜李她們知道。”

特別是沐孜李,一心想要自己做皇帝,這個小丫頭野心太大,知道了,以後一定對李雪君她們反感。

李雪君歉意地拉着王畫的手說:“二郎,如果你不情願,我繼續支持你的想法。”

雖然從她的角度來說,這樣做是讓王畫快刀斬亂麻,不過因爲師門的原因,她也害怕王畫誤會。

“雪君,你不用擔心,這條道路本來就是我想好的第二條後路。還有第二點你要切記,這兩個答案,我不想再有第三個人知道。”

“爲什麼?”

“因爲我不想歷史的車輪,脫離它的軌道。”王畫說完了,凝視着東北方向,哪裡是河北方向。

李雪君還有點不明白,但她知道如果再說下去,會觸動王畫的底線,因此很明智地選擇了沉默。

李隆基得到消息,喜極欲狂,他連連向李雪君作揖。都呆了這麼多天,眼看半個月時間就到了,他還是沒有得到答案。倒是在靈州,看到許多百姓的生活。

雖然地處西北,然而在王畫治下一年多時裡內,隱隱開始與京城郊外百姓的富裕程度相併齊。也許有人說是用錢砸出來的,可是李隆基不以爲然,他通過了解,這纔是一個開始。後面產業一起興盛起來,百姓們的生活將會更好。

這使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武則天在世時,曾經對自己父親、那個慘死的伯父皇帝,以及姑姑還有二張、武三思等人說的一句話,將王畫捧成了以後的魏徵。

如果用這樣的人才協助自己治理國家,會如何?

不過他知道這似乎也不太可能了,王畫走到這一步,已經很難爲一位人君所用。

他將腦海裡的雜念拋去,立即找到王畫。

不過王畫提出了一個要求,喊來張說,以及他身邊這個王妃,還有李持盈、朱仝,一共六人在場,與李隆基才直接會談。

主要是提幾個條件,這些人是做個證明的。

看着臉上帶着喜悅神情的這個臨淄王,王畫臉上神情很冷。

做出這個選擇,他心裡是很不樂意的。

他說道:“世子,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但有幾個條件。如果你答應下來,我才能幫助你。”

“你說說看,”李隆基心中有些忐忑不安,王畫相助,他是很高興的,可害怕王畫提出無理的條件,比如將西北割裂出去,雖然他以前對自己說過反對此事。但會不會知道他改變了主意?

“第一條,二十三州事務未了,你來了西北一共三次,也看到了許多事情,現在西北欣欣向榮,在沒有發展起來之前,我不會立即將二十三州交給朝廷。另外金城公主的事,沒有圓滿解決,吐蕃人白蘭部依然聚集了許多軍隊。因此,我相助過你之後,還會立即返回靈州。但這個時間不會太長,過渡到年底,我會將西北二十三州交接給朝廷。朝廷以後怎樣管理,我也不會過問。不過我還是希望以後,無論我做過什麼,不要遷怒這裡的百姓。而且現在讓我整頓得有條不紊,也許朝廷中有能人會比我做得更好。但這個能人應當是鳳毛麟角,所以我希望就是朝廷接手後,也不要有太多的變動。”

“這個我會同意的,”李隆基長鬆了一口氣。

這個於其是條件,不如說是對朝廷的恩惠,畢竟二十三州傾注了王畫太多的心血。

至於遷動百姓與王畫的管理制度,也沒有必要。王畫說的話不是矜持,是事實。換了其他的官員前來,也不可能比王畫做得更好。只能蕭規曹隨,當然,如果朝廷有變動,西北這些百姓本來對朝廷忠誠度不高,反而會有大亂。

這一點好歹與肚量,李隆基還是有的。

“第二條,就是西北將士。朱先生與莫賀先生是血營的智囊,我必須將他們帶到大洋洲。因爲在朝廷,以後他們必然會因爲策劃了我許多機密的消息,而會遭到牽連。”

“不會的,”李隆基激動地說。

“這世上就沒有絕對的事。現在不會,以後就會。不過其他各將領,我會說服他們留下來,包括各個戰士,我會帶走一部分,但不會多,血營近九萬正規軍隊,加上四萬預備軍,我頂多帶走原來從大洋洲抽調過來的將士,至於其他人,我不會帶走多少,頂多不會超過兩千人。但這些將士留下來,我要你保證,以後朝廷對他們重用,不會象原來先皇在世時,將他們冷落,或者迫害。”

