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念玉

縱目觀去,一片偌大谷地便在腳下平鋪開來,似叫人一眼都難望到頭。

而谷中並不見什麼高木林蔭的蹤跡,在日暈晃曜之下,唯見是流火滔滔、濃煙若迸,似一張濁重織網自下而上張開,要托住頭頂的那片天幕!

偶有罡風捲過,將籠在谷地上的火煙吹開一角,露出的也並非土地,依舊火煙滾滾,若金針刺眼。

目睹此景,便是陳珩亦心生感慨。

此時他與陳端幾人縱在極天甚高處,並未落下雲頭,亦覺有股熱浪在不斷襲來,好似置身於沸湯之中。

陳珩倒可將這足以焦金流石般的烈氣等閒視之,但陳端身邊那幾個跟過來的童子已額角見汗,稍顯狼狽之相。

不過最爲奇異的,卻還是一西一東將谷地夾住的,那兩座如障如屏的高聳大嶽。

在如此火勢燒灼下,兩座大山非但沒有被燒透烤爛,且山頂上面那層嶙峋山石反而似要借火力脫去了一層外殼般,隨時日推移,漸漸顯露出石皮下面那層柔膩有如黃玉的藥芝。

而眼下就有幾個小神在高高雲空中飛來飛去,當看得有石皮被燒爛後,他們便歡天喜地,趕忙將一類好似細沙般的藍粉灑於那藥芝上。

兩者相碰後不過數十個呼吸,藥芝便漸次縮成了一粒粒拇指大小的圓珠,玲瓏剔透,被那幾個小神蹦蹦跳跳的拾了去。

不過這般景狀也僅在峰頂處才能得見。

至於山腹和山麓等處,皆只是些堅石硬巖,雖被重重烈焰裹纏,也不過微微泛赤,難損分毫……

陳端見陳珩似來了些興致,忙湊上前,便將此地來歷細細說了遍。

據陳端所言,這兩座偌大山嶽其實是兩尊石中聖靈所化,只是還尚未育成圓滿,便被陳裕遙遙隔着一座大州引弓斃殺。

聖靈精魄崩解,只剩殘軀仍留原地,後才化爲了這兩座神山。

至於兩座山嶽峰頂的那些藥芝,則是寶明大聖的血肉所造就。

當年這位妖聖奉法持神號令駐守在陽皓州外圍,已是暗中將那兩尊石中聖靈綁在自家船上,見援手有難,他自然是要趕來相幫。

不料那時陳裕道行已是遠超乎他的想象,非僅輕鬆射殺兩尊聖靈,連帶趕來的寶明大聖亦受了重創,甚至還無奈留下了法持神特意贈他的“幹明金燈”。

後那盞“幹明金燈”被智昏和尚抽出燈焰來,又引動出地火、日相種種,並配合諸般大陣,才終將此地化爲一座地火深谷,成了虛皇天的一大絕景,地火堪稱是取之無盡,用之不竭。

陳端在說到這時候,看向峰頂那些藥芝,也是有些唏噓。

寶明大聖可是芝馬後天得道,身神皆具兩儀之純精。

便連一滴血液、一根鬚發,都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珍貴大藥。

若放於先前,這峰頂由寶明大聖精氣所化的藥芝縱如陳嘉、陳展這等身份之人,也要心動。

但隨着光陰日益消磨,又被諸修採擷過甚。

如今兩山峰頂處的藥芝,只能惹來一些無甚跟腳的遊神,再當不得大用了……

此時陳珩一揮袖袍,在叮囑幾句,示意過陳端等人無需跟來後,他便縱起一道劍光,直往谷底落去。

烈火撲面、濃煙障天——

劍光飛動時,不似要去往地面,更像是直挺挺沉入了一片無邊海淵!

