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楊公卿把地圖攤開桌上,只見洛水橫貫正中,上方接近圖頂處是與洛水並行橫流的黃河。東都洛陽以一塗黑了的方格作代表,置於洛水西端處,往東依次是偃師、洛口、虎牢和縈陽,後兩者分別築在泛水和索水之旁,由黃河把洛、泛、索三條河流連接在一起。

寇仲指着位於東都和偃師之間稍北處代表城池的標緻道:“李密的軍隊就是集結在此處,李密確是老奸巨猾,因爲從金墉城發軍,無論進攻東都或偃師,路程都相差不大,使人難以捉摸他會攻打何處,又或是兵分兩路。“

王玄恕道:“這正是爹要駐重兵於偃師的原因,若李密竟敢兵逼東都,我們在偃師部隊便可使他陷於腹背受敵的窘境,同時更可威脅到東面虎牢、洛口的安全。“

楊公卿道:“所以偃師若失,東都便完全失去了東面的據點,李密更不用顧慮後防和補給的問題,可全力攻打東都。所以能否保着偃師,實乃成敗的關鍵。“

玲瓏嬌重提寇仲的猜測,道:“若他兵分二路,再配合獨孤閥的內應,以攻擊洛陽爲主,包圍偃師爲副,我們該如何應付?“

楊公卿斷言道:“假若宣永的情報無誤,李密絕對沒有能力發動這種規模的攻勢,兼且獨孤閥和楊侗現在能多保皇宮兩天,已相當不錯,縱想裡應外合,亦有心無力。更何況他們只望尚書大人與李密兩敗俱傷,怎會蠢得引狼入室,所以找並不擔心東都。“

徐子陵指着橫過金墉城北面長達百里的一道山脈道:“這是什麼山?“

楊公卿道:“這就是邙山,可風的老君觀就是此山其中一座名叫翠雲峰的山巔之處。“

寇仲道:“李密確狡猾,金墉城背靠邙山,故沒有後顧之憂。若我們進軍金墉,他便可在山內暗伏奇兵,殺我們一個意想不及。“

楊公卿道:“非但如此,若須棄守金墉,他可穿過邙山,渡過大河,退守河北的重鎮河陽,那亦是李密前線大軍和後援補給的後勤基地。在戰略上,這佈局是無懈可擊的。

所以倘若李密不主動來攻,我們根本拿他沒法。若妄然進攻洛口,給他從金墉出兵攻破偃師,我們的遠征軍便只有全軍覆沒的下場。“

此時寇仲和徐子陵已對敵我雙方的形勢有了深入的理解,始明白地理環境在戰爭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楊公卿嘆道:“所以我對寇小兄示敵以弱的誘敵之計是全力支持的,否則若讓李密傍河西出以逼東都,引我們從偃師發軍,而他立即折返金墉,那時我們只能退回偃師,如此數次,我們將被他牽着鼻子走,疲於奔命,不敗纔是奇事。“

寇仲正是早知李密有此妙策,纔想出示弱誘敵之計,只是千算萬算,也算不到王世充真差點會掉命。

徐子陵淡淡道:“若我們苦守偃師,憑李密現時實力,究竟有沒有法子攻破城池呢?“

楊公卿傲然道:“李密的傷疲之兵能有多大作爲?只要城內有足夠的糧草,我便包保可把城守住,不教瓦崗賊衆得逞。“

寇仲哈哈笑道:“有大將軍這番話,立時引得小弟計上心頭,就讓我們來一招請君燒糧的妙着。“

王玄恕恍然道:“這確是誘敵的上上之計。我們可把假糧草運往浮橋南岸的軍營,擺出刻日進軍洛口的姿態,假若敵人認爲成功燒掉糧草,便會立即起兵南來,是否這樣呢?“

寇仲搖頭道:“二公子仍差一樣沒有猜對,就是我們要讓他燒真糧草,只要留下夠十日的糧草便成了。“

除了徐子陵外,三人都愕然以對。

寇仲成竹在胸的道:“只有真的讓他燒掉糧草,纔可騙過李密和沈落雁。這也是被斧沉舟,背城一戰之法,讓下面的人下了決死之心,纔可一戰定得江山。“

楊公卿深吸一口氣道:“這不嫌太冒險嗎?“

寇仲豪情勃涌的奮然道:“不行險着,如何可擊敗百戰百勝的蒲山公李密?正因沒有人猜到我們會這麼膽大包天,所以纔會中計。只要擊敗李密南下的主力軍,單雄信那批老弱殘兵還有什麼作爲。那時我們兵分兩路,一取金墉,一逼洛口,糧草可再從東都源源送來,不用擔心給人截斷補給哩!“

