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回 天下亂

許都,曹操府邸。曹操看着眼前的這份通告,也呆呆的發楞。周圍,曹操的那些親族、心腹。也是沒有一個有精神的。

召集天下各鎮諸侯前往幽州朝賀天子繼位。那不就跟曹操當初擁立劉協當天子的時候,如出一轍嘛。

想當初,曹操用這招的時候,曹操是別提有多滿意了。效果相當的不錯。大量的人力,物力全都在第一時間聚攏到一起,極大的壯大了曹操的實力。使曹操的實力有了一個質得飛躍。可如今,輪到曹操被劉明耍這一手了。曹操別提有多難受這要是去,不用說了,肯定跟曹操當初做的一樣,絕對用一些虛職,命升安降,把曹操給架空了沒跑。曹操明知如此,那哪還能去的?

可問題是,如果不去,必然給劉明手下的那些羣臣落下不臣的口實。那劉明的兒子剛當天子,那劉明這當老子的,怎麼的也得新官上任三把火,給他兒子立立威風。到那時,那可就是正面對敵劉明,再無迴轉的餘地了。

曹操如今真好如風箱中的耗子,兩頭受氣。

說實在的,這個問題歸到底,還是曹操的實力不如劉明強橫。這要是換了一個其它勢力,實力但凡比曹操遜色一些,或者只是稍微高過曹操一點,曹操在生死存亡的關頭,那都不會這麼猶豫和爲難。曹操一準的就會傳檄天下,給王允扣上一個叛國偷盜玉璽的帽子。說那個聖旨是假的。反正皇上劉協還在曹操的手中。曹操本人回來了,自然可以讓劉協隨便說了。

但是,如今劉協禪讓的,偏偏是劉明的幼子。那劉明的實力已經是強大無比了。曹操本就沒有任何的信心可以戰勝劉明,一直就是靠着正統的帽子來圈着劉明地情面。如今劉明有了正統大義,政治上佔了有利地上風。曹操如何還敢不承認,那不是逼着劉明出兵麼?

畢竟曹操還是劉明的大舅哥,而且曹操最早起兵的時候,也只是想建立一番功勳。並沒有造反的野心,再加上。如今曹操還要考慮整個曹氏家族以及夏侯家族地傳承和利益。此時曹操甚至有了就此歸順劉明,保全家族的想法。

過,曹操這麼多年來的努力,不管說外界環境的逼迫也好,還是曹操的野心在良好的時局中成長也好。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曹操,那是無論如何也割捨不得的。而且,就算曹操捨得,跟隨曹操這麼多年的衆將,那也割捨不得地。曹操的一舉一動,代表的不僅是曹操本人,那還代表着所有支持曹操的那些臣子、將官,以及大大小小的家族和豪門。豈是曹操可以隨意草率決定地。

這一點上,靠着聚攏衆多家族勢力。快速發展起來的曹操,那就沒有一拳一腳,白手起家的劉明來地隨意。劉明的那些實力,那可絕對是劉明一個人說了算得。雖然劉明隨和,老是開會討論通過。可只要劉明想幹地。那就不會有任何的人和勢力能成爲阻撓。

而除了這些讓曹操煩心並猶豫不決的原因之外,曹操已經成長起來的野心,那也在煎熬着曹操。都已經到了一定地位的人。再讓他重新一無所有,重新屈居人下。那是更加難以忍受的。不管別人如何,曹操可是萬難忍受的。

靜寂了半天,還是最近靠着大江漂木,解了曹操危機的司馬懿,率先打破了這種沉靜。

如今的司馬懿,畢竟還是年輕,少了幾分老練。要知道,在歷史上:司馬懿因爲才華出衆,曹操在世的時候,沒少受到曹操壓制。這纔有了與諸葛亮對陣時的老練沉穩。而且,一直等到曹丕去世,連帶曹操當初核心親族集團也全都去世了,這才謀得了曹氏的基業。

可如今,司馬懿剛剛出世,既沒有奪位的野心,又是少年得志,自然多了幾分銳氣,少了幾分顧及。見衆人皆心憂不語。忍不住就站出來說道:“丞相,而今劉明通傳天下,立起幼子繼承大統。雖對我等持長的大義極爲不利,可卻也挑明瞭當今局勢,劉明稱霸之心再無遮攔。我等不是與之爲敵,就是要屈居於旗下。”

