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回 綁票之爭

劉明等這些朝中的文武大臣說完了,那都驚呆了。

劉明真沒想到,竟然還會有人這麼去想。這些古代人的腦袋都怎麼想的?這董卓分明就是在搞綁架。而這些人竟然還想着去追隨綁匪。劉明這回算是開了眼界了。

而這時,馬日碑躬身向劉明說道:“太尉大人,我等皆認爲應遵循先帝遺詔,只是在這去留之上,有些分歧。太尉大人身爲先帝指定的輔政大臣,還請在離去之前,給我等作個評判。”

劉明清醒過來,知道現在的問題就在王司徒的這幫所謂的清流之上。當下,劉明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本公愚見,此國賊董卓,禍亂朝政,劫持天子,罪在不赦。諸公如去長安護駕,必招國賊董卓的殘害。而且,諸公前去,那國賊董卓,還可假借天子與諸公的名義,亂下詔令。如此一來,這天下志士,如不詳查,實難分辨真僞。易爲國賊董卓所乘。所以諸公還是以留在洛陽,主持朝政爲宜。”

劉明這回可是把話說得算是夠透徹了。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也全都擺了出來。滿以爲這回這些清流就應該沒有什麼其他可說的了。肯定會全都留在了洛陽。沒想到,雖然這些人全都覺得劉明說的有理。可那王司徒還是說道:“太尉大人所言甚是。可如今天子身邊如無一個大臣爲天子分憂,護駕。則朝廷的體統何在?我等朝臣豈可畏死,而舍義。而且,那董卓如果因此認爲天子無足輕重,而起歹念,傷害了天子,那豈不是我等護駕無功之罪?”

王司徒的這幾句話一說,這朝中的文武大臣全都無話了。紛紛得點頭稱是。

劉明算是服了,竟然還有這麼愚忠的人。不過,那王司徒說得也有些道理。畢竟那綁匪撕票的事,就從來沒進過自己的考慮範圍之內。反正那國賊董卓不管是撕票也好,不撕票也好。跟自己是沒什麼關係的。

王司徒看大夥都認同了自己的觀點。又對大夥說道:“雖然咱們一定要有人去長安爲天子護駕,牟利。可太尉大人所慮那國賊董卓,假借天子的名義,以及我等之口,亂下詔令之事。也不可不防。不如以馬大人和慈明公爲首,留在洛陽主持朝政。聯絡本初等人,謀劃迎取天子之策。而就由我及其他幾位大人前去長安護衛天子。我等到了那裡,也可隨機應變,即策應天子的安全,也好與諸位大人,裡應外合,共破長安,擒下那國賊董卓。立下不世之功。”

衆位大臣聽王司徒要如此就義,紛紛敬佩不已。而那荀爽也向王司徒說道:“老朽已被罷了官職。如何再配與馬大人等在此主持朝政。不如老朽也隨王大人到長安護衛聖駕。老朽雖然年邁,可也跑的動幾裡道路,出的了幾分謀略。”

荀爽一說完,那楊彪、董琬也表示要與王司徒一同前去長安護駕。

劉明心說,這腦子裡有水的人還真多。可劉明心裡也明白:別說自己和這幫大臣不熟,就算是非常的熟。以這些糟老頭子的年紀,又都是世代豪族出身,他們也未必把自己算到他們的哪一個圈子裡去。而且這幫糟老頭子,如今表面上尊重自己,一個是因爲自己有先皇的遺詔,身爲輔政大臣,又有太尉的官職,和安國公的爵位在那擺子了呢。可最主要的還是因爲自己的軍馬衆多,實力強大,這些大臣全都畏於自己的武勇。不敢不尊重自己。可如今這自己大臣們說貼己話的時候,自己還真插不上言。

可此時,那王司徒連忙勸止荀爽、楊彪、董琬等人說道:“慈明公,爾等豈能如此說來?那國賊董卓挾持的天子所下的命令,如何可以當得真地?這洛陽的朝政,自是應當由爾等鎮守。那關東的羣雄,皆我等之徒矣。此處不由慈明公等,在此坐鎮,又有何人可以勝任?公等自應恢復官位,留守於此。而且,既然那國賊董卓罷了公等的官職,公等冒然前去長安,反而會引起那國賊董卓的懷疑,而招徠殺身之禍。更有可能壞了咱們的大事。”

