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定都長安

張敖在鄉村走了一圈親見了百姓窮苦的狀況,感到領導這樣一個王國壓力很大。

張敖不但要關心王國內的百姓,還要時刻防備着劉邦對自己下手,所以時刻都在想着改善與劉邦的關係,最好是劉邦一高興把公主嫁過來,張敖的日子就過的美滋滋了。

眼前就有一個討好劉邦的機會,那就是勸劉邦遷都。

“爲什麼要勸漢王遷都?”張耳聽了張敖的建議感到奇怪。劉邦在稱帝之後決定將洛陽做爲漢國的都城,洛陽本是大周都城,周王室傳承了八百年,大部分人認爲在洛陽建都不錯。

“洛陽在天下的中心,在洛陽建都就要以德治天下,凡是建都於此的,都想要像周朝一樣務必用德政來感召百姓,漢王從豐邑沛縣起事,招集三千士卒,帶着他們直接投入戰鬥便席捲蜀、漢地區,平定三秦,與項羽在滎陽交戰,爭奪成皋之險,大戰七十次,小戰四十次,使天下百姓血流大地,枯骨曝露於荒郊之中,橫屍遍野不可勝數,悲慘的哭聲不絕於耳,傷病殘疾的人們欲動不能,這種情況下實行德政很困難。所以漢王要想江山永固就應該將都城建在漢中,秦國原先的都城咸陽後有高山依靠,前有黃河環繞,四面邊塞可以作爲堅固的防線,即使突然有了危急情況,百萬之衆的雄兵是可備一戰的。藉着秦國原來經營的底子,又以肥沃的土地爲依託,這就是所說的形勢險要、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地,是建都城的好地方。”張敖說道。

“可在咸陽建都城的秦國二世而亡?”提議在咸陽建都城的人不是沒有,最後大多都被這個理由打敗了。

“如果覺得秦國二世而亡晦氣可以在離咸陽不遠的地方重建新城,反正幾經戰火咸陽也破敗不堪了。”張敖提出了一個不錯的建議。

“我上書給漢王試試。”張耳對於自己兒子的建議還是很重視的,張敖能夠關心政事令張耳很開心,在他想來這個建議即便不成也沒什麼損失,如果劉邦聽了還可以增加一份功勞。

張敖提出遷都關內在咸陽附近興建新城,一方面是他知道歷史的走向,用不多久劉邦就會在咸陽附近興建長安城,那時將成爲漢國正式的都城,這個功勞不要白不要。

另外張敖這麼做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斷了一個人的升遷之路,張敖想到這個人就恨的牙根癢癢。

張敖恨的人就是婁敬,婁敬現在應該在某個地方當着小兵,可這個人十分善於鑽營把握機會,在聽說劉邦將都城設在洛陽後竟然說動他的長官向劉邦傳話,說是要求見劉邦,劉邦還真見了婁敬,婁敬一番說辭竟然說動了劉邦,婁敬的理由跟張敖對張耳所說的一樣。最後劉邦在長安建了都城,婁敬因爲這件功勞被劉邦封爲了奉春君,而且賜姓劉。

婁敬升官什麼的對張敖沒有影響,讓張敖生氣的是在不久婁敬將會提出他那個遺害千年的和親理論。當劉邦從白登上匈奴的圍困中逃脫後,婁敬勸說劉邦送財物給匈奴議和,並用公主劉樂與匈奴單于冒頓和親。按婁敬的說法,公主給了冒頓,冒頓就成了劉邦的女婿,女婿怎麼會打老丈人。如果公主爲單于生下兒子就更不得了了。公主的兒子將來當了單于,匈奴單于就是劉邦的外孫,匈奴的土地也就是劉邦的了,怎麼會還有戰爭呢?在這中間一點兒也沒想過公主的死活,更沒有想過已經同公主結婚的張敖的感受。這麼一個人張敖都想弄死他。只不過覺得讓一個人爲他還沒有做過的事受懲罰有點兒說不過去,張敖才下不去手,但這也不妨礙張敖想辦法讓婁敬離劉邦遠點兒。

