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改變

- -

將手裡的奏摺放下,天啓皇帝輕輕的嘆了口氣,熊文燦已經走了,前往袞州會和山東總兵楊肇基去了。天啓皇帝知道山東的事情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孫承宗也派出了一萬人馬前往袞州。熊文燦帶去京營的一萬人馬,薊州有一萬人馬,山東總兵楊肇基那裡應該還有一些人,有了這些人,山東可保無虞。

雖然心裡知道是這樣的,可是天啓皇帝這幾天總覺得有什麼事情要發生,這種不好的預感總是縈繞在天啓皇帝的心頭。

“陛下,東廠督公魏朝求見!”就在天啓皇帝有些百無聊賴的時候,王承恩小跑着來到天啓皇帝的身邊,恭敬的說道。

聽了王承恩的話天啓皇帝就是一愣,自己讓東廠查的可是雲南的事情,難道雲南也出了事情?對着王承恩揮了揮手,天啓皇帝正色道:“讓他進來吧!”

時間不長,魏朝便快步的走了出來,他的臉上掛着汗珠,看的出來他走的很快。在天啓皇帝看來,魏朝似乎也有些緊張,難道讓他辦的事情辦糟了?又或者是雲南叛亂了?

“廠臣魏朝,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撩衣服跪倒在地,魏朝大聲的說道,只是還沒等天啓皇帝開口,魏朝雙手托起一份奏摺,大聲的說道:“陛下,建奴三路大軍破大安口、洪山口、龍井關,此時已經兵臨遵化,這是東廠急報!”

天啓皇帝聽完魏朝的話,身子就是猛地一顫,心裡那種不好的預感猛然間消失了。天啓皇帝終於明白,原來自己的那一絲不祥的預感在這裡。聽到這個進攻路線,天啓皇帝的直接印象就是歷史上皇太極那一次有名的襲擊,直接打到北京城下的襲擊。

一直以來,天啓皇帝最大的依仗就是知道歷史的走向,知道一些人的忠誠度,就是憑藉這些,天啓皇帝使的瀋陽和遼陽沒有落到大金的手裡。也是憑藉這些,天啓皇帝借力打力,將朝堂的東林黨削弱了下去。雖然還有很多東林黨人,不過此時全都交給了劉一璟,雖然朝堂上還存在黨派,可是天啓皇帝相信只要再過幾年,經歷過幾次科考之後,這些就都不是問題了。

雖然這個時代科舉制度有着這樣那樣的缺點,可是相對來說卻是公平的,每年取士之中寒門士子還是能站到一少半的。只要經過幾次科考,分別提拔人才,天啓皇帝相信改革的根基就打下來。

從王承恩的手裡接過了奏摺,天啓皇帝依舊是癡愣愣的,現在歷史發生了改變,原本應該在崇禎年間才發生得事情,居然提前了六七年的時間。那歷史還是歷史嗎?如果歷史已經不是原來的歷史,那自己知道的那些東西還有什麼意義嗎?沒有了預測未來的能力的能力,就憑自己一個大學文科生,想要做好這個皇帝拯救這個國家真的有希望嗎?

看到天啓皇帝的樣子,王承恩微微有些癡愣,皇上這是怎麼了?他跟在天啓皇帝的身邊時間尚短,對於天啓皇帝的喜好還麼有摸清楚,不由將目光看了跪在地上的魏朝。

此時魏朝也愣住了,在天啓皇帝沒有登基以前,魏朝對天啓皇帝的印象就是一個無知的少年。在那個時候,魏朝是在宮中謹守自己的本分,不倒向萬貴妃,也不倒向泰昌皇帝。

只是自從天啓皇帝登基之後,魏朝對天啓皇帝印象已經被顛覆了,這不在是那個懵懂無知的少年,而是一個真正的少年帝王。雖然年紀還很小,手段也不是很成熟,有時候也會犯一些錯誤。可是從登基開始,天啓皇帝做的每一件事情不能說都是對的,可是大的方略都是對的,這都是一個明君聖主應該做的。

可是看到現在的天啓皇帝,魏朝忽然覺得天啓皇帝彷彿一瞬間就被摧毀了。不再是那個野心勃勃想要中興大明的皇帝,似乎又變回了那個懵懂無知的少年。

天啓皇帝顫抖着雙手打開奏摺,看着上面的奏報,頓時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覺。一直以來天啓皇**覺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這天下已經是自己的天下了,只要遼東的事情有了一定。自己有了騎兵,有了海軍,有了堪稱精銳的三大營,自己就可以一展抱負,成就不世霸業!

