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十年計劃

楚歌第一時間想到的,自然是殺皇帝的這種可能性。

畢竟他之前在第一階段的時候,就成功謀劃刺殺了齊英宗,而且靠着這一手掀桌子的操作,直接通關了。

不管怎麼說,這位高宗皇帝的可殺之處,絕對不少於他的這位皇兄。

如果能殺了齊高宗,那麼就算副本因此失敗,楚歌也認了。

至少也算是爲了韓甫嶽將軍,出了一口惡氣。

只是認真推敲了一番之後,楚歌卻發現這件事情的成功率,太低了。

這事得分李浩和齊高宗兩個方面來說。

從李浩這來說,他還沒到那種權傾朝野的地步。

雖然從後世來看,秦會之權傾朝野,想冤殺韓甫嶽就冤殺韓甫嶽,甚至還讓齊高宗上殿都常備匕首用來提防他,將整個齊朝的政治制度破壞殆盡……

但此時,楚歌還沒有那種能量。

真正的歷史上,秦會之走到權傾朝野的地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過了好幾個階段。

復起,是因爲他能跟完顏昌搭上線,能建立和議。

而殺韓甫嶽將軍,雖然有觀點認爲是他密謀先斬後奏,但歸根結底,高宗早就有了殺韓甫嶽的想法,所以秦會之這麼做,既是爲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也算是迎合了齊高宗的想法,所以在齊高宗的庇佑下,他也安然無恙。

而後就是與金人議和,合約中有一句,“不許以無罪去首相”。

這句話實際上達成的效果是,齊高宗幾乎不敢以任何理由剝奪秦會之的相位,不管是有罪還是沒罪。即便秦會之真的有罪,齊高宗也不敢論罪。

所以,秦會之能夠十幾年獨相,權傾朝野,歸根結底還是因爲有金人給他撐腰,要靠着他禍亂齊朝的朝政而已。

但此時,楚歌扮演的李浩,纔剛剛復起成爲宰執沒多久。

第一,他不打算殺韓甫嶽將軍,那麼他乾的事實際上跟皇帝不是一條心。

第二,他還沒有得到和議中金人“不許以無罪去首相”的條款,也就是說,金人此時並不會給他撐腰。

此時的皇帝,已經打定主意要殺韓甫嶽將軍,與金人議和。

而楚歌所扮演的李浩,作爲宰執,或許可以陽奉陰違,或許可以想辦法讓皇帝的政令不出皇宮。但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被皇帝拿下。

因爲此時他作爲宰執,根基不夠深厚。而齊高宗,是此時無可爭議的最正統的皇位繼承者。

二者的政治實力,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面上。

那麼,刺殺呢?

成功的可能性也極低。

之前楚歌和李鴻運能夠刺殺成功,是因爲齊英宗腦子抽了想逃出皇宮,半路上防護力量鬆懈,以至於被李鴻運用突火槍鑽了空子。

但此時的齊高宗早就經歷過一次兵變,對自己的安全問題極爲重視。一直躲在深宮之中,戒備森嚴。

楚歌扮演的李浩雖然是宰執,但進宮之前也是要被反覆搜身的。再加上沒了其他玩家的配合,他幾乎想不到任何行刺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這件事情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行刺不行,只能搞政治鬥爭。

但搞政治鬥爭,實力又不夠。

想要足夠的實力,先要拿到金人“不許以無罪去首相”的支持,而想要得到這一支持,就得先賣國、殺韓甫嶽將軍。

這不是繞了一個大圈,又特麼繞回去了嗎?