張耳按照張敖所講的意思親筆寫了一封信給劉邦,信中請求劉邦在咸陽附近興建新的都城。信寫好後張耳馬上就派人給劉邦送了過去。

在洛陽的劉邦這些天來日子過的很是滋潤,大的戰事結束了,再也不用他老劉親自出馬了,可以盡情的享受了。以前的劉邦已經是漢王了,每個人都要想辦法哄他開心。

今天劉邦心裡更是高興,劉邦剛會見了一個奇人。本來劉邦手下將領彙報說有個小兵想見他時,劉邦是不想見的,但又奇怪是什麼樣的小兵有這麼大的膽子,敢來求見他這個帝國的最高統治人。

求見劉邦的小兵正是婁敬,婁敬是齊國人,這次他被徵召雲隴西戍守,路過洛陽聽說劉邦稱帝了並定都洛陽,婁敬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一番遊說竟讓劉邦動了遷都的心,於是封婁敬作出春春君,並賜姓劉。

婁敬退下之後劉邦越想越高興,招安婁敬的說法在關中建都後漢國將江山永固,劉氏皇帝之位會一代代傳下去,這令劉邦笑逐顏開。

“趙王張耳有書信送到。”內侍見劉邦心情不錯,就過來稟報。

“拿過來。”劉邦覺得張耳不錯,剛回到趙國就寫信過來,說明還在想着他這個漢王。

劉邦展開書信觀看,張耳竟然勸他在咸陽附近建新都城,理由跟婁敬的一模一樣。

“看來在關中建都城是對的,要不張耳和婁敬的說法怎麼會一樣。張耳這個人不錯,作爲諸侯王給我提鞏固江山的好主意,說明張耳還是向着他的。”劉邦雖然動了心思,也沒有馬上傳旨,而是將他最信任的謀士張良叫了過來。向張良諮詢遷新都城的事。張良聽了也覺得有理,於是劉邦君臣商定在咸陽城附近建立新都城,取名長安。

劉邦高興了,張敖卻白忙活了,由於書信到達的晚,根本就沒有攔住婁敬當官的路。不過也算在劉邦面前刷了一次存在感。

張耳給劉邦寫完信之後對於結果也未太在意。他覺得劉邦已經在洛陽定都了,改變的可能性不大。

可是沒多久還真傳來了劉邦準備在建新都城的消息,這讓張耳對張敖不得不另眼相看了,給了張敖更多辦理政事的機會。

“讓士卒返鄉的事不能再拖下去了,你有什麼兩全的辦法嗎?”張耳對張敖問道。先前劉邦下達了讓士卒返鄉的命令,可真正實行起來卻也有許多困難。

“這些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是不可多得的戰士,如果讓願意回家的士兵都返鄉,趙國的軍隊實力將消弱很多,這些人在戰場上生活慣了,回到家鄉很可能會不習慣耕種生活會引起很多問題。另外許多人家鄉並不在趙國,如果走了也是吃準的損失。”張敖一條條將面臨的困難擺出來。

作爲一個諸侯國張耳還是希望自己有較強的武裝力量的,可現在劉邦要求遣返士卒,張耳不得不執行,更重要的是趙國現在很窮,大量的軍隊也是沉重的負擔。張耳又捨不得這些人,人口對王國來說也是財富。

