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第983章 三年

三年的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在第一年中,朱瞻壑逐步穩定了大明的朝堂,並且引進大漢的官員,加強了自己對大明的統治。

當然對於大明的官員,朱瞻壑也着重提拔了一批有才幹的官員,比如於謙就是其中的代表。

本來住在宮中的胡太后,也帶着朱見深前往大漢定居,朱祁鎮依然漂在草原上,至於其它的藩王,也都老老實實的呆在自己的封地,畢竟他們都知道,自己是沒資格與朱瞻壑競爭的。

在這種情況下,朱瞻壑對大明的統治也越發的穩固,因爲內部的隱患幾乎都不存在,所以從第二年開始,他對大明也着手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革。

比如大明的科舉制度,以及國內的教育方式,大明軍隊的衛所制度等等。

大明的科舉制度根深蒂固,遠不是大漢這個新建立的國家能比的,所以朱瞻壑也不敢直接廢除科舉,事實上他剛開始對科舉還是十分寬容的,只是在科舉之外,增加了一個吏員的考試,另外還打通了吏升官的途徑。

所以大明想要做官,有兩種途徑,一是傳統的科舉,二就是先通過吏員的考試,然後從小吏一步步升爲官員,兩種制度並行,雖然這擠佔了科舉的名額,但因爲朱瞻壑的強力推行,最終還是將吏轉官的制度推行了下去。

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吏轉官的優勢也逐漸在擴大,畢竟小吏的數量龐大,所以考試也比較簡單,只要通過考試,就算是進入了官場,可以一點點積累經驗。

所以小吏出身的官員,一般比科舉出身的官員經驗豐富,無論是辦事還是做官,都有很大的優勢,而且還不用苦讀多年,幾千上萬人去擠科舉的獨木橋。

而且如果真喜歡讀書,考上小吏後依然可以用業餘時間去讀書,日後照樣可以參加科舉,最重要的是,做了小吏後,就會有一份正經的收入,這也吸引了許多家族貧困的學子。

按照朱瞻壑的設想,等到日後吏轉官的途徑佔據着絕對優勢後,科舉制就會變得可有可無,到時再廢除,反對的阻力就會小得多,甚至就算不廢除,對國家的影響也不大。

與科舉改制相對應的,就是大明國內的教育制度,朱瞻壑直接將大漢那邊的公立學校制度照搬到大明,由國家出錢出力,先在各個重要城市修建了小學,招募孩子進入學校讀書。

小學教授的內容,也不再是單純的四書五經,而是加入了數學、歷史、物理等人文科學內容,後續的中學與大學也在籌備之中。

朱瞻壑打算花上十年時間,把大漢的教育系統全盤照抄到大明,畢竟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如果教育跟不上,國家再怎麼強盛也只會曇花一現,後續遲早都會衰亡下去。

當然相比上面的科舉和教育,軍事方面是大明最爲迫切的問題。

其實早在朱棣當政的末期,大明的衛所制度就已經開始衰敗了,特別是南方那些遠離戰場的衛所,軍官吞併土地,將衛所兵視爲家奴,導致南方的衛所兵制敗壞,這也是小小的倭寇就能在南方沿海呼風喚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朱棣去世二十年後,大明的衛所制已經極度敗壞,除了北方邊關的少數精銳外,就連北京城周圍的衛所兵,也都已經不堪大用,朱祁鎮二十萬大軍兵敗土木堡,雖然主要原因在他和王振身上,但軍隊本身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所以朱瞻壑在穩定了大明的局勢後,第一個就對軍隊開始下手,當然朱瞻壑可沒敢直接廢除衛所制,他先是將南方一些不重要的衛所裁撤掉,恢復了軍戶們的自由,讓他們可以經商和做工,不用再因軍戶的身份被束縛在衛所裡。

