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姬昌下獄,哪吒鬧翻天

紂王雖然沒有原著那般荒淫無道,濫殺忠良,建酒池肉林尋歡,以炮烙之刑取樂,弄得人心離散,天下皆反的地步。但大勢所趨,封神殺劫勢在必行,紂王因爲修建運河一事還是逼反了東伯侯姜桓楚。

一時間姜王后攜皇子殷郊、殷洪出逃,結果行事不夠周密,被紂王發現了。隨後姜王后羞憤自殺而亡,而皇子殷郊、殷洪也被早已等候多時的闡教弟子廣成子和赤精`子救走並收爲徒弟。

廣成子收了殷郊爲徒;赤精`子則收了殷洪爲徒,各自傳授仙術,準備應對封神大劫。

東伯侯姜桓楚見女兒已死,再無和紂王和平共處的可能,隨即便豎起了反旗,號召天下諸侯齊齊反商。

紂王見東伯侯反了,當即命令剛剛討伐完冀州蘇護,正在各回其地的西伯侯姬昌大軍和北伯侯崇侯虎大軍掉頭東進,討伐叛逆姜桓楚。

西伯侯姬昌心底裡那是打一萬個不願意去討伐東伯侯姜桓楚,在其看來打一個小小的冀州城都一波三折,何況是去攻打實力雄厚的東伯侯。再說了,紂王也忒不地道,一邊要分派挖運河的任務給治下諸侯,一邊又要自己等人出兵去打仗,這簡直是竭澤而漁,怕是用不了幾年,西岐就會被紂王給連累敗光了。故而姬昌還是採取老辦法,一走三停,準備讓北伯侯崇侯虎的軍隊去打頭陣,自己在後面保全實力,暗中謀劃,看能不能再次化干戈爲玉帛。

但是北伯侯崇侯虎上次就吃了這樣的大虧,心裡正憋着一肚子的怨氣沒有發泄,此時又見姬昌這廝故技重施,焉能不怒,他一面派人去朝歌覲見紂王,打姬昌的小報告。一邊又重金賄賂了費仲、尤渾,讓他倆幫着自己說話。

一開始,紂王對北伯侯崇侯虎寫來的舉報書將信將疑,他覺得這多半是北伯侯與西伯侯之間的誤會,眼下正值用人之際,還是不要把矛盾擴大化的好。甚至紂王還覺得,自己治下的幾大諸侯互相不和對自己而言乃是一件好事,這樣纔好分而治之。

紂王先是派人飛馬傳書給西伯侯姬昌,讓其加快行軍速度,與前面的北伯侯崇侯虎合兵一處。但是早已打定主意不當出頭鳥的姬昌說什麼也不肯照旨行事,他的理由是:自己病了--!

紂王接到回信,當即派遣了太醫快馬趕去西伯侯大軍中爲姬昌診治,結果不言而喻,西伯侯哪裡得了什麼病嘛!他那乃是心病。太醫也診斷不出病情,這事傳回紂王這裡,那意義就非同尋常了。這時收了崇侯虎好處的費仲、尤渾有乘機站出來爲北伯侯崇侯虎抱不平,他們當着文武百官的面拿出確鑿證據,指出上次攻伐冀州之時,西伯侯確實嚴令過部下,命其一日三停,日行不過十餘里,這等行軍速度,不是故意爲之那是什麼。

在大量確鑿證據面前,大臣們無一敢爲西伯侯姬昌說話,甚至連武成王黃飛虎也對旁便的首相商容小聲嘀咕道:“西伯侯此舉的確坑苦了北伯侯,難怪北伯侯會上書告發他!”

紂王聞言大怒,再度派人去催促西伯侯姬昌加速進兵,否則嚴懲不貸。可惜後者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依舊對王命陽奉陰違,找各種理由來延遲進軍速度,他甚至還一度離開大軍,遊山玩水了一番,並機緣巧合的收下了雷震子爲義子,並交予專門來此間等候的雲中子,拜其爲師。雷震子也是西伯侯姬昌的第一百個兒子。(我勒個去,真是家大業大!)