“要是能將這些人留下趙國就好了。”張耳說完期待的看着張敖,希望張敖能給自己一個驚喜。

第一百零三章 獵人與獵狗第四百章 登島作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全都是爲了錢第十一章 仗勢欺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溫泉裡的享受第七十二章 一道將要關閉的門第二百七十章 搶劫犯被搶第三百二十七章 環境破壞的先行者第三百八十一章 銀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漢的明星第二十章 離別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易第八十章 程序正義第五十七章 官二代該過的日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商品交換第四百三十三章 棱堡第一百七十一章 商品交換第七十四章 競爭的開始第三百八十九章 皇帝與太后的日常第九十二章 荷花大少第一百九十章 小廣告第二百三十章 神射手第二百三十六章 改變第八十七章 六藝第三十五章 皇太子劉盈第四百二十八章 利益分配第四百四十一章 獨立王國第二百九十四章 兄弟與君臣第二百六十四章 車馬之爭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征第九章 韓信亂點兵第二十一章 爹是好爹第一百二十章 漢人奴隸第三百一十三章 深山中的寶藏第三百二十一章 武器的勝利第三百一十二章 出征前的動員第二百五十一章 收買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漢的明星第三百四十一章 劉邦老婆們的出路第二百四十一章 討價還價第三百五十八章 鋼鋸第一百四十一章 超市第二百七十八章 漲工資第八十一章 匈奴來使第二十七章 銳士營第三百七十一章 尋仙第五十一章 倒黴的劉猷第一百二十八章 賺錢的買賣第三十章 鍊鐵第四百一十六章 正面對抗第二百四十六章 稱王第二百六十六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三百零六章 又病了一個第一百六十章 白登之圍第二百一十七章 八字真言第二十八章 一生之敵第三百一十章 攻心爲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血口噴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被信任被依靠第三百六十三章 全都是困難第一百四十二章 馬甲第三百八十二章 溫泉裡的享受第三百章 游擊戰專家第四章 拿劍的相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御用園林第三百二十七章 環境破壞的先行者第二百六十章 大王不好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羽絨服第八十四章 張老師第四百零一章 與吳國的戰爭第三百二十八章 膽大的趙離第二百五十三章 罵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兄弟之情第二百八十六章 糟老頭子壞的很第一百六十二章 羽絨服第一百六十六章 地理課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法令第三百三十三章 未卜先知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當皇帝嗎第一百二十一章 里程錶第二百八十二章 我要買你的想法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過來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王歸來第一百七十三章 佔便宜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降神火第四百四十二章 薄利多銷第二百零五章 羊毛紡織業第十二章 稱帝大典第九十九章 大漢的業餘生活第二百二十八章 碰壁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當皇帝嗎第六十章 自己賺錢自己花第三百二十章 先禮後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事發突然第三百零五章 活命之路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對勢力被消滅第四百一十二章 以豬爲主題第一章 戰場上特立獨行的少年第六十一章 木匠大王
第一百零三章 獵人與獵狗第四百章 登島作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全都是爲了錢第十一章 仗勢欺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溫泉裡的享受第七十二章 一道將要關閉的門第二百七十章 搶劫犯被搶第三百二十七章 環境破壞的先行者第三百八十一章 銀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漢的明星第二十章 離別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易第八十章 程序正義第五十七章 官二代該過的日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商品交換第四百三十三章 棱堡第一百七十一章 商品交換第七十四章 競爭的開始第三百八十九章 皇帝與太后的日常第九十二章 荷花大少第一百九十章 小廣告第二百三十章 神射手第二百三十六章 改變第八十七章 六藝第三十五章 皇太子劉盈第四百二十八章 利益分配第四百四十一章 獨立王國第二百九十四章 兄弟與君臣第二百六十四章 車馬之爭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征第九章 韓信亂點兵第二十一章 爹是好爹第一百二十章 漢人奴隸第三百一十三章 深山中的寶藏第三百二十一章 武器的勝利第三百一十二章 出征前的動員第二百五十一章 收買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漢的明星第三百四十一章 劉邦老婆們的出路第二百四十一章 討價還價第三百五十八章 鋼鋸第一百四十一章 超市第二百七十八章 漲工資第八十一章 匈奴來使第二十七章 銳士營第三百七十一章 尋仙第五十一章 倒黴的劉猷第一百二十八章 賺錢的買賣第三十章 鍊鐵第四百一十六章 正面對抗第二百四十六章 稱王第二百六十六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三百零六章 又病了一個第一百六十章 白登之圍第二百一十七章 八字真言第二十八章 一生之敵第三百一十章 攻心爲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血口噴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被信任被依靠第三百六十三章 全都是困難第一百四十二章 馬甲第三百八十二章 溫泉裡的享受第三百章 游擊戰專家第四章 拿劍的相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御用園林第三百二十七章 環境破壞的先行者第二百六十章 大王不好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羽絨服第八十四章 張老師第四百零一章 與吳國的戰爭第三百二十八章 膽大的趙離第二百五十三章 罵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兄弟之情第二百八十六章 糟老頭子壞的很第一百六十二章 羽絨服第一百六十六章 地理課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法令第三百三十三章 未卜先知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當皇帝嗎第一百二十一章 里程錶第二百八十二章 我要買你的想法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過來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王歸來第一百七十三章 佔便宜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降神火第四百四十二章 薄利多銷第二百零五章 羊毛紡織業第十二章 稱帝大典第九十九章 大漢的業餘生活第二百二十八章 碰壁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當皇帝嗎第六十章 自己賺錢自己花第三百二十章 先禮後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事發突然第三百零五章 活命之路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對勢力被消滅第四百一十二章 以豬爲主題第一章 戰場上特立獨行的少年第六十一章 木匠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