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傳奇(下)

幾個行頭說,十六個瓜得送一個瓜,將它切開,讓客人先品嚐,不然太貴,不會有人買。說的有道理,朱三都不能反駁,也送了。劉昌郝將小瓜一起剔下來,每個瓜均重都達到了一斤六七兩,二十多文,真讓這些販子將瓜切開,一個個開始心痛。切是切了,切成薄薄的一小片……

同時是“統一售價”,每斤二十五文錢,比鞭炮好,鞭炮到現在,還幾乎翻着一倍利潤賣。各個販子也想賣高價,問題他們長這麼大,也未賣過二十多文錢一斤的甜瓜,害怕要價太高,將客人一起嚇走,因此在果子行各行頭商議之下,定下如此價格。

一個文士模樣的人走了過去。

“我是瓜王,西坡蜜?種瓜人亦欲成西坡?”

賣瓜的販子識字不多,顯然聽不懂這個梗,就是一個名字,爲什麼不能取名西坡?

“咦,涼爭冰雪甜爭蜜,消得溫暾傾諸茶,如此好吃?”

兩句話意思是熱天吃了像冰雪那樣涼、蜜那樣甜的五色瓜,頓覺得透心涼爽,口也不幹了,以至將泡好的香茶也倒掉了。也太誇張了吧,反正是免費品嚐的,文士嚐了一口,頓時他眯起眼睛說:“好詩句,好瓜。”

難怪叫蜜瓜,它就是蜜啊,它就是瓜王啊。

小販自得地說:“自是好瓜,非但是好瓜,其乃瓜王也。大郎君,西坡是何物,爲何種瓜人不能成西坡?”

韋小二與武兆麟是知道內情的,武兆麟覺得這兩人雞同鴨講,十分好玩,加上文士誇張的樣子,他忍不住爆笑起來。

文士扭頭不服氣地說:“田舍翁,你能吃得起?”

小販也看到他們,心想,就是人家種的,人家爲什麼吃不起。劉昌郝衝他搖搖頭,示意他不要說話,沒必要惹這種意氣之爭。文士也不想爭,他又重新看着小販:“大叔父,好吃是好吃,太貴。”

“大郎君,其貴乎?誰家甜瓜上市也?誰家甜瓜如此之甜?此何謂瓜王,乃其主人用秘法秘藥壅之而成,豈能便宜?”

文士想想也是,它不但好吃,似乎上市好早的,先買了一個,想了想,又挑了兩個,刻意將襆巾解下來包瓜。然後付錢,劉昌郝衝小販子點點頭算是打過招呼,帶着韋小二他們離開。

韋小二說:“如此賣,賣得亦快。”

這叫快?馬上就看到真正快的。

走了一會,到了第二個瓜攤,劉昌郝又駐下腳步,一箇中年人站在瓜攤前嚐了一口:“真甜,真甜。”

看着他陶醉的樣子,一個貴婦好奇地停下腳步,她後面還帶着兩個婢女,貴婦人問:“真好吃耶?”

“天下一絕,果乃瓜王之稱,我從未吃過如此甜瓜。”

貴婦被誇蒙了,她嫌小販切開的瓜不乾淨,讓後面的小婢買了一個瓜,又用羅帕將小販的刀擦了又擦,然後驚呼道:“真是涼爭冰雪甜爭蜜,哥子,將其全售給我家。”

中年人也有些蒙,我還沒有買呢,你就包圓了。韋小二他們也有些蒙,到了小販手中不是劉昌郝“灌水”的十六文錢,而是實打實的二十五文錢,一筐瓜得要兩百多文錢,小販車邊堆着十二筐瓜,得需三緡多錢,才能買下來。

武兆麟小聲問:“少東家,他們能吃完?”

“有大戶人家有百餘號人,你說能否吃完?”