現在看來自己把一切想的太簡單了,這段時間以來自己取得了一些成就,卻被這些成就遮蔽了雙眼。深深的嘆了口氣,天啓皇帝無力的坐在龍椅上,頹然的說道:“你們先下去吧!讓朕靜一靜。”

王承恩和魏朝都是一愣,皇上這是怎麼了,這個時候應該着急議事啊!這是唱的哪一齣啊?不過兩個人都看得出天啓皇帝心情不是很好,也沒有人敢說什麼,對着天啓皇帝施了一禮,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兩個人來到大殿外,都是輕輕的嘆了口氣,魏朝一臉擔心的說道:“王公公,我們要想想辦法啊!依照建奴的速度,遵化恐怕也難以抵擋建奴的兵鋒。皇上現在應該早拿主意啊!一旦遵化失守,下一個地方就是薊州啊!薊州原本有孫承宗駐守,可是現在陛下掉了薊州的人馬進入山東剿滅叛匪。薊州空虛,一旦薊州失守,建奴就來到了北通州了,直接到了京城的城下了。相比于山東的叛匪,這個纔是要命的啊!”

王承恩苦笑着搖了搖頭,頗爲無奈的說道:“皇上現在這個樣子,我們誰能勸得了皇上?沒有皇上的旨意,我們也不敢去找外臣,就算找到了外臣,誰又能勸得了皇上?整個朝廷除了孫承宗孫大學士以外,誰能勸得了皇上?”

聽了王承恩的話,魏朝倒是若有所思,沉吟了一下,魏朝才緩緩的說道:“不對,還有一個人能勸得了陛下!”

“是誰?”聽到魏朝這麼說,王承恩連忙問道。

左右看了看,魏朝在王承恩的耳邊小說的說道:“皇后娘娘!”

略微沉吟了一下,王承恩頗爲爲難的說道:“皇后娘娘現在懷着龍種,這個時候去找皇后娘娘,如果有什麼意外,你我恐怕人頭難保啊!”

看着王承恩,魏朝輕輕的嘆了口氣,沉聲道:“我魏朝不過是一個太監,皇上的家奴,雖然每個人見了我都客客氣氣的,可是沒有一個人看得起我。可是皇上不同,皇上從沒有將我當成家奴,而是把我當成了臣子。大臣們喜歡說一句話,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在這個時候,魏朝願意爲陛下進忠,哪怕將來皇上將我斬首,我也無怨無悔,我這就去找皇后娘娘!”

看到魏朝認真的樣子,王承恩知道他不是在開玩笑,他們不是大臣,用不着說這些冠冕堂皇的話。魏朝既然說了,那就一定是想要去做的!

拉住要走的魏朝,王承恩苦笑着搖了搖頭,一臉無奈的說道:“還是我去吧!你雖然也是內臣,可是現在畢竟提督着東廠,會惹人非議的。我現在是大內總管,這些事情還是我去吧!”

“不行,上一次遼東之行,你差點爲了我丟了性命,這次我說什麼也不會讓你去做!”魏朝目光炯炯的看着王承恩,他和王承恩的感情非常的不一般,或者太監之中很難有真的感情,這兩個人卻是例外。

“不要說了,事不宜遲,還是我去吧!如果我有什麼意外,以後幫我照顧一下我們王家,拜託了!”對着魏朝一抱拳,王承恩大步的向着坤寧宮走去。

可是他還沒有走出去多遠,魏朝卻跑了過來,笑着來到王承恩的身邊,魏朝笑着說道:“還記得當年我們一起捱打嗎?幾天就讓我們一起,生一起生,死一起死!”

愣愣的看着魏朝,王承恩用力的點了點頭,一臉認真的說道:“好,三國有桃園三結義,我們雖然不敢自比古人,可是也能做到同生共死!”

“同生共死!”魏朝也肯定的點了點頭,決然的說道。

坐在龍椅上的天啓皇帝自然不知道外面的事情,一臉頹然的看着屋頂,天啓皇帝忽然覺得有些迷茫。自嘲的笑了笑,以前是不是穿越小說看的太多了?真的以爲自己一個大學生就能成爲一個好皇帝?是不是自己太天真了?

“皇后駕到!”就在這個時候,外面忽然響起了王承恩的聲音。

聽到這句話,天啓皇帝就是一愣,自從張皇后有了身孕之後,就沒有來過乾清宮。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啓皇帝頓時怒從心頭起。張皇后來這裡,肯定是爲了剛剛那份折報,去找張皇后的肯定是王承恩。

看到走進來的張皇后,天啓皇帝連忙走下龍椅,來到張皇后的身邊,一把拉住張皇后,有些嗔怪的說道:“寶珠,不好好的在坤寧宮安胎,到這裡做什麼?”

“陛下,妾身雖然有了身孕,可是還是想來看看陛下。”張皇后輕輕的笑了笑,聲音柔和的說道:“況且臣子懷孕的時間尚短,太醫也說妾身應該多走動走動!”

