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零 意外的結局(下)

這些人中以左護法陶宏爲首,那日在城頭上指揮作戰的便是他,被司馬介攻下城門後活捉,落得如此下場,還真不如象楊永王開那樣直接戰死算了。

不過黃昶一點都不同情他們,相比起救世神尊,這幫人才叫純粹的自作自受,理應受此報應——在攻下了這座屬於救世教核心的城池之後,他們又陸續發現了好幾處關押懷孕女子的地牢,包括製造魂器的“工場”也被找到,其間慘景當真令人不忍卒視。

——真的很難想像,人類居然可以對同族幹出那種事情來。縱使黃昶有上輩子的見聞打底,在進去過一次之後也感到實在噁心,再也不想下去。包括那些製造魂器的陣法,用具,原本還想研究一二,看看對製造法器是否可以借鑑的,如今也全無興趣。

而姬若更是連靠近都不敢,黃昶原來還想讓她去見識一下子,也好知道這個真實的修仙界是如何殘酷,女性修士又是何等的容易受到傷害……但在先下去看了一次後便打消此念,甚至都不想向姬若詳細介紹,打算等以後有機會了,再慢慢提醒她好了。

他們屬於事不關己,可管可不管的。而司馬介,熊天揚,還有於不久之後便趕到此地的臨泉郡守郭守桓等朝廷官吏可就不能置身事外了。但無論這些人平日裡是如何的老奸巨猾,官氣十足,在面對地牢中那些毫無人性,悖逆人倫的場景時,卻也和尋常人一樣感到了極大的震驚與憤怒。

不過當官兒的好處便在這裡——他們心裡有火便能立即發泄出來。郭守桓直接下令:將所有與魂器製造相關,包括使用過的人員都全部處死,一個不留!黃昶如今看到這留下來的幾十具軀體,只是因爲磔刑時間太長,三千零一十八刀要用足足一個月時間慢慢的零切碎割,在此期間還會用各種手法確保受刑人死不了,所以纔會在城門口留下這些哀嚎殘軀。

而更多被直接處以斬首之刑的,都已經執行過了——那一日在行刑之時,上千人在同一時刻被齊刷刷砍下腦袋。那一瞬間,縱使是在午時三刻,陽氣最盛之時,在黃昶的陰陽眼中,依然可見無數生魂悲哭嘶嚎着升上天空,散滅於陽光之中。

——說起來大周王朝的地方官權勢極大,便是體現在這裡了:對於臨泉郡中人犯的處置,是生是死,郭守桓完全可以一言而決。所以才說這些郡守在地方上就是土皇帝,只要不造反想幹啥都行。

讓黃昶頗爲意外的是,李信居然逃過了懲處——他在被六扇門審問了一通後,還真是被判定爲對救世教那些惡事沒怎麼參與,多年來一心只走武道之路,而且從沒使用過魂器,其本人對此亦是深惡痛絕。

當然他這麼多年來消耗的資源,花用的金錢肯定都是來源於救世教,爲其效力也是理所當然——比如在抵抗官軍的行動中這傢伙就絕對屬於活躍分子,打得熊天揚都不得不說一聲“佩服”。不過縱使在這方面有些罪過,因爲有最後關頭反正的功績,所以司馬介特地爲他向郭守桓討情,允許他用加入六扇門,從此以後爲朝廷效力的方式來將功抵罪。

只是這更多恐怕還是因爲李信本人武藝實在了得,且鬥將難得,讓司馬介起了愛才之心——大周朝六扇門本身就是一個熱衷於蒐羅江湖人物的組織,其成員大都是江湖武者和低階散修組成,中間有案底的估計不在少數。當然不能是大罪,真正犯下十惡不赦罪行的人六扇門是不會收的——比如陶宏,他的能力和本事其實都不差,而且當時看到大勢已去,差不多也可以算是主動投降的,否則以他的那件魂器寶物,司馬介想要殺他不難,想要生擒卻不太可能。