紂王見狀,火冒三丈,他命人傳西伯侯立刻來朝歌面聖,暫時不用領軍去前線打仗了。

姬昌雖知此行兇險,但考慮到無論如何也要保存西岐的有生力量,他只能隻身趕赴朝歌,希望能從中周旋一二。

西伯侯姬昌來朝歌,那無異於是羊入虎口,有去無回。紂王根本連面都沒見,直接就將其軟禁了起來,並傳令其子姬考(伯邑考)代父領軍出征,以觀後效。

…………

話分兩邊,卻說那闡教諸仙紛紛下山收徒:廣成子收了殷郊爲徒;赤精`子則收了殷洪爲徒;雲中子收雷震子爲徒……十二金仙中沒有收徒弟的僅有少數幾人而已,其它盡數按照元始天尊李代桃僵的辦法,收徒以應對神仙殺劫。而太乙真人就是那少數幾個還沒收到徒弟的其中一人。

若說太乙真人不急,那絕對是假話,若是收不到徒弟便有很大可能自己去應劫,這如何使得。怎奈元始天尊專門告訴過太乙真人,叫他去陳塘關候着,將有佳徒出世。

太乙真人來得慢了一步,他到的時候同爲十二金仙的文殊廣法天尊和普賢真人早就到了,他倆也是得了元始天尊的密旨,來此收佳徒的。

三個師兄弟一見面,均想:“好傢伙!小小的陳塘關竟有這麼多出色的弟子出世,真不知道是哪家祖墳埋對了地方。”

結果沒多久,陳塘關守將李靖的大兒子金吒就出世了,金吒根骨非凡,被第一個來到此地的文殊廣法天尊收爲徒弟。

又過了幾年,還是陳塘關守將李靖這一家又生了個根骨非凡的二兒子木吒,他也被普賢真人收爲徒弟。

這下子,太乙真人算是明白過來了,李靖這一家真是非同凡響啊,自己的徒弟多半也要出在他們這家子身上。

果不其然,李靖作爲丈夫很盡心,而她夫人殷氏也很盡責,沒多久就爲其產下了第三個兒子,哪吒。

這哪吒可不是一個安於平淡的主,他乃是靈珠子投胎。若要問靈珠子是誰?靈珠子原本是女媧娘娘座下的護法童子,因殷商紂王褻瀆神靈,女媧動怒懲治昏君紂王,讓靈珠子接法旨,下界投胎轉世於陳塘關李靖門下,以助周滅商。據小道傳言,這靈珠子也曾被人祖謝大神開發過智力--!曾今一度見了謝大神轉身就跑(~囧~)。

殷夫人懷孕三年六個月,生下一個肉球。李靖以爲是妖怪,就用劍劈開,裡面的嬰兒正是哪吒。太乙真人當即登門道賀,收他爲徒,取名“哪吒”。

哪吒由於是靈珠子轉世,故而學什麼都快,沒多久就將太乙真人傳授給他的神通道法統統學會了,他乾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將以前害死過女娃,使之變成精衛的東海龍王三太子敖丙打死,還抽他的龍筋做爲腰帶要送給李靖。東海龍王到天宮上本,又在寶德門遭到他的痛打,還被他抓下四、五十片鱗甲,鮮血淋漓,狼狽不堪。闖下這“滅門絕戶”的大禍,哪吒毫不在意,還輕描淡寫地說是由於“一時性急”。(果真乃不是尋常人,不走尋常路--!)

若只是得罪了四海龍王一家,但憑闡教的名頭,但也能壓得下去,可惜哪吒半點都沒消停,他拿着李靖珍藏的“乾坤弓”和“震天箭”玩耍,並且一箭就殺死了千里之外的骷髏山白骨洞截教石磯娘娘的門人,碧雲童子。

想來石磯娘娘一門也該遭劫,她們骷髏山白骨洞豈是虛名,數以萬計的白骨層層累疊,當中因果不知幾何,她們不應劫誰人應劫。

石磯娘娘一見“震天箭”,便明白了肯定與陳塘關李靖一家脫不了干係,二話不說就將李靖拿來問罪。

李靖原本還和石磯娘娘認識,因爲他曾今拜在闡教度厄真人門下,只因無緣仙道,才如同姜子牙一般下山來尋求紅塵富貴。此時見了自家珍藏的“震天箭”,哪能不明所以,連忙向石磯娘娘討饒,並表示回去探查究竟,一定會交出兇徒。

李靖回去一查,果然是哪吒所爲。

哪吒也不否認自己射了一箭,還笑曰:“父親且息怒,石磯娘娘在那裹住?他的徒弟在何處,我怎樣射死他?平地賴人,其心不服。”

李靖說:“石磯娘娘在骷髏山白骨洞,你既射死他的徒弟,你去見他。”

哪吒曰:“父親此言有理;同到什麼白骨洞,若還不是,我打他個攬海翻江,我纔回來。父親請先行,孩兒隨後。“

父子二人駕土遁往骷髏山而來。

話說李靖到了骷髏山,吩咐哪吒:“站立在此,待我進去回了娘娘法旨。”

哪吒冷笑:“他在那裡平空賴我,若他如何發付我。”不多時看見洞裡有人出來,自想:“打人不如先下手,此間是他巢袕,反爲不便。”祭起乾坤圈一下打將來,就把石磯娘娘的另一個門人彩雲童兒也打死了。(狠人啊--!)