荀爽、楊彪、董琬等人聽王司徒說得在理,也就不再堅持。可那荀爽還是說道:“即使如此,老朽等留在洛陽就是。可老朽等的官職,卻是萬不可冒然自主恢復的。如今天下危難之時。我等更應該樹立天子的威信。雖然老朽等的官職,是天子在那國賊董卓的威脅之下廢除的。可既然聖旨已下,我等就該遵守。好以此爲表率,樹立天子的威信。我等的官職等迎回了天子之後,再正其名,也不遲。好在如今的這些關東的豪傑,皆是我等的門徒,應該還會賣老朽幾分的薄面。老朽也就厚顏的在這洛陽,爲朝廷進些心力了。”

這些朝中的大臣,又是誇讚一番慈明公的高義。

劉明也這才明白,爲什麼剛纔王司徒敢誇口解決自己軍隊糧餉的問題了,敢情他們這些人就是袁紹的後撮兒。

不管怎說,反正這最終的結果,和劉明以及郭嘉預料的差不多。劉明也就不準備在引出什麼差頭了。準備和這些朝臣告辭,迴歸幽州。可劉明又想起二弟關羽和紅昌姑娘的大事,得打聽一下這個司徒子師大人是誰?當下劉明客氣的向這滿朝的文武大人問道:“諸公。如今諸事已畢。本公就要回轉幽州平亂去了。只是不知列位大人,那位是司徒子師大人?本公有些私事請教。”

劉明的話音剛落,那自以爲已經是劉明心腹的呂布,就從一旁答言道:“主公。司徒子師大人,就是王司徒,王大人呀。王大人單子名允,字子師。官拜司徒大人。”

劉明頓時覺的有些尷尬,敢情這個和自己說了半天話的王大人,王司徒。就使自己要找的司徒子師大人。瞧自己鬧的這個馬虎眼。這個呂布也真是的……。劉明剛想到這,猛然間把王司徒和呂布二人聯繫到了一起,不由自主得就想到在現代時看過的一齣戲‘風儀亭’王司徒巧事連環計。難道這個王司徒就是那個王司徒不成?那貂蟬也就在王司徒的這裡不成?

想到這裡,劉明又打量了一下王司徒,一看這個王司徒已經五十多歲了,而且可能由於這些日子在董卓的手下乾的不順,爲國事勞心勞力的。如今這兩鬢已經斑白了。露出了幾分的老態。

劉明一下子就更覺得自己替二弟出頭提親,算是對極了。那紅昌姑娘如此一個如花似玉的大美人,小姑娘,哪能就叫這麼一個糟老頭子糟踏了。這整個就是一個老牛吃嫩草嘛。而且就聽剛纔這個王司徒的一番言論,就知道這個王司徒是一個食古不化的腐儒。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紅昌姑娘的後半輩子,毀在這個王司徒的手上。而且如今那個呂布也在自己的手上了。自己也沒必要讓那貂蟬一個小女子去辦男人該乾的是。被那王司徒利用,以身侍賊,便宜了董卓那個傢伙。自己也要想辦法把貂蟬救出來。

而這時,那王司徒看着劉明再打聽了自己之後,就呆呆得看着自己,以爲劉明由於和自己不熟悉,以至於鬧了這麼一個笑話,而不好意思。當下王司徒衝着劉明一笑說道:“太尉大人身爲皇室貴戚,又久在邊關鎮守,不熟悉下官,那也是應該的。這都怨下官在晉見太尉大人的時候,沒有自報家門,和太尉大人說清楚。以至有此誤會。此皆乃下官之錯也。不知太尉大人有何私事要向下官詢問?”

劉明被王司徒這麼一問,回過神來,對王司徒說道:“王大人。請借步說話。”

王司徒隨劉明走到了一旁。

劉明這纔對王司徒說道:“王大人。聽說前日,你路遇兵亂。是我家二弟救了於你。不知可有此事?”