司馬懿得朗朗之聲,在如今這個沉寂的大廳裡,格外顯得振耳。衆人的心思,不由得都集中在了司馬懿得身上。司馬懿說得有道理啊。

而這時,司馬懿見衆人全都注意着自己,越發的意氣風發。昂然的說道:“然而,雖或敵或友,均有丞相一人而言之。但是,丞相如今雖名漢相,可實爲身爲一方之主,若是前往幽州,等若率衆歸降。如此,我等臣子,仍不失人臣,可丞相就難逃幽禁之苦了。”

司馬懿這一番話,那可說到曹操心眼裡去了。曹操對此跟明鏡似的,擔心的也就是這個。

曹操看着司馬懿,期待的問道:“若依仲達,當如之奈何?”

司馬懿目光堅定的說道:“丞相,那劉明大軍雖號稱天下第一。可憑藉的也不過是馬快,箭利,此等,野戰雖然無敵,可攻城卻無用武之地。而今,丞相歷年來與咽喉要地,結有所加固。官渡、濮陽,皆都是壁壘堅城。哪怕是敵軍十倍於我,只要後援不絕。斷無攻破之理。再加上丞相如今所擁有的烈焰神龍以及霹靂車,那更是守城的利器。丞相疆域如金湯一般,又何必在意那劉明大軍。丞相當可派兵加固城防,防備劉明,同時派一使者,連和孫權,與其相商共對劉明。”

曹操聽了很是滿意,尤其是曹操現在可不僅是有霹靂車和烈焰神龍,那還有用霹靂車拋射的烈焰彈呢,就衝着這些東西,那也絕對購劉明吃一壺的。

曹操當即準了司馬懿得建議,一面派人加固要塞城防,一面派人去聯繫孫權。同時上表給劉明,稱病不起,能拖一天是一天。

不過,曹操下定決心之後。能穩住的,也不過是那些堅定跟隨曹操的那些家族和士兵,那些朝廷裡面,原本是衝着漢氏正統來的那些官員,那可全都坐不住了。各自紛紛找機會往幽州跑。實在不行。也是暗送信件到幽州表明心跡的。

而與曹操這裡差不多混亂的,那就是同樣得到劉明通告的孫權那裡了。

只不過,孫權除了有曹操那些苦惱和困惑外,更有一個極其氣憤地事情。那就是讓徐庶跑掉了。而且還讓那徐庶把魯肅給拐跑了。

當日,孫權與曹操停戰。遠在江南的徐庶雖然不知道原因爲何,可還覺得這件事與自己地主公劉明有關。雖然徐庶不知道主公爲什麼沒有按着計劃坐等曹操和孫權兩敗俱傷。可徐庶在確認這裡沒有自己什麼可發揮作用事後。還是毅然向孫權請辭。

而且,徐庶上告孫權:“今事已查明,吳侯誤傳,乃吳侯爲敵對曹操所行之計策。我自當迴轉幽州爲吳侯向太尉大人說明。不過,爲了澄清此事。吳侯還需派遣一人向太尉大人澄清。只不過,事關重大,還請吳侯派一能令我家太尉大人信服之人前往。”

當時,徐庶說完,孫權旁邊地諸葛亮就知道徐庶要的就是魯肅了。可一來諸葛亮早就明白了魯肅地心思。與魯肅朋友一場,不願意爲難魯肅。二來,曹操退兵。諸葛亮斷定與劉明少不了干係,諸葛亮正等着劉明與曹操大戰。好從中漁利呢。不願意在這個節骨眼上觸怒幽州,以至於把戰火轉移到江南來。

故此,諸葛亮當即隨水推舟的說道:“主公,魯子敬仁厚君子,天下皆知,可遣其隨徐參謀前往幽州。”