如果楚歌真的冤殺了韓甫嶽將軍,那之後他不管再幹什麼,都沒辦法再給自己洗白了。

因爲這個時代的韓甫嶽將軍,就是唯一能蕩平天下的神將,無可替代。

眼瞅着目前的局勢幾乎陷入了一個無解的死循環,楚歌卻並沒有因此而放棄。

他甚至都沒想着用英靈求助的功能。

因爲他知道,這個問題問那些歷史上的英靈也不見得好使。很多事情,還不如自己開動腦筋來解決。

一番思考之後,楚歌最終下定了決心。

擬好了十二道金牌召還韓甫嶽將軍的詔書。

……

四月,韓甫嶽將軍等將領被調離軍隊,回到京師樞密院供職。

五月,朝中主和派污衊韓甫嶽將軍“逗留不進”,要求免除韓甫嶽樞密副使之職。

八月,韓甫嶽被罷職,回舊居賦閒。

十月,主和派誣陷韓甫嶽將軍謀反,將其投入大理寺獄中風波亭。

十一月,齊金兩國和議達成:齊向金稱臣,將淮河以北全部劃歸金國,並每年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十二月,李浩矯詔殺死韓甫嶽將軍,高宗事後下旨追認。

對於到底是秦會之矯詔殺死韓甫嶽將軍,還是秦會之真的得到了高宗的密旨殺害了韓甫嶽將軍,此事已經難以考證。但不論是哪一種情況,都不改變此事的性質。

齊高宗與秦會之一拍即合,無論是誰先誰後,無論是秦會之推說皇帝下旨,還是齊高宗推說秦會之矯詔,都無非是想盡辦法將屎盆子扣到對方頭上,而自己少背一點鍋而已。

畢竟他們兩個人也都知道,這事幹得太臭,是要背上千古罵名的。

就這樣,一切似乎都按照原定的路線,走了下去。

……

十二月廿九日。

大理寺風波亭,獄中。

隗順近些天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他原本是此地的一名獄卒,平日裡勤懇工作,爲人忠義。

聽聞韓甫嶽將軍北伐建功,不斷收復失地,隗順也爲之振奮不已。甚至每日回到家中,還開心地與幾位好友暢飲一番。

但緊接着,朝中發生的事情就讓他的心情急轉直下,而且,越來越看不懂了。

前方不斷打出大捷的韓甫嶽將軍被召回朝中,沒過幾個月就被下獄。

而從獄中傳來的消息,韓甫嶽將軍一直在被羅織罪名,雖然沒有被嚴刑拷打,但朝中以李浩爲首的奸黨想要將韓甫嶽將軍置於死地的想法,已經是昭然若揭。

隗順感到胸中一股悶氣,無處發泄。

爲何?

爲何陛下對這些賣國奸佞熟視無睹?爲何韓甫嶽將軍是國之柱石,陛下卻無由地對他產生懷疑?難道在與金人的國仇家恨面前,朝中袞袞諸公的丁點私利,就如此重要嗎?

可是,他畢竟只是一介小卒。

哪怕他心中早就已經將李浩爲首的奸黨罵了一萬遍,哪怕知道韓甫嶽將軍就被關押在風波亭,可他一個小小的獄卒,又能做些什麼呢?

如果按照真實的歷史發展。

在韓甫嶽將軍被害死之後,隗順這名獄卒冒着被殺的風險,偷偷地將韓甫嶽將軍的遺體挖出來,偷走背出城外,好生安葬。

日後韓甫嶽將軍被平反昭雪的那天,隗順已經去世,但他在臨死前還是將此事告訴了自己的兒子,於是韓甫嶽將軍的遺骨才真正被遷到西湖畔埋葬。

如果不是隗順,或許韓甫嶽將軍就真的屍骨無存,無法安葬在墓中供後人祭拜了。

隗順作爲一介小卒,冒着殺身之禍做出這種事情,可以稱得上一句忠義無雙了。

但讓隗順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切並沒有發生。

因爲在前幾天,他剛剛被莫名其妙地提拔爲獄官。

這個任命,據說竟然是那位當朝宰執、他痛罵了無數遍的李浩,親自授意的。

此舉讓同僚看向他的眼神,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諂媚有之,不齒有之。

幾乎所有獄中的同僚,都以爲他跟李浩有所勾結,要成爲害死韓甫嶽將軍的幫兇。

隗順對此感到摸不着頭腦,因爲他與這位當朝宰執李浩,根本就是素不相識,甚至私下裡沒少罵這位李浩賣國。

而在今天,作爲獄官的隗順接到命令,要害死韓甫嶽將軍。

那位當朝宰執李浩,則是十足的陰謀家做派,直接遣散了所有人,自己親自等在監獄外,要確認韓甫嶽將軍死了之後才離開。

當日之事,再沒有第三個人知曉。

只是事後聽說,獄中還留着韓甫嶽將軍寫下的“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八字血書,李浩則是在確認韓甫嶽將軍死後,就得意地離去。

