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現在不羨鴛鴦不羨仙,只羨趙俁每一天!”
張純此言一出,李琳、葉詩韻、麻曉嬌很難得地跟張純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想她們五個,不說穿越者的身份,只說上一世,哪個不是粉絲幾百萬的大網紅。
像袁傾城,更是粉絲超千萬的超級大網紅。
再者,李琳還是軍事學博士、第一陸軍學校的客座教授、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軍事問題專家、特約軍事評論員;葉詩韻更是某中國排名第一的大學的經濟學博士、頂級財經主播,精通貨幣原理、熟悉古今中外所有經濟政策。
就她們這身份,她們這相貌,她們這身材,在上一世,哪個沒有優先擇偶權?
她們還拿到了別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穿越權,並且順順利利地就穿越到了北宋。
結果呢?
四女你看看我,我再看看你,她們竟然被同一個土著把肚子給搞大了。
關鍵,她們還是自願的。有些人爲此,甚至不擇手段,沒有下限,付出了所有,這才勉勉強強懷上了這個土著的孩子。
真沒臉去想,她們都幹過什麼事。
更沒臉去想,她們是穿越者這件事。
現在,甚至就連她們中唯一的倖存者,也已經快支撐不下去了。
眼看着,她們五個穿越者就要被一個土著給團滅了。
最可氣的是,這個土著,不僅把她們全都給玩了,讓她們全都懷孕了,同時還擁有一大堆其她女人,每天逍遙快活!!!
這不知道的,還以爲這個土著纔是穿越者,她們拿的是女配的劇本。
這也就難怪張純會羨慕趙俁了。
事實上,李琳等女也羨慕和嫉妒趙俁,恨不得跟趙俁交換一下人生。
李琳壓下心中的羨慕和嫉妒,說道:“都別看了,傾城好不容易纔走出這一步,萬一被咱們給嚇到又縮回去了,那咱們前功盡棄不說,傾城沒準真會離開咱們這個圈子。”
張純三女聽言,收回目光,繼續聊自己的,假裝沒看見趙俁把手伸進了袁傾城的懷中……
不一會的功夫,袁傾城就被趙俁撩得面紅耳赤,呼吸變得急促起來。
趙俁在袁傾城耳邊說:“愛妃可願侍寢?”
袁傾城有些猶豫!
倒也不是說,袁傾城不願意侍寢。
——袁傾城很清楚,她這輩子都不可能離開後宮,而後宮中又只有趙俁這一個男人,關鍵,她不討厭趙俁,不,應該說她很喜歡趙俁,趙俁也挺喜歡她的,這樣一來,她和趙俁早晚會走出這一步。
就是,袁傾城怕自己侍過寢,她和趙俁的“戀愛階段”就這麼草草地結束了。
上一世,爲了當好網紅,保住自己極具東方韻味和田園氣息的複合型人設,袁傾城一直住在古樸鄉村小院,周圍山水環繞、田園似錦,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遠離城市喧囂,沉浸在自然懷抱中,享受簡單寧靜的生活,爲現代都市人構建了一個理想的田園生活樣本,滿足人們對詩意棲居的嚮往。
這樣的袁傾城,是不可能談戀愛的,也沒有機會談戀愛。
說句不好聽的,但凡袁傾城跟誰傳出點緋聞,她多年苦心經營的特殊人設,立馬就會化爲烏有。
這無疑是袁傾城的一個巨大的遺憾。
如今有機會彌補這個遺憾了,袁傾城肯定希望這個時間能長久一些,因爲她聽人說,戀愛中的女人才是最幸福的。
趙俁看破了袁傾城的小心思,他在袁傾城的臉頰上又親了一口,說道:“既然愛妃想再等等,那就再等些時日好了。”
趙俁真不着急。
——自從去年禮部海選的那三百個美人陸續進宮,以及向太后死以後趙俁按照自己當初的承諾將慈德宮中的女人全都收了,趙俁已經有近千個女人了,而且其中大多數都還是完璧的處女,趙俁是真不缺解決生理需求的女人,還能差一個袁傾城?
再者說,趙俁這一年多的時間,天天吃肉,偶爾來點小清新,似乎也不錯。
見趙俁這麼寵愛她、遷就她,袁傾城心中更甜,她由衷地說:“謝官家。”
趙俁和袁傾城又耳語廝磨了一會,趙俁才進屋,而袁傾城則叫來宮女走菜……
趁着這個當口,趙俁問張純:“愛妃以爲,何人可擔任太后山陵使?”
