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逐漸接近崩潰的邊緣,鮮血漸由眼耳口鼻甚至皮膚滲出來,若非他們經過改造的經脈的容忍度遠超乎任何練氣之士,那捱得到這一刻。
先天真氣早停止進入體內,元精這禍源卻被完全發動,化氣的速度則逐漸遲緩下來,當化氣完全停頓時,元精將像氾濫的洪水般衝破不能再承受半點壓力的堤防,侵進五臟六腑去,致兩人於死地。
兩人直覺感到這無可避免的悲慘結局,偏是回天乏術,全無解救辦法。
際此生死關頭,雖隱隱知道與邪帝舍利有關,事實上兩人仍未把握到體內發生了什麼事,就算完蛋亦是死得不明不白。
真氣的運轉愈趨緩慢,忽然完全停止下來,靜得就像大風暴來臨前的死寂。
“轟“!
渾身經脈一齊顫動,接着膨脹開去,正心叫吾命休矣時,驀地兩頭背手多處地方傳來剜心劇痛。
“蓬“!
元精元氣像洪水找到缺口般立即往外出,兩人全身一鬆,壓力盡減,神智回覆清明。
同時睜目,才發覺正身陷敵人重圍之內,火把光將他們照得纖毫畢露。
呻吟聲在四周響起。
八名敵人兵折人傷的倒在四方,口鼻全滲出鮮血,兩人定神一想,再看看自己身上的多處傷口,始曉得這些偷襲的敵人成爲救回他們小命的犧牲品。
他們從地上彈起,迎上李元吉、可達志等一衆人等驚疑不定的眼神,暗叫好險,身上的傷口只是皮肉之傷,可見在敵人兵器甫砍入肉,真氣立即把兵器反震開去,將敵人重創。如此驚世駭俗的功夫,恐怕寧道奇都辦不到,難怪一舉把敵人全鎮懾着。
齊王李元吉一振手上裂馬槍,喝道:“今趟你們將插翼難飛,識相的就自作了斷,本王敬你們是兩條漢子,定會給你們保留全。“
徐子陵傲然卓立,環目一掃,林內人影幢幢,除李元吉、可達志、梅、宇文寶、邱文盛這幾個特級高手外,尚有其他好手逾二百之衆,任他們功力如何突飛猛進,力拚下去將全無幸理。
幸好這是不利羣戰的雪林,不像雪原平地般全無逃走突圍的機會。
可達志這時油然拔出背上狂沙刀,從容笑道:“小弟愈來愈佩服兩位,竟敢在此亡命時刻,仍有膽色心無旁的練功修法,令小弟眼界大開。不知少帥可肯賜教指點,更請齊王破格賜准此戰,在分出生死前,不容第三者插手。“
李元吉一聽知其意,他們一方雖佔盡人多勢衆的上風,但寇徐兩人則有雪林地利的優勢,參照對方屢次成功突圍的輝煌紀錄,誰敢打包票今晚他們不能殺出重圍。兼且在兩人四周尚有八名重傷倒地的手下,一旦混戰首先遭殃的肯定是此八人,在情在理他好該爲他部着想。若可達志能一舉擊斃寇仲,當然是最理想,就算可達志不幸陣亡,亦必損耗寇仲大量真元,又或使其受傷,他將更有把握圍殲兩人。遂即應道:“就如達志所請,只不知寇少帥敢否接受挑戰,本王絕不會食言,你們聽到嗎?“
衆手下齊聲應喏,喝聲整齊劃一,如雪林人無端響起一個焦雷,震得樹杈的積雪涔涔下,冰掛斷折,恰恰抵銷徐子陵和寇仲以真氣震傷八名偷襲者營造出來的壓人氣勢。
梅和宇文寶則心中叫好,他們一向對可達志的強橫霸道看不順眼,最好他和寇仲來個兩敗俱傷,將是一舉兩得。不過心中亦佩服可達志對自己的信心和豪氣。
寇仲先和徐子陵交換個眼神,兩人心意相通,立時對另一方心內的想法看個清楚無遺。
這實在是寇仲渴求的一戰,可惜時間地點無一適合。
寇仲迎上可達志充滿挑戰意味的眼神,淡淡一笑道:“假設可兄肯單獨隨小弟到林外,小弟不但樂意奉陪,更是求之不得。“
徐子陵接着道:“在分出勝負前,在下保證留在林內絕不突圍“。
可達志朝李元吉瞧去,徵詢他的意見,只看他神情,敵我雙方都感到他渴求一戰的意向。
李元吉聽得頭大皺,暗忖假設在這個己方佔不到半點便宜的情況下可達志不幸戰死,自己如何向李建成或突厥人交待。雖說可達志刀法蓋世,可是對手乃名震天下的少帥寇仲,更兼剛目睹他以“護體真氣“不懼兵刀的震傷八名手下的駭人異象,那到他不爲之猶豫。
林內寂然無聲,人人屏息以待李元吉的決定。
月色從天際下微弱色光,輕照雪林。
李元吉緩緩舉起裂馬槍,遙指寇仲,大喝道:“原來寇仲只是膽小如鼠之徒,殺!“
“殺“字才起,手中長槍化作芒虹,人槍合一的朝刀尚未出鞘的寇仲疾射過去,其他人立即蜂擁而上。
大戰展開。
寇仲掣刀出鞘的同一剎那,徐子陵拔身旋轉而起,衣袖拂掃,帶起一卷卷的勁風,吹得樹上積雪四散激濺,製造出一場人造的大雪,且此雪不同彼雪,蘊含他的真勁,若不幸被擊中穴位,護身真氣較弱者肯定吃虧。
“鏘“!
