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稱王

使者去了後,回來告訴了閩王,唐國只是要滅了越國,滅了越國才能全力去對抗周國,所以閩國可以存在,不過閩國必須要與唐軍一起,滅了兩萬鎮西軍。

閩王答應了,立刻下令阻截了一萬七千軍的鎮西軍,繼而蘇州軍也發起了猛攻,一舉合滅了鎮西軍,俘虜了一萬四千越軍,戰後閩王表誠意的備了重禮,親自進見唐軍主帥賠罪歸附。

見了唐軍‘主帥’,主帥卻是要求閩王親去叩見了唐國之主,去接受唐國之主的賜封,閩王答應了,回去帶了禮物和相關大臣,跟隨唐軍將官離開了閩國,只是一出閩國,就成了刀下鬼。

陸七進軍到了建安縣,立刻圍困了建安縣城,一日後,兩萬蘇州軍來到建安縣城,閩國的留守大臣叫開城門,恭敬的請了唐軍入城休息,只是入了城的唐軍,卻是成了新的主人,變臉的奪取了建州的一切。

陸七秘密的去了城中縣衙,與了很多臣下相見,最熟悉的自然是魚華軒和徐明,行過君臣之禮後,開始討論下一步該怎麼做,主題一是佔據之地應該到了那裡合適,二是稱王的事情。

如今戰局的發展,進襲西部很順利,也基本達到了原本的戰略計劃,而且據來自興化軍的密報,興化軍已然大敗了武勝軍和鎮西軍,兵鋒佔據了婺州和衢州,不過興化軍密報也說,武勝軍和鎮西軍是戰略性的敗退,只折損了小半軍力,所以建議襲閩之軍,可以進一步佔據了處州和溫州。

進佔了處州,一是能夠擴大了勢力範圍,二是在戰略上,能夠與興化軍形成犄角呼應,造成越國的反攻陷於弱勢。三是能夠給了興化軍佔據婺州和衢州的合理說法,有敵人的存在,纔是駐紮重兵的理由。

討論後,決定了大軍再向東推進,佔據了處州和溫州,戰略方向定下了,又開始議論稱王的事情,如今唐皇竟然向了周國稱臣,那原本的矇蔽計劃還該不該實施?如果實施,那應該用什麼封號爲好。

如今有一個基本已經達成了共識,就是封王之事,必須就是陸七本人,不能讓了別人在閩地代替王封,也就是說,陸七在閩地的封王,已經有了進窺天下的開始,不能隨意對之。

辛琴兒不贊成再向唐皇稱臣,直接就可以立國稱王,閩國之地本就是歷來稱王自治,就是明白的稱了王,唐國也會縱容由之。

但魚華軒不那麼認爲,言如今的佔據範圍已然出了閩地,很易引起敵人的顧慮,最主要的,閩地不是隻受到了唐國的威脅,還有楚國也是虎視眈眈,越國更可能隨時在周國的支援下反攻,不如迷惑了唐皇,去了唐國進襲的威脅,唐皇那個人一向懷柔,一旦接受了屬國的存在,就會優柔寡斷的不願妄興戰事。

辛琴兒言那還不如直接向周國稱臣了,陸七聽了卻是搖頭,言如果向了周國稱臣,那日後若是進吞越國,就會存在了道義上的無形障礙,而且他也不願向了周國稱臣,他若向唐國稱臣,那本就是已然存在的事實,不能有了二心稱臣的罵名,陸七決定了向唐皇稱臣迷惑。

決定了稱臣迷惑,但用什麼國號爲妥,如果爲了進窺天下的長遠所慮,那就不能用了閩王之封,閩地一直是蠻夷的象徵。

辛琴兒建議用吳王之封,因爲據有了蘇州根基,卻又被魚華軒駁了,言唐國之基,事實上是篡奪了以前的楊氏吳國,幾十年過去了,唐國的臣民早已忘記了楊氏吳國,或者是不敢了提起,但越國卻是廣知唐國是篡奪了吳國而立的,若是請封吳王,唐皇看了只怕反而會兵戈相見了。

辛琴兒長了見識的點頭,魚華軒又言主上封王不可能改姓的,姓陸氏,還請封爲吳王,那擺明了會讓唐皇猜疑,如今蘇州之秘,保留的越久越好。

陸七聽了淺笑,忽看了徐明,問道:“徐將軍,你覺得用什麼國號好?”