張純知道,趙俁這是在考她,而不是讓她出主意。
‘這還真是一道不錯的考題。’
這山陵使的選擇可不是一件小事。
要知道,趙宋王朝一般都以前朝宰相擔任山陵使。
例如宋太宗喪禮,名義上由太宗第四子擔任山陵使,實際上卻是由宰相呂端導引靈駕。
所謂山陵使,其實就是喪葬事務總管:負責大行帝后的喪禮相關事宜,包括靈駕發引,即運送帝后的棺材,以及整個葬禮過程中的一系列儀式,如啓菆、啓奠、祖奠、遣奠等,另外也負責掌管帝后陵寢制度的議定以及監造帝后陵寢。
趙宋王朝遵循“七月而葬”的禮制,山陵使需在此期限內完成帝后的葬禮,並遵循相關服喪規定,在不同階段舉行相應儀式。
山陵使在完成帝后葬禮後,按慣例不能再入朝,需辭去宰相之位,這成爲新皇帝除舊佈新以及臣僚權力鬥爭的手段。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
當初,高滔滔死以後,趙煦讓高滔滔時期的宰相呂大防擔任山陵使,離開朝堂,等到高滔滔下葬,趙煦、章惇君臣已經剪除了呂大防手下的舊黨。
還有,歷史上,趙佶借任命章惇爲趙煦的山陵使的機會除去章惇,讓韓忠彥和曾布擔任左右宰相;趙佶又讓曾布擔任向太后的山陵使,並藉此機會除去曾布,讓蔡京擔任宰相。
當初趙俁登基時,向太后以及一衆舊黨就盼望着章惇擔任趙煦的山陵使,想以此來除去章惇。
可當時,趙俁力保章惇、曾布、蔡卞、許將四位宰執,這纔沒讓他們隨着趙煦的離去成爲政治鬥爭失敗的棄子,而是任命由於被曾布陷害致其背叛章惇的原宰執林希擔任趙煦的山陵使。
也正是因爲如此,新黨當時才義無反顧地擁抱趙俁,幫趙俁抗衡有向太后照應的舊黨。
如今,向太后也過世了,趙俁又要面對選擇了。
這次,趙俁要選擇的,肯定不是讓不讓章惇擔任山陵使。
就在幾天前,章惇的孫女章楠給趙俁生下了趙俁的第七子。
關鍵,趙俁、章惇君臣可是定下了“要在三到五年內收復西夏”的戰略戰策。這趙俁怎麼可能拋棄章惇?
那像歷史上那樣讓曾布擔任向太后的山陵使?
曾布是樞密使,主管軍事的。
可現在,章惇的手伸得太長,經常越過曾布直接指揮前線的各個軍事主管,甚至是前線將領。
這也使得章惇和曾布之間有很深的矛盾,兩人的職責現在也有些重合了。
在這種情況下,趙俁選擇將曾布給踢出朝廷,看似也挺合情合理的。
可作爲皇帝,哪怕再信任一個大臣,都必須得防一手。
放在趙俁這裡就是,哪怕他再信任章惇、蔡京,也必須得防着他們。
而曾布,在王安石變法初期是堅定的支持者和重要助手,積極參與變法的推行。
然而,在變法後期,曾布與王安石在一些具體政策和人事安排上出現分歧。
例如,在市易法等問題上,曾布的觀點就與王安石不同,這導致兩人的關係逐漸疏遠。
其實,從曾布的整個政治生涯來看,他在不同時期對變法的態度有所變化,不能簡單地將其歸結爲對王安石的“背叛”。他在趙煦親政時期又積極支持恢復變法,說明他對變法本身還是有一定的認同和堅持,只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不同看法和利益考量。
在真正的新黨,也就是章惇和蔡卞這兩派新黨,尤其是後者看來,曾布就是新黨中的叛徒,新黨永遠都不會再信任曾布。
而另一方面,曾布又是實實在在的新黨,不可能被舊黨所接納。
在這種情況下,曾布就只能當帝黨、當孤臣。
事實也正是如此,曾布是最早一批投靠趙俁的,最開始時,趙俁也是靠着曾布的力量,纔在新黨和舊黨之間建立起來了平衡,最終穩住了自己的皇權。
值得一提的是,曾布不論是在政治方面,還是在經濟方面,亦或是在軍事方面,都很有一套,是一個一流的萬金油,所以,不論是章惇出事了,還是蔡京出事了,他都能在第一時間頂上去。
