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權欲

毌丘儉的擔憂不無理由。

因爲他還對《阿房宮賦》記憶猶新。

那時的夏侯惠不過出仕不足一個月就膽敢犯顏直諫了,而今是爲位卑權重的中護軍,再作個詩賦諷刺又有什麼奇怪呢?

尤其是以天子曹叡如今所行所爲,被指摘諷刺了,也是名副其實啊!

且天子曹叡將他從千里之外召回來,是爲了勸說夏侯惠就範的,而不是激化矛盾。若適得其反,那他不僅有負所託,還要夾在中間內外不是人了。

“稚權莫如此。”

故而,他趕在夏侯惠出聲前,便擡手製止緩聲道,“我知此事難爲,只是稚權也應體諒陛下難處。再者,陛下與衛侍中得朝會罷了纔過來,稚權若有其他想法不妨直言,你我且先商榷一二,若是稚權言之有理,我可一併勸說陛下更改心意。”

勸說天子更改心意?

還是省省罷。

不見自從九龍殿落成後,不管曹叡何所爲,公卿百官都三緘其口,沒有了上疏勸諫之事?

“一時失態,令仲恭兄見笑了。”

斂起笑容,夏侯惠致歉後,又搖了搖頭,“我無有其他想法。嗯,就如方纔仲恭兄所言,身爲臣子,當忠君之事。既然陛下有所囑,我依言而行便是。”

無理猶爭三分的你,什麼時候這麼好說話了?

莫不是在搪塞我吧?

毌丘儉眼中盡是不解與不信,但在須臾間,也尋不出委宛的質疑言辭來。踟躕了片刻,最終還是徑直而問,“此間無外人,稚權所言可當真?”

“自是當真的。”

輕輕頷首,夏侯惠笑容可掬。

待看到毌丘儉面有遲疑之色,便又忍不住打趣了聲,“莫非,仲恭兄還需我作誓方肯信?”

“那倒不必,不必。”

連毌丘儉忙擺手阻止道,“稚權爲人,我自是信得過的。”

就說罷了,他又隻手拈鬚,耷眼沉吟。

主要是事情太順利了。

順利得讓昨夜就打好腹稿的、準備苦口婆心要費很多脣舌的他,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心中也很不踏實。

但夏侯惠是真的想通了。

也不再對曹叡抱有冀望了。

且他還後知後覺的覺得,自己一直都很傻很天真,竟然妄想着要通過影響來改變曹叡!

曹叡乃是天子啊!

一個唯我獨尊了十數年的政治生物,怎麼可能因爲臣子的赤忱而改變?

尤其是他夏侯惠現今纔多少歲?

論人生閱歷、宦海沉浮、心術權力等等,曹叡怎麼會否定自身而去相信他?

所以他打算放棄了,不再徒勞作無用之功。

不管曹叡對他多麼的器重、多麼不吝寄以厚望,他都要放棄了。

倒不是說他覺得曹叡其人不堪,已經到了無法輔佐的地步;甚至從曹叡的角度出發,或許是夏侯惠自身吹毛求疵太甚了。

但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倏然發現,二人的理念完全不同。

就連求同存異的餘地都沒有了。

是啊,怎麼會有餘地呢?

魏文曹丕時推行九品中正制,一方面是向世家士族妥協、讓他們爲曹魏代漢背書;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想將後備官員的取黜之權收回廟堂。但自前朝光武仰仗地方士族豪強得天下以來,世家士族便漸漸掌控了郡縣的話語權,早就國家掄才的察舉制度把控在手中了,推行九品中正制並不能瓦解世家士族的地方話語權,只不過是換一種操控方式而已。

相反,在加入門第作爲掄才的準則後,還變相的讓他們的操控國家掄才的手段變得光明正大!

畢竟寒門子弟、草莽梓才,有幾人能沒有機會將聲音傳到廟堂之上?

掄才制度被操控,就意味着廟堂人事之權被竊取;人事之權旁落,就意味着結黨徇私滋生。最終,吏治不清也就成爲必然了。

而連吏治都不清,想社稷長存,又從何談起呢!?

曹叡即位至今十數年了,威信早就樹立,國家實際權柄也牢牢掌控在手中,正是可以大刀闊斧推行變革、去積弊的時候。

但如今只是清查士家而已,不過讓他彰顯國君亦要遵循法度、不可肆意勞民而已,他竟爲了一丁點名聲而退縮了!

就是退縮了!

試問,身爲天子的他都粉飾是非,又有什麼資格要求羣臣奉公守法?