入目之處盡是灼灼炎光,如一條條火蛇在空中乍起乍落,又吐出滾滾烏煙來,看得人心中發憷。

陳珩將法力運起,見得遠處爲火海所淹的兩山石壁上,赫然是有一口口的巖洞,密密麻麻,好似樑上蜂巢。

而無數修行者正端坐在那些僅可容一人棲身的巖洞當中,在察覺到陳珩目光時,有幾個似還認出了他的身份,趕忙起身行禮,意態甚恭。

陳珩將劍光按住,回過禮後,倒也是讚了聲智昏和尚這巧思。

不同於正統仙道的修行法理。

在香火神道當中,香火願力乃極重要的一環,又近乎被喚作是奠道之基。

倘若無香火願力入賬,無信衆虔心供養,修行者便要在此道上行得舉步維艱,可謂荊棘載途。

但香火願力一多,供奉己身的信衆也一雜,念頭不純。

那此道的修行者在沒有上乘經典護持的情狀下,一個不慎,便也被諸般蕪雜念頭污了心識,繼而神印黯淡,自那天地之神而淪爲喪己之鬼。

而即便是神道大派的弟子,法侶地財兼備,亦無法對此劫等閒視之,需得時時警惕。

這一道劫難,又被稱之爲是“香火之毒”。

可以說只要未如陳裕那般證得大道,早跳出了先天桎梏外。

香火神道的一應修行者,在平日受供奉時都難免要爲願力所污,受那“香火之毒”。

而爲消解這毒,隨香火神道的演進,也是有着無窮盡的秘法應運而出。

或感天地,或鍊金身,或發念願,或持真誡,或斷外性——

智昏和尚之所以特意做出種種佈置,親手弄造出這片地火深谷來,便是爲方便虛皇天諸多神道人士以“鍊金身”之法,來消磨香火願力的影響。

畢竟所謂“鍊金身”,乃是借天地之中的那先天精陽之氣來打磨神道金身,以此純化願力。

而先天精陽之氣有高有低,既可是雷火霹靂種種,又能自礦藏奇獸等身上去尋。

由智昏和尚親手佈置的這地火深谷,先天精陽之氣着實充沛無比,是上等的“鍊金身”場所。

而陳珩參悟離火時能在火聚之地自然最好,今日來此,他倒是用上了地利。

此刻隨陳珩再度縱起劍光,往谷底深入,火焰便也愈是灼熱。

一千丈。

兩千丈。

三千丈……

直至是下到了約莫四千五百丈之際,這時陳珩亦覺胸悶如焚,肌表傳來了刺痛之感,將玄功默運了幾轉,才壓下這異樣感觸。

他向下一望,視野內的仍舊是炎炎烈焰,若驚浪翻涌。

再左右一顧,在這等地界,連遠處兩山石壁上那些被特意鑿出的巖洞數量亦少了些,只能見依依稀稀幾個人形。

他這時也不再繼續下去,隨意選了一口巖洞。

在盤膝坐定,調息了幾個回合後,陳珩將訣一掐,便有一團神焰須臾自囟門飛出。

其體渾圓,似與天度相應,正放大光明。

十類真火之一——南明離火!

既七大神水各有玄異,那與之齊名的十類真火也自不例外。

南明離火的破煞制邪之能已無需多提,說來陳珩之所以能習得此術,根源還得落在玉宸下院的那個王典身上。

而當初他爲修行南明離火,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又耗用了無數火屬大藥,雖最終順利功成,煉得了神火傍身。