至於南方地方上需要的駐軍,朱瞻壑則依照大漢的制度,開始了募兵制,提高軍中將士的待遇和地位,大明不缺人,更不缺當兵的人。

其實在原來的歷史上,大明的衛所兵制敗壞後,也同樣開啓了募兵制,比如明朝歷史上有名的戚家兵,其實就是從民間招募兵丁,衛所兵和唐朝時的府兵一樣,都無法長久,最終還是要走到募兵制這條路上。

當然募兵制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太花錢,畢竟人家來當兵,就是衝着吃喝和軍餉來的,相比之下,衛所兵的花費卻很小,可以說一個募兵的花費,頂得上五六個衛所兵。

但兵在多不在精,二十萬衛所兵,對上三萬瓦剌騎兵,卻在土木堡慘敗,連皇帝都被人家抓了俘虜。

所以朱瞻壑寧願減少大明的軍隊數量,也要保證軍隊的戰鬥力,而且他效仿後世的軍區制度,不需要在每一個州府都駐兵,而是將幾個州府劃爲一個軍區,然後在交通便利之地駐軍就行了,這樣哪一個州府有變,軍隊也能及時趕到。 至於裁撤下來的軍戶,除了鼓勵他們的經商做工外,朱瞻壑還爲他們安排了第三條路,那就是出海,大漢的海外領地極其廣闊,許多地方甚至都沒有漢人前去定居。

大明的這些軍戶如果願意的話,朝廷會安排船隻送他們到海外,到時會分配大量的土地,當然海外肯定不怎麼安全,比如要面臨着與土人的衝突,以及野獸的侵襲,軍戶再怎麼不堪,至少也受過一定的軍事訓練,比普通的平民更適合冒險。

軍隊的改制很快就有了效果,各地的衛所裁撤掉後,新招募的軍隊也逐漸成形,其實這些招募的軍士,許多都是衛所兵中的精銳,這些精銳在待遇上來後,稍加訓練就能成爲一支精兵。

所以僅僅三年之後,大明的邊關已經從原來的被動防守,開始轉爲小規模的反擊,各地都組建了騎兵,而且大漢的新型火器也裝備到軍中,如此一來,大明邊關的兵力大增,去年冬天有瓦剌人進犯太原,結果被太原總兵殺的大敗,光是上交的首級就有三千多。

大明的國力在快速恢復,而草原上卻亂成一團,之前也先慘敗於漢軍之手,三萬大軍只逃回幾千人,雖然抓了朱祁鎮這個大明皇帝,但大明卻很快有了新皇帝,朱祁鎮這個人質也變成了雞肋。

最重要的是,經過土木堡之敗後,也先在草原上的威望大跌,再加上阿赦知院與脫脫不花聯合反叛,更給了也先沉重的一擊。

所以這幾年裡,也先一直忙於清剿阿赦知院與脫脫不花的叛亂勢力。

剛開始的時候,也先的確取得一些戰果,比如他多次擊敗阿赦知院的大軍,嘎巴河之戰,更是差點把阿赦知院活捉,幸好最後脫脫不花的援軍及時趕到,這才救了阿赦知院一命。

不過隨着草原另一股勢力的加入,阿赦知院不但迅速的恢復了實力,而且還開始了對也先的反擊,這股勢力就是一直被人忽略的喇嘛。

當年朱棣在世時,朱瞻壑就向他建議,從西藏引入喇嘛進入草原傳教,甚至最初的寺廟都是在大明的援助下修建的。

這件事剛開始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甚至連大明內部都沒有多少人知道,畢竟做爲一個世俗國家,大明對宗教這方面的關注並不多。

喇嘛教進入草原後,很快就站穩了腳根,並且在各個部落之中開始傳教,這些喇嘛許多都精通醫術,再加上草原的惡劣環境,便利牧民都需要一個精神上的支柱,於是喇嘛教在草原上飛速發展,很快就取代原來的薩滿教,成爲草原上的主流宗教。