這社稷是曹姓魏室的,又不是他們的!

他們在前朝不也一樣是臣子嗎?

這就是夏侯惠不再將希望寄託在曹叡身上、甚至是他人的根本緣由——原本君臣二人商議好了的,以清查士家作爲變革朝堂積弊的切入點,現今看來,曹叡的立場並不堅定。

他沒有這份擔當。

所以,先前的一切,到頭來都是水中月鏡中花。

所以,夏侯惠還想到了,齊王曹芳如今還是一個稚童。

若是以他的出身與功績,曹芳肯定會願意聽他勸說、支持他想法的。就如曹叡剛剛即位的時候,事無鉅細皆私下與留在洛陽的曹真商議一樣。

退一步而言,至少在曹芳加冠親政之前,自己的意見他不聽也得聽!

當然了,前提是自己要有如曹真那樣的身份。

甚至還更進一步。

比如前漢時沒有了上官桀、桑弘羊掣肘後的霍光。

是故,他如今怎麼能短視呢?

夫上善若水,不爭是爲爭。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

與其爭一時長短,還不如俯首唯諾、對曹叡言聽計從,以期日後能有機會大展拳腳、大有所爲啊!

再者,若功利一點想,清查洛陽典農部時,依着曹叡的心意而來,對他個人並沒有什麼損失啊~

在廟堂之上,一件事情,能否做成,往往不在於正確與否。

而是關乎於各方利益能相互妥協與否。

故而,人們並不會以一時成敗來定論是與非。

他們的關注點,在於是誰率先提出、是誰主導推行以及還有誰贊同了一件事。

甄別立場,以便區分志同還是悖對。

所以說,已經有了功績在身的夏侯惠,清查洛陽典農部之時不能一掃積弊,並不會影響個人聲望;反之,只要他能權限範圍內做到最大的剛正不阿,人們就會因此而敬佩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

在宦海之中,這就是有魄力的彰顯。

且又因爲士家積弊是切切實實存在的、衆所周知的,故而也算是一種提高人望的仕途手段。

之後不管士家迎來什麼變故,人們都會記起他。

比如,若是士家不堪重負聚衆造反了,廟堂在反思的時候,就會想起他,覺得他有先見之明;而若是有人將士家的積弊清除了,士家們也會想起,在很早之前夏侯惠就曾經爲他們爭取過了。

人望,是夏侯惠現今最缺的東西。

先前諫言曹叡當適時廢除士家制度的他,還以“恩出於上”的臣子本分,聲稱這份人望不應該聚在自己身上。

但如今曹叡棄之如敝履,那他就想要了。

因爲在原先的歷史軌跡上,司馬懿便以輔政大臣的身份,在齊王曹芳的同意下,以曹叡遺詔的名義廢除了宮室之役;而後司馬昭出任洛陽典農中郎將,又免除皇室向屯田客加徵的苛捐雜稅、不隨意徵調其服徭役,讓士家沒有了“奪農時”之患,史稱“蠲除苛碎”,爲司馬篡魏室積累了不少人望。就連吳滅之戰時,吳國大臣張悌都聲稱司馬父子“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爲之謀主而救其疾,民心歸之”。

他不想要的話,就要落在司馬父子身上了。

再怎麼避嫌,也要勉爲其難的以社稷爲重,不能坐視這份人望“資敵”不是?

是的,哪怕他都不對曹叡抱有希望了,有想當魏國霍光的心思了,但仍覺得自己是曹魏的純臣。

雖然他知道所謂的“人心易變”,並不是單單指個人的本心。比如還有時勢,比如還有志同道合者與依附者的野心,等等。

也知道古往今來,已然權臣之人而猶被稱爲純臣者,寥寥無幾。

但他仍堅信自己能把持得住。

只是他沒有意識到,自從他覺得曹叡無法改變那一刻開始,他就邁出了“上失威則下有侵”的那一步了,就不能再以魏國純臣自居了。

“仲恭兄,路君盛與魏陽元近來如何?可有不端之舉?”

見毌丘儉一直在沉吟着,不想在此事上繼續糾結的夏侯惠便岔開了話題,問起了路蕃與魏舒的近況。

“啊?”

被打斷思緒的毌丘儉擡起頭,在心中複述了一番問話後,才含笑作答道,“陽元寬和且克己,君盛勤勉而恭謙,皆梓才也。”

或許,是察覺到夏侯惠的心思了罷,他回答後略做停頓,便又加了句戲言,“稚權戎馬多年,輾轉南北,至今也不過擢君盛與陽元二人入行伍而已。舉才錄人,不可謂不慎。如此,何必問彼等有無不端之舉?莫非,稚權乃是期我,稱讚稚權有識人之能邪?”

