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回 接駕

得到曹操的命令,這名小校自然也就沒什麼可顧及得了。應了一聲是。就對曹操說道:“將軍,長安的王允大人給皇甫嵩大人他們來信了。信上說王大人已經成功的護送聖上離開長安,奔洛陽來了。王大人要皇甫大人他們準備兵馬前去接應,應對董卓的追擊。”

曹操一聽就樂了,看來自己派人監視朝中的各個大臣,這還真有效果。這要是自己把皇上救回來了。那自己豈不是大功一件。那自己今後在朝中的權勢,那還有何人可及?

此時曹操還是尚有幾分忠義之心,還是準備給漢室賣命的。只是想在自己爲朝廷盡力的情況下,能爲自己的家族獲得更大的權勢,自己也能在今後的仕途當中獲得更好的前程,掌握更大權力。

可是,此時許攸聽完這個情報,出於要報答曹操的知遇之恩,並在爲曹操謀得更大的利益後,使自己也能享有更大的利益。當時就把在袁紹手底下的那一套搬出來了。

當時許攸是哈哈的大笑,對着曹操說道:“恭喜曹公,賀喜曹公。您的機會來了,從此您可無憂矣。”

曹操雖然想到了救駕之功,可曹操還真沒想到有什麼別的好處在這裡。自己怎麼就會無憂了呢?眼前就自己的糧食問題都解決不了,就算是自己把皇上救回來了,那糧食還是該沒有就沒有呀。

曹操不明白的看着許攸說道:“子遠這是何意?吾喜從何來呀?”

許攸報復性的看了那名小校一眼。

曹操明白,把手一揮,對那名小校說道:“退下。”

小校施禮之後,走了。

許攸這纔對曹操說道:“曹公,您坐擁兩川之地,地域遼闊,唯太尉劉明可比。然,您雖得百官支持,總不及太尉的漢室宗親的身份顯赫。現聖上還朝,您救駕有功,得聖上的支持,轄天子以令諸侯,何人膽敢不聽?今後這天時大義全在您的這邊,您還有什麼可憂愁的?”

許攸的一句轄天子以令諸侯,令曹操的心,激靈靈的一下子。曹操的野心也在瞬間膨脹起來了。

許攸說的這些話,曹操太明白了。什麼的到百官的支持,不就是自己已經把滿朝的文武都架空和監視起來了嘛。既然自己能把這些文武大臣都控制了,那自己爲什麼就不能把皇上也控制了呢?那皇上不是也被董卓控制了好幾年了嗎?那皇上又有什麼了不起的?爲什麼自己就要跟隨這樣一個廢物?難道還讓這個皇上跟他父親一樣,騎在自己的頭上,隨意的發號施令,破壞自己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成果?

不過,曹操突然間想起一事,高漲的yu望之火,瞬間被澆了一瓢冷水。曹操向許攸說道:“子遠休要玩笑。某乃漢臣,聽天子之令,行臣子之事。安敢轄天子以令諸侯焉。”

許攸在袁紹那裡之時,平常與人議論者,從來都是這一套,袁紹都曾勸劉虞稱帝,好操控劉虞以圖富貴。許攸又怎麼會被曹操所說的這幾句話說倒。

當下,許攸嘿嘿笑道:“曹公,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正如日有起落,月有圓缺。此乃天道之倫常也。漢自高祖斬蛇,至今已四百餘載。先有十常侍亂政,再有黃巾反叛,隨之董卓禍國。此皆亡國之先兆。今天子被人挾持,威望不足以服諸侯,百官各自爲政,政令不得以行天下。足見漢室氣數已盡。正如周天子氣運盡,則羣雄割據。此時也正是諸侯豪傑各顯神通之際。早作打算者,得其利。晚作打算者,惹其禍。昔日,晉文公納周襄王,羣雄服從,漢高祖爲義帝發喪,天下歸心。此等豪雄,皆是天子之臣,又有何人敢稱其不義?如今天子蒙塵,與之何其像也。曹公不在此時發義兵,奉天子以從衆望。不世之略與之交失。還望曹公三思呀。”

曹操被許攸說的心臟‘怦怦怦’的直跳。此時曹操真的拿許攸當自己人了。

曹操看看左右沒外人,跟許攸說了一句掏心窩子的話:“非所不願也,實不敢矣。董卓之例,前車可鑑。”

