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部落口綁了一個月,也沒人來救他們。
陳超也沒什麼好辦法,只好把這十幾號鹹部落的人先養起來,每天都抓去幹活。
畢竟現在又是修城牆,又快到稻穀收割的時候了,部落裡缺人得很。
天元小學那邊的教室修建和課都停了,整個天元部落,不管是大人小孩,又或者是老人。
不是在幫忙修城牆,就是在田地裡幹活。
所以陳超也看不得這十幾個光吃飯不幹活的勞動力,就這樣被綁在柱子上閒着。
雖然一部分人已經身有殘疾,但他們的運氣還不錯,沒有直接一命嗚呼。
基本上能幹活的,都被陳超派去幹活了。
考慮到稻穀馬上就要收割了,某系統大佬除了盯緊城牆的修建進度,還要開始着手準備稻穀收割前的準備。
首先是弄一批帶鋸齒的鐮刀出來,這個直接把需求跟青銅加工點提一下就好,頂多再在地上畫個示意圖,好讓他們能直接準備範/模具。
然後就是稻穀的脫谷問題,某系統大佬查詢(劃掉)思考了一下,他第一次脫谷使用的就是石舂。
不過使用石舂是比較費時費力的傳統方式,通過用舂米杵捶打桶內的水稻,使米粒與穀皮脫離。
這樣搞出來的米是白米和糙米的混合,米粒也會比較碎。
這倒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石舂的效率太特麼低了,不僅低,還累人。
可以說,秋收的時候,最累的,就是脫殼這個工作了。
除了使用石舂以外,還可以用磙(碌碡liù zhóu)。
磙(碌碡liù zhóu)多由木框架和圓柱形的石磙構成,主要是人或牲口拉着,用來碾壓場地或軋穀物等。
使用這個方法給稻穀脫殼,首先地面要平,其次天氣要晴,最主要的是得加夜班。所謂農忙,就是這個意思。
打完了的麥粒並不是那麼的純淨,夾雜着麥麩,因此還得揚揚。
挑有風的時候,因爲麥粒比較重,所以風一吹,麥麩和殘存的麥稈會被吹走,留下的都是麥粒。
稻子和麥子不一樣,麥子怕雨,得趕緊打,打完還得曬。稻子不怕,運到稻場就安全了,但也要連軸工作進行脫粒。
考慮到以上的方法拖殼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給稻穀脫殼方面,陳超決定直接上水碓(duì),還是滾筒式水碓(duì),還是連機碓(duì)~
利用水碓,可以日夜加工糧食。
凡在溪流江河的岸邊都可以設置水碓,還可根據水勢大小設置多個水碓,設置兩個以上的叫做連機碓,最常用是設置四個碓,一個水輪帶動四個碓的畫面。
水碓的構造大概是水輪的橫軸穿着四根短橫木(和軸成直角),旁邊的架上裝着四根舂穀物的碓捎,橫軸上的短橫木轉動時,碰到碓捎的末端。
把它壓飛,另一頭就翹起來,短橫木轉了過去,翹起的一頭就落下來,四根短橫木連續不斷地打着相應的碓梢,一起—落地舂米。
簡直是原始版本的自動化流水線,雖然簡陋了點,但是一點沒妨礙陳超透過現象看本質!
那就是,這樣只需要耗費少量的人力就可以完成脫谷工作了!~~
腳踏式脫殼機,某位系統大佬不是沒想過,奈何現在實力不行,不然它就是首選了!
畢竟能省了好多道工序不是~~
不過在開始脫殼前,還有好幾道流程要走。
首先是稻牀。
一般用於摜稻(脫粒)的農具。通常爲木架竹面。將稻子舉起,往竹片上用力摜打,可使穀粒脫落。
簡單來說就是,稻牀主要是用來分離稻稈和稻穀的,人握着一捆稻子往上砸,穀粒就會脫落。
外形傾向梯形桌子,只是上邊不是桌板,改成一根根的木頭隔開,平時不用的時候,也可以當成凳子等工具使用。
到時候稻穀脫殼完,稻稈還能收集起來,稻草也是可以當柴火燒的。
把處理稻穀的思路理清後,陳超就喊上青銅加工點和木材加工點的人,爲即將到來的秋收做準備了。
他每種工具做了個示範模版,剩下的就交給這兩個部門去量產。
~~~~~~~~~~~~
天元廣場,高臺上。
陳超揮了揮手裡的鐮刀,對着臺下的衆人說道,“大家都看清我手裡的工具沒?
