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九節 將星璀璨

李廣利望着自己面前這位笑容滿面的長孫,一時間有些恍惚,甚至差點以爲自己眼花了。

微微定了定神,李廣利只能是再拜道:“殿下關愛,臣代諸將拜謝!”

“末將等拜謝殿下關愛!”身後的幾位將校,恭身敬拜着。

“下官張子重,敬問君候與諸公安……”張越適時的站出來,拱手行禮,同時眼睛不停的掃着這些將校,在心裡面猜測着這些大將的名字。

在後世的史書上,除了一個李廣利外,其所部將校的名字,恐怕已經沒有幾個人清楚了。

甚至,錯非有《史記》與《漢書》的存在,人們甚至可能都不知道,在兩千年前,曾有一支諸夏軍隊,遠征中亞,飲馬錫爾河,並征服了這一區域。

至今爲止,大宛的軍事、外交皆受漢室指導。

大宛國王的冊立之權,屬於漢天子。

長安城的大鴻臚衙門裡,更有一位大宛王子爲質。

若有需要,漢軍隨時可以帶着他,帶着大軍返回大宛,將這個王子扶持上位。

至於,那些曾經在大宛戰爭之中奮勇當先或者智計百出的英雄豪傑之名,更是幾乎不見於史。

只有幾個名字,在史書的某一頁的某個角落裡有着殘餘。

他們在歷史上憑空出缺了。

這是因爲李廣利當了叛徒,他背叛了漢室。

所以統治者想方設法的貶低和醜化了他的一切,抹掉了他的大部分功績。

但在此刻,李廣利麾下的那些猛將謀士們,卻是名震天下,如雷貫耳。

譬如,以布衣從軍,從一個伙伕做起,積功爲漢前將軍的承父候續相如。

此人智勇雙全,曾帶着幾十個漢兵就滅亡了一個名曰扶樂曾虐殺漢商的西域王國,俘虜兩千五百人,雖然這是在他借了一千多烏孫兵之後做出來的成績,但也確實很強了!

又譬如,李廣利麾下還有一個大將,號稱海西候之犬,此人名爲賴丹,是西域扜禰國王子,曾被龜茲人扣押,乃是李廣利西征大宛時率兵解救出來的。

從此,這位扜禰國王子就成爲了李廣利的腦殘粉,加入其軍,從隊率做起,屢立戰功到現在已經成長爲了漢家校尉。

這可是野戰軍的校尉!

歷史上賴丹最終成爲漢室解決龜茲問題的引子——宣帝大將常惠,以‘龜茲十三年前殺漢校尉賴丹’爲名,發天子節,調烏孫、樓蘭和車師兵,問罪於龜茲,龜茲王斬殺了國內的反漢派,獻表稱臣。

又有邯鄲人趙新弟,勇猛無雙,據說曾在大宛戰爭中多次先登,最後更立下了斬殺大宛仇漢派首領鬱成王的戰功!

………………

其他有名有姓,戰功赫赫的戰將,更有十餘人。

這些人,共同構成了李廣利麾下的漢軍精銳主力。

“只是不知道,這些大將有幾人隨李廣利回京了?”張越心裡想着,他特別有興趣與這些人談談。

因爲,他們最瞭解,同時也最清楚當前漢與匈奴在西域方面的勢力糾葛與對峙情況。

很多事情,問他們是最好的途徑。

當然,在這些人中,最重要的還是李廣利!

身在此世,張越早就清楚李廣利根本就不是那個歷史上已經臉譜化的反派。

事實上,李廣利的風評很好。

特別是在軍隊裡,他的評價很不錯。

所謂功必賞、過必罰,他可能沒有做到,但相對公平和公正,卻是做到了。

大宛戰爭中,李廣利上表朝堂,列了一個總人數多達一千五百餘的功臣名單。

並竭力爭取,爲了他們申請到了最好的賞賜。

光是兩千石就有一百多人,千石以上一千餘。

坊間有傳言,當年跟隨李廣利出塞的士兵,哪怕是個伙伕也拿到了不少於四萬錢的賞賜!