“不會,這個我可以保證,”李隆基也不知是興奮,還是失望。

朱仝與莫賀乾的作用,外人看不到。但站在他們這個層面,這兩人無疑是王畫的蕭何與張良。不過雖然王畫將他們帶到大洋洲,讓他很失望。但各個猛將留了下來。有了這些猛將,朝廷邊關立即得麼充塞。如果這些人將對王畫的忠心換成了對朝廷的忠心,就是將這些將領使用起來,朝廷不乏沒有武將可用。

看了李隆基眼中興奮的表情,王畫心中喟然長嘆,雖然說李隆基前期以治國爲重心,甚至爲了使李隆基不好大喜功,撥曳固勇士頡質略斬默啜首,子將郝靈荃攜其首與頡質略一道歸京。這是什麼樣的功勞

自默啜出現後,成爲唐朝首要大患,無耐傾天下之功不能克。事實這個人不好對付,王畫在西北,這麼大好的機會,居然還讓他從容溜走,雖然數敗,然而沒有出現象吐蕃人那樣的潰敗。

可是大宋硬將這份功勞扣下,怕天下好事者開邊功僥倖,到年才封郝靈荃爲郎將。郝靈荃慟哭而死。雖然有點矯枉過正,可是這也是對的,畢竟國家以內政爲重心。沒有內政哪有軍事實力?況且國家經過數十年風波不定,也到了安定的時候。在這時間內,不能以開邊爲重心。

但大宋這一番心血數年後就被李隆基丟在腦後。

可這樣也好,這些將領爲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王畫也想他們有一個好的下場。

王畫繼續說道:“第三條,小郡主爲我廝守多年。但是,我之所以有今天,無論是沐孜李,還是李紅,或者是李雪君,王涵,她們對我做出了很大幫助。可以說是巾幗不讓鬚眉。還有在京城裡,世子,你也聽到裹兒爲我做的一切。因此,如果小郡主心中不反對,我想請你與你的父王,不要干涉這門婚姻。如果在婚後爲我設下許多掣肘,以及禮教。而且在我回到靈州後,我就在靈州與小郡主完婚。這份功勞,我當送給你們的聘禮。當然,還有其他的聘禮。那就是現在做好的近兩百門火炮,以及炮彈若干。另外還有一些珠寶與財物,規模不亞於我上次送給朝廷裹兒的聘禮。但這個例你們必須要破。”

一旦自己相助,李旦父子成爲天下正統,李持盈那將是名副其實的公主,按照禮制,王畫迎娶李裹兒後,或者收留李裹兒後,再想迎取李持盈,會遭到很多的彈劾。當然,王畫一回西北,還是西北王,不過王畫想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同時也不想李持盈背上更多的包袱,這一點,李持盈還不如李裹兒果決。

李隆基苦笑了一下,說道:“我們就是反對,你會不會聽我們的,小九會不會聽我們的?此事你不要擔心,不過最好速度快一點。”

其中的過節他也知道。

在李旦未得正統之前,朝廷還會看王畫的臉色行事,畢竟西北一亂,李旦正統也沒有那麼好容易繼承的。但事情定落下來,李旦也要給禮部,給天下一個交待。到時候大家都爲難。

王畫點了一下頭:“放心,我也不想憑空增加風波。”

李隆基看着自己的妹妹,從身上解下玉佩,他的妻子王妃同樣也解下脖子上的玉佩,遞給了嬌羞的李持盈,這是當作賀禮的。

王畫等到他們賀完喜後,又說道:“第四條,除了這些火炮外,因爲技術問題,還有保密性,我不會將這些圖紙交給朝廷,也不要有人來逼我。”

因爲張說已經向王畫討要過一次,所以王畫將醜話說在前面。

李隆基聽了不吭聲,這項技術很重要,如果朝廷得到這些圖紙,那麼如虎添翼,甚至再無邊患,過了好久,他才問道:“爲什麼?”