當時,孫權一聽之下,那也就明白了。魯肅是留不住了,可是,孫權卻也因爲顧及劉明的實力,忍了。不就是一個魯肅麼。

可如今,劉明通告天下,孫權明白了曹操退兵是因爲這個,那卻後悔不已。劉明幼子繼承大統,劉明又有實力,又有大義,與那個有名無實地劉協不同,那絕對沒有渾水摸魚的餘地了,不是乖乖的受劉明捏把,就是要與劉明爲敵,做一個反叛。而孫權早在西川的那時候,就受到諸葛亮與魯肅的激勵,那是絕對不能束手待斃,就是拼了命,那也要咬上幾口的。如此,放不放徐庶和魯肅走,根本就沒什麼區別。反倒平白少了一份摞手,給對方添了一個助力。

尤其是,魯肅走後,留下來的那個周瑜,那就更成了孫權的一塊心病。那用起來,實在是放不下心啊。可是,徐庶臨走的時候,還給周瑜正了名,乃是受孫權差遣,爲敵對曹操用地計策。孫權如今也無有名目收拾周瑜。而且,周瑜董滅曹操水軍,那也是一件大功,孫權就更無藉口對付周瑜了。

而除了這些之外,孫權比曹操更不如得是。曹操的核心集團是自身的親族以及投靠的心腹。然後以次爲核心,滾雪團的發展。雖然曹操還需顧及家族意見。可穩定性,那也是相當厲害地。只要曹操的信心不動搖,他的集團就不會動搖。

而孫權就不行了,孫權雖然也是當世八大家族之一。可早在孫權祖父那一輩就已經沒落了。是孫權父親孫堅,重振了家族。可孫堅起兵之初,由於家族地根基淺薄,故此起兵的手段不太好。乃是靠着搶劫起家地,這要不是孫堅強娶了吳氏,與江南地方勢力扯上一絲關係,以及後來聽從周瑜建議,重用張昭,團結了江南當地的氏族、豪門,孫氏家族能不能立足江南,那還真的兩說着。

故此,孫權在江南的統治地位,還是淺薄的很,跟曹操是沒得比的。就算如今孫權堅定,孫權手底下的那些大臣所代表的豪門,那也是動盪不已。

尤其是孫權手下的這些大臣,在當初孫家爲了快速發展的時候,都是靠這些大臣互相舉薦來的。來一個,隨即舉薦一堆親朋好友,連帶着他們的家人,兄弟、子孫,全都是一起上來,那臣子之間的關係網,那叫深厚啊。孫權雖爲江南之主,可一舉一動,比曹操還不如意。

而這裡面,猶以張昭爲代表。

張昭上表孫權:“而今劉明之子繼承大統,幽州得天下大義,拒之不順。兼劉明武勇,縱橫天下,無可敵。天時,人和,盡在其手,而觀幽州鐵甲戰船犀利,我大江天險,也未佔地利之優。以愚之計,不如納降。可保孫氏血脈無憂,爲萬安之策。”

而張昭上表之後,當時就看出孫權手下羣臣之間相互關係的利害來了。朝野之中,立時一片贊同之聲。全都認可張昭地說道:“子布直言,正合天意。”

這一片的認同之聲,弄得孫權那個憋火啊。可孫權面對羣臣聯合的那強大勢力,那也是無計可施。

好在,孫權的身邊還有諸葛亮。諸葛亮當時冷笑的羣臣說道:“諸位大人慾奉迎幽州,那好啊。聽聞幽州土地盡歸朝廷所有。列位大人在江南都是宗親之首,各家族都有大量的土地在手,以次奉獻幽州,想來也能討得劉明歡心。亮在此先恭賀列爲大人了。”

諸葛亮此言一出,那些贊同孫權投降的臣子們,當時鴉雀無聲了。一個個尷尬無比。他們這些人,確實都是家族的代表,每個家族也都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可那些土地都是要供養各自親族的,怎麼可能平白的獻出?