“哈哈哈~”

夏侯惠拊掌而笑,“我雖厚顏,但未如斯吧?”

“哈哈~”

毌丘儉亦笑,也順勢談起了遼東公孫覆滅後自己在幽州的舉措。

一時間二人相談甚歡。

就連曹叡與衛臻走過來了,他們都沒有察覺。

第278章 人辱之第178章 不識第279章 幸與不幸第164章 非莽夫第246章 乃何人也46.第46章 安分74.第74章 廟算第41章 當黜之第182章 入甕97.第97章 自擇之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284章 初春寒107.第107章 靜好74.第74章 廟算第183章 或有詐第31章 收桑榆第193章 邙山宴364.第64章 後事80.第80章 臨風49.第49章 逢時87.第87章 質問第13章 可恨第292章 私問110.第110章 見策第14章 臣無罪第32章 上疏第3章 無所事第254章 君心第251章 觖望第278章 人辱之56.第56章 猶可否79.第79章 主次第172章 沒得選第236章 敏銳第44章 花明第141章 發狠109.第109章 請纓第38章 何懼之125.第125章 負氣64.第64章 後事81.第81章 不可伐96.第96章 小婢女第4章 休沐第200章 利令智昏269.第69章 副職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282章 感以誠第224章 不公第6章 求教第159章 鴻鵠志第135章 招攬第40章 新歲第3章 無所事120.第120章 不可避50.第50章 順遂第302章 牛蹄中魚第8章 面君第216章 位高權重81.第81章 不可伐107.第107章 靜好第267章 錄功第6章 求教74.第74章 廟算125.第125章 負氣62.第62章 厚顏第179章 門戶仇105.第105章 蜜餞第26章 可作誓79.第79章 主次82.第82章 士載48.第48章 無畏第233章 默契第145章 失勢第41章 當黜之第254章 君心71.第71章 扈從第246章 乃何人也第225章 御駕來45.第45章 無心第4章 休沐第31章 收桑榆第9章 殊榮第247章 至遼61.第61章 加官第308章 已遜之49.第49章 逢時第272章 小兒第18章 恨晚第207章 大勢翻篇87.第87章 質問128.第128章 拔刃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244章 觀滄海60.第60章 不覆轍第281章 強人所難第234章 噤聲第264章 覆滅第233章 默契第214章 觸類旁通121.第121章 算計
第278章 人辱之第178章 不識第279章 幸與不幸第164章 非莽夫第246章 乃何人也46.第46章 安分74.第74章 廟算第41章 當黜之第182章 入甕97.第97章 自擇之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284章 初春寒107.第107章 靜好74.第74章 廟算第183章 或有詐第31章 收桑榆第193章 邙山宴364.第64章 後事80.第80章 臨風49.第49章 逢時87.第87章 質問第13章 可恨第292章 私問110.第110章 見策第14章 臣無罪第32章 上疏第3章 無所事第254章 君心第251章 觖望第278章 人辱之56.第56章 猶可否79.第79章 主次第172章 沒得選第236章 敏銳第44章 花明第141章 發狠109.第109章 請纓第38章 何懼之125.第125章 負氣64.第64章 後事81.第81章 不可伐96.第96章 小婢女第4章 休沐第200章 利令智昏269.第69章 副職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282章 感以誠第224章 不公第6章 求教第159章 鴻鵠志第135章 招攬第40章 新歲第3章 無所事120.第120章 不可避50.第50章 順遂第302章 牛蹄中魚第8章 面君第216章 位高權重81.第81章 不可伐107.第107章 靜好第267章 錄功第6章 求教74.第74章 廟算125.第125章 負氣62.第62章 厚顏第179章 門戶仇105.第105章 蜜餞第26章 可作誓79.第79章 主次82.第82章 士載48.第48章 無畏第233章 默契第145章 失勢第41章 當黜之第254章 君心71.第71章 扈從第246章 乃何人也第225章 御駕來45.第45章 無心第4章 休沐第31章 收桑榆第9章 殊榮第247章 至遼61.第61章 加官第308章 已遜之49.第49章 逢時第272章 小兒第18章 恨晚第207章 大勢翻篇87.第87章 質問128.第128章 拔刃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244章 觀滄海60.第60章 不覆轍第281章 強人所難第234章 噤聲第264章 覆滅第233章 默契第214章 觸類旁通121.第121章 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