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劉徹的宏大敘事

桑弘羊這番話真是給了劉據極大的驚喜。

他的思想已經觸及到了後世經常出現在新聞中的金融戰爭範疇,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經有了這樣的超前思想……不對!

似乎也沒那麼超前來着。

桑弘羊的偶像好像是春秋時期的管仲,而管仲纔是天朝金融的鼻祖。

管仲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以商止戰”,即對內方面發展商品經濟,讓國民富裕而不至於造反。對外方面就是擴大對外貿易,用貿易來制衡戰爭。讓各國發動戰爭的代價大於終止貿易的代價!

爲此管仲發動過許多歷史有名的金融戰爭。

比如服帛降魯樑、買狐皮降代國、衡山之謀、購鹿滅楚、陰裡之謀、菁茅之謀……等等等等。

並且這個“菁茅之謀”劉徹也在歷史上用過。

春秋時期,周天子已經出現了財用不足的困境,齊桓公想利用尊王的機會幫助周天子。

於是管仲獻策,利用周天子祭天、祭地時命令扈從必須攜帶菁茅當作墊子的規定,把產於長江、淮河之間的“菁茅”都封禁起來,使得諸侯只能花重金向周天子求購纔可以參與祭天、祭地儀式,如此周天子財用不足的困境就迎刃而解了。

而在史書中,劉徹封禪大典的時候就如法炮製了這一招,讓那些列候王和參與封禪大典的官員一同承擔了封禪的費用。

劉據有理由懷疑,這一招極有可能就是桑弘羊給劉徹提供的思路。

不過桑弘羊和管仲在理念上明顯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分歧。

管仲是支持“自由市場經濟”的,曾經堅決反對齊桓公將國家資源由朝廷壟斷經營的想法。

而桑弘羊如今支持的則是“行政導向型市場經濟”,認爲鹽鐵之類關乎民生和戰備的資源,必須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

所以桑弘羊雖將管仲試做偶像,但也絕非只是在效仿與學習,而是在不斷進步,因地制宜的進行着調整……

想着這些,劉據忽然覺得後世的燈塔國很好笑。

區區一個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卻強行僞裝成文明的國家,居然妄圖用天朝老祖宗玩剩下的手段,去打壓和擊敗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僞裝成國家的文明,這是不是多少有那麼點兒戲和天真了?

大概也是因此,在劉據穿越之前。

兩國矛盾和衝突愈演愈烈之際,燈塔國做的那些事情才越來越顯得滑稽、越來越醜態百出,給人一種沐猴而冠的感覺吧?

“殿下也早有與下官相似的想法?”

桑弘羊亦是瞬間來了精神。

雖然劉據總是說自己“不通利事”,但經過鹽鐵官營改革中的短暫接觸,他覺得劉據實在是太過自謙了,這也是他今日登門拜訪的原因。

只不過最初他只是想就“均輸平準法”和“榷酒酤”徵詢一下劉據的意見。

現在說起這件事,劉據居然表現出瞭如此興趣,倘若真能給他提供一些有用的幫助,那絕對稱得上是意外之喜,而且是更大的驚喜。

“利字帶刀,益字帶血,倘若能不用刀不流血就獲取利益,那絕對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生意了,如果有可能實現,我大漢又怎能錯過?”

劉據笑着道,

“快說說吧,如今要實現這個目標,究竟面臨什麼問題?”

殿下這番話,陛下此前似乎也曾說過……

桑弘羊心中腹誹的同時,已然坐直了身子,正色說道,

“首先是商路的問題,其實此事陛下已經有心着手在辦了。”

“自博望侯鑿穿西域,得知西域最遠還有安息和羅馬兩國以來,陛下便有意與其建立聯繫,在滇國派駐使者,也是爲了探明前往身毒國的道路,可惜多年過去,一直未有太大的成效。”

博望侯,就是大名鼎鼎的張騫,古絲綢之路的開拓者。

可惜在劉據穿越的前一年,張騫便已經病逝於長安,根本就沒有交流和見面的機會。

不過說起來兩人也算是有些緣分。

張騫被封做“博望侯”,劉據的太子府則叫做“博望苑”。

“博望苑”起名在前,“博望侯”封侯在後,不知道劉徹當初這麼起名和封侯的時候,有沒有其他的想法?