可是,他們這些氏族文人,也全都買過幽州流傳出來得一些報紙,對幽州新政也是知道一些,對諸葛亮的說辭,也是無話可說。當時,如何才能保全利益,也就令這些人難以決斷起來。

第426回 家族的無奈第252回 接駕第172回 擁立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47回 危局第403回 神槍,槍神第457回 殲滅第563回 邀約第281回 三分天下第98回 現代人的適應性第516回 賣票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600回 明目張膽偷懶的劉明第122回 盜版的鼻祖第626回 落後就意味着捱打第539回 張飛巧言壓龐統第477回 驚變第23回 馬鐙,蘇雙第420回 威壓高句驪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490回 張飛和呂布得功過第632回 神嘴劉明第76回 張飛請客第515回 政教合一的困惑第311回 瘋狂第122回 盜版的鼻祖第503回 變,變,變第42回 誰是誰非第532回 攻心爲上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198回 一年後第5回 初見流民第260回 兇器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76回 張飛請客第529回 神罵第133回 進京第604回 天下亂第177回 誅文丑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240回 圍城打援第480回 犯踐的民族第77回 張秀兒VS張飛第281回 三分天下第371回 黃雀在後第505回 喜第561回 魯子敬單身入漢寧第396回 喝酒誤事第490回 張飛和呂布得功過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274回 官渡之戰(下)第457回 殲滅第174回 一線生機第46回 埋伏?第231回 幽州陰謀論第82回 名繮利鎖第355回 開眼界第340回 五個打一個第215回 世界變化快第574回 巧惑司馬第145回 豐收第414回 趁勢第60回 成立虎豹騎的因由第278回 高第447回 碰壁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262回 遷都第452回 自比管樂的諸葛第535回 巧進漢寧第36回 狠狠地打之書房定策第98回 現代人的適應性第100回 柳暗花明第618回 趙雲樂啊!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586回 徐元直舌戰江南第26回 瘟疫第148回 拜月第567回 馬超反救魏文長第44回 劉備的抉擇第447回 碰壁第481回 呂布歸來第113回 腐敗第102回 蹭藥第544回 偷襲第314回 官本位第482回 膽大包天的呂布第111回 糜竺獻寶第561回 魯子敬單身入漢寧第169回 玩物喪志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48回 險勝第364回 遭綁架的劉明第433回 雛也要第628回 魯肅說周瑜第424回 誰比誰傻第389回 橫掃司隸第212回 戰爭促進社會進步
第426回 家族的無奈第252回 接駕第172回 擁立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47回 危局第403回 神槍,槍神第457回 殲滅第563回 邀約第281回 三分天下第98回 現代人的適應性第516回 賣票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600回 明目張膽偷懶的劉明第122回 盜版的鼻祖第626回 落後就意味着捱打第539回 張飛巧言壓龐統第477回 驚變第23回 馬鐙,蘇雙第420回 威壓高句驪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490回 張飛和呂布得功過第632回 神嘴劉明第76回 張飛請客第515回 政教合一的困惑第311回 瘋狂第122回 盜版的鼻祖第503回 變,變,變第42回 誰是誰非第532回 攻心爲上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198回 一年後第5回 初見流民第260回 兇器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76回 張飛請客第529回 神罵第133回 進京第604回 天下亂第177回 誅文丑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240回 圍城打援第480回 犯踐的民族第77回 張秀兒VS張飛第281回 三分天下第371回 黃雀在後第505回 喜第561回 魯子敬單身入漢寧第396回 喝酒誤事第490回 張飛和呂布得功過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274回 官渡之戰(下)第457回 殲滅第174回 一線生機第46回 埋伏?第231回 幽州陰謀論第82回 名繮利鎖第355回 開眼界第340回 五個打一個第215回 世界變化快第574回 巧惑司馬第145回 豐收第414回 趁勢第60回 成立虎豹騎的因由第278回 高第447回 碰壁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262回 遷都第452回 自比管樂的諸葛第535回 巧進漢寧第36回 狠狠地打之書房定策第98回 現代人的適應性第100回 柳暗花明第618回 趙雲樂啊!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586回 徐元直舌戰江南第26回 瘟疫第148回 拜月第567回 馬超反救魏文長第44回 劉備的抉擇第447回 碰壁第481回 呂布歸來第113回 腐敗第102回 蹭藥第544回 偷襲第314回 官本位第482回 膽大包天的呂布第111回 糜竺獻寶第561回 魯子敬單身入漢寧第169回 玩物喪志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48回 險勝第364回 遭綁架的劉明第433回 雛也要第628回 魯肅說周瑜第424回 誰比誰傻第389回 橫掃司隸第212回 戰爭促進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