這年頭,能給手下爭取福利和待遇的,才能再平庸也是好大佬!

更別提李廣利軍中的將校,大部分都是靠着軍功爬上來的。

幾乎沒有什麼裙帶關係的存在。

也只有他這樣地位的外戚,才能杜絕裙帶關係和侵佔軍人軍功的能力。

只是……

當李廣利兵敗、投降後,他所做的所有都是錯的。

無論好壞,全部都是一棍子打死。

他手下的部將,不是隨他投降,就是逐漸被貶斥、外放。

就像現在在他麾下積功到將軍的賴丹,數年後竟被龜茲人所殺。

而彼時漢室朝堂上,竟無人爲他討一個公道,竟要十三年後,一個與他沒有半分關係,甚至都不認識他的常惠打着‘春秋大義’的旗號爲他復仇。

這樣想着,張越也是嘆了口氣。

歷史就是如此。

休說李廣利了!便是霍光有扶保社稷之功,號稱‘當代周公’,最後不也落得一個人走茶涼,全家灰灰,甚至連提都不能提的地步?

要不是阿秀哥給他平了反,恐怕霍光的歷史地位,也和李廣利差不多。

成爲一個臉譜化的反派。

想到這裡,張越就仔仔細細的打量了一番自己眼前的這位海西候、貳師將軍李廣利。

這位天子的大舅子,現在大約四十來歲,可能是因爲長期屯兵、駐守在居延、張掖,代表天子震懾匈奴和西域諸國,所以他的膚色都被太陽曬的黝黑,皮膚也很粗糙,但他很愛乾淨,將自己的髯須和衣着都打理的非常整齊,腰間挎着一柄似乎鑲嵌了珠玉黃金的寶劍。

一開始張越還以爲他這是在炫富,但仔細觀察了之後,張越知道他是在炫耀武功!

因爲那柄寶劍的裝飾和形狀,不是中國式的長劍。

而是帶着希臘文化特徵的寶劍,劍鞘上甚至雕刻着不知道是雅典娜還是誰的形象。

毋庸置疑,這是他的戰利品!

回溯過歷史的張越知道,大宛王國在歐陸史書上被稱爲‘巴克特里亞’,乃是亞歷山大東征軍的後代所建。

而現在,這些馬其頓殖民者與中亞塞人的混血後代,卻臣服在漢室腳下。

可能幾十年後,這個王國就要不復存在,甚至淪爲漢室的一個郡縣。

這樣想着,張越就覺得似乎挺有意思的。

……………………

張越在觀察李廣利,李廣利自也在觀察着他。

“這個張子重還真是年輕的過分了!”李廣利凝視着自己面前的這個年輕侍中,心裡想着:“我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還沉迷於鬥雞走狗之中……”

而且,這個侍中官和宮廷傳說的一樣,身材不是很高,最多七尺,體型修長,倘若不知道他曾經的所作所爲,李廣利幾乎都要以爲這個年輕人是齊魯的儒家名門子弟了!

但……

已經混跡政壇和軍隊二十幾年的李廣利,早已經明白了一個真理——上位者,無論昏庸還是優秀,無論年長還是年少,既然其能身居高位,必有其材!

小瞧他人,是一定會吃虧的!

所以,當下李廣利就輕身對張越拱手還禮,笑道:“張侍中,久聞大名,今日相見還望侍中不吝賜教!”

他身後的諸將紛紛拱手道:“還請侍中多多賜教!”

“不敢當!”張越笑着拱手請道:“還請君候與諸位將軍入座……”

說着就和劉進帶着衆人,入了官衙正廳。

賓主各自落座,劉進自然端坐上首,而張越和李廣利則分坐其左右,其餘諸將則各坐兩列。

立刻有着下人,奉上茶點。

“還請君候爲殿下介紹一下諸位將軍……”張越落座就笑着說道。

李廣利聞言忙恭身道:“這卻是臣疏忽了……”說着就起身對劉進和張越脫帽一拜,然後才道:“請容臣爲殿下及侍中介紹……”

他先走到左側,對着那位坐在第一位,看上去身材高大,但看上去頗有些文雅模樣的將官介紹道:“此乃臣的長史王宣……”

“王公昔年曾入讀於太學,太始中聞得西域車師等國侵害漢商,憤而投筆從戎,十餘年來殫精竭慮於佐軍之事,軍中大小事務多賴王公輔佐之!”