現在仔細想想,劉據覺得可能是有的。

博望取廣博觀望之意,有展望未來的意思。

太子是大漢未來的天子,而西域則是大漢必將踏足的未來……難道這其中含有劉徹對自己與大漢的未來期許,或是將其視作了留給自己的遺產?

“你接着說。”

劉據也聽的很認真,點了點頭道。

商路不是太大的問題,劉徹和現存的那些國家目前還都處於探索地圖的階段,但對於劉據而言,地圖卻已經是全亮狀態,這方面他就是個全圖掛逼。

需要在意的只有商路上的地緣政治問題……

“其次是敵國的問題,目前我大漢雖已完全控制河西走廊,匈奴亦被打去了漠北,但西域諸多小國依舊對匈奴俯首帖耳。”

桑弘羊接着又道,

“以至於我國使團途徑各國時,依舊受到這些小國刁難限制,代表大漢的使團尚且如此,遑論對外貿易的商隊。”

“在這種條件下,莫說是有利可圖,商隊人財兩失亦是常有的事,自是很難展開大規模的對外貿易。”

“嗯……”

劉據再次頷首。

這的確是個問題,他忽然明白劉徹在歷史上不惜一切代價攻打大宛的目的了。

購買大宛的馬匹說不定只是一個藉口,他更想打通的可能是這條商路……這種手段劉徹用的得心應手,許多時候向他國派去使者,本質上送去的都是人形宣戰書。

而且攻下大宛之後,目的似乎也達到了,自此沿途小國紛紛向大漢派來使者歸順,只差一步就可以在被漢軍屠了的輪臺設立西域都護府。

只可惜,隨後李廣利就在與匈奴的戰爭中大敗。

大宛之戰給這些西域小國帶來的震懾土崩瓦解,他們再次活在了匈奴的陰影之下,劉徹心知此時再設立西域都護府無異於白給,纔不得已下了《輪臺詔》。

現在細細想來,這原本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連環國策。

攻打大宛——震懾小國——設立西域都護府——開啓絲綢之路——對外貿易——金融霸權!

劉徹的“大一統”比想象中的還要宏大。

可惜這個宏大的敘事,卻中斷在了與匈奴的戰爭中,夭折在了設立西域都護府之前。

或許這纔是劉徹畢生最大的遺憾,比求仙不成更大的遺憾,在他想講述的故事中,他本來是要成爲真正實現“江河所致,日月所照,皆爲漢土”的雄主的,卻活成了一個後期傾軋的暴君……

“最後,還有下官看來最爲重要的一點,便是貨幣。”

桑弘羊繼續說道,

“西域諸國以銀爲錢,錢如其王面,王死,輒更錢效王面焉。”

“而我大漢,則以銅爲錢,貨幣難以與西域相通。”

“銅與銀價值不等,銀在我大漢與黃金一樣,仍是稀缺之物,爲王公貴族打製器物禮器之用,難以形成作爲貨幣使用的規模。”

“而西域諸國又認銀不認銅,以至於我國與西域諸國展開貿易,必須使用實際貨物以物易物,這便難以在對外貿易中形成大漢有利、他國失利的形勢。”

“正所謂‘本重幣虛’。”

“對於國家而言,貨幣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穿又不能鑄造兵器,哪怕擁有再多,等到關鍵時刻皆不過是一堆財富的象徵之物,真正賦予貨幣價值的,只有與民生和軍事息息相關的實際貨物。”

“如果我大漢只能以物易物,又或是用大漢的貨物去換取西域的銀錢,這種對外貿易方式或許對貿易中的商人來說有利可圖,但對於我大漢而言,卻是百害而無一利,等同於將利益最大的鑄幣權拱手相讓。”

“對此,我亦想過其他的設想。”

“比如在邊關設立外幣與本幣的兌換衙門,實現我大漢貨幣與外國貨幣的無障礙兌換,但此事依舊有一個問題,因爲銅與銀價值不對等,除非以銅爲劣,以銀爲優,依照一定比例兌換纔可能實現。”

“但這對我大漢而言損害只會更大,將令西域諸國用更少的貨幣,獲得更多的大漢貨物,導致大漢的實際財富大量外流,斷不可取。”