對此,真正的親歷者隗順卻諱莫如深,並在之後不久就辭官離去,隱居鄉野。

李浩將此事彙報給齊高宗,齊高宗因此而長出了一口氣。

韓甫嶽將軍的死訊傳出,百姓莫不爲之哭泣;至於金國,大臣們則是酌酒祝賀、彈冠相慶。

一切,似乎都按照原本的歷史線在走。

只是無人注意到,一些小小的細節,發生了偏差。

……

京師郊外的一處不起眼的莊園。

楚歌扮演的李浩輕車簡從,只帶着一個最爲信任、從不多事的僕人,來到莊園的門口,以某種特定的頻率,輕輕地扣動了三下門環。

片刻之後,大門打開了一條縫隙。

隗順四下看了看,確認沒有其他人,這纔將楚歌扮演的李浩迎了進來。

“李相請進。”

而李浩帶來的那位僕人,則是忠心地在莊園外等候。

來到莊園中,楚歌終於再次見到了這個歷史切片中最偉大的歷史人物,韓甫嶽將軍。

之前在遊戲中看過場動畫的時候,玩家們就已經注意到了。

與大盛朝最大的那個歷史切片屬於盛太祖不同,齊朝最大的歷史切片,屬於韓甫嶽將軍。

出身農家,卻能在短短的二十年中帶領屢戰屢敗的齊軍收復中原,打出赫赫威名,將一支本來一觸即潰的軍隊打造成“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冷兵器巔峰軍隊,韓甫嶽將軍的偉大,已經不須贅言。

而此時,韓甫嶽將軍正端坐在院中,翻看手中的書籍。

此情此景,讓楚歌不由得聯想到了多年前的那位神將,秦開雲將軍。

或許,二者此時有許多的相似之處吧?

看到楚歌扮演的李浩,韓甫嶽將軍起身:“李相。”

如果是在之前,韓甫嶽將軍遇到楚歌扮演的李浩,或許只會有兩種態度。

第一種,是按照朝臣之間的禮儀,勉強維持最基本的禮貌和客套;第二種,則是在知道對方已經決定致自己於死地之後,懷着爲國爲民的一腔赤誠,義憤填膺地痛斥。

但現在,韓甫嶽將軍的態度,卻不屬於其中的任何一種。

他的心情仍舊十分矛盾,但對於李浩的看法,卻發生了一些變化。

因爲,正是李浩的一番運作,才用一名與韓甫嶽將軍相貌相似的死囚替換了他,並將真正的韓甫嶽將軍偷偷地營救出來,安置在這處莊園。

或許在之前,韓甫嶽將軍也將李浩視爲一個賣國的奸佞,但在此之後,韓甫嶽將軍對他的看法,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

至少知道了李浩此人,或許另有謀劃,而非自己原本認爲的那樣,絕對的不堪。

“韓將軍請坐。”

楚歌一邊說着,一邊在另外的太師椅上坐下。

這還是從獄中將韓甫嶽將軍營救出來之後,兩人的第一次見面。

“李相,末將有一事不明,可否當面請教?”

楚歌點頭:“韓將軍但問無妨,本相必定知無不言。”

韓甫嶽將軍表情有些悵然,顯然這件事情已經困擾了他許久:“李相先是以十二道金牌召我班師回朝,又羅織罪名,將我下獄。可在最後關頭,卻又大費周折地將我救出。

“爲何?”

楚歌沉默片刻,輕輕地嘆了口氣:“韓將軍,你該不會真的以爲,與金人媾和,是本相一人的想法吧?