許攸笑道:“曹公。您怎麼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呢?此一時也,彼一時也。董卓禍國之時,天下尚尊天子爲共主。董卓謀逆,天下諸侯,皆受其苦。當然要共誅之。而現如今天子以被董卓轄持多時,天子威信,早已蕩然無存。天下羣雄何人不心存異志?擁天子,不過佔其名望,人心而已,無實利相害,何人會與之爲敵?即使是董卓,那袁紹、張繡還不是一樣與之爲盟?曹公有何懼之有?且,待聖上還朝之後,曹公可傳令天下,令天下諸侯,入朝朝賀。恭賀天子擺脫奸賊控制,還朝親政。那些諸侯,若無異心,必然來此朝賀。到那時,曹公收這些諸侯於朝中,進而掌控其領地之實權。曹公豈不是可輕易的得其實惠。而那些不來朝賀的諸侯,必是心存異志之人。那時,他們授咱們已口實,曹公可用聖上之名義,令其互相征伐。這樣,咱們同樣可以享漁翁之利。況且,聖上和朝中的大臣同時下令,就是太尉大人,也要顧及幾分。只要咱們暫時隱於聖上之後,天下羣雄,何人敢露其鋒芒?待咱們羽翼以豐之時,那些諸侯豈不是隨之而滅。而且,短時間內,就是咱們此時的軍糧緊缺問題,在聖上來了之後,那也可迎刃而解。咱們可直接以聖上的名義,向周圍那幾個自以爲忠義的諸侯索要。餘人不說,那幽州的太尉大人向來宣揚忠義,天子下令,他總不能自食其言,不理不睬吧。”

許攸的一番話,說的曹操連連點頭。曹操當即聚集文武,宣佈聖上已經被王允救出長安了,需要自己派人接應。

這些文武不管是心裡怎麼想的。最少他們在此時聽完曹操的宣佈後,那都是廷雀躍,高興的。

曹操也不管那麼許多,直接命令自己的心腹夏侯淵領一萬的虎豹騎。以最快的速度前去接應皇上到洛陽來。

這夏侯淵還真不愧是飛將軍的綽號。那個行軍的速度,就是快。三日並作兩日,這就來到了武關附近。

這武關乃是董卓防範司隸的一道雄關,駐守兵將甚多。夏侯淵苦無破關之計,就此停軍,派出細作,走訪當地村民,看看有無可以繞過武關之捷徑。

半日之後。細作相續而返。均報無有捷徑、秘道可過武關。

夏侯淵正在蹉跎之時,忽有一細作返回告知,十里之外,正有一哨人馬,據河廝殺。與之相持者,打得乃是西涼董卓的旗號。

夏侯淵一聽是董卓的旗號,心中一動,要不把董卓的這支隊伍滅了,然後冒充董卓的人馬混過武關。

夏侯淵在這萬般無奈之時,想到了這個計策,那是立即實施。一萬的虎豹騎,在夏侯淵的帶領下,化作了一陣的狂風,飛奔而去。

十里的道路,在夏侯淵的速度下,那還不是眨眼就到。何況夏侯淵也用不着跑到河邊,就看到一支部隊是且戰且退,一支部隊是窮追不捨。

夏侯淵看得明白,雖然前面的那支部隊沒打旗號,可他後面追得那隻部隊卻是董卓的人馬無疑。

此時,夏侯淵眼看董卓那面的三員將領在追殺一員大將,夏侯淵也沒客氣,就在飛馳當中,一手摘弓,一手從走獸斛中抽出三支鵰翎箭,認扣搭弦,瞄準了那三名董卓的將領。那真是:弓開如滿月,箭走似流星。

只見夏侯淵的手一鬆,三支鵰翎箭同時射了出去。那被瞄準的三員敵將還沒反應呢,就被這三支鵰翎箭射穿的咽喉。

被追殺的那員大將倒是鬆了一口氣。

可董卓的那邊卻炸了營了。好厲害的弓箭。董卓的追擊部隊,齊刷刷的停了一下腳步。

這一下,可把董卓部隊的大將氣壞了。當時就怒吼一聲:“何防鼠輩?膽敢暗箭傷人!你家崔勇將軍在此。還不速速出來授死!”

