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顏阿骨打真不是好心好意送美人給趙俁玩,而是把一百多個燙手的山芋丟給了趙俁。
耶律延禧的兒媳婦趙王妃蕭斡裡衍就不說了。趙俁要是玩了耶律延禧的兒媳,這樑子不就又結下了?
而且,別忘了,之前趙俁就“搶”過耶律延禧的文妃。
關鍵,完顏阿骨打給趙俁的女人中還有:
耶律延禧父親耶律浚留下的兩位太妃(可以看做是耶律延禧的兩個小媽,雖然她們的年紀跟耶律延禧差不多大)。
耶律延禧沒來得及帶走的低級妃嬪(一共三十幾個,其中還有一些是沒開封的)。
耶律和魯斡的繼室和晚年收的兩個寵妾(可以看做是耶律淳的三個小媽,耶律延禧的三個奶奶)。
遼太叔胡盧瓦妃(耶律延禧的嬸孃),國王捏裡次妃(耶律延禧的嫂子),遼漢夫人(耶律延禧的弟妹),蕭瑟瑟的姐姐和妹妹(耶律撻葛和耶律餘睹的正妻),蕭瑟瑟的五個外甥女(耶律撻葛的三個女兒,耶律餘睹的兩個女兒)。
另外還有很多別的遼國重臣或者遼國重要將領的妻妾、女兒甚至是母親。
這些女人是不是美人?
肯定也是。
這些女人不僅漂亮,而且年紀都不算大。最大的也就是兩位遼太妃、耶律和魯斡的繼室和遼太叔胡盧瓦妃,那也不過才三十出頭。
這也正常。
不然,完顏阿骨打說送給趙俁一些美人玩,根本就站不住腳。
可問題是,這些美人美則美矣,趙俁卻是不好收。他要是收了,難免會跟遼國的統治階層之間產生隔膜,畢竟,這幾乎就等於是趙俁一個人綠了遼國的大多數高層。
要知道,可不是所有人都有耶律延禧這樣的胸襟,戴了綠帽子,就當沒發生過這樣的事。
那趙俁不要?
這不就等於是告訴完顏阿骨打,趙俁根本就沒有跟他結盟的意思,而是準備幫助遼國消滅金國嗎?
這不符合趙宋王朝兩頭吃的戰略。
趙良嗣等宋使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儘管他們不願意帶走這些遼國美人,而且明知道,把這些遼國美人帶回去,可能無功有過,他們還是得硬着頭皮把這些遼國美人帶去給趙俁。
等趙良嗣他們的大海船離開了獅子口,忍了一路的完顏宗望,終於忍不住說道:“郎主爲何要將我等辛苦所捉美人送給大宋皇帝?!”
一同來送趙良嗣等人離開的完顏宗幹微微一笑:“你以爲這些美人大宋皇帝是那麼好收的?”
完顏宗望不解:“此言何意?”
完顏宗幹信心十足地說:“只要我家送出這些美人,大宋便不會與契丹結盟。”
完顏宗望聽言,眼睛一亮,他問:“大宋皇帝得了這些美人,便會放棄跟契丹結盟?”
不想,完顏宗幹卻搖搖頭:“非也,而是大宋皇帝得了這些美人,阿果必不敢與大宋皇帝結盟。”
完顏宗望不解:“這是爲何?”
完顏宗幹說:“郎主早已看透阿果,他治國無方且剛愎自用,無統兵之才又好大喜功,既徒務虛譽又聲色內荏……”
完顏阿骨打這是陽謀不是陰謀。
完顏阿骨打算定了,只要他將這些遼國的重要女人送給趙俁,死要面子又擔心趙俁因爲這些女人而容不下他的耶律延禧,除非是走投無路,否則絕不會去投趙俁,也輕易不會跟趙俁結盟……
聽完顏宗幹這麼說,完顏宗望才覺得,送這些遼國女人給趙俁不虧。
完顏宗幹又說:“昔者,遼室雖有頹勢,然根基未絕。若阿果能振綱紀、親賢能、戒遊畋,未必不能挽狂瀾。然他耽於逸樂,溺於酒色,斥忠直之諫,信奸佞若羣小之言。我大金兵臨城下,不思禦敵,唯知奔逃。夫爲君者,當懷天下,系蒼生於心。阿果則不然,私怨重於國仇,私慾蓋過社稷。遼之亡,非我大金之強,實阿果自亡之也。彼之存,徒爲天下笑;彼之滅,乃天意所歸矣。”
……
趙良嗣把這些遼國的女人給趙俁帶回來了之後,蔡京當庭就劈頭蓋臉地罵趙良嗣等人愚蠢,壞了趙宋王朝的大計。
就連趙俁也是頭疼不已。
就像完顏阿骨打瞭解耶律延禧一樣,趙俁也很瞭解這個昏君。
本來,耶律延禧就很怕趙俁,趙俁要想誘耶律延禧投降趙宋王朝就很不容易。
如今又出了這件事,趙俁再想誘耶律延禧投降趙宋王朝,就更加難上加難了。
那把這些女人還給耶律延禧?