聽到這裡,劉據的眼珠子也轉了起來,細細品味桑弘羊的這番話。

這個時代不存在紙幣,就算髮明瞭紙,製造出了紙幣,那也一樣無法用於對外貿易,強行在國內推動還會像劉徹玩過的白鹿皮一樣,對本國經濟造成更大的傷害。

因此哪怕貨幣兌換,其實也是一種以物易物的形式,大漢的銅錢的確處於劣勢。

可比銀價值更高的黃金,哪怕到了後世亦十分有限,依舊是各國的重要儲備,並且大漢的儲量也不算多,不能作爲貨幣使用,更不能外流。

那就只剩下銀了……

天朝的銀儲量也不算太高,並且主要分佈在嶺南一帶……

等等!

劉據忽然想到一個地方,那裡有一座產量曾高達全球三分之一左右的大銀礦!

第22章 欺天啦!!!第297章 難道這便是蠢人有蠢福?第143章 沒人見過的“寶鼎香”第486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也有第528章 天下可以亂,劉據必須死!第376章 又添一員麒麟閣十一功臣!第509章 質疑黨爭 理解黨爭 利用黨爭!第7章 穩如泰山第360章 生子如此,夫復何求!第44章 腰疼,痛徹心扉的疼第236章 朕又被這逆子教育了?第470章 請加大力度(二合一四千字)第395章 劉徹:這個逆子莫不是在羽檄中下了屎!第101章 大漢的牛皮癬!第301章 我的兒子叫劉弗陵!第168章 “穿越福報”的漏洞果然應驗了!第83章 這個逆子長出息了啊!第427章 燕然山就是你們的墓碑!第510章 建章宮!第235章 要不你們來!煩死了都!第239章 老奴就這一條命,殿下看着辦吧第345章 韜光養晦之劍第19章 你們配麼第74章 使團的暗語第263章 什麼特麼的叫特麼的驚喜!第35章 盡力去爭第183章 朕與你同在【首訂成績彙報】第96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477章 劉徹的擔憂第430章 姑師驚天大捷!第330章 消失的金日磾!第19章 你們配麼第34章 你的脾性遺傳自朕第406章 漢軍與匈奴相比,孰強孰弱?第213章 怎麼就還形成逆子鐵三角了?第138章 不孝女史婉君第331章 大刀 弩箭和甲冑就都很不錯第507章 神龍果然沒來第126章 我頭回欺君,有點緊張第269章 日華宮 君子館第216章 微臣可以以項上人頭擔保!第99章 你去給朕做個監軍!第95章 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吧?第299章 開門!自由貿易啦!第454章 一千零一夜第376章 又添一員麒麟閣十一功臣!第74章 使團的暗語第310章 楊將軍現在很狂啊?第184章 我就吃了兩碗粉,我就不給錢!第6章 再造神仙第320章 官場套路深,我要回農村第85章 是不是很妙?第468章 大漢的未來和匈奴的未來第183章 朕與你同在第485章 大漢天子真是好福氣啊第420章 戰鬥史官和戰鬥使者第444章 不會是我知道的那個衛律吧?第529章 我想和殿下談談,死諫!第274章 我祝你們長命百歲第34章 你的脾性遺傳自朕第227章 父皇,要怪你就怪母后吧第236章 朕又被這逆子教育了?第63章 長樂宮第100章 死也給我死在城牆上第172章 太子最終會便宜了哪家的女兒?第256章 太子命犯孤鸞煞第432章 匈奴什麼時候這麼拉了?第51章 朕後悔了!第528章 天下可以亂,劉據必須死!第407章 真畫餅大師第417章 西域公約組織第287章 我愚蠢的兒子啊第64章 我簡直是個天才第304章 誰說男兒身就不能第284章 主謀另有其人!第29章 矯制不害第434章 你去搬罈好酒來第456章 攻守易型第146章 我發現了穿越福報的重大漏洞!第108章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第145章 東方羣盜,徐神仙!第129章 照死了打,打死了再生!第519章 你今日非死不可!第272章 太子身邊都是什麼怪物?第79章 南疆無事!【第三更】第361章 父皇可曾見過轅門射戟?第435章 他又去招惹龜茲做什麼?第141章 春秋決獄,倫常之罪!第59章 乃翁這輩子就這樣了第363章 這是何等可怕的核心力量?!第2章 難道他真是天才第406章 漢軍與匈奴相比,孰強孰弱?第410章 父皇,我要養寇自重了第105章 倡家棄子李廣利第384章 約法三章第403章 東方謁者是個體面人第245章 我來殿下這裡討個喜氣第509章 質疑黨爭 理解黨爭 利用黨爭!第446章 殿下竟如此禮賢下士?
