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懷柔

吏部尚書皺眉默然,兵部侍郎雖然有唱反調的意思,但說的也是事實,如今寧國軍與衣錦軍交戰,鎮海軍和康化軍是能夠急調來京,可是防禦周國也是不容懈怠的,就是調來了大軍,結果也只能是陷入了膠着戰事,很難一戰擊敗了張氏之軍,至於京軍,吏部尚書卻是知道,幾乎都是沒有經過戰事的安逸之軍。

“陛下,張氏既然表明了唐臣之心,那其據有蘇州就是利於大唐,蘇州在越國版圖多年,既然張氏進軍了蘇州,那自然是嚴重的打擊了越國的實力,如今,確實不宜再起戰事,一旦與張氏起戰,只怕會引起了周國南望。”戶部侍郎也稟說道。

唐皇的臉皮輕顫了一下,默然數秒,點頭道:“衆卿言之有理,江陰節度使軍,暫時移駐崑山縣。”

唐皇這麼一說,等於定下了對張氏的懷柔基調,接下來對於張洪波的遙奉江陰節度使軍爲中軍,尊江陰侯本軍爲右軍,都給予了認可,但張洪波奉吳城公主爲主上,卻是引起了置疑。

戶部侍郎起禮道:“陛下,張洪波爲什麼會尊奉了吳城公主殿下爲主上,此事卻是蹊蹺,應該使查後纔可定論。”

“左大人這麼說卻是淺薄了,張洪波奉吳城殿下爲主上,明顯就是找了個據有蘇州的合理大義,蘇州自古就是吳城,陛下賜與的吳城之封,是爲一種朝廷認可的大義,張氏借而用之,明顯就是不想朝廷有理由去接管了蘇州,而吳城公主府,那有能力去與張氏爭奪蘇州,一個名義上的主上,卻是能夠阻了朝廷的官員入主。”吏部侍郎蕭知禮卻是出言反駁。

戶部侍郎一皺眉,吏部侍郎又向唐皇禮道:“陛下,張氏能夠策反中吳軍,佔據了蘇州,那應該是多年策反的結果,之前的常州大戰,事實上若不是寧國軍東擊造成了越軍大敗,只怕張氏的兵力會更勝今時了。”

唐皇聽的一怔,神情若有所思,過了一會兒,蕭知禮又道:“陛下,既然張氏借用了吳城公主府的封地大義,臣建議,讓公主府順勢而爲,令公主府的人進入蘇州。”

“不可,公主府若是真的入主蘇州爭勢,只怕會引起了張氏的不臣之舉。”兵部侍郎立刻反駁。

“榮大人,入主蘇州並非要明目張膽的奪勢,公主府入蘇州,是一種大義的入主,在不與張氏衝突的前提下,用通商手段影響了蘇州民心歸唐,公主府的人只需要在蘇州立足,那就表明了蘇州是唐國的疆土,張氏是唐國之臣。”吏部侍郎駁釋道。

兵部侍郎默然,蕭知禮又向唐皇道:“陛下,朝廷不能一味的遷就了張氏,張氏既然奉吳城公主爲主上的據有蘇州,臣建議,陛下將吳縣的信王府賜爲吳城公主府,使得朝廷的大義正統在蘇州建立起來,張氏若是連一個府宅也不肯讓出,那就是自扇嘴臉,惹人詬病。”

唐皇聽了默然,過了一會兒點頭道:“就依卿之所奏。”

“陛下,臣有一建議,既然張洪波獻俘討功,那不如就封其侯爵,臣聞張氏之內頗有不和,張洪波雖然是江陰侯親孫,但其父卻是庶子,如果張洪波獲封了侯爵,必然會引起了嫡系和旁系的嫉恨。”兵部侍郎起禮奏言。

唐皇點頭,道:“卿言之有理,張洪波獻俘越國親王,也當得侯爵之封賜,卿認爲應封何名爲妥?”

“陛下,臣記得崑山縣之東是有華亭縣,不如陛下改爲東海縣,封張洪波爲東海侯。”兵部侍郎回答道。

唐皇點頭,忽禮部尚書起禮道:“陛下,若是封張洪波爲東海侯,卻是不能寒了江陰節度使將士的軍心,應該平等賜之。”

唐皇一怔,想了一下點頭,道:“好,賜封江陰軍節度使顧炎武,爲崑山侯,與東海侯一起,駐守戎邊。”

“陛下,既然蘇州在大義上爲吳城公主府封地,若是在封地內賜封了侯爵,卻是易生了非議,臣覺得,不如用它州之縣名封之。”蕭知禮卻是提出了異議,他說的也在理,不應該封地重疊。

“蕭大人之言謬論了,張洪波既然奉吳城公主殿下爲主上,他的封侯當然要在了蘇州,給與它州之縣爲封名,豈不是縱容了他。”戶部侍郎立刻反駁道,有些做對的意思。

蕭知禮神情厭惡的一皺眉,不言語了。

右相起禮道:“陛下,爲防生變,儘量往常州增軍爲妥,常州之中府勇軍,易生了變故。”

唐皇點頭,想了一下道:“已然在京外的一萬鎮海軍,可移駐金壇縣,去了寧國軍的一萬康化軍,在戰事平息後,也去金壇縣駐紮,兩萬軍合併爲一軍,名........吳城虎旗軍,朕據常州刺史回報,常州的無錫和宜興兩縣,稻米的收穫甚豐,就讓吳城公主府供給吳城虎旗軍的糧草。”

很多大臣聽了下意識眼皮一垂,心道皇帝陛下真的是能夠厚顏剝皮,兩萬大軍改個軍號,就讓了吳城公主府供給糧草,分明是讓公主府成爲了無償付出的財源,只怕公主府在常州的所有,早晚會一步步的變成了皇帝所有。