王司徒連忙躬身說道:“下官的身家性命。正是關將軍所救。太尉大人如有差排。下官必要捨命報答太尉大人二弟的救命之恩。”

劉明一聽王司徒如此說。心中立馬就樂了。看起來這件事要比自己預想中的要好辦得多。當下,劉明對王司徒笑着說道:“沒這麼嚴重。只是一件喜事兒。我那二弟在救你之前,先是救下了一個女子。這個女子十分的忠義。而我家二弟,也是一個忠義之人。因此對這個女子念念不忘。而這個女子,就是你府上的紅昌姑娘。因此我家二弟煩勞我這個大哥來此提親。不知王大人可有成人之美?願否與本公結下這一門的親事?”

劉明說完,王司徒就是一愣。王司徒真沒想到如今國難當頭,而這太尉劉明大人把自己拉來這裡,說的就是這麼一回事。王司徒的心中就是有了幾分的不悅。認爲劉明身爲太尉,卻沒有一個輕重緩急。而且這劉明提起的那個紅昌,那也是自己的一塊心頭肉。

王司徒不由自主地陷於沉思當中。想當初:自己出京,巡察地方,瞭解民情,順便回太原老家探視。那一個月來自己親眼見到:大片荒蕪的土地,無數逃亡的人羣,家鄉親人的哭訴,不時可見的餓殍,一幅幅慘不忍睹的現象,猶如一把把利劍紮在他的心上。自桓、靈二帝即位以來,宦官、外戚互相傾軋、殘殺,交替執政,無論是誰上臺,都變本加厲地刻剝百姓,使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加之近年來災害不斷,不是旱澇、蝗雹,就是牛疫、地震,每一次災害,都使老百姓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而黃巾剛被鎮壓下去,朝廷不從中吸取教訓,反而更加殘酷地剝削百姓,外戚、宦官之間的鬥爭也更加激烈。自己曾多次向天子建議,制止朝廷內的幫派爭鬥,減免田租賦稅,讓老百姓有個休養生息的機會。怎奈天子整日沉溺於聲色犬馬,根本聽不進去,自己一片忠言不被採納,身居高位無助於民。而就在這個路上,自己看到在一條小河溝裡,一個小女孩守着一具中年女屍哀哀哭泣。當時自己只見那中年婦女骨瘦如柴,面色蠟黃,不用問也知道是餓死的。而那個小女孩有十二三歲年紀,蓬頭垢面,號哭不止。自己聽得可憐,仔細一問,方知小女孩父親在戰亂中死去,母女二人,乞討爲生,這幾天實在討不到東西,母親把少得可憐的一點剩飯給了女兒,自己卻活活餓死了。自己看那個小女孩可憐,又說話十分的有條理,就把她帶回了府中。當時自己的夫人憐其孤苦伶仃,一無依靠,便把這個小女孩帶在身旁,撫養長成。而自己夫人本因膝下空虛,時起悲感。如今有了那個小女孩,就當做兒女一般,教她女工針指。那個小女孩清洗之後,非但相貌美麗,而且聰慧異常,凡事一教便會,一會便精。惹得自己的夫人,格外歡喜,又教她讀書識字。而那個小女孩對於讀書,尤其是性之所好,朝夕誦讀,從不出外嬉戲,如此一來,不僅是自己的夫人十分愛惜,就是自己也歡喜逾恆。尤其是這一兩年來,這丫頭更是出落得身材窈窕,人品風liu,明眸皓齒,粉面朱脣,真個是花容月貌,玉骨冰肌。恰似天上神仙,實乃人間佳麗。天然的生成千嬌百媚,這世上就真沒有第二人可比了。而自己的夫人因爲自己並無後代,也屢次勸得自己納妾,又看見貂蟬如此美貌,又是她一手撫養成人,才能既然高到極頂,性情更是柔順溫和,便勸自己將其納爲妾媵。那丫頭生性聰明,早已料着自己夫人的意思,服侍之間,也愈加盡心竭力。只待自己明年待其長成之時,就將她受用了。怎麼就又讓這個關將軍給看上了?