被俘虜後陶宏也反覆表示願意投效朝廷,但卻被司馬介拒絕——六扇門雖然“求賢若渴”,也不是什麼垃圾都要的。於是陶宏最終還是難逃一死,落得個千刀萬剮的下場。

…………

此時城外荒野中已是臨時搭建起了大批營寨,除了此番前來的進剿的官兵,包括城內居民也都被統統遷出,在軍隊看守之下住到了那些臨時營地中。至於他們原本的家園——已被嚴密封鎖起來。

——黃昶可以通過神識靈覺探查到下面那座神秘祭祀陣法的存在,司馬介和熊天揚等人卻沒這本事。即使黃昶將此事告訴他們,他們也肯定要親眼目睹,親身證實才會相信的。

更何況這既然是與“成就金丹”有關的秘密,那便絕對屬於通了天的大事——當今大周朝廷,姬氏皇族,其中最強的也不過法元仙師而已。若是藉助凡間俗世的力量也能培養出金丹真人來,這其中意味着什麼,相信任何一個對修仙界規則稍有了解的人都會明白。

於是不但臨泉郡守郭守桓專程從郡城趕來至此,就連鎬京城的六扇門總部,姬氏皇族管理的欽天監等部門得報後都星夜派人前來。在這件事情上,無論郭守桓,司馬介還是熊天揚,此時反而不得作主,只能先調遣軍隊將地方圈起來,順帶着先幹一些挖土掘地之類的“前期工作”,具體行動,還得等“上面”來人之後再做決斷。

而黃昶也將此事寫成符信發回了崑崙山,不過這回卻沒有像前兩次那樣得到重視,崑崙山上倒是很快做了回覆,但卻表示這不是什麼大事,讓大周朝廷自己處理即可。

對於黃昶本身,也只說他若有興趣可以跟着看看,沒興趣便可離開,總之回覆中的態度,明顯說明崑崙山對此並不在意,看來所謂“血神金丹”在崑崙山修士眼中算不得什麼大麻煩。

既然宗門這麼放鬆,黃昶自也淡定。出於個人的興趣愛好,他決定再停留幾天,看看這地下血河溝渠究竟是構成了一個什麼樣的陣法,其中又蘊含着怎樣的秘密?