王宣立刻起身,對劉進恭拜道:“末將王宣拜見殿下……”

然後他就目光灼灼,像看美人一般盯着張越。

當年董仲舒在世時,他曾旁聽於茂陵,後來更成爲太學生,算是董仲舒的門徒,與董越也算有些交情了。

所以,他知道現在公羊學派是將未來希望押注在這位侍中官身上的。

更知道,這位侍中官獻《春秋二十八義》於太學的事情。

自然對張越充滿了好感!

張越對他,更是有着無窮好感!

因爲,若張越沒有猜錯的話,這個王宣大約就是歷史上,李廣利帶着大軍深入郅居水時,想過發動兵變,捕拿他的那位無名長史了。

這樣的人,確實是值得尊敬的。

李廣利卻是繼續來到下一人面前介紹着:“此乃將軍李哆!”

“李將軍素有奇謀,曾與臣共伐大宛,多次獻策,出奇計破大宛城塞無數!”

張越一聽也是肅然起敬,將軍李哆!

這可是一個智囊型的名家,他的成名戰不止是一個大宛戰爭。

在天山戰役中,據說就是他獻策,使得李廣利找到了匈奴左賢王的破綻,擊破之,陣斬一萬多!

李哆身材就比較粗矮了,身高可能與張越相差無幾,看上去低眉順目的,屬於那種一聲不吭的老實人。

若李廣利不說,張越根本想不到他就是哪個被匈奴和車師人稱爲‘狐狼’的漢將了。

狐是形容他的狡詐、多謀,而狼則是對他兇殘的概括。

據說,只要被他找到破綻,他就會立刻抓住,並狠狠的撕咬上去。

大宛戰爭中,還只是校尉的他,就曾經連出計策,不斷調動大宛鬱成王的主力,最終爲漢軍主力創造全殲那個大宛貴族部隊的機會。

“臣李哆見過殿下……”李哆微微恭身,很矜持的向劉進和張越一一致意。

………………

李廣利一路介紹下來,將隨行的十餘位將官都介紹了一遍。

比較遺憾,張越想要認識的趙新弟、賴丹等人似乎沒有隨行而來。

但,張越卻也認識了好幾位在當世聲名顯赫的猛將。

譬如,第一個先登大宛王都貴山城的漢將李循,率軍攻破了輪臺國,並率部開始屯田輪臺的輪臺都尉王申生,曾在大宛戰爭中順便帶部隊去康居國打了一回醬油,第一個率部跨越蔥嶺的諸夏將領時任校尉現任居延破虜塞都尉上官相如(雖然當時真正的領軍人物是起父將軍上官桀,但現在這位故少府卿已經老邁,歸於田園)。

尤其是上官相如,張越一聽他的名字,再聽介紹,就眼裡冒光,心裡癢癢的很。

或許在這個時代,已經有不少漢商和漢使,越過了蔥嶺,走向了中亞、南亞和西亞。

但是,真正帶着成建制的漢軍,突入蔥嶺的,卻只有上官桀父子了。

這個意義無比重大!

這是有史以來,諸夏軍隊到過最遠異域。

要幾十年後,才被陳湯打破這個記錄——陳湯征討郅支單于,打過了潙水(阿姆河)。

再然後就要等到盛唐時期,安西都護府的大唐軍隊了。

再之後,就沒有諸夏軍隊越過這個極限了。

毫不誇張的說,上官桀父子那次去康居打醬油算是中國軍史上排名前十的遠征了。

可惜無論是當事人還是當代人或者史官,在如今都沒有意識到這個事情。

老上官桀在朝的時候,甚至都不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的——他只是帶着大約三千漢軍的步騎部隊,追着大宛鬱成王的殘部,追進了康居境內,然後和康居王打了個照面,在兵鋒下康居人交出了鬱成王和他的部下,然後老上官桀和上官相如就心滿意足的帶着俘虜離開了康居境內。

中間和康居軍隊小規模的‘切磋’了一下,大約‘深入交換了意見’‘表達了大漢帝國對於康居庇護戰犯鬱成王的嚴重不滿’。

至於,漢軍追擊戰犯,爲何追到了康居境內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自然不會有人提起。

但別人不懂,張越懂!