首先,趙俁要是這麼做,那就等於是跟完顏阿骨打撕破臉了。
而現在,還不是趙俁跟完顏阿骨打撕破臉的時候。
在趙俁的主導下,趙宋王朝的策略很簡單,就是學一二戰大漂亮國的操作,和兩邊都做生意,兩頭吃,等他們兩邊消耗的差不多了,吞併遼國,再借着遼國的力量徹底消滅金國,將自身的成本降到最低,甚至自身就不付出代價,只撈好處。
現在遼國雖然遭到了金國的重創,但還有大半壁江山,客觀評價的話,遼國剩餘的實力,其實還在金國之上。
這時,耶律延禧肯定不願意投降趙宋王朝,趙俁還得藉着金國繼續削弱遼國,直到將遼國徹底打殘,讓耶律延禧走投無路。
只有到了那時,耶律延禧纔有可能率領殘遼投降趙宋王朝。
然後,趙俁再率領趙宋王朝和殘遼滅了被遼國放幹血的金國。
這是趙俁早就寫好的劇本。
換而言之,現在根本就不是趙俁跟完顏阿骨打翻臉的時候,那趙俁肯定不能拒絕完顏阿骨打的“好意”。 再有就是,就算趙俁想將這些遼國美人還給耶律延禧,他也得能找到耶律延禧才行啊。
在完顏阿骨打率兵攻打遼上京之前,耶律延禧就帶着他的妃嬪、兒女以及部分親信跑了,現在鬼知道他們在哪?
趙俁叫住了還在斥責趙良嗣等人的蔡京:“算了,他幾個也不想如此,此乃金主陽謀,防不住的。”
見趙俁如此理解他們,趙良嗣等人感激涕零,趙良嗣更是解釋道:“啓奏陛下,臣等面對如此局面實不知該如何是好,臣等甚至想製造海難將她們皆沉入大海,奈何茲事體大,臣等不敢冒然處置,只能將她們帶回聽候陛下發落。”
將這些遼國美人全都沉入大海,也避免不了宋遼結仇,沒用的。
只能說,完顏阿骨打還是高明,他的離間計幾乎無解。
趙俁安慰趙良嗣等人:“無妨,你幾個至少又爲朕的後宮添了一百多美人,算你等功過相抵了。”
誰都能聽得出來,趙俁這是一句玩笑話,也是趙俁不想追究趙良嗣他們幾個給出來的藉口。
趙俁又不是沒見過女人,怎麼可能把這一百多個遼國美人放在心上?
事實就是,這一百多個遼國美人就是燙手的山芋,趙俁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笑着接也得接,哭着接也得接,所以,他才故作輕鬆,以一句玩笑話化解了趙良嗣等人的尷尬,同時也向在場衆人展示了他作爲帝王的胸襟與氣度。
等趙良嗣等人下去了之後,蘇軾問趙俁:“陛下,事已至此,我大宋該如何應對?”
趙俁想了想,說:“先聯繫上遼主再說……”
……
之前趙俁御駕親征時,耶律延禧被趙俁困在燕京城,趙俁利用這一點,將被遼國勒索去的歲幣全都要了回來,又搶回來了燕雲十一州。
經此一事了之後,耶律延禧就暗暗發誓:以後絕不會再讓任何人捉到自己!
而且,在耶律延禧看來,這事很好解決,‘誰打我,我就跑,我大遼疆域廣大,東到大海,西到流沙,北到臚朐河,南到涿州,幅員萬里的一個大國,我只要跑到敵人找不着我的地方,我就安全了,我就可以繼續打獵了。’
耶律延禧甚至都想通了,‘我幹嗎跟趙俁、阿骨打他們較那個勁兒啊,他們太厲害了,都是當世英雄,我不是,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我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
耶律延禧甚至連安利他自己的話術都想好了,‘我是打獵的,又不是打仗的,我打不過趙俁,也打不過阿骨打,那我射殺野獸,這怨氣不就發泄了嗎?就當這隻鹿是趙俁,那隻鹿是阿骨打,我把那隻虎當作宋軍,把這羣狼當作金兵,我一箭箭射出去,不就等同於在戰場上擊敗了他們嗎?’