一一五 白袍小將(三)九十七 入城(三)十八 朋友之間(四)九十七 入城(三)四十五 先天(三)八十六 波波的請求(中)一零零 殷商王朝(爲盟主豬貓紅軍加更!)二十六 戰慕容(四)(朋友們,求月票推薦票!)四十八 詭異變化六十六 反省(下)五十六 路途中十五 宴會中(二)五十四 黃昶的委託(上)一四七 暢意六十九 五虎(三)一一二 祭拜(二)一二八 夜行(三)三十五 帶頭人(上)四十六 水靈宮(一)一零六 大派弟子(二)七十二 好東西(一)一一五 白袍小將(三)五十 散修們(下)(求月票!求訂閱!)九十一 爆發(二)七十七 胡天龍(四)一六一 以直報怨(一)九十六 鬼宅(四)二十 波瀾(二)二十五 蘇鐵城(一)一一五 終點(求訂閱!)四十七 野人(二)一 鬥殺一六六 村寨三十一 黃昶的秘密(一)(求月票!求推薦票!)一三四 古怪(二)四十 小洞天(一)十一 額外要求(二)一五八 大校檢(五)一八五 登門一二四 拜師一六七 開始行動八十六 大傢伙(六)六十三 強攻十五 撞破(三)六十三 鍛鍊(二)六十三 競爭十七 拜帖四十八 水靈宮(三)九 公道(五)九十五 破局(三)一零八 姬若的選擇(五)八十一 賊窩(三)六十七 金毛獅將(二)七十二 羣妖齊聚四十六 行走在凡間(五)(求月票,求推薦票!)三十六 店鋪(二)一一九 豬隊友一三八 鏡中人(三)十九 鬥法(三)二十六 速成法(下)三十八 門規(中)四十四 仙界靈石(上)二十八 拍賣會(三)九十四 師父的建議(上)八十二 白骨法器(四)一零四 姬若的選擇(一)一零四 出兵(二)一一一 伏擊(一)五十九 學霸(上)四十七 大招(二)一五六 豆豆九十三 鬼宅(一)六十五 反省(中)一六七 開始行動四十六 行走在凡間(五)(求月票,求推薦票!)三十四 鶴立雞羣(下)十六 道友(一)四十 狼羣(三)一一五 小風波(一)五十二 新指揮(一)二十九 永不結束的戰爭六十一 一念浮雲八十五 初遇邪教(二)五十九 特殊培訓(三)四十四 行走在凡間(三)二十六 蘇鐵城(二)一五八 大校檢(五)八十八 劍冢之行(下)(訂閱過100加更)八十七 博弈(一)二十二 緊急任務(三)八十六 故人(一)十七 拜帖九 特訓(二)九十二 初遇邪教(九)一三一 姑姑(三)七十 金榮的再次挑戰(一)四十二 行走在凡間(一)一三五 古怪(三)一零零 天之力十八 朋友之間(四)
一一五 白袍小將(三)九十七 入城(三)十八 朋友之間(四)九十七 入城(三)四十五 先天(三)八十六 波波的請求(中)一零零 殷商王朝(爲盟主豬貓紅軍加更!)二十六 戰慕容(四)(朋友們,求月票推薦票!)四十八 詭異變化六十六 反省(下)五十六 路途中十五 宴會中(二)五十四 黃昶的委託(上)一四七 暢意六十九 五虎(三)一一二 祭拜(二)一二八 夜行(三)三十五 帶頭人(上)四十六 水靈宮(一)一零六 大派弟子(二)七十二 好東西(一)一一五 白袍小將(三)五十 散修們(下)(求月票!求訂閱!)九十一 爆發(二)七十七 胡天龍(四)一六一 以直報怨(一)九十六 鬼宅(四)二十 波瀾(二)二十五 蘇鐵城(一)一一五 終點(求訂閱!)四十七 野人(二)一 鬥殺一六六 村寨三十一 黃昶的秘密(一)(求月票!求推薦票!)一三四 古怪(二)四十 小洞天(一)十一 額外要求(二)一五八 大校檢(五)一八五 登門一二四 拜師一六七 開始行動八十六 大傢伙(六)六十三 強攻十五 撞破(三)六十三 鍛鍊(二)六十三 競爭十七 拜帖四十八 水靈宮(三)九 公道(五)九十五 破局(三)一零八 姬若的選擇(五)八十一 賊窩(三)六十七 金毛獅將(二)七十二 羣妖齊聚四十六 行走在凡間(五)(求月票,求推薦票!)三十六 店鋪(二)一一九 豬隊友一三八 鏡中人(三)十九 鬥法(三)二十六 速成法(下)三十八 門規(中)四十四 仙界靈石(上)二十八 拍賣會(三)九十四 師父的建議(上)八十二 白骨法器(四)一零四 姬若的選擇(一)一零四 出兵(二)一一一 伏擊(一)五十九 學霸(上)四十七 大招(二)一五六 豆豆九十三 鬼宅(一)六十五 反省(中)一六七 開始行動四十六 行走在凡間(五)(求月票,求推薦票!)三十四 鶴立雞羣(下)十六 道友(一)四十 狼羣(三)一一五 小風波(一)五十二 新指揮(一)二十九 永不結束的戰爭六十一 一念浮雲八十五 初遇邪教(二)五十九 特殊培訓(三)四十四 行走在凡間(三)二十六 蘇鐵城(二)一五八 大校檢(五)八十八 劍冢之行(下)(訂閱過100加更)八十七 博弈(一)二十二 緊急任務(三)八十六 故人(一)十七 拜帖九 特訓(二)九十二 初遇邪教(九)一三一 姑姑(三)七十 金榮的再次挑戰(一)四十二 行走在凡間(一)一三五 古怪(三)一零零 天之力十八 朋友之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