寇仲狠狠一刀劈在李元吉攻來急疾如風的裂馬槍頭上,李元吉渾身劇震,竟被他劈得往後退開,後面的招數完全施不出來。
同樣的一槍,當日寇仲被殺得汗流浹背,今日卻隨手破解,就算寇仲再不明白邪帝舍利於他的作用,也知自己功力大進,若此時乘勝追擊,肯定可佔盡上風。
梅的槍,可達志的刀,邱文盛的劍,分從三方攻至。
寇仲哈哈一笑,借李元吉槍擊反震之力,追在徐子陵腳下騰空而上。
悶哼四起,包圍圈內圍的十多束火把大半熄滅,僅餘的亦被雪粉颳得明暗不定,雪林變得有如鬼域。
積雪仍不住射,隨着徐子陵往上升起,一蓬一蓬的雪粉狂暴的激濺襲敵。
獵犬狂吠戰馬尖嘶。
“當“!“叮“!
寇仲左右開弓,分別硬擋可達志的刀和梅的金槍,又以足尖踢歪邱文盛攻來的一劍,看似氣勢如虹,其實卻是體內血氣翻涌,只好借勢加速上拔,後發先至的過徐子陵。
可達志三人被震得掉回地上,心下駭然,益感寇仲的功力深不可測。
徐子陵由於凌空發勁,此時一口氣已盡,更無能換氣,幸好寇仲大手伸來,兩手相握,帶得他續往上攀,攸忽間來到一株大樹頂的橫幹上。
李元吉重整陣勢,待要上騰,只見林木間盡是飛舞的雪點,竟失去兩人的蹤影,心叫不妙,硬是拔身而上,純憑直覺攻向上方。
其他人紛紛上撲。
寇仲和徐子陵暗喜捱過最艱苦的一刻,沒有給敵人纏死,前者用力一揮,揮得徐子陵打了個轉,接着輪到徐子陵發勁,就在李元吉裂馬槍攻來之前間不容髮的一刻,兩個人變成一個急旋的風車,橫飛開去,帶起一卷狂勁風,樹上積雪像遇上大風暴般四散飛射,一時間漫空風雪,像煙霧般爲他們提供最佳的掩護。
火把光被濺得明明滅滅,兼之狗吠馬嘶,驚呼口匕喝,視野難清下形勢混亂至極點。
兩手放開。
寇仲和徐子陵在樹頂幾個縱躍,硬闖出陣腳大亂的敵人包圍網,往雪林深處逃逸。
敵方武功較高者從地上躍起攔截,卻給兩人見招拆招的轟回地面去,遇上攔截者衆,他們就以剛領悟回來的“護體真氣“,加上借勁卸勁的本領拚着受點皮肉之傷,只選前方廓清障礙,不肯被纏上片刻,若非如此,給正從後方窮追不捨的可達志、李元吉等大幫人馬趕上,休想有脫身的機會。
由於樹頂高低有異,大大有利於他們縱躍逃走。在這種形勢下,他們凌空換氣的看門口本領更發揮出神效。
“鏘鏘“!
