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董卓惡行

爲了穩固政權,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董卓着實提拔了一批有名望有實力的士人。

以尚書韓馥爲冀州牧、侍中劉岱爲兗州刺史、陳留人孔伷爲豫州刺史、東平人張邈爲陳留太守、潁川人張諮爲南陽太守……可董卓做夢也沒想到,正是他所提拔重用的這些人,在不久的將來,會拉起隊伍,一致跟他爲敵。

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來形容董卓的做法,再恰當不過。

另外,董卓還替陳蕃、竇武這些黨人平反昭雪。

董卓的做法的確得到朝臣和士人的肯定,可大家心中剛剛對董卓燃起一絲希望,董卓接下來的做法又讓大家掉進了無底的深淵,他們徹底認清了董卓的真面目,哪怕董卓做再多的好事,他殺戮狂妄的本性也不會改變的。

對洛陽的豪門富戶、尤其是那些皇親貴戚的府邸,董卓縱容西涼兵肆意搶掠,無惡不作,在董卓的默許之下,西涼兵破門而入,見到好東西就搶,見到女人就禍害,哪怕上了年紀的老女人他們也不會放過。

西涼兵一個個像惡狼一樣,禽獸不如,惡性暴虐,令人髮指。

洛陽人心惶惶,恐懼的氣氛籠罩在城池上空,經久不散。

才當了幾天的太尉,董卓便膩了,在李儒等人的謀劃下,董卓恢復了“相國”這個職位,自領相國,凌駕於三公之上。

相國這個名稱始於戰國,漢代蕭何、曹參都曾做過相國,從呂后到東漢,相國廢止,董卓此番把相國恢復,既有比肩蕭何、曹參之意、又有超拔於百官之上的意思。

當了相國之後,董卓獲得了至高無上的特權,可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對三公董卓也重新做出安排,以黃琬爲太尉,楊彪爲司徒,荀爽爲司空。(司徒王允純屬於演義中的說法,實際上王允現在僅僅只是河南尹,遷都之後才提拔爲司徒。)

政治人物都相信實力,董卓更是對實力崇拜到了近乎迷信的地步,他認爲現在自己手中握有兩大法寶,一個是軍隊,一個是國家的財富。

士人、朝臣在董卓眼裡,僅僅只是裝飾門楣罷了,有這些人在,可以爲董卓營造良好的名聲,讓世人知道董卓重用人才、重用士人。

實際上,董卓只相信手中的兵權,任何決定一旦有人反對,他直接採取最極端的做法,那就是大開殺戒,用血的代價讓反對者乖乖的把嘴閉上。

之前爲了拉攏士人,爲了樹立自己正面的形象,董卓勉強裝出了一副僞善親和的樣子,但是狼終究是狼,哪怕披上羊皮,遲早有一天還是會露出吃人的本性。

董卓一向沒什麼耐性,所以他的僞裝時間最短,才僅僅一兩個月。

曾經有一次議事,董卓當着所有人的面大放厥詞,“我爲相國!至尊無上!”

言外之意,這個天下老子說了算!

話雖然簡單,卻滿屋驚震,在座的文武官員無不膽戰心驚,爲之顫慄!

有一次,侍御史攏龍宗前來稟報事情,進門的時候忘了把佩劍解下,董卓勃然大怒,命武士當場把攏龍宗擊殺。

伍孚對董卓不滿,當衆行刺,也被董卓親手所殺。

董卓的西涼兵不僅在洛陽無法無天,任意哄搶劫掠,對洛陽週週邊的城縣,更是肆無忌憚,一次次化身洪水猛獸撲向周邊的村鎮和縣城、他們燒殺搶劫,強姦婦女、任意行兇。

一提到董卓,一提到西涼兵,百姓無不變色,恐懼如虎。

董卓非但不加制止部下,反而一再縱容,還讓西涼兵把百姓的頭顱割下來,充作戰利品進京炫耀。

爲了斂取更多的財富,董卓下令融化自西漢以來所使用的五銖錢,翻鑄小錢,又把洛陽的銅人、銅馬等銅製的器物大肆投入熔爐,作爲原料,大量鑄造銅錢,使得各地物價飛漲,而大量的財富則源源不斷的流進董卓的腰包。

