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張角的計劃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廣宗城相對比較平靜,楊凡跟其他人一起每日在城牆上駐守,加固城防、搬運守城器械、磨刀霍霍,隨時準備戰鬥。

幾日後,消息傳來,鉅鹿附近的農民俘虜了安平王劉續和甘陵王劉忠。

只可惜,張角對這兩個漢室宗親,並沒有加以利用,只是命人把他們軟禁了起來。

黃巾軍在各地如火如荼,聲勢浩蕩,起義的怒潮嚇的靈帝和滿朝文武整日提心吊膽,惶恐不可終日。

京師地位舉足輕重,在靈帝的一再催促下,朱儁皇甫嵩率先在潁川跟波才交了手。

只要能把波才擊敗,洛陽便可高枕無憂,只可惜,兩大名將同時聯手,不僅沒有討到便宜,反而被波才擊敗。

捷報傳來,張角甚是激動,用力的揮舞了一下拳頭,說道:“波才果然沒有令我失望。”

張角今年五十多歲,身量七尺有餘,頭戴一頂建華冠,僅將前面的頭髮攏住,插着一支黑漆簪子,耳朵後面的頭髮卻不梳,任其披散在腦後,隨風起伏瀟灑飄逸。

他穿一身杏黃色田子領道袍,內襯雪白的衫襦,手持九節杖,面容威嚴,令人不敢直視。

侍立在旁的張寧擔心的說:“父親!南陽那邊比較棘手,戰事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了,張曼成還未攻克宛城!”

起義剛一爆發,張曼成便率兵圍住了宛城,十幾萬義軍把宛城圍的水泄不通,連續不停的攻城,卻遭到了南陽太守秦頡的頑固抵抗。

張角信心十足的說:“放心吧,宛城遲早會落在我們的手裡。”

“父親!女兒不太明白,爲何你當初把兵力都分散開了呢?”

雖說義軍遍地開發,殺官奪城,形勢一片大好,可張寧卻始終有個疑問。

張角沉吟了片刻,重重的嘆了口氣:“寧兒!事情發展到今天,爲父也沒必要瞞你,爲父一開始的計劃,是【內外夾擊八州並起】。”

見張寧面露疑惑,張角語重心長的解釋道:“這些年,太平道暗中發展迅速,教衆多達十餘萬,從一開始,我就料到一旦起事,形勢必然對我們有利,這些教衆散佈在各地,他們帶頭響應,其他人也會受到鼓舞,十幾萬人興許就能帶動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

張角龍行虎步,來到東牆下,指着牆上懸掛的牛皮地圖“既然有這麼多人支持我們,爲父想趁漢廷毫無防備的時候,裡應外合,一舉奪取中原。”

張角越說越激動,他猛的張開了右手,用力的握緊拳頭,猛擊在地圖上面標註的洛陽上面。

張角道:“我把義軍分兵三路,北邊鉅鹿廣宗一帶,由我率領;中間的潁川,由波才統帥;南面的南陽宛城一帶交給張曼成,寧兒,難道你沒看出什麼來嗎?”

張角一邊說,一邊在地圖上把這幾個地方指了出來,張寧看着看着,眼睛猛的一亮。

宛城、潁川、廣宗、三個方向正好形成一個半圓,以包圍之勢向洛陽逼近。

可以把三路義軍看成是左中右三路,如果都順利的話,三路兵馬乘勢挺進,最後目標直指神都洛陽。

也可以看成是北方、東方、南方,因爲洛陽的西面通往關西和涼州,幾乎是死路一條。

張角聲音突然變得非常憤恨:“只可惜唐周叛變徹底打亂了爲父的計劃,如果馬元義能夠順利起事,洛陽必定亂成一團,根本無法調集軍隊應付各地的義軍,如此一來,三路義軍便可齊頭並進,一舉拿下洛陽,奪取中原指日可待!”