“我不相信望遠鏡原來是一件多犀利的工具,現在呢?交給了朝廷,很快吐蕃人、突厥人就得到這技術。所以我不會交出來的。當然會交,等到技術完善,火炮大型化與小型化、量產化,那麼可以輕易將突厥人與吐蕃人殲滅。將這一片土地真正納入國家所有,我纔會交出來。還有一點,我現在想找出一條適合我們唐人在吐蕃與突厥生活的耕種植物,以及生活方式,這樣才能將唐人大規模地遷移。世子,你也知道,我爲什麼在二十三州將所有的部族打散融合。就因爲不能讓他們成羣,一旦成羣,今日爲友,他日爲敵,邊患永不平息。所以沒有到交出的時間。張侍郎,還有小郡主,你們都可以做證。如果到交出時間我還沒有交出來,那麼天打五雷轟”

王畫說的大型化與小型化,也就是射程更遠,射速更快的火炮,以及步槍。

不過他說的交出來的時間,要到幾十年後,等到那一件事發作後,他來收拾山河。

所以發下這個毒誓。

但用了冠冕堂皇的藉口推去。實際上不要多,如果他想解決那個問題,只要張守珪不將他收爲養子,不傳授安祿山軍事知識,安祿山就不會成長。但關健他不想平息這件事。

可王畫這個平滅四夷的想法,深得李隆基的喜歡。

他立即答應下來。

王畫奇怪地問道:“咦,難道世子真相信了?”

“王大總管,爲什麼不相信,我常與父王談及大總管。說過一件事,如果大總管真想謀反,與幾大家族哄擡糧價,動搖國家根本,再派兵到嶺南兩相夾擊,未必不能成功。之所以沒有這樣做,無非不想百姓因爲戰亂遭到池魚之殃,也不想動搖國家的根本。”

李隆基小小地拍了一個馬屁。

實際上原來不是不想謀反,而是李旦說的,王畫忠的是國,是百姓,但他那個國不是朝廷,是指這個天下。對李氏宗族卻不是很尊重的。後面的原話,李隆基沒有說出來。

既然李隆基這樣想,也是一件好事,王畫心裡面想道。

不過李隆基心中有些緊張,王畫的要求從易到難,一件比一件更讓人頭痛。不知道他接下來又會提出什麼條件。

王畫繼續說道:“第五條,就是九州之鼎。”

李隆基聽了心中一振,這個原圖他也看過,雖然是草稿,然而其中含義深遠,大禹九州之鼎他沒有看過。但在他想來,就是大禹九州之鼎也未必能趕上這個九鼎。

如果自己繼位,這個九州之鼎正好製造出來,是不是代表着聖皇出世?

他想得很好,根本與他無關。王畫製造九州之鼎,第一個是宏揚民族奮發向上進取的精神與榮耀。千萬不要象後來宋朝那樣,閉關自守。第二條,後來爲了國界線扯皮不清,有了這個九州之鼎,那麼就有了法理依據。

沒有永遠的王朝,沒有永遠完美的制度。

就是他找出了皇權分散的辦法,也許會多延續幾百年,但這個王朝屹立長久後,還會轟然倒地。

那麼有了九州之鼎後,以後爭議邊界線時,就能作爲一條最重要的證據。

第三條就是開闊世人的見識,讓國人知道原來天下是這麼大,各地出產這麼多物產,有這麼多風俗習慣。

第四條,也是工藝的集大成,王畫也想製造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人的工藝品。

李隆基正襟危坐,傾耳恭聽。

王畫說道:“這個九州之鼎,我可以出財力,但因爲它牽涉的知識很多,到時候我需要朝廷無償地支持我各個行業的能工巧匠以及物資場地,以及我需要的時候,朝野各個丹青高手,書法大家,以及文章大家爲九州之鼎點綴筆墨丹青。”

“此乃千古之盛事,就是王總管不提出這些要求,孤也可以替朝廷答應下來。”李隆基肅然道。

王畫心裡想到,什麼千古盛事,無非滿足你的虛榮心。

但王畫不想戳破他這個小心眼。又繼續說道:“第六點,就是我屬下的道教。”

這是正題了,李隆基擔心的無非兩條,一是西北如何處理,這些勇將王畫如何處理,第二條就是這個道教。

沒有一個人知道王畫手中這個道教有多少教民,只燃放了三次,第一次將洛陽弄得一團糟,第二次輕取靈州,第三次奪下臨州。

它與血營將士兵一樣成爲唐朝的一大腫瘤。

李隆基再次聆耳傾聽。

王畫說道:“這個教派有數百萬人,但是核心的成員不是很多,大約只有十來萬人,他們大多數得到我的一些恩惠才培養起來的。既然我要協助你,也會將這個道派取消。不過這些核心成員還在,想取消很難。因此,我打算在協助你們事情結束後,詢問一下這些人的打算。有的人離開朝廷,去了大洋洲。”

