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袁世凱退位

1916年3月底,袁世凱發了撤銷帝制的申令,主要內容是既然全國都不喜歡他當皇上,那麼從即日起,他還是回去當大總統好了。但是開弓哪有回頭箭,袁世凱不下臺,各省不依不饒。

北洋軍方內部同樣異常動『亂』。到這個時候,爲了保住自己地位,袁世凱不得不借重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來推動議和了。三個人裡黎元洪和段祺瑞都曾經明確反對他稱帝,名聲比袁世凱要好,袁世凱又用這三個人的名義,擬定了議和的六項條件,希望比照清末南北議和的方式,解決這次政治軍事的危機。

但今非昔比,獨立各省斷然拒絕了袁世凱提出的議和條件,一致表示非袁退位,無協商善後之餘地,善後又提出了將袁世凱“驅逐至國外”和“抄沒袁世凱及附逆十三人家產”等作爲南北議和的條件。與此同時,袁世凱企圖取得外國經援的希望也徹底破滅了,美國方面答應五百萬美元的借款,但是最後只借了一百萬元。日本方面因爲《二十一條》沒有通過,嫉恨袁世凱,不僅一文不給,還貸款給袁世凱的死對頭孫中山。後來吉林省的鐵路計劃袁世凱同樣沒有給日本人絲毫的好處,這就然日本『政府』對袁世凱的態度比原本歷史上還要差。

而袁大總統傳統的老朋友英國,在歐戰中正處於被動地位,是自顧不暇。哪還有餘力幫助這個‘老朋友’。在政治軍事上,老部下對袁世凱,與袁世凱當年對清王室是如出一轍,已經被任命爲國務卿兼陸軍總長的段祺瑞,就職後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袁世凱交出軍權,組織名副其實的“責任內閣”。馮國璋更是憑藉着與南方倒袁派議和爲名,對外通倒袁的軍隊,談條件劃地盤,對內聯絡袁世凱的其他下屬,形成了實力派,『逼』袁就範。在對待袁世凱的問題上,馮段兩人出奇的一致,袁世凱的末路看來已經是註定了。

身處中南海的袁世凱感到衆叛親離,叛變的還有他自己的身體,他的『尿』毒症是越來越嚴重了。迫不得已,袁世凱讓人擬定了一個《帝制始末案》,訴說帝制的前因後果,表明自己是如何被“民意”一步步控制,身不由己同意恢復帝制的,他覺得中間他有苦衷和委屈。這表示袁世凱已經決定退位了,優待辦法共有六條,第一是往事不追,第二公權不褫奪,第三,私產不沒收,第四,居住自由。第五全國人民予以應有的尊重,第六,民國『政府』每年給稅費10萬元。比起清王室,他的花銷不算太大。段祺瑞和馮國璋有意答應,但是各省的倒袁派卻不會輕易的放過袁世凱。畢竟袁世凱當年可是竊取了他們無數同袍撒熱血換來的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現在好不容易全國形勢一致要倒袁,以孫中山爲首的革命派當然不會放過這好不容易經營來的機會。

得不到各方面的承認,袁世凱寧肯死在皇帝的寶座上,也不肯放棄好不容易得來的地位。同時袁世凱也感到有些悲涼,爲了他身下的寶座,段祺瑞,馮國璋連基本的袍澤之情都沒有了。袁世凱不甘心,作爲絕世梟雄,放棄皇位,隱歸鄉里這些他都能忍受,當年在大清他還不是有多次的宦海沉浮。說到底袁大總統也只有六十多歲,他不認爲自己活不久,只要能活着,以他袁大總統的手腕,早晚有再起的一天。

現在全國的形式對袁世凱極爲的不利,在坐在皇位上結果就是爲這個皇位殉葬。袁世凱當然不願意,但是他也不願意去國外,畢竟離開了這個國家,再想回來就難了。

長春市,少帥府。

自從發佈了整編命令,東北治安總隊各部立馬行動起來。軍區雖然是馮庸部自創的編制,但是從西部軍區可以看出,軍區是比旅更大的編制,有了大編制,當然要有人才行。各個旅團的徵兵工作都展開,因爲預測到近期可能不會有大的作戰任務,所以,各個軍區都在自己轄地建立新兵訓練基地。畢竟現在治安總隊的規模大了。需要新兵編制也多了。單單依靠馮庸縣和長嶺縣的新兵基地是不可能滿足的。