楊公卿臉色乍晴乍暗,顯是猶豫難決。

徐子陵沉聲道:“現在東都自顧不暇,若李密採取堵截之法,我們勢將成爲孤軍,早晚會因糧草不繼而失陷。既是如此,不若誘李密速來決戰,那時我們起碼有一個致勝機會。“

王玄恕臉無血色的提醒各人道:“但只有一個機會。“

楊公卿仰首望上屋樑,好一會才道:“舊朝之時,尚書大人每次與李密交戰,均非輸在軍力,而是敗在戰略之上。今次我們兵力及不上對方,唯一方法便是倚賴戰略,好吧!我就陪寇仲和李密賭一手,看看老天究竟站在那一方。“

王玄恕急速地喘了兩口氣,以渲泄緊張的心情,問寇仲道:“玄恕是負責保護糧草和營倉的,究竟此事該以何種方式進行?是故意張揚還是……“

寇仲笑道:“唱曲必須唱全套,演舞也要演全套,如此觀者才認爲你沒有欺場。對嗎?“

最後那句卻是向盯着他的玲瓏嬌說的,後者俏臉微紅、垂下頭去。

自表示過有點歡喜寇仲後,她便很易因他而霞生玉頰。

王玄恕點頭道:“玄恕明白了。唉!此計若非出自軍師之口,玄恕必會大力反對。“

徐子陵道:“此事不但要有那麼慎密,便那麼慎密去進行;還要在城內嚴格執行城防軍令,禁止任何人出入城門。除非有大將軍的批准,否則將兵均須留在營內候命,晚上更實施城禁。“

楊公卿點頭道:“理該如此,糧食移離倉庫後,即改以其它假貨充數。我將把二萬部隊陸續調往河南的木寨,擺出進攻洛口的姿態。“

寇仲接口道:“還要派箭手在城牆站崗,如有信鴿一類的飛禽想飛往城外,便把它射下來,更要防止有人借通往城外的渠道送出消息,如此才能使人入信。“

楊公卿笑道:“你不怕真的把消息完全截斷嗎?“

寇仲苦笑道:“我是怕李密連我們的餘糧都燒掉,那就糟糕之極了!“

.........

蘇白與寇仲恢復本來臉目,策馬出城,沿洛河朝浮橋的方向緩行。

日正西沉,對岸營地燈火點點,炊煙四起,表面雖似寧靜和平,但內裡卻蘊含着山雨欲來前把人壓得透不過氣來的感覺。

寇仲笑語道:“陰癸派似乎忽然消聲匿跡,不知是否想坐山觀虎鬥呢?“

蘇白沒有說話深吸一口帶着河水氣味的清新空氣,縱目遙望對岸遠處林木蒼鬱,疊翠層巒的峻嶺叢山。

洛水過了偃師的河段,下游曲折迂迴,青山連綿,岸旁樹木蔚然深秀,山花怒綻,三十多艘泊岸的戰船彷如圖畫中的點綴物。

寇仲嘆道:“很久沒有聽過秦叔寶的消息,不知他仍否爲李密效力,不要一個錯手把他也殺了。“

蘇白開口道:“沈落雁很清楚秦叔寶是個怎樣的人,更知道他和你的關係,所以絕不會讓他參與這場戰役,你大可放心。“

兩人來至浮橋處,勒馬停下,讓一隊五十多輛的騾車渡橋。

由於浮橋有一定的負重限制,故每次只能讓一輛騾車通過。

浮橋的兩邊均築設高超達十丈的望臺,上有哨兵箭手站崗,以監察戒備。

寇仲低聲道:“若李密按兵不動,又不派人來燒糧倉,我們索性只留五千人在偃師,其它人悉數分水陸兩路往攻洛口,趁洛口兵力薄弱,我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奪城;然後再從容返回偃師,拖住李密的後腿。李密退,我們便固守洛口,這正是李密勝宇文化骨的方法。“

當時宇文化及將輜重留在滑臺,率軍北攻黎陽,徐世績棄守黎陽西保倉城,而李密則以二萬步騎兵屯於清淇。宇文化及佔領黎陽後,分兵包圍倉城。李密逐與徐世績遙相呼應,深溝高壘避而不戰。不過若宇文化及攻倉城,李密就從清淇出兵攻他後方,形成對峙之局。直至宇文化及糧盡,才以先詐和後反擊之法,敗宇文化及於童山。

寇仲的方法不是行不通,但卻必須做到兩件事,首先就是要蕩平楊侗的禁衛軍,使東都安定下來;其次須切斷金墉和河陽的補給線,其中尤以後者難以辦到,否則最多也是對峙之局。若待到李密恢復元氣,情勢便更不妙。