這下子禍闖大了,石磯娘娘焉能放過哪吒,恨不得將其扒皮抽筋。哪吒還沒有恢復前世的修爲,根本不是石磯的對手,只能狼狽不堪的跑去找師傅太乙真人求救。

太乙真人也是個狠角色,不然怎會教導出哪吒這樣的弟子來,他直言對石磯娘娘說:“你徒弟的死乃是天數,不然哪吒也不會胡亂的千里之外一箭將其射死了,你還是自認倒黴算了。”

石磯娘娘大怒,心道:“果然是有其徒必有其師!”她直接就和太乙真人真刀真槍的對上了,結果太乙真人技高一籌,將石磯也一併打殺了。

如此一來,石磯就成了截教門下第一個正式應劫之人,她造下的因果太深,連封神榜都沒有上,足可見其敗壞截教氣運有多深!而哪吒就和截教以及四海龍王結下了偌大的因果,已經不是太乙真人所能庇護得了的了。

當四海龍王敖廣、敖欽、敖閏、敖順聯名奏準玉帝來拿李靖夫婦問罪時,哪吒說:“‘一人行事一人當’,我打死敖丙,我當償命,豈有子連累父母之理!”爲了不累雙親,他斷臂剖腹,剜腸剔骨,還於父母。(我勒個去,當真是狠人一個啊!)後來太乙真人用蓮花蓮藕給哪吒造了一個新的肉體。