看了兩家,不用再看了,但一行人速度仍不快。中國古代只有發展到宋代,才能說是富庶的王朝。經濟決定了飲食,那怕唐朝,食物也比較簡樸,到了宋朝,開始出現各種美食了,包括小吃。

後來美帝《生活雜誌》評選一千年以來影響人類最深遠的一百件大事,中國只有六件事上榜,宋朝的飯館與小吃入住第五十六位。能這麼說,正是宋朝的出現,才造就了後來的美食王國。

一路上有無數精美的小吃,苗苗小,直接向哥哥要錢買着吃,二妹大了,有些不大好意思,不過劉昌郝懂的,替苗苗買了,便替她也買,還替二妹買了一對精美的玉鐲子。

走了一會兒,苗苗走不動,劉昌郝直接將苗苗背起。

…………

“三姐,劉西坡。”蘇眉兒說,她家就在這附近,反正巧不巧的,只要劉昌郝時常從這裡過,便能碰到。

現在劉昌郝模樣有些悽慘。

苗苗趴在他後面,不停地用小手拿着零食吃,因爲苗苗在動彈,劉昌郝只好不斷地調整着手的位置,以防她滑下來。但他終不是強壯之輩,背得久,有些吃力,腰佝僂起來。用力學去分析,腰往下佝僂,不但是手能得力,腰部也能受力,背起來會輕鬆。

苗苗終是小,不大懂事,吃着吃着,嫌手上有油膩,偷偷地用劉昌郝襆頭擦着手,然後吐着舌頭,劉昌郝裝作不知道。蘇眉兒在邊上看着,無論是劉昌郝或是二妹、苗苗,與謝四娘相貌皆很像,能看出他們是一家人。上次劉昌郝也說過,父親去世了,只有一個母親,兩個妹妹。

苗苗在吐舌頭,蘇眉兒忍不住噗哧一下笑了。

劉昌郝也未注意街上的轉角處有一人在看他們,正好這段路上的行人比較多,劉昌郝伸手將謝四娘挽了一下。

宋朝沒有暖男一詞,真正意義上的暖男也不多。

蘇眉兒先是笑,忽然癡癡地看着這幕場景,連話也說不出。

…………

來到馬神醫家,這裡離貢院不太遠,離開封城第二大的夜市龍津橋夜市也僅幾百步之遙。醫館裡有不少人,名氣大,上門看病的人也多。排了好一會隊,才輪到他們。

馬神醫先是看朱三,又看劉昌郝他們,前幾天朱三來又打聽了一些具體的情況,對馬神醫說了劉昌郝的由來。除了劉昌郝還有武兆麟,皆是粗衣打扮,馬神醫一時弄不清誰是劉昌郝,不過他反應也不慢,漸漸地就將視線轉向了劉昌郝。劉武二人一般大,但還有謝四娘呢,只有劉昌郝長的像謝四娘,氣質也不一樣。

“你是劉……”

“馬大夫,我是劉有寧,呼我劉昌郝亦可。”劉昌郝施了一揖禮說。

因爲詩詞,可能在許多文人中,自己有了一些小名聲,但自己眼下依然是纔不足名,況且人家是醫生,作爲患者的家屬,誰敢對醫生不尊敬?

“劉有寧,諸位,請坐,”馬神醫說,也不僅是對劉昌郝名氣的看中,劉昌郝賣了許多鞭炮,雖然衣着樸實,家庭情況應當還可以。不是他勢利。這時代看病一般都是先看病後給錢,絕不會像後來的醫院那樣,那怕病人下一秒就要死了,不交足錢醫院也不會收下病人看病。

也有醫生看病收費高的,總體情況是小病看的不便宜,大病看的不貴。小病也要用中藥,一時半會不會好,往往一個小感冒就能花上百文的錢。大病要麼看不好,看好了還是中藥,頂多再輔助一些針炙等措施,有錢的加一點人蔘,但人蔘這些名貴的大補藥材誰敢加多少?所以患了大病,看病費用也不貴。

謝四孃的病情應當比較複雜,一年的診費、藥費合起來不過幾十貫錢。

往往出現一些病人看好了,也偷跑掉了,或者付不起藥費便向大夫賒賬,所以一般經濟實力好的,往往會受到大夫歡迎。反正兩個時代比較,越比較劉昌郝有時候越糊塗,有許多事他不是越想越明白,而是越想越不明白。

“你們誰是病人?”