張角情緒愈發的激動,不一會,臉色漲紅,劇烈的咳嗽了起來。

“父親!你一定要注意身體。”張寧心頭一緊,趕忙扶住了他。

剛纔的一番話好像用盡了張角所有的力氣,他無奈的嘆了口氣,有氣無力的說“唐周泄密,馬元義被殺,我們的計劃被朝廷得知,當時的情況十萬火急,根本來不及再重新制定計劃,爲父只能被迫起事。”

張角很不甘心,人算不如天算,就差一步,他的計劃就成功了。

這次起義在戰略部署方面,張角吸取了以往起義被統治者各個擊破的教訓,採取了“內外俱起”“八州併發”同時出擊的計劃,讓義軍以雷霆席捲之勢,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猛烈的攻勢,一舉摧毀漢王朝的統治。

計劃非常完美,可以說毫無破綻,只可惜一個小人物唐周,便輕而易舉讓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張寧勸道:“父親!你不要泄氣,現在的形勢我們依然佔據主動,這些年朝廷連番對羌族用兵,耗費甚巨,可戰之兵已不足數萬,而我們聚衆百萬,朝廷拿什麼跟我們鬥,假以時日,父親便可兵臨洛陽,坐擁中原。”

“好了!爲父風風雨雨這麼多年,什麼風浪沒經歷過,還不用你一個丫頭來安慰我,你下去吧,盧植已帶兵到了鉅鹿,爲父這幾日就過去會他一會。”

驀然間,張角再次恢復了冷靜沉穩的表情,兩眼閃動精光,一舉一動,都透出不可逼視的威嚴。

張一虎趾高氣昂的來到楊凡的面前,故意舉起馬鞭在楊凡的面前晃了幾下。

“楊凡!馬上帶着人去城裡搬運箭支,渠帥說了,我們要多備箭支,今天下午兩萬支箭務必要全部運到城牆上,不得有誤。”

自從楊凡當了張一虎的部下,張一虎便把他視作了眼中釘,肉中刺,有事沒事總喜歡找楊凡的麻煩。

“頭領,這小子故意的吧。”

“兩萬支箭怎麼能搬得完呢?”

“他孃的,不就是一個曲長嗎?有什麼好牛的。”

下城的時候,大夥你一言,我一語,把張一虎好一頓臭罵。

“好了,兄弟們,都少說兩句吧,現在人家是曲長,是咱的上級,不服氣也沒用。”

“頭領!那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張一虎也太欺負人了吧。”牛二氣憤的說道。

“辦法當然有了。”

楊凡話音剛落,大夥紛紛把目光看向他,“什麼辦法?”

楊凡道:“只要我們殺敵立功,上面就不會虧待我們,那張一虎沒啥本事,等我的軍職高過他,他就沒法再囂張了。”