西域諸國,那些與漢室不接壤的國家裡,對漢室敵意最大的,就是這個康居了。

歷史上,就是康居人庇護郅支單于,才導致了陳湯遠征。

哪怕就是在現在,康居人也是野心勃勃。

不過呢,康居的渣渣們,屬於西元前的大波波,典型的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他們每一次想要插手東方事務,都被嚇得屁滾尿流。

大宛戰爭如是,後來的漢匈戰爭也是。

第三百四十一節 皇后邀請第兩百節 假民贖買第兩百四十九節 開疆拓土漁政局第九十三節 建立班底(2)第三百一十六節 ‘正義’無敵(2)第四百八十八節 疫情(1)第兩百一十一節 富足(1)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子的決斷第兩百二十四節 劉進的內疚第三百二十九節 陰謀第一百零三章 桑弘羊(2)第七百八十六節 誘之以利(2)第五百一十節 諸夏(2)第六百七十八節 調(教(3)第四百五十八節 君心難測第七百二十四節 最終……卻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第五百節 張子重老師第五十一章 首富之子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節 使團(2)第八百四十七節 別離(2)第四百六十三節 迎戰(2)第六百七十六節 調)教(1)第七百七十七節 虎父犬子(1)第四百五十節 悲劇的李禹(1)第七百二十五節 悔不當初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節 天下誰屬(2)第一百四十八章 國家利益第八百零一節 不忘鬱夷第七百零二節 入我甕中(3)第七十章 陷阱與死心第八百六十七節 強勢(4)第一百一十七章 利誘(3)第八百一十節 風暴(2)第七百零三節 帝國藍圖第三百零九節 碾壓(1)第五百六十五節 對韓說有些想法了第兩百一十八節 新豐隧營第四百三十九節 粉絲的提醒第四百二十七節 風暴(2)第一百三十章 拐帶太學生第八百六十三節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四百六十二節 迎戰(1)第八十八章 請治一縣第九十五章 上船第八百七十六節 鎮壓(2)第三百三十二節 信武君(2)第八百零六節 帝王唯心第五百一十七節 朕要一支細柳營,卿能給嗎?第七百六十二節 中產之謀(1)第六百四十三節 定策(3)第八百三十二節 選才(2)第五百三十六節 只想當大佬第八百六十二節 恐怖如斯張蚩尤(3)第五百七十五節 再入空間第四百八十五節 冥土追魂張子重第四百四十六節 掀桌子(2)第三百八十一節 空間的新變化第五百五十三節 天子的震怒第七百三十七節 民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太子召見第七百一十三節 烏孫的野望第八百二十三節 尷尬的韓說第六百二十二節 種子第八百一十五節 愧疚的衛皇后第兩百九十一節 小麥豐收第三章 隨身空間第八百五十五節 糜爛的雁門(1)第三百四十六節 引薦第四百一十一節 崩壞的世界(2)第六百六十三節 張布斯(3)第七百二十五節 保安軍第兩百三十五節 遊俠(1)第一百四十七章 異端邪說(2)第三百一十節 碾壓(2)第三百三十五節 佈局第一百七十八章 調研(1)第七百二十一節 紈絝逞兇第七百四十九節 醫扁鵲的遺產第一百六十七章 臣服第兩百一十三節 打臉第兩百三十七節 公孫敬聲的陽謀第兩百五十三節 氣節第四百九十九節 吃貨的狂想第四百七十二節 底牌第六百五十七節 天子的下馬威第八百三十三節 馬仔(1)第六百零三節 門閥之惡勝於桀紂(補更1/3)第兩百三十六節 遊俠(2)第七百六十七節 劉進的轉變第八百零七節 五星紅旗,我爲你驕傲第兩百八十節 論兵西域(1)第一百八十五章 匯合(2)第一十六章 大鬧天宮(1)第四百一十一節 崩壞的世界(2)第六百一十節 計謀不敵神通第三十九章 戰爭論(2)第兩百節 假民贖買第三百七十三節 掩耳盜鈴第兩百一十一節 富足(1)