但在後續鬥法時,他對離火,卻用得不如雷法或劍術一般頻繁。

這倒並非因爲南明離火無甚威能,殺不得敵。

只是自成丹以來,能與他正面放對的已變作了崔鉅、陸審這等真正意義上的大派俊彥,早不是王典等輩。

小成境界的南明離火雖足有焚山破嶽之能,但到底需提先蓄勢,發動時候不如雷法、劍術一般便捷。

似崔鉅、陸審這些人,他們只要提先在心中存個防備,及時拿動遁法,便大抵可以使南明離火的攻伐落空。

而那些遠不如崔鉅的敵手,陳珩若是遇上,充其量不過是順手幾劍的事,自然也無需用上離火這等消耗法力的大神通。

這實是個無解之題。若想令南明離火的攻勢加快,進而衍生出更多的火行變化來,那便需得將南明離火修持到中成境地不可。

但他以如今的金丹道行,卻還難以破開關障,將這門火法修行的更進一步。

不過陳珩今日前來,倒也是因昨日智昏和尚轉交於他的那篇《峴公離火論》。

若說想嘗試入門離火,需做到“神火散景,蕩穢煉煙,放大光明,十方暉照”之地步不可。

那想修持到中成,自然也是有着一層門檻。

修行者應先行悟出“煉真上景、神具出胎”的真意,纔可順利越過關障來。

而《峴公離火論》不愧爲那位峴公得道心血。

一路翻閱下來,在這篇經文當中,便提及了一類以一百八十口洞陽華明罡在身內凝就“炎輿”、“光淨”兩口火府的妙法。

兩口火府一旦生成,便可加快南明離火的參悟,有利於儘早將這火法修持到中成境界。

似如此妙想,便是在玉宸的那座道錄殿中,也未有過。

眼下陳珩在將離火放出後,便擺出一副五心向天姿勢,閉目冥心。

他將法力按《峴公離火論》中的指點開始運轉起來,並不斷收攏四下火氣,將之牽引到頭頂的離火處。

不過數息功夫,他軀殼內忽傳來聲聲沉悶響動,似閘門絞起,打通裡內。

同時他所棲身這座巖洞亦紅光大盛,並如潮水起落一般時高時低,煌煌燁燁,奪目生輝!

……

……

而另一處。

陽皓州極天深處的一座玉宮當中。

一個身着暗青羽衣的老婦人手持龍頭大拐,躬身立於殿內,口中正絮叨不休。

而在這珍館廣殿中,除老婦人她自己外,在近前的,便唯有她面前的那座神龕。

神龕當中是一箇中年婦人的塑像,爲諸寶所環拱,面目慈和,項映圓光,左右有流霞、光雲相隨,叫人一望便知神異。

而過得許久,待老婦人終慢吞吞說完了後,神龕當中光華一閃,等了數息,終響起一道略帶無奈的女聲:

“都這麼多年過去了,英姑還是放不下昔年舊怨嗎?你與智昏禪師皆是國中重臣,你們若彼此攻訐太過,陛下亦是不喜的。”

那喚做英姑的老婦人搖搖頭,忙解釋道:

“娘娘,並非老婦又要賣弄口舌,只是那智昏和尚着實不當人子,如今神王還未有吩咐示下,他便趕着去向那位陳珩真人獻殷勤。

旁人或以爲這賊和尚是個慈和長者,但娘娘與我皆知他修的那門‘扶龍庭’秘術,神王還未有吩咐示下,這和尚便妄揣聖心,着實是僭越!

老婦猜測,峴公之所以會贈經文,背後怕也少不了智昏和尚的鼓譟,都知峴公素來老成持重,怕沒道理會做這舉動。”

英姑與智昏和尚是多年的仇怨了,在早年俱未成道時候,便因一樁造化的歸屬鬥了個兩敗俱傷。

即便後來歸於陳裕麾下,一併在神朝當中效力,兩人間的交情亦未有修好。

但凡有一方行事出了些錯漏,另一方也不管有沒有用,總少不了要趕着上眼藥。

多年以來,這倒已成了虛皇天內的一樁趣聞。

“智昏禪師不過是想結個善緣罷,還望英姑勿要多想,尤其禪師如今神通已勝過你,眼下陛下不在,他若發起嗔心來,我這間小殿可難護住你。”

在神龕中先是傳來一聲輕笑聲,然後忽話頭轉過,問了一句:

“那孩子來虛皇天已有旬月了吧?”