兩名突厥高手突然從藏身的樹杈竄出偷襲,長矛像兩道閃電般猛攻徐子陵的下盤,而徐子陵正忙於應付凌空攻截的三名刀手,後方的寇仲見勢不妙,猛轉一口真氣,一個倒栽蔥,變成頭下腳上,井中月猛砍兩刀,刀無虛發的命中兩把長矛。
兩突厥高手被他劈得矛折人傷的墜跌下去,寇仲就藉此反震之力,順手一把抓着徐子陵背後的衣服,借力騰昇,讓左右攻來的敵人全撲個空。
抵達樹頂上兩丈許的高空,輪到徐子陵換氣,就那麼帶着寇仲橫空而去,終成功突破包圍網,躍回地面,越樹穿林的溜之夭夭。
兩人踏着溪流往東疾走近五里路後,前方是連綿的山脈,雪林隨山劫往上延展,愈高愈是陡峭。
他們不驚反喜,朝上攀爬,不片刻來到山危崖處,往下瞧去,只見幾條火龍閃爍明滅的向着他們上山處趕來,犬吠馬嘶破壞了雪林荒嶺的寧靜。
兩人借林木的掩護,先往夜空探索,找尋獵鷹的蹤跡。
寇仲笑道:“那扁毛畜牲定是累透哩!再無力在天上飛來飛去。“
徐子陵道:“你可能只說對一半,鷹兒該在主人的肩上歇息,需要時定會出動。“
寇仲搖頭嘆道:“若我是李元吉,早就鳴金收兵回長安睡覺,在剛纔的情況下,仍讓我們突圍逃走,何況現在的地勢環境?“
徐子陵搖頭道:“李元吉好勝喜功,怎肯罷休。可達志則習慣了外艱苦作戰的環境,不會輕易認輸,除非我們能離關中,否則這些吊靴鬼絕不肯放過我們。“
寇仲大感頭痛,道:“有什麼方法可撇掉那頭討厭的扁毛畜牲?“
徐子陵沉吟道:“只有一個辦法,也是最危險的辦法。“
寇仲雙目亮起來道:“你是指大河。“
徐子陵斷然道:“只有借水遁一法,我們纔有希望避過獵鷹的銳目,否則一但走出山林,鷹兒就會發現我們。來吧!“
天色微亮時,兩人越過七、八座大小山丘,抵達樹林邊綠的疏林區,外面是一望無際的雪原。
依寇仲估計,若折北而行,午後時份可抵達黃河南岸,但這段路卻難蔽行蹤,在光天化日下更難避過鷹兒的搜索。
可以斷定黃河沿岸乃敵人重兵所在,因爲那是離開關中最直接便利的捷徑,順流而下,兩天即可出潼關。
潼關雖爲天險,可是隻針對東來的敵人而言,從西放流疾下,只要捱得過矢石,片刻即可過關。
徐子陵把目光從天空收回來,低聲道:“你的情況如何?“
寇仲仍在搜索鷹蹤,答道:“我的力氣比前好多哩!走了這麼大段路,仍不覺氣喘,陵少有什麼提議?“
徐子陵笑道:“我是個懶人,只能有懶人的提議。你有沒有把握憑內呼吸閉氣藏在雪下個把時辰呢?待敵人走後我們痛快的睡一覺,入黑後再潛往大河。“
寇仲道:“我也只能想到這個辦法,在這裡還是到外面呢?“
徐子陵道:“這下面說不定樹根交錯,來吧!“
兩人覷準十多丈外兩個小丘間積雪特厚的一片雪地,展開【踏雪無痕】的功夫,電疾而去,接着平躺雪地上,先肯定天空沒有鷹蹤,再運功往下沉去。
徐子陵嘆道:“還記得當年離開縈陽,我貪玩沉進雪下,後來還因此擊退宇文成都。“
寇仲正運功迫出熱力,溶解臥處的冰雪,想起當日情景,不由滿懷感觸,當時的六個人,崔冬當場被殺,素素雖逃過大難,後來終爲香玉山憂困鬱病而亡,前塵往事,一幅一幅掠過心頭。
瞬那間兩人沒入雪層下,爲怕給狗兒嗅到衣服上的血腥味,直沉至深達五尺的積雪底貼到實地,他們才罷休。
雪層下一片寧靜,只有他們的心跳和血脈流動的聲音,點綴着這奇妙的世界。
事實上他們是在別無他法下行險一博,假設敵人來到他們上方,有很大機會發現上面雪溶的痕跡,又或高手如可達志之輩,對他們的存在會生出感應。
他們運功封閉全身毛孔,使體熱不致外,亦令寒氣不能入侵,口鼻之氣斷絕,內呼吸循環不休,進入胎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