“她是我阿孃,她是我家客戶蓋娘,皆是病人。”

馬神醫點點頭,劉家的風評,朱三前幾天說了一些,京城也在傳,說品行高潔,這樣的人家對客戶應當也不會差,同樣有可能不惜重金,將客戶家的病人帶到京城看病。

“誰先來?”

蓋氏是客,謝四娘硬推讓着蓋氏先來。馬神醫搭脈,問了一下病勢情況,然後看蓋氏臉色,口舌,甚至聞了聞蓋氏呼出來氣息的味道。

遇到傳染病怎麼辦?大夫也要倒黴了,然而聞是中醫裡的一個關鍵,不但聞呼出來的氣味,有講究的,甚至聞病人大小便氣味。這是職業精神,就像劉家現在大量使用更臭不可聞的沼肥一樣,是不能恥笑的。

馬神醫說:“朱三郎前幾日言你家離京城好幾十里路,你們來京城看病,其非一日之功,必須住邸店。”

據朱三說,馬神醫神就神在有一手針炙的技藝。

即便沒有,看病也要分兩種,如劉昌郝帶蓋氏或韋小二帶蓋氏,是看了病,也給了診金,但大夫開了一副藥方就拉倒了,然後去藥店抓藥,不用住宿。

還有一種,那就是精心治療,每天根據情況開藥,或者用其他的一些方法,必須每天來,劉昌郝家離京城又遠,只好住邸店。但這得根據病人的意思,馬神醫順便說一下。

“馬大夫,這次來,已準備住邸店。”

“善。蓋娘子之前多是患有風寒,其治益晚,導致外邪內侵,傷及肺腑。”

“是,是,”蓋氏高興地說,之前劉昌郝帶她看病,韋小二又帶她看病,至少沒有說出她病情的由來。這個病根子乃是在逃荒的路上落下的,那時那有心情看,結果拖得久,到了五丈河病情加重,爲了讓她看病,丈夫偷帛,被活活打死。

“你不用擔心,老夫須輔以針炙,再以猛藥攻其邪毒,後用溫藥養之,月餘後,按老夫所配藥方抓藥,數月便能康愈,然日後須注意調理,少事勞作,更須防寒保暖。”

劉昌郝也聽出來一點,似乎蓋氏以前是風寒性感冒,沒有及時看,轉爲慢性肺炎或慢性支氣管炎,只不過隨後自己來了,帶她看,平時藥不停,春天韋小二又帶她看了一回大夫,沒有治好,也沒有讓她病情惡化,馬神醫纔有把握說能看好。這僅是劉昌郝猜測,對看病,他真的是一點也不懂。不過馬大夫居然能看出來蓋氏一年前患了風寒,應當確實有一手。

劉昌郝變得興奮起來,自己還有一個“母親”呢。

蓋氏更激動,以後還是不能做重活,至少比以前半死不活的好,況且她也想活着,兩個孩子還小呢,她巴望着能看到他們長大成人,成家立業。蓋氏要下跪,又不知跪誰是好,馬神醫要跪的,東家也要跪的。

“醫者父母心,救死扶傷乃是醫者操守,勿用施大禮。”馬神醫說完,又替謝四娘看病,搭脈後又問了一會,神情卻凝重了。

PS:龍津橋夜市又叫州橋夜市,據傳夜市到四更,五更又開始日市,燈火之盛以至懼火的蚊蟲都不生,其繁華度遠勝於清明上河圖景象,還沒有馬行街夜市熱鬧,特別是元宵節,馬行街能從裡城開始,一直張燈到幾十裡的城外,壯觀無比。除了這兩大夜市外,還有若干小夜市,同樣很繁華。