第三百四十一節 皇后邀請第兩百節 假民贖買第兩百四十九節 開疆拓土漁政局第九十三節 建立班底(2)第三百一十六節 ‘正義’無敵(2)第四百八十八節 疫情(1)第兩百一十一節 富足(1)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子的決斷第兩百二十四節 劉進的內疚第三百二十九節 陰謀第一百零三章 桑弘羊(2)第七百八十六節 誘之以利(2)第五百一十節 諸夏(2)第六百七十八節 調(教(3)第四百五十八節 君心難測第七百二十四節 最終……卻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第五百節 張子重老師第五十一章 首富之子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節 使團(2)第八百四十七節 別離(2)第四百六十三節 迎戰(2)第六百七十六節 調)教(1)第七百七十七節 虎父犬子(1)第四百五十節 悲劇的李禹(1)第七百二十五節 悔不當初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節 天下誰屬(2)第一百四十八章 國家利益第八百零一節 不忘鬱夷第七百零二節 入我甕中(3)第七十章 陷阱與死心第八百六十七節 強勢(4)第一百一十七章 利誘(3)第八百一十節 風暴(2)第七百零三節 帝國藍圖第三百零九節 碾壓(1)第五百六十五節 對韓說有些想法了第兩百一十八節 新豐隧營第四百三十九節 粉絲的提醒第四百二十七節 風暴(2)第一百三十章 拐帶太學生第八百六十三節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四百六十二節 迎戰(1)第八十八章 請治一縣第九十五章 上船第八百七十六節 鎮壓(2)第三百三十二節 信武君(2)第八百零六節 帝王唯心第五百一十七節 朕要一支細柳營,卿能給嗎?第七百六十二節 中產之謀(1)第六百四十三節 定策(3)第八百三十二節 選才(2)第五百三十六節 只想當大佬第八百六十二節 恐怖如斯張蚩尤(3)第五百七十五節 再入空間第四百八十五節 冥土追魂張子重第四百四十六節 掀桌子(2)第三百八十一節 空間的新變化第五百五十三節 天子的震怒第七百三十七節 民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太子召見第七百一十三節 烏孫的野望第八百二十三節 尷尬的韓說第六百二十二節 種子第八百一十五節 愧疚的衛皇后第兩百九十一節 小麥豐收第三章 隨身空間第八百五十五節 糜爛的雁門(1)第三百四十六節 引薦第四百一十一節 崩壞的世界(2)第六百六十三節 張布斯(3)第七百二十五節 保安軍第兩百三十五節 遊俠(1)第一百四十七章 異端邪說(2)第三百一十節 碾壓(2)第三百三十五節 佈局第一百七十八章 調研(1)第七百二十一節 紈絝逞兇第七百四十九節 醫扁鵲的遺產第一百六十七章 臣服第兩百一十三節 打臉第兩百三十七節 公孫敬聲的陽謀第兩百五十三節 氣節第四百九十九節 吃貨的狂想第四百七十二節 底牌第六百五十七節 天子的下馬威第八百三十三節 馬仔(1)第六百零三節 門閥之惡勝於桀紂(補更1/3)第兩百三十六節 遊俠(2)第七百六十七節 劉進的轉變第八百零七節 五星紅旗,我爲你驕傲第兩百八十節 論兵西域(1)第一百八十五章 匯合(2)第一十六章 大鬧天宮(1)第四百一十一節 崩壞的世界(2)第六百一十節 計謀不敵神通第三十九章 戰爭論(2)第兩百節 假民贖買第三百七十三節 掩耳盜鈴第兩百一十一節 富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