蘇白斷然道:“放心吧!李密一定會來的。而且快得出乎你意料之外。因爲他認定自己真的重創了王世充,而東都則亂成一團,此時不來,更待何時?“

寇仲苦笑道:“蘇先生恐怕不知道我現在的心情,竟陵之役只是適逢其會,時間上根本不容你去想。但今趟卻是正正式式謀定後動,調車遣將的對壘沙場。如若輸了,就算幸保小命,但亦會信心盡喪,以後都不用再出來混了。勝敗乃兵家常事只是說來好聽,大多數人兵敗後都一蹶不振,而今次我更是輸不起。若李密勝了,天下就變成兩李之爭,其它人只能靠邊站。“

蘇白道:“擔心有什麼用,你本是一無所有,最多不外打回原形。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例如忽然來場雷雨,說不定便可將形勢完全改變,戰場上實在有太多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因素。“

寇仲默然片刻,卻聽到蘇白說道:“我家鄉有位狠人時常有一句話掛在嘴上,寇仲可否願意聽一聽?”

寇仲知曉這是蘇白在開解自己,欣然道:“蘇先生請說。”

“論成敗,人生豪邁,大不了重頭再來!”蘇白說道。

那位遼北的著名狠人,雖然沒有做成什麼大事,但是對方那種百折不撓,屢敗屢戰的精神卻是許多人不具有的。

論成敗,人生豪邁,大不了重頭再來!

寇仲細細的品味這句話,簡簡單單幾個字,卻是充滿了豁達與豪放。

“多謝先生教誨,寇仲懂了。”寇仲出聲道。

蘇白點點頭,沒有說話。

見車隊已安然渡河,兩人登橋而上,浮橋已盡,兩人朝木寨大門馳去,沿途擠滿車馬兵員,但在沉重的戰爭壓力下,不但沒有人談笑喧譁,更罕見笑臉。

此時兩人馳入兵寨,門禁森嚴,未經檢查的車輛均不準進入。守門的兵衛見到寇仲,都態度恭敬,顯示出寇仲在他們心中崇高的地位。

他們在營中與楊公卿和王玄恕共,玲瓏嬌則去了偵察敵情。席間寇仲趁機向楊公卿請教各種軍事問題。

蘇白的身份是寇仲藉口自己請來的外援,名字用的是蘇子秋這個自號。

蘇白一時間好奇心起,問道:“我在南方時,曾見杜伏威強徵鄉農入伍,極不人道,東都的大軍又是怎樣來的?“

楊公卿呻一口熱茶,道:“自秦開始,直至南北朝,一直以徵兵之法爲主,間有募兵,只是輔助之用。所謂徵兵,就是成年男子均須入伍,無事時服役若干年,有事時則上戰場。但自西魏開始,推行府兵制,平時在家生產,農閒時訓練武事。每年要到京師或邊地戍衛一月,戰時上戰場,戰罷歸家,武器、裝備、糧食都要自備。“

王玄恕嘆道:“楊廣徵戰連年,使戰士長期遠戍,今他們難以忍受,不是開小差逃亡,便是叛亂作反,所以爹改採募兵制。在這時勢中,只要糧餉充足,自有勇力者肯賣命,遠勝徵兵之制。尤其是親衛兵隊,更必須要視之作爲終身事業,並甘於高薪厚祿的正規職業軍人,否則將成多而無當或尾大不掉的局面。“

寇仲不解道:“憑東都的財力,爲何招募的軍隊反不及李密的人多勢衆?只要變賣些楊廣遺下來的珍寶,不是可多召大批人馬嗎?“

蘇白卻是突然笑道:“你沒有聽過凡兵務精不務多嗎?李密以數十萬大軍,扭盡陰謀詭計,又趁宇文化及缺糧,仍只落得個慘勝的結局,便知精兵的重要性。古聖有云:‘兵愈多者力愈弱,餉愈多者國愈貧。如若無休止地增兵,只會造成冗兵叢集的局面,弄至生產荒廢,民不聊生。“

頓了頓續道:“人多是沒有用的,還要看裝備糧餉是否配合得來。所以募兵宜嚴加選擇,淘汰冗贅,以質取勝。李世民之所以每戰必勝,便在於選練出一隊由千餘名精銳組成的‘黑甲‘騎兵,伺機突擊,屢建奇功,所向被靡。人數雖少,卻無懼敵陣的千軍萬馬,只要對方陣腳一亂,己方大軍便趁勢狂攻,內外呼應,令敵人飲恨沙場。“