李隆基臉上抽搐了一下,但不敢發作。這一次王畫遷移百姓遷得太狠了。當然,如果王畫將大洋洲也交給朝廷,遷移得再多,也沒有關係。但這一點是不可能的。

王畫瞅了他一眼,看出來他的心事:“世子,大洋洲的事第七條與你談。我說的還是這些教民。爲了保證他們安全,逐一交談。如果不情願離開朝廷的,我讓他們留下來。但必須解散教派,如果願意離開的,你們必須答應放行,讓他們前往大洋洲。因爲防止萬一,這都是在私下進行的,所以遷移教民,要從明年開始。今年只是安排。你意下如何?”

李隆基緊張地問:“會有多少百姓?”

“不會很多,如果加上他們的家屬,再考慮到有許多人已經離開了,還有一些不願意離開,這個百姓的數量至多不超過五十萬人,也有可能只有三十萬人。現在我也不能給一個準確的數字。”

李隆基嘴角再次抽搐了一下,又是幾十萬人啊。

可這些教民是腫瘤,雖然去掉幾十萬百姓讓他痛心,然而這顆腫瘤也撥去了,他想了一下,答道:“孤可以答應下來。”

王畫意味深長地說:“你答應下來不算,必須你父王與你姑姑答應下來,方能爲算。這個等下談,再說第七條,我說過天下一體,不可能讓大洋洲獨立爲國的。但我對朝廷很懷疑,可是大洋洲卻有許多事情要做。那個草圖你也看過,除了南海各島大洋洲外,現在從那個大夏國開始,一直到驃國,一共大大小小近百個國家或者部族,這讓各大家族聯合起來,逐一佔有。實際上這也等於是唐朝的領土了。不過自迦沒路(孟加拉)開始,往西天竺各國,包括玄奘到達的建志補羅城(玄奘西遊時最南端的城市,南印度達羅毗荼)因爲人口太多,無法佔有。再往西就是大食,更沒有能力將它吞下去。所以在以後數年,我將會以這些地區開始,東邊是兩個更大的美洲大陸,除了瑪雅人一千多萬人口外,還有其他地方生活了許多土著人。這些人口加起來總和未必低於瑪雅人,只不是他們不集中罷了。這些人雖然落後野蠻,然而有的部族有了一定的文明,也有了一些粗製的武器以及軍隊,並且有的地方地形十分複雜,想要征服需要很長時間。然後是往是那個非洲大陸,除了北面的地區最開化,也爲大食人佔有外,還有南面廣大的地區,其中還有一個很遼闊的帝國加納帝國。這一帶的百姓落後野蠻,而且身體素質比我們唐朝百姓更加強壯。那一種崑崙奴你也看到過的,都是那樣的黑色人種。還有大食,我也說過,有一種現在沒有利用的礦藏,它將是未來的人類財富,所以這個國家,我同樣在伺機而動。這些地區想征服,需要很長的時間,它交還的時間,有可能與火炮技術一道交還朝廷。這樣才能真正大一統,使九州之鼎不成爲一個笑話與空中樓閣。”

李隆基有些麻木,這一片地方王畫說得很容易,可有多大,他心中是清楚的。

好吧,就算相信你了。

反正朝廷肯定是沒有辦法征服這一地區了。

王畫這才說道:“這七點要求,你回去稟報你的父王與姑姑,如果他們同意下來,我纔會對你們協助。否則,免談”