面對各軍區即將迎來的擴編高『潮』,長春市總部的教導隊再次擴大規模,新一批士兵學員超過五千人。這已經差不多有兩個團的規模了。現在的教導隊再也沒人敢小看了,畢竟兩任副隊長派出去都是各旅的旅政委,可謂位高權重。所以各部自覺的將教導隊當做旅級編制。而且先後培養了數千人的教導隊也總結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導隊士兵訓練培養條例,在教導隊中,馮少帥就是他們領袖,他們的神。雖然人員抽調不斷,但是教導隊內部對馮少帥的狂熱崇拜絲毫沒有減少的趨勢。馮庸也始終兼任着教導隊隊長的職務。對整個治安總隊來說,教導隊就像一個學校,專門教導學生完美的傳播馮庸思想的學校。馮庸不是神棍,但是他需要一支對自己忠誠道狂熱的部隊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馮庸對軍中權利控制的極爲嚴格,即便是最早分離出的西部軍區張小山部,通過政治部,馮庸對於西北軍區中營級軍政長官都有了解。對於他們的部隊馮庸不能說百分之百的控制,但是如果馮庸不同意調動部隊,就算是張小山想要調動營級以上部隊都極爲困難。這些都是各軍區政治部的工作成果。在沒有戰爭的時候,軍事主官的權利是比政治主官小的,也無權干涉政治主官的活動。現在馮庸部還沒有成立政黨,沒有自己信仰東西,他的統治只能通過思想控制來完成。

東北治安總隊司令部。馮庸正仔細查看手中的情報,這是北京的暗刺分佈傳來的。現在的四九城熱鬧極了,各方勢力都等着袁世凱下臺好瓜分蛋糕。但是各方勢力對於袁世凱提出的條件感到棘手,沒有一個勢力敢明着答覆,這就讓整個北京城的政壇處於一種極端詭異的狀態。

“少帥,咱們暗刺的人已經聯繫上袁大總統的公子袁克定。咱們提的條件現在也已經送到了袁大總統的手中。袁克定向咱們保證,一定會說服袁大總統答應咱們的條件。”荊通小心的說道。他不知道自己少帥大門不出的,怎麼會對京城的事情這麼瞭解。好像對於全國大勢都瞭若指掌,更是早就佈置了後手聯繫袁克定。在袁世凱的洪憲帝國倒臺前,撈取更大的好處。

現在袁世凱的位置風雨飄搖,袁克定的“皇儲”美夢也註定破滅。袁世凱發出的通告上更有子欺父的評語,使的袁克定的日子越發的艱難起來。袁克定不能想象,父親下臺後自己的下場會是怎麼樣。所以這個時期其實是袁克定最彷徨無助的時候,因爲僞造奉天時報,鼓吹帝制的原因,袁大總統對他更是不待見。開灤煤礦總辦的位置現在也被人詬病,下臺是遲早的事情。現在的袁克定再也不想當什麼皇儲,只想保住自己榮華富貴。而這個時候秘密靠上來的暗刺人員就成爲袁克定的希望。東北馮少帥的名頭他也聽說過,畢竟能夠引起列強注意的地方勢力,袁大公子也有關注。雖然具體的情況不清楚,但是以馮庸爲首的馮家確實是東三省最大的家族。

馮庸承諾一旦袁大總統下臺,會接袁克定一家去東北定居,吉林省『政府』保證給他安定的生活。當然這一切都是有條件的,畢竟這個時期的袁克定因爲袁世凱敕令的原因,國內外民衆對他多有詬病。而出國生活也多有不便,東北雖是苦寒之地,但是物資還算豐盈,只要自己手中的財物不失,後半輩子富足的生活還是沒問題的。

“現在袁大總統朝不保夕,他發佈的任命也不一定被人看重,相信以袁克定的身份給咱們弄個蒙古督軍或奉天督軍的身份還是沒問題的。至於後上臺的『政府』承不承認,只要咱們有實力,他們不承認也要承認!”馮少帥早就看中了遼闊的蒙古大草原。與其便宜了俄國老『毛』子不如先讓自己佔了。以吉林黑龍江爲前沿,以蒙古大草原爲後盾,治安總隊控制的地盤戰略縱深就有了。而且控制遼闊的蒙古大草原對於俄國人的威脅大大加強。畢竟俄國和蒙古的交接處太廣了,綿延東西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更是距離蒙古不遠,可以說聯繫沙俄東西命脈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有一半的安全控制在了治安總隊的手裡,到時候在北方馮庸就佔據完全的上風了。