第四百八十九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百七十四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五百零八章 離心離德第三百三十七章 欽差大臣第十五章 呂后第四百四十一章 全體總動員第三百七十四章 有人請皇上吃飯第四百三十八章 吉祥巷第四百九十三章 兵發鐵嶺第二十章 試探第二百五十六章 收回廣寧第一百一十四章 劫殺第四百零一章 登岸第一百六十一章 中計了第二百八十七章 張家口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奈的抉擇第一百七十六章 歡喜禪第一百六十二章 血戰瀋陽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四強第三百八十四章 初見成效第四百四十四章 抄家第三百八十五章 御前第四百一十八章 對策第五十五章 無憂無慮第二百二十一章 范文程第十二章 苦逼集合體第三百一十二章 望江詩會第一百二十章 探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回京城第三白零一章 倪元璐第一百七十六章 戚家刀第二百八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三十二章 選將第五百零七章 無妄之災第五百零一章 火炮焚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范文程第七十八章 博弈第五十二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九十二章 隆中對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兵發鐵嶺第二百一十一章 閻應元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個月第二百零七章 登聞鼓第三百一十二章 望江詩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三百一十八章 十四的月亮第四百零八章 給陳芳芳贖身第一百四十三章 艾菲斯第二百七十五章 老兵不死第兩百零一章 劉徹第四百四十九章 回京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明朝的利益第一百五十七章 安全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王承恩第三百零五章 孫承宗回來了第五百章 兵圍鐵嶺第八十二章 信第四百二十五章 秦淮河第一百五十七章 安全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欽差到南京第二百七十二章 兩害相較取其輕第一百六十二章 血戰瀋陽城第三百八十章 武狀元第二百七十一章 攻敵所必救第一百零六章 私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血戰三屯營第三百一十七章 三方準備第五百一十八章 撤軍第四百九十八章 吳三桂的野望第四章 原來如此第三百五十二章 朝議遼東第四百二十三章 賬冊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千五百萬兩白銀第九十四章 隆中對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河道總督第二百九十一章 中秋才子宴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災和平叛第五十二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遼東大捷第三百三十九章 因由第二十章 試探第二百五十章 遵化第三百五十四章 警察第八十二章 信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廠和錦衣衛第十八章 寶劍第四百二十四章 去南京第四百九十章 出兵禦敵第三百六十章 二人擡第三百四十章 孫傳庭和袁可立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太極跑了第九十章 隆中對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時機第一百七十一章 午門獻俘第一百零一章 王化貞第四百七十一章 萬人神機營第一百四十章 大婚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和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喝酒第四百七十八章 謠言四起
第四百八十九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百七十四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五百零八章 離心離德第三百三十七章 欽差大臣第十五章 呂后第四百四十一章 全體總動員第三百七十四章 有人請皇上吃飯第四百三十八章 吉祥巷第四百九十三章 兵發鐵嶺第二十章 試探第二百五十六章 收回廣寧第一百一十四章 劫殺第四百零一章 登岸第一百六十一章 中計了第二百八十七章 張家口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奈的抉擇第一百七十六章 歡喜禪第一百六十二章 血戰瀋陽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四強第三百八十四章 初見成效第四百四十四章 抄家第三百八十五章 御前第四百一十八章 對策第五十五章 無憂無慮第二百二十一章 范文程第十二章 苦逼集合體第三百一十二章 望江詩會第一百二十章 探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回京城第三白零一章 倪元璐第一百七十六章 戚家刀第二百八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三十二章 選將第五百零七章 無妄之災第五百零一章 火炮焚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范文程第七十八章 博弈第五十二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九十二章 隆中對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兵發鐵嶺第二百一十一章 閻應元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個月第二百零七章 登聞鼓第三百一十二章 望江詩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三百一十八章 十四的月亮第四百零八章 給陳芳芳贖身第一百四十三章 艾菲斯第二百七十五章 老兵不死第兩百零一章 劉徹第四百四十九章 回京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明朝的利益第一百五十七章 安全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王承恩第三百零五章 孫承宗回來了第五百章 兵圍鐵嶺第八十二章 信第四百二十五章 秦淮河第一百五十七章 安全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欽差到南京第二百七十二章 兩害相較取其輕第一百六十二章 血戰瀋陽城第三百八十章 武狀元第二百七十一章 攻敵所必救第一百零六章 私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血戰三屯營第三百一十七章 三方準備第五百一十八章 撤軍第四百九十八章 吳三桂的野望第四章 原來如此第三百五十二章 朝議遼東第四百二十三章 賬冊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千五百萬兩白銀第九十四章 隆中對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河道總督第二百九十一章 中秋才子宴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災和平叛第五十二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遼東大捷第三百三十九章 因由第二十章 試探第二百五十章 遵化第三百五十四章 警察第八十二章 信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廠和錦衣衛第十八章 寶劍第四百二十四章 去南京第四百九十章 出兵禦敵第三百六十章 二人擡第三百四十章 孫傳庭和袁可立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太極跑了第九十章 隆中對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時機第一百七十一章 午門獻俘第一百零一章 王化貞第四百七十一章 萬人神機營第一百四十章 大婚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和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喝酒第四百七十八章 謠言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