董卓還私下令人掘開皇陵,把陪葬的金銀珠寶一股腦的搜刮一空。

打壓異己的同時,董卓也在極力拉攏別人爲他所用。

董卓遍觀羣臣,曹操讓他眼前一亮,董卓非常欣賞曹操的能力。

董卓相信自己的眼力,他一向看人極準,剛進京的時候,董卓便一眼看透了袁紹。

袁紹堪稱人中之龍,是個人才,有能力,有威望,在朝臣之中有着別人無法企及的號召力,然袁紹絕非頂尖的人才。

袁紹有主見,但含着猶疑;有謀略,但含着頑鈍;有決斷,但含着優柔;會把握局勢,但總是缺少一些火候。

但是曹操則不然,哪怕現在名聲還不顯赫,但董卓對曹操的評價遠遠的勝過袁紹。

論文,曹操學富五車,熟悉各種典籍,有紮實的文化功底。

論武,他練得一身好武藝,打過仗,帶過兵,有豐富的戰場經歷,尤其可貴的是將文武之道天衣無縫的融合於一體,以驚人的悟性深得兵法之三味,並加以實踐,積累了出衆的軍事經驗。

曹操曾經做過地方官,深知地方民風習俗,精通經濟之術,在法理的指導下,每到一處,必打的貪官污吏屁滾尿流,打的豪強地痞屈膝告饒。

在渾濁的世界中,曹操屢屢打出一方淨土。

這樣的人物既能在治世中大展身手,也能在亂世中叱吒風雲!

董卓如獲至寶,對曹操百般器重,加封他爲騎都尉,一直想把曹操培養成爲自己的左膀右臂。

只可惜,曹操表面上屈從於董卓,暗地裡卻無時無刻不想把董卓除之後快。

剛進入臘月,曹操便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隻身刺董,雖然沒有成功,卻讓曹操的名聲一下子傳遍了中原各地,天下人無不拍手稱讚。