第102章 說殺就殺第145章 舉棋不定第195章 戰鬥升級第285章劍拔弩張第111章 靈帝駕崩第272章 援兵到來第157章 獎勵豐厚第43章 張角祭天第277章 關進大牢第244章 蔡邕的煩惱第184章 巨型雲梯第83章 歸順朝廷第135章 身處危境第157章 獎勵豐厚第250章 軍械坊第253章 楊凡大婚第122章 黃忠父子第196章 擊殺皇甫嵩第13章 昏庸靈帝第294章 擊殺韓當第177章 勇奪潼關第231章 幸福的煩惱第245章指責袁紹第92章 成立女兵第282章 見司馬防第152章 劍拔弩張第47章 大戰來臨第150章 委屈的董卓第146章 西涼董卓第165章 牛輔出兵無題第63章 皇甫嵩的毒計第94章 一半的錢糧第285章劍拔弩張第74章 皇甫嵩退兵第295章迎戰呂布第31章 追上盧植第297章 收拾呂布第184章 巨型雲梯第163章 衛仲道第255章 孫堅的猶豫第264章 經濟侵略第285章劍拔弩張第283章 二次討董第69章 要不要追第118章 少帝繼位第29章 陷入激戰第105章 打聖女的主意第95章 要有耐心第102章 說殺就殺第277章 關進大牢第239章 楊凡大婚第96章 聞喜裴潛第162章 迷失心志第137章 當衆請罪第203章 看誰耗過誰第121章 洗髓丹第236章 回到函谷關第80章 精兵猛將第293章 陷陣無敵第44章 親傳弟子第49章 死傷慘重第60章 殺敵兩萬第232章 狼狽不堪第95章 要有耐心第190章 故友重逢第155章 管亥的膽子第3章 機會出現第231章 幸福的煩惱第151章 前往洛陽第250章 軍械坊第20章 兵臨城下第12章 時勢造英雄第130章 黃忠顯威第6章 一箭命中第57章 陷阱重重第32章 生擒盧植第59章 火牛陣第14章 抵達廣宗第48章 攻城開始第73章 慘烈的激戰第261章 蓋勳的偷襲第52章 劉備哭喪第93章 獻城投降第107章 說服徐晃第102章 說殺就殺第28章 機會出現第129章 當場比試第235章 波才陣亡第204章 逢紀獻計第168章 奪取潼關第216章 逢紀的擔憂第25章 殺人立威第149章 赤兔到手第69章 要不要追第196章 擊殺皇甫嵩第247章 攻城開始第259章 都是空城第99章 徐晃獻計第91章 楊凡的手筆
第102章 說殺就殺第145章 舉棋不定第195章 戰鬥升級第285章劍拔弩張第111章 靈帝駕崩第272章 援兵到來第157章 獎勵豐厚第43章 張角祭天第277章 關進大牢第244章 蔡邕的煩惱第184章 巨型雲梯第83章 歸順朝廷第135章 身處危境第157章 獎勵豐厚第250章 軍械坊第253章 楊凡大婚第122章 黃忠父子第196章 擊殺皇甫嵩第13章 昏庸靈帝第294章 擊殺韓當第177章 勇奪潼關第231章 幸福的煩惱第245章指責袁紹第92章 成立女兵第282章 見司馬防第152章 劍拔弩張第47章 大戰來臨第150章 委屈的董卓第146章 西涼董卓第165章 牛輔出兵無題第63章 皇甫嵩的毒計第94章 一半的錢糧第285章劍拔弩張第74章 皇甫嵩退兵第295章迎戰呂布第31章 追上盧植第297章 收拾呂布第184章 巨型雲梯第163章 衛仲道第255章 孫堅的猶豫第264章 經濟侵略第285章劍拔弩張第283章 二次討董第69章 要不要追第118章 少帝繼位第29章 陷入激戰第105章 打聖女的主意第95章 要有耐心第102章 說殺就殺第277章 關進大牢第239章 楊凡大婚第96章 聞喜裴潛第162章 迷失心志第137章 當衆請罪第203章 看誰耗過誰第121章 洗髓丹第236章 回到函谷關第80章 精兵猛將第293章 陷陣無敵第44章 親傳弟子第49章 死傷慘重第60章 殺敵兩萬第232章 狼狽不堪第95章 要有耐心第190章 故友重逢第155章 管亥的膽子第3章 機會出現第231章 幸福的煩惱第151章 前往洛陽第250章 軍械坊第20章 兵臨城下第12章 時勢造英雄第130章 黃忠顯威第6章 一箭命中第57章 陷阱重重第32章 生擒盧植第59章 火牛陣第14章 抵達廣宗第48章 攻城開始第73章 慘烈的激戰第261章 蓋勳的偷襲第52章 劉備哭喪第93章 獻城投降第107章 說服徐晃第102章 說殺就殺第28章 機會出現第129章 當場比試第235章 波才陣亡第204章 逢紀獻計第168章 奪取潼關第216章 逢紀的擔憂第25章 殺人立威第149章 赤兔到手第69章 要不要追第196章 擊殺皇甫嵩第247章 攻城開始第259章 都是空城第99章 徐晃獻計第91章 楊凡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