英姑本是還欲掰扯幾句,但見眼下既提及了正事,她面容微微一肅,繼而便將陳珩這半月來在虛皇天中的經歷悉數稟了個清晰。

一席話說完後,殿中良久也未有聲音響起,寂然一片。

“英姑稍後幾日若是有暇,便替我將那枚念玉轉交給那孩子。”

半晌後,神龕中才又有聲音響起。

英姑聞言難免一訝,不等她開口,那聲音又道:

“當年舊事,以陛下性情終究不好開口,而連智昏禪師這等敢刺王殺駕的人物,也難免忌諱,其他人更不必多提。

若真是人劫……

那這孩子和玉樞將來必有一爭,昔日種種,這孩子也理應知情了。”

英姑聞言一時默然。

尤記當年陳玉樞在斬了神道修爲,逃去胥都天那時期,事後還尚是她親自出手,自虛空處將神道殘身尋出,又以天賦祖術從那殘身中追溯出陳玉樞的過往憶識,化做一枚念玉呈給神王。

而神王在看了念玉後的冷怒自不多提。

多年過去,如燭龍大聖、智昏和尚等雖未觀過那枚念玉。

但拼拼湊湊下,這些重臣也是將陳玉樞昔年叛逃的真相猜了個清楚,難免諱莫如深。

如此境狀之下,英姑自然早將那念玉束之高閣,還施了法禁來做拘束。

不料今番。

那舊物,竟還有重見天光的時刻了……

雖是心緒有異,但英姑還是未在面上表露什麼,只躬身應了聲,又如往常一般說了些閒話後,這才退出了殿宇。

而忽忽又是五日光陰過去。

此刻,在巖洞中打坐的陳珩忽睜了雙目。

他將眼底那絲赤金顏色壓下,伸手一招,便有一道半尺長短迷離煙氣被他拿在手中。

其狀迷離恍惚,其勢酷烈浩大,質潤而溫,若雲若霧——

這般模樣,正是《峴公離火論》中所載的那“洞陽華明罡”。

而五日修持過去,陳珩也是順利練出了統共九九八十一口洞陽華明罡來,可謂功夫近半。

若非地火已是暫且吸納到極限,需得暫緩些時日才能不傷神意,他倒是有一鼓作氣,將一百八十口罡氣悉數練出的打算。

陳珩又往洞口外望去,將一枚傳訊法符隔空摘來。

起法力一探後,才知這法符正是陳端所發,說得是關於宏羅島上那場寶會。

這所謂寶會是由一班陳氏年輕族人所主持,意在互通有無,還邀來了周遭天宇的不少勢力以壯聲勢。

早在入虛皇天時陳珩便聽陳玉甫提過一嘴,聽說頗爲熱鬧,能在上面見得不少異寶奇珍。

而眼下在陳端的法符上還提及,這幾日裡已有不少陳氏族人發了禮帖,邀陳珩一同前去宏羅島赴會,只恐耽擱了他正經修持,那些禮帖才暫擱在陳端手裡。

陳珩既有求了虛皇天,到了這地頭,面對他們相請,眼下倒不好置之不理。

稍一沉吟後,他便整了整衣冠,走出巖洞。

須臾一道赤色劍光騰起,只望空一閃,便消失在了原地。

第189章 玉山上行,光映照人第173章 諸真同降,不寧不令第58章 變數第108章 若要開天眼,須當滅世情第390章 西素州第435章 飛動摧霹靂 (爲白銀盟主AgE加更)第495章 風雲開萬里第392章 極西之地第338章 山中第460章 好聖孫第373章 暗襲第128章 食鬼第478章 呂融第120章 天陰鬼哭,夜雨血腥第399章 陰無忌第128章 食鬼第382章 化形第477章 柔以時升第400章 入園第164章 身世第353章 仉泰初第189章 玉山上行,光映照人第351章 三經之首第317章 龍君第484章 元佐王芝第444章 天近常爲日月鄰第76章 符參老祖第349章 長離島主第340章 破陣第438章 不滅金身第169章 人無煙爨第475章 丹心難蝕第324章 須憑一志,撞開千古心月!