曹操逃離洛陽,董卓勃然大怒,馬上下令畫影圖形,捉拿曹操。

消息傳到白波谷,楊凡馬上把人召集在一起,連太史慈也來了。

等人到齊了之後,楊凡開門見山的說:“諸位!董卓自進京以來,倒行逆施,橫行無忌,殺人放火,陷害忠良,禍亂宮廷,爲禍百姓,做盡了壞事,此賊惡貫滿盈,人人得而誅之,我有意興兵伐董,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第165章 牛輔出兵第38章 優勢明顯無題第147章 嚴懲元兇第13章 昏庸靈帝第35章 升爲校尉第227章 一觸即潰第296章 制服呂布第164章 何後的手段第56章 楊凡的決定第141章 楊凡的想法第287章 一打再打第200章 袁術大怒第198章 大失所望第133章 慘痛的教訓第201章 觸犯衆怒第190章 故友重逢無題第231章 幸福的煩惱第156章 公開審訊第26章 整軍訓練第118章 少帝繼位第186章 決堤汜水第23章 楊凡暴怒第15章 管亥的怪脾氣第30章 殺敵斬將第247章 攻城開始第159章 送還董太后第153章 進宮鋤奸第4章 天賜良機第2章 軍功系統第250章 軍械坊第8章 廣平之戰第52章 劉備哭喪第224章 放董卓一馬第274章 全面潰敗第23章 楊凡暴怒第250章 軍械坊第107章 說服徐晃第111章 靈帝駕崩第108章 郭太之死第2章 軍功系統第188章 水淹汜水關第7章 抵達廣平無題第117章 當然是你了第289章 袁紹出兵第72章 金彪鐵錘陣亡第230章 礙事的張燕第95章 要有耐心第102章 說殺就殺第32章 生擒盧植第40章 再次大敗第22章 賞罰分明第195章 戰鬥升級第216章 逢紀的擔憂第18章 張角的計劃第188章 水淹汜水關第156章 公開審訊第172章 楊凡的矯詔第183章 決心不改第257章 加封秦公第153章 進宮鋤奸第202章 動真格的第19章 鉅鹿失守第119章 拿到遺詔第167章 董卓發怒第52章 劉備哭喪第114章 優勢盡喪第169章 憋屈的董卓第133章 慘痛的教訓第92章 成立女兵第232章 狼狽不堪第213章 楊凡的禮物第136章 及時趕來第45章 噩耗傳來第60章 殺敵兩萬第34章 你看我敢不敢第263章 斬草除根第16章 被打了第268章 黃忠被困第82章 楊凡被困第299章 慶功酒宴第285章劍拔弩張第176章 董卓遷都第265章 楊凡的不滿第269章 偏向虎山行第64章 混亂的徵兆第150章 委屈的董卓第189章 兵臨洛陽第246章氣死董卓第223章 達成一致第19章 鉅鹿失守第73章 慘烈的激戰第41章 列侯張讓第223章 達成一致第62章 三人結拜第56章 楊凡的決定第43章 張角祭天第116章 荀攸出列
第165章 牛輔出兵第38章 優勢明顯無題第147章 嚴懲元兇第13章 昏庸靈帝第35章 升爲校尉第227章 一觸即潰第296章 制服呂布第164章 何後的手段第56章 楊凡的決定第141章 楊凡的想法第287章 一打再打第200章 袁術大怒第198章 大失所望第133章 慘痛的教訓第201章 觸犯衆怒第190章 故友重逢無題第231章 幸福的煩惱第156章 公開審訊第26章 整軍訓練第118章 少帝繼位第186章 決堤汜水第23章 楊凡暴怒第15章 管亥的怪脾氣第30章 殺敵斬將第247章 攻城開始第159章 送還董太后第153章 進宮鋤奸第4章 天賜良機第2章 軍功系統第250章 軍械坊第8章 廣平之戰第52章 劉備哭喪第224章 放董卓一馬第274章 全面潰敗第23章 楊凡暴怒第250章 軍械坊第107章 說服徐晃第111章 靈帝駕崩第108章 郭太之死第2章 軍功系統第188章 水淹汜水關第7章 抵達廣平無題第117章 當然是你了第289章 袁紹出兵第72章 金彪鐵錘陣亡第230章 礙事的張燕第95章 要有耐心第102章 說殺就殺第32章 生擒盧植第40章 再次大敗第22章 賞罰分明第195章 戰鬥升級第216章 逢紀的擔憂第18章 張角的計劃第188章 水淹汜水關第156章 公開審訊第172章 楊凡的矯詔第183章 決心不改第257章 加封秦公第153章 進宮鋤奸第202章 動真格的第19章 鉅鹿失守第119章 拿到遺詔第167章 董卓發怒第52章 劉備哭喪第114章 優勢盡喪第169章 憋屈的董卓第133章 慘痛的教訓第92章 成立女兵第232章 狼狽不堪第213章 楊凡的禮物第136章 及時趕來第45章 噩耗傳來第60章 殺敵兩萬第34章 你看我敢不敢第263章 斬草除根第16章 被打了第268章 黃忠被困第82章 楊凡被困第299章 慶功酒宴第285章劍拔弩張第176章 董卓遷都第265章 楊凡的不滿第269章 偏向虎山行第64章 混亂的徵兆第150章 委屈的董卓第189章 兵臨洛陽第246章氣死董卓第223章 達成一致第19章 鉅鹿失守第73章 慘烈的激戰第41章 列侯張讓第223章 達成一致第62章 三人結拜第56章 楊凡的決定第43章 張角祭天第116章 荀攸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