喇嘛教的發展,並沒有引起草原高層的警惕,甚至許多草原高層也開始信奉喇嘛教,比如也先自己就改信喇嘛教,曾經還爲一位高僧修建了廟宇。

所以也先做夢也沒想到,喇嘛教會在關鍵時刻,竟然從背後狠狠的捅了他一刀。

阿赦知院兵敗後,在朱瞻壑的暗中支持下,喇嘛教與阿赦知院達成合作,甚至阿赦知院和脫脫不花直接拜大喇嘛宏法爲師,正式皈依喇嘛教,而喇嘛們也出人出力,幫助阿赦知院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實力。

另外喇嘛教還利用自己在草原上的影響力,幫助阿赦知院和脫脫不花收集情報,甚至說服也先手下的高層背叛。

結果就在短時間內,也先與阿赦知院之間的形勢逆轉,本來佔據着優勢的他,很快發現身邊到處都是叛徒,他的一舉一動,都被一些眼線記錄下來,最後送到阿赦知院和脫脫不花的手中。

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也先準備先下手爲強,於是主動率兵攻打阿赦知院與脫脫不花,卻沒想到被兩人的聯軍殺的慘敗,最後倉皇逃到草原西部,這才暫時避開了阿赦知院和脫脫不花。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也先與阿赦知院之間征戰不斷,瓦剌內部也徹底的一分爲二,脫脫不花也趁機舉起黃金家族的大旗,招募了一批忠心自己的部族,如此一來,草原上的勢力變成了三足鼎立,短時間內根本爭不出一個結果。