“若沒有官家的授意,我只是一介無根的宰執,要想做到權傾朝野、爲所欲爲……恐怕,還早了幾年吶。”

韓甫嶽將軍沉默了。

楚歌的這番話,直接點出了他心中最不希望看到的一種情況。

那就是,要殺他的人,真的是當今皇帝。

其實對於韓甫嶽將軍來說,當今的這位皇帝雖然有諸多不是,但在北伐的過程中,也確實是給過他一些支持的。

而且,在忠君愛國的思想之下,韓甫嶽將軍的本意,還是對這位齊高宗有着一些幻想。

原本的韓甫嶽將軍,多半會以爲不論是金牌還是下獄,都有李浩這個奸臣活動的因素。是皇帝識人不明,被蠱惑了。

但現在看來,這位李浩倒是清醒得很,主要是……給皇帝背鍋了。

否則,李浩爲何還要費盡周折地救自己?

如果這位李浩真是一個賣國求榮的投降派,那麼不論是出於和談的理由,又或是擔心自己出將入相影響到他的地位,都該殺了自己。

可是,這位李浩偏偏沒殺,還冒着巨大的風險,將他救了下來。

如果堅定要殺自己的並非這位李相,而是當今皇帝……

那麼李浩的這種做法,就等於是欺君之罪,一旦被發現,不僅在皇帝那裡無法交代,在金人那裡也無法交代。幾乎意味着,他的宰執之位瞬間不保,甚至還有其他連帶着的巨大風險。

總之,暗自救下韓甫嶽將軍這件事情,已經足以證明這位李浩的想法了。

但由此一來,新的疑問產生了。

韓甫嶽將軍疑惑道:“那麼李相如此費盡周折,又是爲何?”

楚歌輕輕嘆了口氣:“韓將軍,本相在朝中,也並非一手遮天。

“要殺你,這是官家和金人的意思。我或許可以抗旨,但過不了多久,我就會被罷相,而後,一個更加善於揣摩上意的人會上位,到時候,他還是會將你冤殺。

“所以,此時的我,尚無法在明面上改變這一切。

“暗中將你和你的兒子救下,已經是我此時所能做到的極限了。

“至於你的那位副將……我實在是無能爲力了。”

救下韓甫嶽將軍的過程,比楚歌規劃得還要更加順利。

正是因爲楚歌扮演的李浩之前給自己立好了一個賣國賊的人設,所以對於齊高宗或者其他主和派、或者叫投降派的官員來說,誰救韓甫嶽將軍都有可能,但唯獨李浩,絕不可能。

也正是在這種燈下黑的情況,楚歌才更好操作。

只是調換了當日裡行刑的獄卒,又做出一副親自監斬的姿態勸退了其他的官員,就成功地將韓甫嶽將軍救下。

畢竟,李浩都說韓甫嶽將軍死了,誰還會懷疑?

而且他的這種看似見不得光的行爲,反而更加符合他的人設。所有人都會以爲,韓甫嶽將軍確實是冤死獄中了,李浩越是遮掩,他們就越是相信。

韓甫嶽將軍雙眼微微閉上,深吸一口氣:“不論如何,還是多謝李相的救命之恩了。

“只是……恐怕末將的後半生也只能在鄉間隱居,再也無法收復河山了。”

這簡直是明擺着的事情。

如果皇帝只是一時糊塗、被李浩矇蔽,那麼即便此時退兵,或許有朝一日皇帝清醒過來,還有再打的機會。

可如果這件事情就是皇帝一力促成的……

那恐怕在這位齊高宗駕崩之前,形勢都只會向着更差發展。

而更加可悲的是,這位齊高宗此時還很年輕,而且身體還很硬朗。未來的三四十年中,恐怕都看不到他駕崩的可能性。

而韓甫嶽將軍此時已經三十九歲了。

論壽命,恐怕不論是李浩還是韓甫嶽,都活不過這位皇帝。

雖說就這樣隱姓埋名、度過一生也算是個善終,但對於一心渴望收復舊地、報仇雪恨的韓甫嶽將軍來說,這樣蹉跎一生,恐怕相比於冤死獄中,也並沒有太多本質的區別。

然而讓他感到意外的是,李浩卻露出了一個笑容,然後搖了搖頭。

“韓將軍若是這麼想,那就錯了。

“十年之內,將軍還有再起的機會。”

這次,韓甫嶽將軍是真的震驚了。

十年之內有再起的機會?

這怎麼可能?