封神大幕徐徐拉開。

第二十七章 打打談談,絞殺與反絞殺第三十二章 大邪王,強壯的螻蟻第十九章 拉青帝壯丁,這買賣值女帝的反推第一百六十七章 通天教主要擺萬仙陣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方教入甕亦第四十五章 地府的規矩要改一改了(一第一章 隋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第四十章 三教衆徒齊亮相第二十三章 鬼陰山,石長老第七章 轟動天下的兵器譜排名第二十七章 神僧說法,天人鬥法第七十四章 出錢出力還受氣第九章 吃貨小囡囡前來報到第十四章 九尾天狐第四十章 天帝隕落第三十一章 全都成精了第三十六章 姜太虛的華麗轉身第二十一章 越戰越勇的小李子第二十二章 徐福竟然來忽悠本座第三章 菩斯曲蛇養殖計劃第三十章 早熟的龍兒第二十九章 雁門生變,大戰將起第十章 送幾個吃貨去修煉(二)第六章 立大教,爭氣運第二十八章 捨得捨得,有舍有得第二章 別看昨天笑得歡,不想今日拉清單第二十四章 陰葵派的華麗轉身第四章 各有各的辦法第五章 拼酒,酒神決第十七章 被帶到溝裡的西夏第十七章 狐狸精和老人精第七章 邪帝舍利的妙用第二十五章 宇文拓和獨孤寧珂的姻緣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方教入甕亦第四章 拜劍山莊客卿第十六章 禍亂東瀛(一)第三十四章 發宏願,消業力第四十章 天帝隕落第二十五章 禦敵之計,戰陣之術第九章 吃貨小囡囡前來報到第三十四章 馬邑之謀(一)第九章 絕世好劍的爭奪者來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三宵等人入劫消災第十二章 天虎版的夢中證道大法第七十章 大禹治水(一)第三十四章 劍界中的魑魅魍魎第二章 第一個目標,南疆第十三章 冰蠶第十一章 各位大能的生意經第一百七十一章 封神榜上的最後幾個名額第三十章 爲此方世界的武者講一次道第十三章 得降龍,神功欲出第二十二章 猜想是正確的(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通天教主要擺萬仙陣第二十八章 屠龍之戰(四)第四十五章 地府的規矩要改一改了(一第六章 教問題少年如何做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截教門下紛紛入場第一章 天下第一大坑貨,泥菩薩第四章 各有各的辦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變了味的十絕陣(一)第二十章 神功融合,創出自己的武道第三十二章 大邪王,強壯的螻蟻第三十章 大戰雁門關(一)第二章 竹槓敲得邦邦響(一)第三章 菩斯曲蛇養殖計劃第二十四章 花無缺對陣路仲遠第二十二章 徐福竟然來忽悠本座第十六章 青龍會的崛起第四章 一統南疆第三十四章 玄蛇反先天,女媧造人第四十一章 大成聖體的傳承(三)第五十二章 巫妖決戰(二)第十五章 玲瓏復活第一百六十章 軒轅墳三妖心中的小九九第五十章 位面大變天第十五章 氏人一族的選擇第十四章 上官金虹和上官飛第三章 化胡爲佛,滄海桑田第八章 儒家大賢第七十七章 封神前的各自謀劃第五十四章 衆聖補天,重立天帝第三十七章 邪王,你這是病,得治第六章 教問題少年如何做人第十五章 羅睺跌倒,天虎吃飽第一章 論逍遙,謀慕容第三十四章 高大上的碾碎第二十七章 玄刀神劍,君山染紅第九十三章 姬昌下獄,哪吒鬧翻天第二十三章 飄渺峰上斷是非(二)第十四章 鴻鈞出手,羅睺遭劫第七十五章 衆大能協商封神、天虎討債第三章 先給喬英雄開發下智力第八十章 女媧廟堂,紛亂之始第九章 墨家軍事集團的誕生第三十二章 道友請留步第十章 刮地皮的組團來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闡教鉅變第四十六章 大劫將起,人族先遭殃
第二十七章 打打談談,絞殺與反絞殺第三十二章 大邪王,強壯的螻蟻第十九章 拉青帝壯丁,這買賣值女帝的反推第一百六十七章 通天教主要擺萬仙陣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方教入甕亦第四十五章 地府的規矩要改一改了(一第一章 隋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第四十章 三教衆徒齊亮相第二十三章 鬼陰山,石長老第七章 轟動天下的兵器譜排名第二十七章 神僧說法,天人鬥法第七十四章 出錢出力還受氣第九章 吃貨小囡囡前來報到第十四章 九尾天狐第四十章 天帝隕落第三十一章 全都成精了第三十六章 姜太虛的華麗轉身第二十一章 越戰越勇的小李子第二十二章 徐福竟然來忽悠本座第三章 菩斯曲蛇養殖計劃第三十章 早熟的龍兒第二十九章 雁門生變,大戰將起第十章 送幾個吃貨去修煉(二)第六章 立大教,爭氣運第二十八章 捨得捨得,有舍有得第二章 別看昨天笑得歡,不想今日拉清單第二十四章 陰葵派的華麗轉身第四章 各有各的辦法第五章 拼酒,酒神決第十七章 被帶到溝裡的西夏第十七章 狐狸精和老人精第七章 邪帝舍利的妙用第二十五章 宇文拓和獨孤寧珂的姻緣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方教入甕亦第四章 拜劍山莊客卿第十六章 禍亂東瀛(一)第三十四章 發宏願,消業力第四十章 天帝隕落第二十五章 禦敵之計,戰陣之術第九章 吃貨小囡囡前來報到第三十四章 馬邑之謀(一)第九章 絕世好劍的爭奪者來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三宵等人入劫消災第十二章 天虎版的夢中證道大法第七十章 大禹治水(一)第三十四章 劍界中的魑魅魍魎第二章 第一個目標,南疆第十三章 冰蠶第十一章 各位大能的生意經第一百七十一章 封神榜上的最後幾個名額第三十章 爲此方世界的武者講一次道第十三章 得降龍,神功欲出第二十二章 猜想是正確的(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通天教主要擺萬仙陣第二十八章 屠龍之戰(四)第四十五章 地府的規矩要改一改了(一第六章 教問題少年如何做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截教門下紛紛入場第一章 天下第一大坑貨,泥菩薩第四章 各有各的辦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變了味的十絕陣(一)第二十章 神功融合,創出自己的武道第三十二章 大邪王,強壯的螻蟻第三十章 大戰雁門關(一)第二章 竹槓敲得邦邦響(一)第三章 菩斯曲蛇養殖計劃第二十四章 花無缺對陣路仲遠第二十二章 徐福竟然來忽悠本座第十六章 青龍會的崛起第四章 一統南疆第三十四章 玄蛇反先天,女媧造人第四十一章 大成聖體的傳承(三)第五十二章 巫妖決戰(二)第十五章 玲瓏復活第一百六十章 軒轅墳三妖心中的小九九第五十章 位面大變天第十五章 氏人一族的選擇第十四章 上官金虹和上官飛第三章 化胡爲佛,滄海桑田第八章 儒家大賢第七十七章 封神前的各自謀劃第五十四章 衆聖補天,重立天帝第三十七章 邪王,你這是病,得治第六章 教問題少年如何做人第十五章 羅睺跌倒,天虎吃飽第一章 論逍遙,謀慕容第三十四章 高大上的碾碎第二十七章 玄刀神劍,君山染紅第九十三章 姬昌下獄,哪吒鬧翻天第二十三章 飄渺峰上斷是非(二)第十四章 鴻鈞出手,羅睺遭劫第七十五章 衆大能協商封神、天虎討債第三章 先給喬英雄開發下智力第八十章 女媧廟堂,紛亂之始第九章 墨家軍事集團的誕生第三十二章 道友請留步第十章 刮地皮的組團來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闡教鉅變第四十六章 大劫將起,人族先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