876.第876章 黑海海峽之戰(下)936.第936章 救人(上)803.第803章 夏元吉病重342.第342章 九州大名483.第483章 大明情報網(上)681.第681章 奧斯曼使節890.第890章 大明使團(下)724.第724章 神秘金先生457.第457章 雙向刺殺558.第558章 漢王妃去天竺303.第303章 定海衛983.第983章 三年767.第767章 兄弟密談(上)803.第803章 夏元吉病重621.第621章 朱高燧父子現身第39章 中計了397.第397章 海上囚犯(上)644.第644章 大漢銀行第18章 “沒安好心”朱高燧第202章 朱瞻圻的身世(上)525.第525章 空置的流民營第133章 母子間的一場大戲第39章 中計了第111章 一舉兩得(到)634.第634章 稱帝?第230章 舊港之戰(上)672.第672章 兀魯伯被俘第32章 朱瞻基回來了第203章 朱瞻圻的身世(下)588.第588章 倒行逆施670.第670章 兀魯伯要撤軍572.第572章 朱高熾要選妃409.第409章 綁架864.第864章 帝國的延續890.第890章 大明使團(下)659.第659章 夜校(下)413.第413章 好喝的粥第166章 長江上的截殺481.第481章 遺漏的事(下)第21章 世子上街906.第906章 又見金先生574.第574章 朱高燧立大功579.第579章 朱高熾病了(下)753.第753章 王通的安排914.第914章 安排567.第567章 榆木川(中)408.第408章 驛站312.第312章 費盡心思出海868.第868章 迎接940.第940章 強硬的大明957.第957章 兵臨城下670.第670章 兀魯伯要撤軍459.第459章 報仇(中)535.第535章 束手無策590.第590章 得罪所有人第195章 彭城伯張昶470.第470章 自爆(下)445.第445章 新老移民(上)第221章 航海侯不能用704.第704章 蒸汽機船第229章 舊港求援496.第496章 瓦剌崛起(下)636.第636章 抵達獅子港695.第695章 蒸汽機(上)472.第472章 一個教訓(中)607.第607章 冒險第69章 朱高煦的圓夢之旅第87章 長頸麒麟305.第305章 交換人質(下)第68章 借個“太子”玩玩766.第766章 自行車(下)614.第614章 消息傳來358.第358章 足利義嗣第95章 謹慎多疑的紀綱第184章 時運不濟424.第424章 泄壓口第263章 官船商用496.第496章 瓦剌崛起(下)第204章 城東半山寺528.第528章 夾龍谷316.第316章 又是朱高燧807.第807章 大漢第一兵工廠330.第330章 小管事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第255章 “忠臣”宋禮第46章 殺一人而利天下第183章 朱允炆的活動範圍460.第460章 報仇(下)第230章 舊港之戰(上)第14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515.第515章 海外冒險故事913.第913章 漢人議員621.第621章 朱高燧父子現身896.第896章 穆法斯戰敗第1章 千古奇冤徐野驢908.第908章 不是時候512.第512章 儒報(下)第188章 狀告朱高煦(上)464.第464章 輸送人才(下)377.第377章 利益衝突
876.第876章 黑海海峽之戰(下)936.第936章 救人(上)803.第803章 夏元吉病重342.第342章 九州大名483.第483章 大明情報網(上)681.第681章 奧斯曼使節890.第890章 大明使團(下)724.第724章 神秘金先生457.第457章 雙向刺殺558.第558章 漢王妃去天竺303.第303章 定海衛983.第983章 三年767.第767章 兄弟密談(上)803.第803章 夏元吉病重621.第621章 朱高燧父子現身第39章 中計了397.第397章 海上囚犯(上)644.第644章 大漢銀行第18章 “沒安好心”朱高燧第202章 朱瞻圻的身世(上)525.第525章 空置的流民營第133章 母子間的一場大戲第39章 中計了第111章 一舉兩得(到)634.第634章 稱帝?第230章 舊港之戰(上)672.第672章 兀魯伯被俘第32章 朱瞻基回來了第203章 朱瞻圻的身世(下)588.第588章 倒行逆施670.第670章 兀魯伯要撤軍572.第572章 朱高熾要選妃409.第409章 綁架864.第864章 帝國的延續890.第890章 大明使團(下)659.第659章 夜校(下)413.第413章 好喝的粥第166章 長江上的截殺481.第481章 遺漏的事(下)第21章 世子上街906.第906章 又見金先生574.第574章 朱高燧立大功579.第579章 朱高熾病了(下)753.第753章 王通的安排914.第914章 安排567.第567章 榆木川(中)408.第408章 驛站312.第312章 費盡心思出海868.第868章 迎接940.第940章 強硬的大明957.第957章 兵臨城下670.第670章 兀魯伯要撤軍459.第459章 報仇(中)535.第535章 束手無策590.第590章 得罪所有人第195章 彭城伯張昶470.第470章 自爆(下)445.第445章 新老移民(上)第221章 航海侯不能用704.第704章 蒸汽機船第229章 舊港求援496.第496章 瓦剌崛起(下)636.第636章 抵達獅子港695.第695章 蒸汽機(上)472.第472章 一個教訓(中)607.第607章 冒險第69章 朱高煦的圓夢之旅第87章 長頸麒麟305.第305章 交換人質(下)第68章 借個“太子”玩玩766.第766章 自行車(下)614.第614章 消息傳來358.第358章 足利義嗣第95章 謹慎多疑的紀綱第184章 時運不濟424.第424章 泄壓口第263章 官船商用496.第496章 瓦剌崛起(下)第204章 城東半山寺528.第528章 夾龍谷316.第316章 又是朱高燧807.第807章 大漢第一兵工廠330.第330章 小管事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第255章 “忠臣”宋禮第46章 殺一人而利天下第183章 朱允炆的活動範圍460.第460章 報仇(下)第230章 舊港之戰(上)第14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515.第515章 海外冒險故事913.第913章 漢人議員621.第621章 朱高燧父子現身896.第896章 穆法斯戰敗第1章 千古奇冤徐野驢908.第908章 不是時候512.第512章 儒報(下)第188章 狀告朱高煦(上)464.第464章 輸送人才(下)377.第377章 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