其實早在退兵的時候,韓甫嶽將軍就知道這次痛失良機,以後再想伐金,可就難了。

畢竟時移世易,多年之後兵源、糧餉、戰機等等都會發生變化,那時候的事情,誰都不好說。

所以他纔會喊出“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這樣痛心疾首的話語。

可若是十年後,他真的能復起抗金,總也比再無機會要好得多吧?

沒有兵源,他可以練兵;沒有糧餉,他可以想辦法去籌措;沒有戰機,那就自己去尋覓戰機、製造戰機。

畢竟一代神將的意思,就是什麼都可以自己做。

只要他有這個北伐的機會,那麼憑藉着他韓甫嶽將軍的赫赫威名,憑藉着他在南北兩地的巨大聲望,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真正問題在於,這個北伐的機會從哪裡來?

和議已成,未來的二三十年,皇帝都不會支持北伐。更何況,他韓甫嶽將軍此時已經是名義上的死人一個,又憑什麼再復起成爲前軍大將?

楚歌自信地一笑。

在這一點上,他可以非常驕傲地說,自己確實比韓甫嶽將軍看得更清楚。

畢竟,他知道從今往後的歷史,對於這些已經蓋棺定論的歷史人物,也看得更加清楚。

“當今的這位官家,確實是身體康健,活到八十歲不成問題。

“而且,他也確實是不想再跟金人發生戰事。

“從這一點來看,韓將軍你要復起的機率確實很低。

“但是……

“金人並不這麼想。”

韓甫嶽將軍的眼前一亮,靜靜地等待着後文。

楚歌繼續說道:“齊金兩國的和議,對齊朝而言是偏安,但對金人來說卻是休戰。

“未來二十年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其實並不難猜測。

“齊朝將會隨着一代名將的隕落而武備廢弛,韓將軍你練出的精兵將日漸蹉跎,解甲歸田。然而,金人卻會厲兵秣馬,日夜謀劃。

“而到時,他們的目標就不再只是打草谷,而是要滅掉齊朝!

“而此時的官家到了那個時候,也已經五十多歲了。

“官家沒有生育能力,所以他不會從太宗一系選,而是會從太祖一系選一位皇子,來繼承皇位。

“到時候金人大兵壓境,這位官家多半會禪位之後,就一走了之。

“而這位新君的人選,其實我已經大致確定了。他自五歲起就養在宮中,爲人忠孝仁義,此時已經十五歲了。而他對於韓將軍你,是極爲欣賞和倚重的。

“等這位新君即位,韓將軍又何愁不能再起?”

楚歌的這番話當然並不是他的憑空臆想。

真實的歷史,就是這樣的。

在和議之後的二十年,完顏海陵撕毀和議攻擊齊朝,齊朝守軍一觸即潰,金人直接打到了長江邊上。

如果不是開了掛,天降猛男趙彬甫,在牛渚之戰打贏了金人,以至於完顏海陵的軍隊譁變,恐怕齊朝的歷史在那一年,就要劃上句號了。

而這時,已經五十多歲的齊高宗心灰意冷,或許他終於明白了這種和約根本靠不住,或許他已經對朝政感到厭倦,於是甩手當起了太上皇。

而他選的繼承人,就是在整個齊朝排得上號的明君,孝宗皇帝。

孝宗皇帝重用了趙彬甫,還嘗試了北伐。可趙彬甫再怎麼是天降猛人,也終究是個文官,不是武將。所以這次北伐是交由另一位將領統兵,種種因素之下,最終還是失敗了。

於是,歷史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齊高宗有名將,但他是個廢物;齊孝宗是個明君,可是當他想恢復河山的時候,手上卻沒有名將了。

假如當年韓甫嶽將軍沒死,那麼到齊孝宗的時候,韓甫嶽將軍也才六十歲。

仍舊是能打的。

在這種可能性中,或許一切都會變得不同。

而現在,楚歌就是在努力讓這種可能性成真。

韓甫嶽將軍的眼眸中,果然開始亮了起來。

可是隨即,他又意識到李浩說的這種可能性,其實有很多細節是經不起推敲的。

“李相,這個計劃未免有些……太過理想化。

“末將有兩點疑問。

“第一,就算當今的官家那時候成爲了太上皇,可若是按你說的,這位新皇十分講究孝道。那麼到時候他能否排除當今官家的影響,重用我再啓北伐?