另外,曾布雖然是新黨,但他是新黨裡的保守派,也可以說是務實派,很多時候,他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他可以一隻眼睛幫趙俁盯着激進的章惇,另一隻眼睛幫趙俁盯着更激進的蔡京——有他在,章惇和蔡京行事時,應該不敢太過肆意妄爲。
所以趙俁不可能拋棄曾布。
剩下的新黨宰執,就是具體幹事的了,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幹得不錯,趙俁應該不會拋棄他們纔對。
如此一來,就只有從舊黨中選向太后的山陵使了。
之前,趙俁將新黨的宰執呂恵卿派去熙和路治理新收復的青唐地區和準備與西夏開戰的事宜,同時,向太后死之前又讓趙俁將範純禮提拔爲宰執。
此消彼長之下,就使得新黨和舊黨在中央的力量發生了逆轉。
換而言之,最近舊黨在中央的力量有些太強了。
這不利於變法改革。
還有就是,舊黨的左正言任伯雨在這半年時間內上了一百八十道奏章彈劾大臣,而他主攻的就是宰相章惇,次之的便是宰執曾布、蔡京、蔡卞。
任伯雨執拗地認爲,人才本來就不應當劃分成不同的派別,但自古以來就沒有君子和小人混雜在一起同時被任用,卻能夠實現國家大治的情況。因爲君子不貪戀權位容易引退,小人卻難以被罷黜離開官場,這兩種人一起被任用,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君子自行離去,而小人依然留了下來。
任伯雨還舉例,認爲唐德宗就因爲這個原因導致了流亡遷徙的災禍。
巧合的是,“建中”也是唐德宗的年號。
任伯雨希望趙俁引以爲戒。
像任伯雨這樣自以爲是的舊黨還有很多。
他們樂此不疲地跟趙俁唱反調,完全不考慮趙宋王朝的實際情況。
得敲打一下他們了。
所以張純說:“教韓忠彥擔任山陵使如何?”
張純的意思是,既然要敲打舊黨,那麼就挑最大的敲打,誰讓韓忠彥管不住這些諫官吶,就該收拾他。
趙俁在張純的額頭上敲了一下:“就你聰明。”
見她猜對了,張純不禁露出得意之色。
只是,張純不知道的是,她只猜對了一半。
至於另一半趙俁只准備嚇一嚇韓忠彥和舊黨,不準備真就此罷免韓忠彥,趙俁則沒跟張純說。
接下來,趙俁又跟李琳說:“我準備,再建一支神機前軍、一支神機中軍、一支神機後軍,軍官就從神機左軍和神機右軍中抽,監軍我已然教吏部去太學裡招了,兵源我準備派兵部去關中招五千,河北招五千,再從南方招五千,愛妃以爲如何?”
神機軍最不同於別的軍隊的地方就是,五人爲伍設伍長,十人爲什設什長,五十人爲一隊,一隊當中便有一隊長、一低級監軍,實行雙長官制。
這使得神機軍中有大量寒門出身、道德高尚、崇尚氣節的文人,他們充當的就是後世我軍當中的指導員、教導員、政委等職責。
這是李琳幫趙俁設計神機軍時特意強調的。
如今,要擴建神機軍了,趙俁在第一時間就把監軍班子給李琳招全了。
由此也不難看出來,李琳設計的這套機制很管用。
只不過,與之前李琳只要北方兵不同的是,這次趙俁還想招募五千南方兵,單獨成一軍。
李琳明白,趙俁這是擔心,一旦南方有事,北方兵去南方作戰會很不適應。
而且,北方兵不擅長水戰,而南方兵則多有好水性,在一些特殊戰場作戰時,更有戰鬥力。
李琳想了想說:“臣妾聽聞,義烏當地的農民及礦工身體好、吃苦耐勞、勇敢堅韌,且具有較強的服從性……”
趙俁一聽,就明白了,李琳這是想走戚家軍的路數。
對此,趙俁肯定支持。
於是,神機軍擴軍的事就這麼定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