至於奉天督軍,馮庸雖然想得到,但想想卻不現實。但是他不行不代表別人不行,他老子馮德麟可是奉天兩大巨頭之一,繼任奉天督軍是名正言順的事情。畢竟現在奉天的形式緊張,張作霖的部隊佔據絕對的優勢,馮德麟被壓制的很厲害,雖然有治安總隊的威脅,暫時全面爆發的可能『性』不到,但是先爲自己老子謀奪好位,然後在名正言順的梳理奉天的情況。至於張作霖的部隊,消滅了不太可能,除非將二十八師全部集中起來,馮庸再拿出一般的力量協助纔有可能消滅二十七師,但是需要多大的代價,就是馮庸自己心中都沒底。既然消滅不現實,那就只有將張作霖『逼』走。以名號和實力將他擠出東三省。

袁世凱看到馮庸的條件時是什麼表情不得而知,但是第二天,也就是三月三十日,民國『政府』發佈東北敕令。

“調張作霖爲察哈爾督軍,二十七師駐地從奉天移駐察哈爾。”

“任命馮德麟爲奉天督軍,督理奉天軍務。”

“調任黑龍江督軍馮庸爲蒙古督軍,總督蒙古軍伍。”

三條赦令發出,全國獨立省份倒是沒什麼反應,畢竟在他們眼中,東北是苦寒之地,沒什麼人的。至於誰去做督軍都沒太大的關係。但是東三省的勢力就一片譁然,雖然大家都知道袁世凱的『政府』即將完蛋了,但是現在不還沒垮臺的嗎!也就是說他發佈的命令很可能會得到後續『政府』的同意。這就讓張作霖爲難了,調出東北他是絕對不願意的,畢竟他在東北經營了十幾年,各方面的關係網都已經疏通,現在在奉天二十七師兵力佔上風,拿下奉天省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民國『政府』也咦突然任命,一下子讓馮德麟成爲奉天名義上的主人,這就讓張作霖再放奉天做什麼都名不正,言不順。這是張作霖不能容忍的。就在張作霖準備重禮打通北京關係的時候。一封通電讓他喜憂參半。也讓他的行動暫時停下來。

1916年3月31日,袁大總統發表退位詔書,洪憲帝國存在了九十二天之後垮臺。和原本的歷史想必,袁大總統多做了九天的皇帝。不知道是不是馮庸的蝴蝶效應的原因。不過雖然袁世凱的洪憲帝國存在的時間拉長了,但是歷史大勢並沒有因爲他在位時間延長而改變。

最終段祺瑞,黎元洪等北洋『政府』的巨頭聯合同意袁世凱的條件,畢竟連統治中國多年的滿清皇室北洋『政府』都沒有趕盡殺絕,更何況是“對民國有大貢獻”的袁大總統。而且黎元洪和袁世凱有袍澤之情,段祺瑞、馮國璋更是袁世凱的心腹手下,如果他們對袁趕盡殺絕,被有心人利用,會成爲他們的政治污點,對於他們將來接手北洋『政府』的權柄不利。

袁世凱退出中南海,想要淡出人們的實現,等到國內矛盾平息之後,在謀劃復出。作爲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可是深通忍道,他將兒子袁克定一家送往東北,一方面袁克定確實不適合再在京畿地區『露』面,二也是通過兒子和東北的軍閥搞好關係,爲將來的復出募集政治資本。袁世凱卸任以後也看明白了,這年頭,掌握軍隊的人才能穩若泰山。