PS2:宋朝正式呼醫生爲大夫,但不是所有醫生是大夫,只有開醫館的醫生才爲大夫,走街串巷的草頭醫生則曰郎中。

第四十六章 非議第124章 鳳凰(上)第179章 魏武卒第210章 敵意第191章 作死(一)第170章 小白臉(下)第173章 青玉案(三)第四十二章 砧木第168章 不好的砝碼第182章 王氣第141章 河東河東(三)第182章 王氣第154章 文字(上)178章 說不出第151章 驚魂一刻(上)第152章 驚魂一刻(下)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七十四章 聯親第227章 閣對(上)第224章 風暴(上)第五十二章 莊風(上)第108章 蛻變(上)第164章 定論第九十七章 開始(下)第九章 可惡(上)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九十七章 開始(下)第八十章 僞證第193章 作死(三)第十一章 短命鬼第五章 任務條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八章 傳家寶第214章 首戰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152章 驚魂一刻(下)第十三章 欠條第五十九章 肥料之王第169章 小白臉(上)第106章 真正的開竅(下)第四章 箱子第十一章 短命鬼第203章 提花第147章 瘦癡了(上)第109章 蛻變(下)第五十三章 莊風(下)第100章 朝天第二十三章 牙人第七十二章 拱棚第192章 作死(二)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160章 見(一)第126章 交換第208章 猶豫不決第162章 見(三)第185章 小水利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111章 十將(上)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153章 責問第111章 十將(上)第四十章 新事物(下)第五十七章 攔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四十章 新事物(下)第225章 風暴(中)178章 說不出第二十一章 蒙學第145章 花木第七十九章 上墳第109章 蛻變(下)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152章 驚魂一刻(下)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132章 戶帖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201 虎吃狼第六章 團行第128章 一千兩第九十九章 期盼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197章 作死(七)第193章 作死(三)第204章 南征第163章 見(四)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211章 茂材異等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118章 取之(下)第八十三章 死泥第123章 苦惱第三十一章 偷菜第四十一章 藏金第194章 作死(四)第113章 燕子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135章 請客第105章 真正的開竅(上)
第四十六章 非議第124章 鳳凰(上)第179章 魏武卒第210章 敵意第191章 作死(一)第170章 小白臉(下)第173章 青玉案(三)第四十二章 砧木第168章 不好的砝碼第182章 王氣第141章 河東河東(三)第182章 王氣第154章 文字(上)178章 說不出第151章 驚魂一刻(上)第152章 驚魂一刻(下)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七十四章 聯親第227章 閣對(上)第224章 風暴(上)第五十二章 莊風(上)第108章 蛻變(上)第164章 定論第九十七章 開始(下)第九章 可惡(上)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九十七章 開始(下)第八十章 僞證第193章 作死(三)第十一章 短命鬼第五章 任務條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八章 傳家寶第214章 首戰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152章 驚魂一刻(下)第十三章 欠條第五十九章 肥料之王第169章 小白臉(上)第106章 真正的開竅(下)第四章 箱子第十一章 短命鬼第203章 提花第147章 瘦癡了(上)第109章 蛻變(下)第五十三章 莊風(下)第100章 朝天第二十三章 牙人第七十二章 拱棚第192章 作死(二)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160章 見(一)第126章 交換第208章 猶豫不決第162章 見(三)第185章 小水利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111章 十將(上)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153章 責問第111章 十將(上)第四十章 新事物(下)第五十七章 攔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四十章 新事物(下)第225章 風暴(中)178章 說不出第二十一章 蒙學第145章 花木第七十九章 上墳第109章 蛻變(下)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152章 驚魂一刻(下)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132章 戶帖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201 虎吃狼第六章 團行第128章 一千兩第九十九章 期盼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197章 作死(七)第193章 作死(三)第204章 南征第163章 見(四)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211章 茂材異等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118章 取之(下)第八十三章 死泥第123章 苦惱第三十一章 偷菜第四十一章 藏金第194章 作死(四)第113章 燕子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135章 請客第105章 真正的開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