“第二,二十年……未免也太長了一些。雖然到時候我已經六十歲,但還能不能再打,恐怕就不好說了。

“更何況,李相你還能再堅持二十年嗎……”

李浩的人物設定,與秦會之一樣,比韓甫嶽將軍要大十三歲。而且,他的身體素質必然也遠不如韓甫嶽將軍。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秦會之在十幾年後就死了,根本堅持不到牛渚之戰的時候。

可韓甫嶽要復起,朝中無人是不行的。

楚歌微微一笑:“韓將軍的擔憂,我當然也想過了。

“我確實活不過二十年。

“韓將軍到時候要復起,除了皇帝的支持之外,朝中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而且,金人必須儘快來打,否則韓將軍你的身體也有可能會出問題。畢竟這個計劃如果純粹寄希望於韓將軍你活到六十歲還身體健康,未免有些太不可靠了一些。

“這一戰,最好是在十年內到來。

“所以,這十年中,我還會不斷佈局。”

韓甫嶽將軍一怔:“如何佈局?”

楚歌起身,在院中走了兩步。

“第一,我會按照和議中‘不可以無罪去首相’的說法,將大權獨攬,在朝中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並在十年之內,做到朝中大事一言而決。

“第二,我會假意與金人勾結,不斷給金人傳遞情報,同時在前線做出軍備廢弛的樣子,誘使他們更快發兵。最好是十年內,就下定決心起兵滅齊。

“第三,太上皇確實有可能會對此做出干涉。但我有辦法,讓他再也沒有辦法干涉。”

韓甫嶽將軍的雙眼圓睜,充滿了震驚。

顯然,哪怕是像他這樣的一代人傑,在聽到楚歌這種大逆不道之詞的時候,也感到由衷的驚訝和震撼。

聽這話,似乎是要弒君?

可是……皇宮戒備森嚴,這事豈會有那麼容易?

楚歌淡然一笑:“韓將軍,這就不勞你操心了,我自有辦法。

“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在這裡耐心等着。讀一讀兵書戰策,寫一寫自己的兵法心得。

“十年後,我保你還有壯志再酬的機會!”