第66章 祭器第398章 甘琉藥園第255章 探幽第307章 義父第469章 生魂第465章 前塵歷歷,露電泡影第368章 妖女第294章 儀仗第168章 出地淵第230章 鶴影冷翻丹井月第165章 選擇第244章 濁質第454章 江月何年初照人第40章 人發殺機第254章 地宮第356章 飛昇修士第349章 長離島主第199章 緣由第210章 東海第226章 處境第338章 山中第67章 玄真派來人第43章 掃龍蛇醉墨第426章 界門第311章 籌措第328章 天羅地網第230章 鶴影冷翻丹井月第331章 忽然簸撼霧埃生第310章 好夢易隨流水去第227章 鬥把剛強摧挫第313章 但大言,打破乾坤隘第291章 人選第83章 天外罡煞武道第481章 赤燔真第379章 交易第201章 四院之冠冕第61章 真炁之疑第298章 三五妙靈丹第442章 千里自同風第139章 觀經第422章 思則有備第138章 或躍在淵 陰蝕紅水第252章 和滿子第425章 丹心寸意第432章 八方風動,寶劍衝星第204章 氣兵第56章 女郎第142章 赤龍第397章 魔龕第41章 你是大派弟子第253章 法術勢第214章 道子第251章 水火井第426章 界門第366章 心思第20章 有狐第195章 龜蛇第53章 星斗氣,鬱崢嶸第316章 定名第56章 女郎第204章 氣兵第451章 身在千重雲水中第53章 星斗氣,鬱崢嶸第418章 正部玉樹第120章 天陰鬼哭,夜雨血腥第359章 鬥將
第189章 玉山上行,光映照人第173章 諸真同降,不寧不令第58章 變數第108章 若要開天眼,須當滅世情第390章 西素州第435章 飛動摧霹靂 (爲白銀盟主AgE加更)第495章 風雲開萬里第392章 極西之地第338章 山中第460章 好聖孫第373章 暗襲第128章 食鬼第478章 呂融第120章 天陰鬼哭,夜雨血腥第399章 陰無忌第128章 食鬼第382章 化形第477章 柔以時升第400章 入園第164章 身世第353章 仉泰初第189章 玉山上行,光映照人第351章 三經之首第317章 龍君第484章 元佐王芝第444章 天近常爲日月鄰第76章 符參老祖第349章 長離島主第340章 破陣第438章 不滅金身第169章 人無煙爨第475章 丹心難蝕第324章 須憑一志,撞開千古心月!第66章 祭器第398章 甘琉藥園第255章 探幽第307章 義父第469章 生魂第465章 前塵歷歷,露電泡影第368章 妖女第294章 儀仗第168章 出地淵第230章 鶴影冷翻丹井月第165章 選擇第244章 濁質第454章 江月何年初照人第40章 人發殺機第254章 地宮第356章 飛昇修士第349章 長離島主第199章 緣由第210章 東海第226章 處境第338章 山中第67章 玄真派來人第43章 掃龍蛇醉墨第426章 界門第311章 籌措第328章 天羅地網第230章 鶴影冷翻丹井月第331章 忽然簸撼霧埃生第310章 好夢易隨流水去第227章 鬥把剛強摧挫第313章 但大言,打破乾坤隘第291章 人選第83章 天外罡煞武道第481章 赤燔真第379章 交易第201章 四院之冠冕第61章 真炁之疑第298章 三五妙靈丹第442章 千里自同風第139章 觀經第422章 思則有備第138章 或躍在淵 陰蝕紅水第252章 和滿子第425章 丹心寸意第432章 八方風動,寶劍衝星第204章 氣兵第56章 女郎第142章 赤龍第397章 魔龕第41章 你是大派弟子第253章 法術勢第214章 道子第251章 水火井第426章 界門第366章 心思第20章 有狐第195章 龜蛇第53章 星斗氣,鬱崢嶸第316章 定名第56章 女郎第204章 氣兵第451章 身在千重雲水中第53章 星斗氣,鬱崢嶸第418章 正部玉樹第120章 天陰鬼哭,夜雨血腥第359章 鬥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