第190章 東北的改變(上)第360章 不改出現的人(上)第325章 渡河之戰(上)第112章 東北要開戰第493章 動亂第454章 戰局分析第14章 吉林省的匪患第508章 艦隊易幟第475章 耀武揚威的日本海軍第328章 血債血償(上)第237章 西軍妥協! ,第333章 吃了的都要吐出來第447章 第一師團的覆沒(五)第317章 圍困石家莊第51章 風起雲涌吉東南(一)第363章 北洋的反應(下)第102章 工業成果第13章 獨立營的女兵第223章 甘肅新軍的潰兵 ,第297章 暴漏第270章 黃埔軍校 ,第178章 蒙古之戰(九)第167章 ‘超叔’之死(中)第334章 血的震懾 ,第68章 梟雄第191章 東北的改變(中)第5章 北上第364章 亂世用重典第462章 談判團到達第474章 處理辦法 ,第340章 我們自己來第473章 西南異動 ,第108章 逼迫第540章 來自西方的壓力第201章 中藥版“偉哥”(中)第343章 戰爭結束 ,第10章 夜襲第528章 風雲匯聚北洋滅(一)第513章 開戰 球訂閱第564章 大問題第459章 籌碼第616章 第一戰第379章 戰果與戰損第142章 強硬到底 ,,第422章 焦頭爛額第510章 作戰計劃第646章 國防物資造假第63章 生擒座山雕(下)第137章 東北治安軍的秘密行動第411章 全面決戰命令第150章 日本和東北的強硬 ,第361章 不該出現的人(下)第100章 黑龍江動亂(下)第97章 鏖戰第179章 蔣百里的戰爭藝術(一)第88章 各方動態第532章 風雲匯聚北洋滅(五)第138章 日本天皇的御前會議 送上,,第633章 日本出兵第381章 影響第564章 大問題第545章 中國再行動第398章 深夜總攻第471章 談判落幕第156章 無法取消的婚約 ,,第73章 過江龍的試探第454章 戰局分析第455章 瓦房店之戰第489章 中華新形勢第651章 聯軍入俄第一戰下第80章 大戰起(四)第324章 進攻!進攻!進攻!第461章 戰場新形勢第108章 逼迫第123章 談判(二)第248章 李俊的衝動第171章 蒙古之戰(二)第209章 馬安良的憂慮 ,第334章 血的震懾 ,第163章 綠帽子 ,第57章 風起雲涌吉東南(七)第559章 緬甸師第64章 特高科的陰謀第251章 馮庸的支持第192章 東北的改變(下)第355章 日本的鐵皮盒子第568章 飛機參戰第336章 形式逆轉第635章 內亂第236章 雙喜臨門 ,第33章 學校——繁忙充實的生活第466章 談判開始第381章 影響第645章 聯軍入俄第464章 大勝第606章 吞併計劃(下)第98章 大鐵路計劃第96章 東北虎覆亡第254章 張作霖的苦惱第72章 二十八師的實力(下)
第190章 東北的改變(上)第360章 不改出現的人(上)第325章 渡河之戰(上)第112章 東北要開戰第493章 動亂第454章 戰局分析第14章 吉林省的匪患第508章 艦隊易幟第475章 耀武揚威的日本海軍第328章 血債血償(上)第237章 西軍妥協! ,第333章 吃了的都要吐出來第447章 第一師團的覆沒(五)第317章 圍困石家莊第51章 風起雲涌吉東南(一)第363章 北洋的反應(下)第102章 工業成果第13章 獨立營的女兵第223章 甘肅新軍的潰兵 ,第297章 暴漏第270章 黃埔軍校 ,第178章 蒙古之戰(九)第167章 ‘超叔’之死(中)第334章 血的震懾 ,第68章 梟雄第191章 東北的改變(中)第5章 北上第364章 亂世用重典第462章 談判團到達第474章 處理辦法 ,第340章 我們自己來第473章 西南異動 ,第108章 逼迫第540章 來自西方的壓力第201章 中藥版“偉哥”(中)第343章 戰爭結束 ,第10章 夜襲第528章 風雲匯聚北洋滅(一)第513章 開戰 球訂閱第564章 大問題第459章 籌碼第616章 第一戰第379章 戰果與戰損第142章 強硬到底 ,,第422章 焦頭爛額第510章 作戰計劃第646章 國防物資造假第63章 生擒座山雕(下)第137章 東北治安軍的秘密行動第411章 全面決戰命令第150章 日本和東北的強硬 ,第361章 不該出現的人(下)第100章 黑龍江動亂(下)第97章 鏖戰第179章 蔣百里的戰爭藝術(一)第88章 各方動態第532章 風雲匯聚北洋滅(五)第138章 日本天皇的御前會議 送上,,第633章 日本出兵第381章 影響第564章 大問題第545章 中國再行動第398章 深夜總攻第471章 談判落幕第156章 無法取消的婚約 ,,第73章 過江龍的試探第454章 戰局分析第455章 瓦房店之戰第489章 中華新形勢第651章 聯軍入俄第一戰下第80章 大戰起(四)第324章 進攻!進攻!進攻!第461章 戰場新形勢第108章 逼迫第123章 談判(二)第248章 李俊的衝動第171章 蒙古之戰(二)第209章 馬安良的憂慮 ,第334章 血的震懾 ,第163章 綠帽子 ,第57章 風起雲涌吉東南(七)第559章 緬甸師第64章 特高科的陰謀第251章 馮庸的支持第192章 東北的改變(下)第355章 日本的鐵皮盒子第568章 飛機參戰第336章 形式逆轉第635章 內亂第236章 雙喜臨門 ,第33章 學校——繁忙充實的生活第466章 談判開始第381章 影響第645章 聯軍入俄第464章 大勝第606章 吞併計劃(下)第98章 大鐵路計劃第96章 東北虎覆亡第254章 張作霖的苦惱第72章 二十八師的實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