第43章 名將集中營第29章 滿園春色第23章 大神(下)第83章 青崗嶺之戰第86章 提供機會第17章 約戰天下第68章 黃帝龍瓷(中)第1章 第二個學生第6章 未婚妻第58章 境界第13章 貓與鼠(上)第69章 盛宴第26章 縣長來了(上)第24章 詛咒的故事第5章 孤臣第103章 那一夜,菊花滿洛陽(五)第39章 太子第85章 決戰白馬寺(十四)第38章 進攻第64章 大夏國的滅亡第75章 適得其反第7章 囧與雷(三)第23章 論樂第81章 溫柔鄉第31章 提示第65章 決戰慈恩寺第71章 賜妓第123章 人心啊第148章 鼎瓷成第49章 絕響第22章 偶像第47章 好戲要連臺(上)第一百二七十章 殺機第85章 決戰白馬寺(十四)第66章 釣魚第56章 天下憂第42章 獵山第77章 午後放晴第72章 決戰白馬寺(一)第74章 進來、出去第90章 何患無臣第95章 小瓶子第5章 請教第61章 幾人不動心第30章 梁祝第102章 談判第22章 大神(中)第37章 戰神,僅差一步第20章 天津橋外一張紙(三)第56章 冷淡第50章 漫天要價第30章 發威(六)第67章 兩頭豬第58章 很近了第59章 心有靈犀一點通第69章 坑第35章 速離第34章 驚人的身份第72章 仁義第81章 青崗嶺之戰第21章 要官第34章 郭元振的怒火第4章 懷疑第11章 天津橋外的喊冤第4章 借地(下)第33章 殺!第22章 血甲第80章 天下有人不識君第95章 失蹤第67章 大勢的開始第58章 境界第151章 託非人第10章 勝過第十一章 但使玉人教吹蕭第59章 掮客費第39章 我是男人第20章 天津橋外一張紙(三)第1章 紗衣(上)第47章 真愛(上)第76章 卻月陣(下)第61章 大夏國第40章 少婦第29章 等沽第95章 小瓶子第17章 錯了第7章 囧與雷(三)第54章 三戰第32章 惆悵第26章 疑問第100章 屈服(上)第76章 楚門的世界第75章 青崗嶺之戰第86章 提供機會第97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55章 未來之主第73章 分開第46章 寒冷的心第21章 血甲第62章 最難消受第19章 天津橋上一張紙(二)
第43章 名將集中營第29章 滿園春色第23章 大神(下)第83章 青崗嶺之戰第86章 提供機會第17章 約戰天下第68章 黃帝龍瓷(中)第1章 第二個學生第6章 未婚妻第58章 境界第13章 貓與鼠(上)第69章 盛宴第26章 縣長來了(上)第24章 詛咒的故事第5章 孤臣第103章 那一夜,菊花滿洛陽(五)第39章 太子第85章 決戰白馬寺(十四)第38章 進攻第64章 大夏國的滅亡第75章 適得其反第7章 囧與雷(三)第23章 論樂第81章 溫柔鄉第31章 提示第65章 決戰慈恩寺第71章 賜妓第123章 人心啊第148章 鼎瓷成第49章 絕響第22章 偶像第47章 好戲要連臺(上)第一百二七十章 殺機第85章 決戰白馬寺(十四)第66章 釣魚第56章 天下憂第42章 獵山第77章 午後放晴第72章 決戰白馬寺(一)第74章 進來、出去第90章 何患無臣第95章 小瓶子第5章 請教第61章 幾人不動心第30章 梁祝第102章 談判第22章 大神(中)第37章 戰神,僅差一步第20章 天津橋外一張紙(三)第56章 冷淡第50章 漫天要價第30章 發威(六)第67章 兩頭豬第58章 很近了第59章 心有靈犀一點通第69章 坑第35章 速離第34章 驚人的身份第72章 仁義第81章 青崗嶺之戰第21章 要官第34章 郭元振的怒火第4章 懷疑第11章 天津橋外的喊冤第4章 借地(下)第33章 殺!第22章 血甲第80章 天下有人不識君第95章 失蹤第67章 大勢的開始第58章 境界第151章 託非人第10章 勝過第十一章 但使玉人教吹蕭第59章 掮客費第39章 我是男人第20章 天津橋外一張紙(三)第1章 紗衣(上)第47章 真愛(上)第76章 卻月陣(下)第61章 大夏國第40章 少婦第29章 等沽第95章 小瓶子第17章 錯了第7章 囧與雷(三)第54章 三戰第32章 惆悵第26章 疑問第100章 屈服(上)第76章 楚門的世界第75章 青崗嶺之戰第86章 提供機會第97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55章 未來之主第73章 分開第46章 寒冷的心第21章 血甲第62章 最難消受第19章 天津橋上一張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