如此一想,耶律延禧的心境豁然開朗,彷彿找到了逃避現實、自我安慰的世外桃源。
耶律延禧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箭無虛發,將那些象徵着敵人的身影一一擊落,讓他的心境竟奇蹟般地平和了下來,彷彿那連綿不絕的戰火與紛爭,都與他無關,他只是一個逍遙於草原之上的獵人,追逐着風與自由。
於是,耶律延禧便開始了他逃亡生涯中的“狩獵療法”。每當心中煩悶之時,他便悄悄率領親信,深入茫茫草原,追逐那些無辜的生靈。箭矢劃破長空,帶着他的一腔怨憤,精準無誤地射向目標。每當獵物應聲而倒,他總會仰天長笑,彷彿那倒下的不是鹿或兔,而是令他聞風喪膽的趙俁與完顏阿骨打。
就這樣,耶律延禧邊打獵、邊向着遼中京逃去。
沿途,耶律延禧目睹了因連年戰亂而荒蕪的土地,見證了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悲慘景象。
然而,這些景象並未觸動耶律延禧那顆早已墮落的心。他只想儘快逃離這一切,找到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總之,耶律延禧完全把列祖列宗沐雨櫛風、艱苦創業的江山社稷拋諸腦後,整天就是逃跑,除此之外,就想打獵,別的什麼都不管。
得說,經歷了被趙俁圍困在燕京城的事,耶律延禧無師自通地變成了逃跑大師。
早在很久之前,耶律延禧就吩咐蕭奉先,時時刻刻給他準備兩千匹一天能跑三五百里的寶馬,把宮裡的金銀財寶打包,裝了五百囊,以便他隨時都能跑路。
逃跑也就算了,耶律延禧還恬不知恥地跟左右說:“若有敵追來,朕有日行三百五十里馬若干,我大遼又幅員遼闊,去往何處,皆不失一生富貴。所憂者,軍民受禍耳。”
耶律延禧自己怕死,不敢抵抗也就算了,偏偏他還說,他之所以不抵抗,是因爲怕遼國的軍民遭罪,他是爲了遼國的軍民着想,纔不抵抗的。
有識之士聽了耶律延禧這不要臉至極的話之後,私相謂曰:“遼今亡矣!自古人主豈有棄軍民而自爲謀身計者,其能享國乎?”
耶律延禧不但自己不抵抗,而且對於打了敗仗的將領,也不處理。他覺得如果我處理了這些敗將,就會把他們逼反。
要是有將領打了勝仗,耶律延禧也不在乎,更不會獎勵這些將領,因爲我也沒想主動抗擊金軍。
反正就是,勝敗由你去,我只管跑,只管打獵,只管逃避現實。
如此一來,遼國的抗金戰爭,就失去了統一的部署,部隊各自爲戰,在哪兒碰見金軍就打一打,贏了就贏了,贏了朝廷也不給你記功,朝廷都找不着了,皇上不知道在哪座山裡打獵呢,輸了也沒人處理你。
在這種情況下,遼軍兵將的戰鬥力就趨於瓦解了,他們都說:“戰則有死而無功,退則有生而無罪。吾何戰爲?上既已遁,吾何不隨之?”
所以遼軍兵將再無鬥志,當年驍武憑陵的馬上民族,現在一看到金軍馬蹄揚起的塵埃,就作鳥獸散。
如此一來,就導致根本沒有遼軍去收復被金人奪取的國都遼上京,金人從容不迫地將遼上京搬空,同時快速佔領了遼國的上京路。
不久之後,耶律延禧逃到了遼中京。
有人勸耶律延禧,趕緊召集人馬,佈置防線,他們對耶律延禧說,等金人消化了遼上京,一定會來攻打遼中京,他們還勸耶律延禧派使臣出使趙宋王朝,向趙俁求援。
可耶律延禧就是不聽,他只是將遼中京最好的寶物全都裝好,又準備了三千匹快馬,以便他隨時逃跑,除此之外,他就只是打獵,自我麻痹。
如果只是這樣,也就算了。
偏偏在這個要命的時候,耶律延禧竟然又幹了一件愚蠢至極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