第145回 豐收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115回 玄德的機遇第95回 和親第489回 張飛的猛將第284回 笑第249回 皇上跑了第470回 程昱薦諸葛第7回 神仙是整樣練成的第229回 鬥魚傳說第199回 七大寇第46回 埋伏?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508回 信仰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85回 倖存者的指控第161回 結交第35回 張飛怒喝第220回 中伏第483回 殺手六人組第12回 “唐僧”降臧霸第233回 孔明出世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246 虛實之間第477回 驚變第134回 燕雀焉知鴻鵠志第143回 誤會第96回 出走第516回 賣票第52回 劉明當官第121回 槍手第496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第401回 我錯了第611回 鐵甲連環牛第32回 突騎兵和強騎兵第604回 天下亂第42回 誰是誰非第409回 智慧第604回 天下亂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265回 捧得高,摔得狠第10回 按勞分配第583回 上者爲何?第142回 絕技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574回 巧惑司馬第300回 各懷鬼胎第396回 喝酒誤事第142回 絕技第279回 交警第345回 屠殺第622回 程昱逼宮第197回 大規模集團公司第242回 無奈的轉換第57回 快速部隊的好處第358回 咽喉第127回 子龍出山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168回 吃主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508回 信仰第131回 何進謀逆第185回 全力一搏第102回 蹭藥第300回 各懷鬼胎第390回 見解總是不同的第444回 進攻第524回 羣衆力量第9回 虎嘯山莊第42回 誰是誰非第518回 五雷正法還是手雷第621回 是計不是計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第462回 砸倒一切全無敵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574回 巧惑司馬第540回 張飛的價值第554回 巫神黃月英第331回 無奈馬超第19回 聚英樓衆豪傑歸心第116回 呂布第572回 慫恿第293回 西征(中)第299回 千葉第53回 正名第296回 雄圖壯志第606回 三路大軍第336回 闖聯營(中)第403回 神槍,槍神第149回 叫屈第167回 常勝子龍第519回 逼供第276回 張飛的智慧第520回 根第270回 突破第482回 膽大包天的呂布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275回 陣第523回 始末
第145回 豐收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115回 玄德的機遇第95回 和親第489回 張飛的猛將第284回 笑第249回 皇上跑了第470回 程昱薦諸葛第7回 神仙是整樣練成的第229回 鬥魚傳說第199回 七大寇第46回 埋伏?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508回 信仰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85回 倖存者的指控第161回 結交第35回 張飛怒喝第220回 中伏第483回 殺手六人組第12回 “唐僧”降臧霸第233回 孔明出世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246 虛實之間第477回 驚變第134回 燕雀焉知鴻鵠志第143回 誤會第96回 出走第516回 賣票第52回 劉明當官第121回 槍手第496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第401回 我錯了第611回 鐵甲連環牛第32回 突騎兵和強騎兵第604回 天下亂第42回 誰是誰非第409回 智慧第604回 天下亂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265回 捧得高,摔得狠第10回 按勞分配第583回 上者爲何?第142回 絕技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574回 巧惑司馬第300回 各懷鬼胎第396回 喝酒誤事第142回 絕技第279回 交警第345回 屠殺第622回 程昱逼宮第197回 大規模集團公司第242回 無奈的轉換第57回 快速部隊的好處第358回 咽喉第127回 子龍出山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168回 吃主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508回 信仰第131回 何進謀逆第185回 全力一搏第102回 蹭藥第300回 各懷鬼胎第390回 見解總是不同的第444回 進攻第524回 羣衆力量第9回 虎嘯山莊第42回 誰是誰非第518回 五雷正法還是手雷第621回 是計不是計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第462回 砸倒一切全無敵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574回 巧惑司馬第540回 張飛的價值第554回 巫神黃月英第331回 無奈馬超第19回 聚英樓衆豪傑歸心第116回 呂布第572回 慫恿第293回 西征(中)第299回 千葉第53回 正名第296回 雄圖壯志第606回 三路大軍第336回 闖聯營(中)第403回 神槍,槍神第149回 叫屈第167回 常勝子龍第519回 逼供第276回 張飛的智慧第520回 根第270回 突破第482回 膽大包天的呂布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275回 陣第523回 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