徐明一怔,很意外的看了陸七,他參與議事。也就對軍隊的動向感興趣,什麼國號之議?他聽了都犯困。

“主上,屬下不知道的。”徐明一拱禮,老實的回答道。

陸七淺笑道:“幫我想想,你自己覺得什麼字,能夠大氣一些,出名一些?”

徐明聽了還真的若有所思起來,廳內多是武將,所有人都笑視着徐明,不過都是善意的笑視,沒人對徐明存有惡意,反而很是敬重。

靜了一會兒,徐明才道:“主上,屬下在泉州征戰之後,曾聽人說過,這裡以前有個王名晉江王,之所以名晉江王,是因爲有條晉江很出名,據說是很久以前的晉國人來了這裡開枝散葉,那些晉國人的後代,非常的自傲,屬下覺得主上可以自稱了是晉國人的後代,自號晉王,晉字應該很出名的。”

陸七訝視了徐明,所有人也都訝視了徐明,魚華軒忽撫掌微笑道:“好一個晉字,古有大一統的晉國,可爲爭奪天下的大義,閩地又有晉江,可隱藏了主上宏圖之志,徐將軍是爲主上解憂了。”

徐明一怔,道:“屬下只是說說,回答了一下。”

陸七淺笑點頭,道:“就名晉王。”

話音一落,魚華軒就起身做了起禮,莊容道:“國號已定,諸臣叩禮晉王主上。”

別人一怔,繼而明白的紛紛起身起禮,最後一齊恭敬拜道:“叩見晉王主上。”

“好,免禮,諸位坐吧。”陸七平和迴應,所有人歸了座。

陸七看了徐明,微笑道:“徐將軍,本王今日上位,你的戰功在常州,在今時,稱得上戰功赫赫,本王封你安國侯。”

徐明一怔,忙起身至廳中,身一低單膝跪地,橫臂軍禮,恭敬道:“屬下謝主上賜封。”

陸七點頭,道:“安國侯請回。”

徐明起身回座,陸七又看了魚化玄,道:“魚將軍助本王得蘇州,如今爲軍師又建功了閩地的取得,本王就先封了魚將軍爲南江侯。”

魚華軒忙起身至殿中,跪地伏叩,恭敬道:“臣謝主上賜封。”

“好,南江侯請回。”陸七平和說道,魚華軒起身再拜之後,纔回了座位。

陸七掃視了一下殿中,平和道:“諸位都是有功之臣,本王會記住你們的功勞,如今國號初立,百事待興,不宜了浮誇濫封,今日就封侯兩位。”

衆將平靜點頭,表示了理解,陸七又道:“晉王國號既然定了,那不管唐國什麼反應,都不會有變,本王此次自撫州遷來人口二十萬以上,大略能夠建軍五萬精兵,而且爲了安撫遷民之心,大半遷民會落戶建州,你們要保證的就是,嚴肅軍紀。”

衆將點頭,陸七又道:“二十萬遷民的入主,能夠讓我們迅速在閩地紮根,也會使建州快速的走向富裕繁榮,而且建州會是抵禦外敵的國門,所以本王想將府治置於建安縣,建安縣更名爲晉安府,衆位看可行嗎?”