蘇州的風波,在自認爲有利的情形下,決策出了懷柔的結果,衆臣緊張而聚,心情鬆愉的離開,只要張氏不造唐國的反,他們的日子就會是歌舞昇平。

衆臣退去後,唐皇輕吁了口氣,夏大人忙取茶奉上,唐皇喝了一口,輕聲道:“真是不得安寧。”

夏大人點頭,細聲道:“陛下,奴婢覺得,張氏應該是圖謀蘇州很久了,可能是常州之敗,打亂了張氏的原本謀劃。”

唐皇聽了若有所思,過了一會兒輕聲道:“難道江陰侯,原本想進襲了江寧。”

“有那個可能的,可能被楊將軍突然的一擊,讓本來能夠歸屬了江陰侯的三萬越軍,變成了吳城中府勇。”夏大人細聲說道。

唐皇怔了一會兒,才溫和道:“傳旨,賜封楊鯤爲晉陵侯,食邑兩千戶,賜衛尉寺一千勳衛。”

“傳旨,封侯者,皆加恩至食邑兩千戶,賜衛尉寺一千勳衛。”唐皇補說道。

“陸天風在做什麼?”唐皇又問道,

“一直在茅山呢,偶爾去金壇縣,..............。”夏大人詳細回答了,唐皇有日子沒有提起陸天風了。

“這個陸天風,真是多事之人,傳諭告訴他,若是大好了,就回京城公主府吧。”唐皇有些無奈的吩咐道,夏大人恭應了。

唐皇又若有所思,過了一會兒道:“吳城的勢力不小了,只怕會爲了雍王所利用,大班,羅士誠的事情,你想想辦法。”

“是,奴婢會做好的。”夏大人恭應。

第80章 常州大戰(八)第48章 望星空第130章 匪事第167章 白鈴兒第99章 奇襲蘇州(五)第126章 委任第124章 西風樓第126章 委任第122章 詢問第197章 楊延昭第30章 籌謀第152章 敢言第70章 奪會州第10章 妹妹小妍第51章 離間第32章 霸石州第24章 約第54章 知己第155章 張氏的抉擇第99章 奪夏口第118章 途驚第24章 望山第60章 戰事第59章 敢戰第78章 洞房第47章 中府使第71章 策動第120章 脅迫第192章 折衷第219章 科舉第44章 喜歡什麼第60章 觀佳人第35章 控城第31章 訓軍第62章 贛州第206章 發動第30章 籌謀第103章 坦言第84章 西征第220章 北巡第10章 夜奪西山第170章 離開第18章 冬青第60章 想要的第23章 垂拱殿(三)第193章 封王第27章 軍人情誼第94章 得常望蘇第71章 策動第115章 楊家第1章 立大功第91章 募兵第155章 鄉信第104章 世家第53章 賭局第98章 奇襲蘇州(四)第92章 應邀第26章 琴心動第145章 花燭第166章 治隴右第95章 出動第120章 殺劫第13章 獲勝第27章 尋親第30章 任用第145章 花燭第40章 鼓舞第36章 誘導第75章 常州大戰(三)第100章 帥之隕第6章 家第51章 自知之明第71章 車中語(一)第11章 家議第75章 千牛刀第4章 國窮第216章 帝術第110章 巡第90章 周府第74章 常州大戰(二)第58章 戰之意義第22章 溝通第28章 遊說第64章 偷窺第125章 指點江山第76章 迎娶第63章 屯田第103章 坦言第54章 入勢第27章 慈明宮第111章 自辯第48章 又一局奇襲第8章 絕殺第13章 良宵苦短第31章 見佳人第74章 戰第60章 想要的第82章 南昌府第3章 好逑之心第2章 親人
第80章 常州大戰(八)第48章 望星空第130章 匪事第167章 白鈴兒第99章 奇襲蘇州(五)第126章 委任第124章 西風樓第126章 委任第122章 詢問第197章 楊延昭第30章 籌謀第152章 敢言第70章 奪會州第10章 妹妹小妍第51章 離間第32章 霸石州第24章 約第54章 知己第155章 張氏的抉擇第99章 奪夏口第118章 途驚第24章 望山第60章 戰事第59章 敢戰第78章 洞房第47章 中府使第71章 策動第120章 脅迫第192章 折衷第219章 科舉第44章 喜歡什麼第60章 觀佳人第35章 控城第31章 訓軍第62章 贛州第206章 發動第30章 籌謀第103章 坦言第84章 西征第220章 北巡第10章 夜奪西山第170章 離開第18章 冬青第60章 想要的第23章 垂拱殿(三)第193章 封王第27章 軍人情誼第94章 得常望蘇第71章 策動第115章 楊家第1章 立大功第91章 募兵第155章 鄉信第104章 世家第53章 賭局第98章 奇襲蘇州(四)第92章 應邀第26章 琴心動第145章 花燭第166章 治隴右第95章 出動第120章 殺劫第13章 獲勝第27章 尋親第30章 任用第145章 花燭第40章 鼓舞第36章 誘導第75章 常州大戰(三)第100章 帥之隕第6章 家第51章 自知之明第71章 車中語(一)第11章 家議第75章 千牛刀第4章 國窮第216章 帝術第110章 巡第90章 周府第74章 常州大戰(二)第58章 戰之意義第22章 溝通第28章 遊說第64章 偷窺第125章 指點江山第76章 迎娶第63章 屯田第103章 坦言第54章 入勢第27章 慈明宮第111章 自辯第48章 又一局奇襲第8章 絕殺第13章 良宵苦短第31章 見佳人第74章 戰第60章 想要的第82章 南昌府第3章 好逑之心第2章 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