第五百四十七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實力強橫的宇文成都第二百二十四章 廣宗決戰4第四百一十九章 遇襲第二百二十三章 廣宗決戰3第二百六十章 反抗第三百零七章 鬥劍第四百章第三百六十五章 這酒菜讓人不敢下筷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巾應對第四百二十章 瓦崗第五章 迴歸第八十七章 威脅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同利益,襲殺第二十六章 驗證第四百六十八章第一百章 興師問罪第四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三章 黃巾亂起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九十二章 上船第七十五章 坐實第十章 交手第十章 交手第五百二十七章第五百一十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寒冰真氣第三百零六章 交手第三百三十章 誤傷第二百六十三章 各方反應1第二十一章 潰散第四百七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的敵人第六十章 路引,李文書第四百零二章 天刀第一百五十二 心思的轉變第一百二十二章 勝負第四百三十六章 董家酒樓 ,蘇白現第二百九十五章 控制第七十三章 你承擔不起第二十四章 告狀第三百二十八章 師徒對決第五十七章 新的任務 李靖的苦惱第三百六十章 出聲第六十七章 劫道第四百四十七章 討要和氏璧,爭論第二百二十七章 同歸於盡第三百零三章 不會坐視不理第四百八十二章第四百零六章 煮酒論羣雄第一百一十九章 實力強橫的宇文成都第二百六十一章 圍攻第三百九十章 救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拉攏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宇文成都1第四十二章 發現第四百一十五章 意料之內第五百三十八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入夥第三百七十七章 讓我去斬斷他們的念想!第十一章 吐血 認慫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旨第二百九十八章 細話第一百六十三章 準備1第三百零四章 無題第一百九十八章 軍情如火第二百八十二章 老狐狸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2第二百零六 望風而逃第六十章 路引,李文書第四百九十九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爲什麼不將糕點做大一些第三十二章 你就是蘇白第五百一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某,蘇白第三百七十六章 我沒想要出手的。第二百七十四章 危機第一百七十章 氣憤的袁本初第三百四十三章 動手第四百六十七章第三百六十二章 勝負已分第八十五章 徐茂公第三百一十一章 被困第一百二十六章 橫生波瀾第三百零五章 攔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準備1第二百一十一章 試探第七十章 敲山震虎第七十九章 蘇白的劣勢第八十四章 伏兵第四百三十章 本將軍爲和氏璧而來第三百五十二章 做個見證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宇文成都1第四十二章 發現第二百二十章 道兵來歷第三百四十三章 動手第七章 客棧第二百六十七章 提議
第五百四十七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實力強橫的宇文成都第二百二十四章 廣宗決戰4第四百一十九章 遇襲第二百二十三章 廣宗決戰3第二百六十章 反抗第三百零七章 鬥劍第四百章第三百六十五章 這酒菜讓人不敢下筷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巾應對第四百二十章 瓦崗第五章 迴歸第八十七章 威脅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同利益,襲殺第二十六章 驗證第四百六十八章第一百章 興師問罪第四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三章 黃巾亂起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九十二章 上船第七十五章 坐實第十章 交手第十章 交手第五百二十七章第五百一十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寒冰真氣第三百零六章 交手第三百三十章 誤傷第二百六十三章 各方反應1第二十一章 潰散第四百七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的敵人第六十章 路引,李文書第四百零二章 天刀第一百五十二 心思的轉變第一百二十二章 勝負第四百三十六章 董家酒樓 ,蘇白現第二百九十五章 控制第七十三章 你承擔不起第二十四章 告狀第三百二十八章 師徒對決第五十七章 新的任務 李靖的苦惱第三百六十章 出聲第六十七章 劫道第四百四十七章 討要和氏璧,爭論第二百二十七章 同歸於盡第三百零三章 不會坐視不理第四百八十二章第四百零六章 煮酒論羣雄第一百一十九章 實力強橫的宇文成都第二百六十一章 圍攻第三百九十章 救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拉攏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宇文成都1第四十二章 發現第四百一十五章 意料之內第五百三十八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入夥第三百七十七章 讓我去斬斷他們的念想!第十一章 吐血 認慫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旨第二百九十八章 細話第一百六十三章 準備1第三百零四章 無題第一百九十八章 軍情如火第二百八十二章 老狐狸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2第二百零六 望風而逃第六十章 路引,李文書第四百九十九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爲什麼不將糕點做大一些第三十二章 你就是蘇白第五百一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某,蘇白第三百七十六章 我沒想要出手的。第二百七十四章 危機第一百七十章 氣憤的袁本初第三百四十三章 動手第四百六十七章第三百六十二章 勝負已分第八十五章 徐茂公第三百一十一章 被困第一百二十六章 橫生波瀾第三百零五章 攔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準備1第二百一十一章 試探第七十章 敲山震虎第七十九章 蘇白的劣勢第八十四章 伏兵第四百三十章 本將軍爲和氏璧而來第三百五十二章 做個見證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宇文成都1第四十二章 發現第二百二十章 道兵來歷第三百四十三章 動手第七章 客棧第二百六十七章 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