“主上,臣認爲可行,建州是閩地農業人口最多之地,府治在建州,一是能夠屯重兵守邊,二是能夠隨時進軍奪土。”魚華軒響應道。

陸七點頭,別的將官也沒有說什麼,多數是武將,在治政方面沒有什麼精闢見解,接下來散了會見,只留下了魚華軒和辛琴兒。

第51章 自知之明第37章 花好月圓第167章 白鈴兒第112章 隱帝第30章 一人扶鳳,滿門蔭貴第67章 守城第131章 進宮第170章 離開第43章 挖牆腳第90章 先解釋了第186章 耶律齊格第31章 訓軍第153章 心橋第41章 軟硬兼施第29章 臨川縣第106章 戰沙第41章 守城第55章 謀事在人第164章 討封第35章 太子召見(10000)第101章 李川第4章 軍制第80章 孟石第61章 陰險第118章 惹怨第91章 表心跡第35章 驅邪儀式第44章 唐皇第45章 面君陳情第47章 良弓第41章 守城第121章 廷議第4章 國窮第187章 奪軍轉戰第103章 懷柔第20章 團圓第49章 理念第79章 常州大戰(七)第93章 偷天換日第148章 勝似姐妹第109章 意外之求第63章 幕後第89章 言出必行第102章 威脅第112章 隱帝第16章 城隍廟會第55章 言勢第36章 君臣言第133章 趙括?第34章 惜音第183章 王繼恩(二)第136章 兄弟第30章 任用第43章 暗夜之蝶第197章 楊延昭第186章 耶律齊格第53章 進退自如第129章 我生君未生第105章 徵北庭第149章 蘇州陸氏第86章 斷糧之禍第79章 僞神蠱心第97章 不立危牆第138章 魚氏第78章 聚敘第45章 誰是月老第88章 狡兔三窟第126章 委任第22章 會見第37章 花好月圓第133章 安置第38章 韋雙兒第153章 虞謀第214章 家天下第106章 戰沙第129章 我生君未生第203章 報捷第37章 花好月圓第60章 想要的第29章 臨川縣第8章 潛入太湖第37章 突圍第23章 夜話第4章 國窮第58章 惜緣第14章 家事第64章 出巡第9章 刺第15章 職官第117章 母子言第4章 治軍第102章 據荊州第61章 陰險第6章 太子的關護第96章 驚心第144章 容忍第90章 抉擇第130章 攻心第58章 惜緣
第51章 自知之明第37章 花好月圓第167章 白鈴兒第112章 隱帝第30章 一人扶鳳,滿門蔭貴第67章 守城第131章 進宮第170章 離開第43章 挖牆腳第90章 先解釋了第186章 耶律齊格第31章 訓軍第153章 心橋第41章 軟硬兼施第29章 臨川縣第106章 戰沙第41章 守城第55章 謀事在人第164章 討封第35章 太子召見(10000)第101章 李川第4章 軍制第80章 孟石第61章 陰險第118章 惹怨第91章 表心跡第35章 驅邪儀式第44章 唐皇第45章 面君陳情第47章 良弓第41章 守城第121章 廷議第4章 國窮第187章 奪軍轉戰第103章 懷柔第20章 團圓第49章 理念第79章 常州大戰(七)第93章 偷天換日第148章 勝似姐妹第109章 意外之求第63章 幕後第89章 言出必行第102章 威脅第112章 隱帝第16章 城隍廟會第55章 言勢第36章 君臣言第133章 趙括?第34章 惜音第183章 王繼恩(二)第136章 兄弟第30章 任用第43章 暗夜之蝶第197章 楊延昭第186章 耶律齊格第53章 進退自如第129章 我生君未生第105章 徵北庭第149章 蘇州陸氏第86章 斷糧之禍第79章 僞神蠱心第97章 不立危牆第138章 魚氏第78章 聚敘第45章 誰是月老第88章 狡兔三窟第126章 委任第22章 會見第37章 花好月圓第133章 安置第38章 韋雙兒第153章 虞謀第214章 家天下第106章 戰沙第129章 我生君未生第203章 報捷第37章 花好月圓第60章 想要的第29章 臨川縣第8章 潛入太湖第37章 突圍第23章 夜話第4章 國窮第58章 惜緣第14章 家事第64章 出巡第9章 刺第15章 職官第117章 母子言第4章 治軍第102章 據荊州第61章 陰險第6章 太子的關護第96章 驚心第144章 容忍第90章 抉擇第130章 攻心第58章 惜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