第22章 欺天啦!!!第297章 難道這便是蠢人有蠢福?第143章 沒人見過的“寶鼎香”第486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也有第528章 天下可以亂,劉據必須死!第376章 又添一員麒麟閣十一功臣!第509章 質疑黨爭 理解黨爭 利用黨爭!第7章 穩如泰山第360章 生子如此,夫復何求!第44章 腰疼,痛徹心扉的疼第236章 朕又被這逆子教育了?第470章 請加大力度(二合一四千字)第395章 劉徹:這個逆子莫不是在羽檄中下了屎!第101章 大漢的牛皮癬!第301章 我的兒子叫劉弗陵!第168章 “穿越福報”的漏洞果然應驗了!第83章 這個逆子長出息了啊!第427章 燕然山就是你們的墓碑!第510章 建章宮!第235章 要不你們來!煩死了都!第239章 老奴就這一條命,殿下看着辦吧第345章 韜光養晦之劍第19章 你們配麼第74章 使團的暗語第263章 什麼特麼的叫特麼的驚喜!第35章 盡力去爭第183章 朕與你同在【首訂成績彙報】第96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477章 劉徹的擔憂第430章 姑師驚天大捷!第330章 消失的金日磾!第19章 你們配麼第34章 你的脾性遺傳自朕第406章 漢軍與匈奴相比,孰強孰弱?第213章 怎麼就還形成逆子鐵三角了?第138章 不孝女史婉君第331章 大刀 弩箭和甲冑就都很不錯第507章 神龍果然沒來第126章 我頭回欺君,有點緊張第269章 日華宮 君子館第216章 微臣可以以項上人頭擔保!第99章 你去給朕做個監軍!第95章 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吧?第299章 開門!自由貿易啦!第454章 一千零一夜第376章 又添一員麒麟閣十一功臣!第74章 使團的暗語第310章 楊將軍現在很狂啊?第184章 我就吃了兩碗粉,我就不給錢!第6章 再造神仙第320章 官場套路深,我要回農村第85章 是不是很妙?第468章 大漢的未來和匈奴的未來第183章 朕與你同在第485章 大漢天子真是好福氣啊第420章 戰鬥史官和戰鬥使者第444章 不會是我知道的那個衛律吧?第529章 我想和殿下談談,死諫!第274章 我祝你們長命百歲第34章 你的脾性遺傳自朕第227章 父皇,要怪你就怪母后吧第236章 朕又被這逆子教育了?第63章 長樂宮第100章 死也給我死在城牆上第172章 太子最終會便宜了哪家的女兒?第256章 太子命犯孤鸞煞第432章 匈奴什麼時候這麼拉了?第51章 朕後悔了!第528章 天下可以亂,劉據必須死!第407章 真畫餅大師第417章 西域公約組織第287章 我愚蠢的兒子啊第64章 我簡直是個天才第304章 誰說男兒身就不能第284章 主謀另有其人!第29章 矯制不害第434章 你去搬罈好酒來第456章 攻守易型第146章 我發現了穿越福報的重大漏洞!第108章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第145章 東方羣盜,徐神仙!第129章 照死了打,打死了再生!第519章 你今日非死不可!第272章 太子身邊都是什麼怪物?第79章 南疆無事!【第三更】第361章 父皇可曾見過轅門射戟?第435章 他又去招惹龜茲做什麼?第141章 春秋決獄,倫常之罪!第59章 乃翁這輩子就這樣了第363章 這是何等可怕的核心力量?!第2章 難道他真是天才第406章 漢軍與匈奴相比,孰強孰弱?第410章 父皇,我要養寇自重了第105章 倡家棄子李廣利第384章 約法三章第403章 東方謁者是個體面人第245章 我來殿下這裡討個喜氣第509章 質疑黨爭 理解黨爭 利用黨爭!第446章 殿下竟如此禮賢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