等下到田裡的時候,農業部的人會先給大家示範一下怎麼使用這個工具,大家跟着做有沒有問題?!”
臺下衆人異口同聲答道,“沒有問題!”
陳超又問道,“做好準備沒?!”
“做好了!”
“那我宣佈,現在開始收割稻穀!
大家都跟上各自的小隊長,今天收穫最多的那個小隊,今晚加餐!
連續收穫最多的小隊,煮出來的第一頓米飯,他們先嚐!”
在一陣陣歡呼聲中,陳超帶領着衆人朝着田地奔去。
而還在修建城牆的建築部,看到這幅場景,心裡也都覺得充滿了幹勁。
田地這頭,某系統大佬作爲表率,親手割下了第一把稻穀。
隨後衆人也都紛紛揮舞着他們新到手的鐮刀,割下了天元部落的第一把稻穀。
就在衆人揮灑汗水的時候,在陳超的腦海裡,響起了一陣熟悉的電子音。
“九州種田系統日誌自動播報:
世界模型修復中……
修復進度10%
人類文明培養計劃總進度:
農業社會已到來,進度爲1%。
認定特徵爲:
1、成功種植大量農作物。
2、以農業生產爲主導經濟。
3、以家庭爲基本生產單位、以手工爲主要生產方式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隨機觸發:幽洲——九城復甦。”
陳超皺了皺眉頭,農業社會?難道不是在自己一開始將農作物種下去就算到了農業社會麼?
畢竟農業社會的農業是指原始農牧業,又被稱爲第一層次的農業。
原始農牧業是以人力、畜力爲動力,以簡單的手工農具爲設備,靠天吃飯的農牧業。
而天元部落的畜牧養殖等等,還要早於種植方面。
天元部落的手工業,如:手工紡織、製陶、打鐵、鑄銅等已經接近工業社會的雛型。
難道是因爲自己還沒真正展開私有制?所以是小農經濟還沒上線的原因?
還是因爲自己沒有真正用農牧業相關的東西作爲經濟流通?
陳超也有點搞不懂這塊的劃分,不過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
這次直接甦醒了一個州?還是一個以城爲單位的?一個幽州,裡邊有幾個城?
以城爲單位是什麼概念?都建城了,那說明這塊地方的人類發展,很有可能已經到達他印象中的封建社會了。
所以,九洲種田系統?
有九個洲?
每個州的人類文明培養計劃進度都不同?
陳超眉頭皺得更深了,自己當初真正甦醒,真正睜眼看這個屬於自己的世界的時候,看到的,就已經是一片狼藉。
他以爲所有的地方都傾向於他當時看到的景象,卻始終沒有去深思當時的系統日誌。
陳超在意念中調出了當時的系統日誌。
警告警告,
崑崙山損壞率60%
武當山損壞率70%
臨安城損壞率50%
劍洲損壞率80%
…
世界模型損壞率10%
20%…
50%…
90%…
監測損壞率達90%…
警告警告,世界模型無法自行修復…
暫停一切人類培養計劃…
……
果然,自己現在只是在某一個洲?每個洲的人類文明進度都不同?
所以自己這是,扶持小小孩?扶持小小九?
靠着扶持小小九的進度,來補充那幾個沒甦醒的?一洲二洲……八洲?
陳超正思考着突然甦醒的幽洲,就感覺後腦勺突然捱了一個大巴掌。
隨之而來的,就是某個頂着羊角的小老頭的大聲嚷嚷,“稻穀也不割,喊也不知道應一下,杵在這裡發愣幹啥?!
擋着人家割稻穀了,曉得不!”
陳超這才反應過來,自己還在田裡割稻穀呢,看來只能等到晚上再去了解具體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