這崔勇的叫喊還真不白叫。夏侯淵已經隨着那三支射出的鵰翎箭催馬來到了近前。聽得崔勇的叫喊,又看崔勇的打扮像一個帶頭的。二話不說,飛起一刀。就向崔勇砍了過去。

可憐的崔勇剛剛咆哮完了,還在準備看看哪個搭茬的過來動手。就覺得一陣風撲了過來,等看明白了,才發現一匹馬馱着一個無頭的將軍在落荒而跑。半空中,崔勇的人頭說了一句:“好刀。”就再也感覺不到這個美麗的世界了。

而此時,緊隨夏侯淵之後的虎豹騎也趕了過來。這些虎豹騎,乃是曹操仿效劉明的突騎兵而訓練的。理所當然的,第一波的強弩攻擊,立時讓崔勇帶的這些部隊倒下了一片。隨後,人手一把撲刀的虎豹騎,快速的衝進了敵陣,刀光飛舞,藉助馬力揮擊得撲刀,往往一刀之下,就把敵軍砍爲了兩片。

短暫的突擊戰中,虎豹騎的威力,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大一會的功夫,崔勇帶來的這幾千人馬,全軍覆沒了。

如此輝煌的勝利,卻讓夏侯淵氣壞了。這些敵軍都被砍成兩截了,所有的東西旗號全都血疵呼拉的,這還讓自己怎麼用呀。自己拿什麼混過武關呢?

就在夏侯淵氣憤的時候。突然有人問道:“這位將軍,謝謝你們的救命之恩了。不知您們是哪裡的人馬?又是因何來此?”

夏侯淵這纔想起自己救了人,還不知道自己救的事誰呢。莽撞了。

這夏侯淵那也是一個文武全才的大將,乃是曹操依作左右手的手足和心腹大將。剛纔夏侯淵只是一心想着如何混過武關,好完成曹操交付的任務,故此纔沒想到別的。可此時,混入武關的設想泡湯了。這夏侯淵自然也就恢復過來了。

恢復過來的夏侯淵,立馬就想到了能被董卓兵馬追殺的部隊,那也不應該是一隻簡單的隊伍。而且,從他們逃跑的方向,那也應該是從武關那面來的。能從武關那面過來,並遭到董卓的兵馬追殺,難道他們就是自己要接應的人?

想到這裡,夏侯淵一咬牙,決定對他們實話實說。大不了如果這些人不是自己想要借的人,那就把他們全都殺了滅口,那也就是了。

夏侯淵表面上沒動聲色,客客氣氣的對來人說到:“舉手之勞,何足掛齒。國賊董卓的兵馬,人人可得而誅之。何況我們又是朝廷的正規軍。至於我們來此,某家奉了將令,不便告知。不知這位先生又是哪裡的人士。因何受到董卓兵馬的追殺?”

此時,那名被夏侯淵救下來的大將也走了過來,大大咧咧的說道:“你這個將軍也有點意思。你說你是朝廷的正規軍,你怎麼連我家大人都不知道?”

“誒!楊兄弟又吹牛了。我算什麼大人?楊兄弟還是到一旁休息一下得好。”剛纔詢問夏侯淵的人,連忙打岔道。

那個楊兄弟滿臉不在乎的撇了撇嘴。不過,最終這名揚兄弟還是在此人的怒視下到一邊去了。

等那個楊兄弟走了,那個人才接着說道:“某乃天涯淪落之人,不甘忍受董卓的迫害,舉家遷移,不想爲董賊追殺。實虧了將軍的救助了。只是如今世道混亂,不知這位將軍又是朝中那位大人的部下。”

此時夏侯淵的心中又肯定了幾分,索性挑明瞭說道:“實不相瞞,某乃曹將軍的部下,奉當今聖上的詔令,前來接駕。這位大人,您是不是王允王大人?”

“啊!”王允愣了一下,一看自己的身份都被人揭穿了,也沒什麼好瞞得了。硬着頭皮說道:“不錯,正是老夫。皇甫將軍在哪裡?他因何不來接駕?”