第335章 完美的計劃第290章 步兵戰力巔峰(求月票!)第99章 地形的劇變!第328章 現在的你到底是誰?第168章 只有殺!第170章 民生之多艱第61章 扮演蘇羨君第326章 再戰晉陽第25章 鋼鐵意志第211章 嘗試改良第363章 你不會迷路嗎?第288章 陌刀第314章 賞罰第274章 劃江而治第85章 掃清妖魔!第321章 兄弟情深?第74章 演技爆發!第310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16章 說好的援軍呢?第343章 準備問題第98章 新鎧甲第237章 戰與和第209章 阿雲案第188章 特殊的指揮者第149章 妖魔玩賴啊第323章 齊王版隆中對第362章 激戰第2章 包裝成遊戲第236章 四種開局第133章 角色分配第353章 買斤瓜子安慰一下吧第151章 斬馬刀第115章 兩份口供第196章 電影與對話(9000大章求月票)第73章 攻守之勢易形了!第263章 一個人全乾了!(8000字)第267章 三日不解甲!(8300字)第358章 蚩尤的決斷第263章 一個人全乾了!(8000字)第265章 反包圍第323章 齊王版隆中對第139章 奇兵第173章 義軍(加更求票2)第55章 好快的刀!第135章 我大盛朝人才輩出!第316章 刺殺尉遲敬德?第99章 地形的劇變!第108章 錢從何來第200章 誤入的妖魔第301章 奇謀第182章 就這?第39章 真正的遊俠第152章 掃清歷史切片(月票加更)第47章 極限加buff第58章 國仇最難消!第258章 昭義軍建立第47章 極限加buff第70章 捲起來了第148章 我們是不是有點太欺負人了第140章 狗運槍法(訂閱加更)第243章 狗皇帝給爺死!(8000字求月票)第293章 慷慨陳詞第128章 找到了《暗沙》的破綻!第99章 地形的劇變!第24章 刺殺成功!第72章 百戶大人我要和你並肩作戰!第180章 回馬槍(加更求票9)第88章 真實的電影第337章 局勢盡在掌握!第62章 記憶碎片第219章 五年第10章 玩家們的熱議!第342章 遼東之戰第156章 玩家們的精彩表現第156章 玩家們的精彩表現第315章 潛流暗涌第3章 內測資格第289章 人馬俱碎第245章 練兵與階下囚第185章 亂世與憐憫(8000字大章求月票)第283章 慘烈的攻城戰第329章 試煉通關!第252章 清君側第296章 便是太平秋第323章 齊王版隆中對第3章 內測資格第127章 專屬天賦升級第231章 新的附屬身份第11章 好像還是缺了什麼第122章 監軍大人不是文官嗎?第187章 試煉通關!第293章 慷慨陳詞第121章 扮演王建軍(月票加更)第233章 新的工匠挑戰本階段取材參考第239章 軍營生活第282章 終極試煉通關!第311章 史料疑雲第191章 變陣第294章 缺失了什麼
第335章 完美的計劃第290章 步兵戰力巔峰(求月票!)第99章 地形的劇變!第328章 現在的你到底是誰?第168章 只有殺!第170章 民生之多艱第61章 扮演蘇羨君第326章 再戰晉陽第25章 鋼鐵意志第211章 嘗試改良第363章 你不會迷路嗎?第288章 陌刀第314章 賞罰第274章 劃江而治第85章 掃清妖魔!第321章 兄弟情深?第74章 演技爆發!第310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16章 說好的援軍呢?第343章 準備問題第98章 新鎧甲第237章 戰與和第209章 阿雲案第188章 特殊的指揮者第149章 妖魔玩賴啊第323章 齊王版隆中對第362章 激戰第2章 包裝成遊戲第236章 四種開局第133章 角色分配第353章 買斤瓜子安慰一下吧第151章 斬馬刀第115章 兩份口供第196章 電影與對話(9000大章求月票)第73章 攻守之勢易形了!第263章 一個人全乾了!(8000字)第267章 三日不解甲!(8300字)第358章 蚩尤的決斷第263章 一個人全乾了!(8000字)第265章 反包圍第323章 齊王版隆中對第139章 奇兵第173章 義軍(加更求票2)第55章 好快的刀!第135章 我大盛朝人才輩出!第316章 刺殺尉遲敬德?第99章 地形的劇變!第108章 錢從何來第200章 誤入的妖魔第301章 奇謀第182章 就這?第39章 真正的遊俠第152章 掃清歷史切片(月票加更)第47章 極限加buff第58章 國仇最難消!第258章 昭義軍建立第47章 極限加buff第70章 捲起來了第148章 我們是不是有點太欺負人了第140章 狗運槍法(訂閱加更)第243章 狗皇帝給爺死!(8000字求月票)第293章 慷慨陳詞第128章 找到了《暗沙》的破綻!第99章 地形的劇變!第24章 刺殺成功!第72章 百戶大人我要和你並肩作戰!第180章 回馬槍(加更求票9)第88章 真實的電影第337章 局勢盡在掌握!第62章 記憶碎片第219章 五年第10章 玩家們的熱議!第342章 遼東之戰第156章 玩家們的精彩表現第156章 玩家們的精彩表現第315章 潛流暗涌第3章 內測資格第289章 人馬俱碎第245章 練兵與階下囚第185章 亂世與憐憫(8000字大章求月票)第283章 慘烈的攻城戰第329章 試煉通關!第252章 清君側第296章 便是太平秋第323章 齊王版隆中對第3章 內測資格第127章 專屬天賦升級第231章 新的附屬身份第11章 好像還是缺了什麼第122章 監軍大人不是文官嗎?第187章 試煉通關!第293章 慷慨陳詞第121章 扮演王建軍(月票加更)第233章 新的工匠挑戰本階段取材參考第239章 軍營生活第282章 終極試煉通關!第311章 史料疑雲第191章 變陣第294章 缺失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