---

請點擊下面連接,支持我的新書。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18回 狂徒大鬧聚英樓第219回 李儒奇謀第583回 上者爲何?第383回 同牀、父兄、在旁第336回 闖聯營(中)第536回 漢寧驚變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218回 應對第318回 他人死活奈我何第109回 麻煩第497回 不愧是偉人的諸葛亮第626回 落後就意味着捱打第283回 暈第176回 隆中對第489回 張飛的猛將第192回 錢第48回 險勝第143回 誤會第432回 諸葛亮的陰影第560回 誰去第178回 郭嘉對賈詡第66回 雨夜豔遇第318回 他人死活奈我何第28回 演武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573回 大志第625回 甘寧突圍第425回 恐怖,曹操父親的真面目第357回 火燒老龍溝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409回 智慧第299回 千葉第602回 國有企業要佔主流第518回 五雷正法還是手雷第521回 化工第399回 把柄第627回 魯肅提案第386回 奇襲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394回 劉明的微笑第223回 添人進口第409回 智慧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205回 海戰第561回 魯子敬單身入漢寧第250回 機會第420回 威壓高句驪第553回 賭約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173回 上 晉陽之戰第119回 呂布的報應第621回 是計不是計第355回 開眼界第537回 二喬第336回 闖聯營(中)第228回 價值幾何第404回 蓋世英雄的產生第49回 損失慘重第327回 憤青是怎樣產生的第237回 張遼顯神威第325回 曹操的煩惱第477回 驚變第324回 晚到一步第366回 還是能忽悠的吃香第519回 逼供第75回 皇甫嵩哭窮第60回 成立虎豹騎的因由第591回 曹孟德火燒赤壁第458回 卑鄙第121回 槍手第436回 聯姻還是拒絕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593回 盡在山人掌握中第525回 火炮第35回 張飛怒喝第137回 激戰第582回 劉明微笑安天下第99回 納妾第220回 中伏第608回 霹靂神威震天下第146回 噩耗第612回 悲壯第509回 劉明的渴望第311回 瘋狂第80回 高人華佗第412回 誘殺第474回 生存還是毀滅第175回 小菜一碟第501回 魯肅良言第76回 張飛請客第118回 遊說第363回 日月雙輪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382回 當忽悠遇到忽悠第70回 禮節(上)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350回 大手筆第436回 聯姻還是拒絕地三百一十六回 德才之爭
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18回 狂徒大鬧聚英樓第219回 李儒奇謀第583回 上者爲何?第383回 同牀、父兄、在旁第336回 闖聯營(中)第536回 漢寧驚變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218回 應對第318回 他人死活奈我何第109回 麻煩第497回 不愧是偉人的諸葛亮第626回 落後就意味着捱打第283回 暈第176回 隆中對第489回 張飛的猛將第192回 錢第48回 險勝第143回 誤會第432回 諸葛亮的陰影第560回 誰去第178回 郭嘉對賈詡第66回 雨夜豔遇第318回 他人死活奈我何第28回 演武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573回 大志第625回 甘寧突圍第425回 恐怖,曹操父親的真面目第357回 火燒老龍溝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409回 智慧第299回 千葉第602回 國有企業要佔主流第518回 五雷正法還是手雷第521回 化工第399回 把柄第627回 魯肅提案第386回 奇襲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394回 劉明的微笑第223回 添人進口第409回 智慧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205回 海戰第561回 魯子敬單身入漢寧第250回 機會第420回 威壓高句驪第553回 賭約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173回 上 晉陽之戰第119回 呂布的報應第621回 是計不是計第355回 開眼界第537回 二喬第336回 闖聯營(中)第228回 價值幾何第404回 蓋世英雄的產生第49回 損失慘重第327回 憤青是怎樣產生的第237回 張遼顯神威第325回 曹操的煩惱第477回 驚變第324回 晚到一步第366回 還是能忽悠的吃香第519回 逼供第75回 皇甫嵩哭窮第60回 成立虎豹騎的因由第591回 曹孟德火燒赤壁第458回 卑鄙第121回 槍手第436回 聯姻還是拒絕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593回 盡在山人掌握中第525回 火炮第35回 張飛怒喝第137回 激戰第582回 劉明微笑安天下第99回 納妾第220回 中伏第608回 霹靂神威震天下第146回 噩耗第612回 悲壯第509回 劉明的渴望第311回 瘋狂第80回 高人華佗第412回 誘殺第474回 生存還是毀滅第175回 小菜一碟第501回 魯肅良言第76回 張飛請客第118回 遊說第363回 日月雙輪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382回 當忽悠遇到忽悠第70回 禮節(上)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350回 大手筆第436回 聯姻還是拒絕地三百一十六回 德才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