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3章 彼此算計

林仁肇確實已經來了,而且來的還不慢,他率領的三萬兵馬,已經抵達了成都以東的簡州。

簡州,也就是今天的簡陽,簡州距離成都僅有一百四十餘里,已是近在咫尺。

早在李中易進入漢中之前,林仁肇已經接到了孟昶的詔書,命他火速來援成都。

林仁肇感念孟昶的收留之恩,不顧部下們的反對,領着苦心訓練出來的三萬精兵,連夜啓程去救成都。

一路上,林仁肇乘船由夔州出發,逆水行軍,從瀘州轉中江水(沱江),經資州抵達簡州。

漢軍出征在外時,斥喉們的偵察範圍,按照條令的規定,是遠出百里。簡州距離成都是一百四十餘里,也難怪漢軍的斥喉們,暫時沒有發現林仁肇的蹤跡。

林仁肇吃過李中易的大虧,他深知李中易是個極其陰險狡詐的傢伙,不能不防。所以,在抵達了簡州之後,他便派出了大批的哨探,防備漢軍可能的伏擊。

“稟隊正,前邊的茶山凹傳來消息,發現了蜀國的哨探,一共五人,皆騎馬。”

接到部下的彙報之後,漢軍斥喉營甲都隊正丁盛,不慌不忙的問道:“可曾看清楚了,蜀軍哨探騎的是什麼馬?”

部下抱拳拱手道:“隊正,這是咱們的基本功了,已經看清楚了,那五名蜀軍的哨探,騎的是體形小一圈的蜀馬。”

丁盛滿意的點點頭,笑道:“蜀馬矮小,耐力強,擅馱物,卻不擅奔跑。哼哼,好的很,只要盯上了,他們就跑不掉了。”

“你們三個,分頭行動,趕緊把消息傳回大營,就說已經在簡州以西三十里的茶山凹,發現了林仁肇的哨探。”

漢軍斥喉最重要的職責,是及時的把敵情傳回去,而不是主動出擊消滅敵人。

所以,丁盛第一時間,就命令兩個老部下,迅速的把消息傳遞回去。

“你去告訴前邊的弟兄,只許暗中監視,不許輕舉妄動。違令者,斬。”

丁盛的腦子很清醒,從斥喉把消息傳回大營,到大營裡作出快速的反應,需要的時間並不短。

如果,現在就暗中設伏,把那五個蜀軍的哨探,捉住或是殺了,肯定會驚動林仁肇的。

和成都平原不同,蜀東地區被羣山所環繞,又是水路縱橫,大軍進去之後,後勤補給也就成了大問題。

更重要的是,漢軍伐蜀,全是精銳的步軍和騎軍,並無得力的水師舟船助陣,恐怕難敵林仁肇訓練多時的水軍。

萬一,讓林仁肇帶着兵馬,乘船逃回了夔州,那就有麻煩了。

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丁盛有的是耐心,並不急於斬殺蜀軍的哨探。

實際上,早在合圍成都之前,總參議司已經制訂了三套伏擊林仁肇的作戰方案。

蜀東地區的官道,崎嶇難行,林仁肇又是水師名帥,他只要離開夔州,帶兵來救援成都,就必定會選擇從水路過來。

首先,中江水(沱江)並不流經成都,若是林仁肇從瀘州轉中江水而來,必然會從簡州登岸。

那麼,漢軍在簡州和成都之間,找到合適的地形,提前設下伏擊圈,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其次,若是林仁肇害怕中了埋伏,不敢從瀘州轉入中江水,而是由戎州(宜賓)轉入岷江,經嘉州(樂山)、眉州,繞到成都城的南邊登岸,也有好辦法對付他。

再次,若是林仁肇的部隊一直待在船上,始終不敢登岸,漢軍就只能先拿下成都,再和林仁肇周旋了。

沒辦法,形勢比人強,誰叫林仁肇佔據着水上的絕對優勢呢?

不過,漢軍也不是沒有翻盤的機會。不管怎麼說,林仁肇是從揚子江下游的夔州溯江而上,漢軍則是在中江水和岷江的上游。

哪怕漢軍無力和林仁肇展開水上大戰,也可以利用搜集來的各種小船和漁夫們,大作文章。

只要把簡易投石機搬到小船上,找機會扔出雞尾酒,林仁肇的水師戰船再大,也難逃被大火吞噬的厄運。

夫戰,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在漢軍之中,隨着總參議司及隨軍參議司的組建到位,在羣智的助力之下,中高級將領們犯那些低級錯誤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小了。

接到林仁肇已到簡州的消息後,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林仁肇雖然十分狡詐,卻也是個知恩圖報的性情中人。

“來人,去告訴廖山河和諸將,林仁肇來了,朕去會一會他。”李中易從小馬紮上起身,在李安國的扶持下,重新騎上了“小血殺”的背上。

在一般的封建軍隊之中,兩軍交戰之時,代表皇帝的大纛旗或是金龍旗,若是動了地方,很可能造成軍心大亂,甚至是大敗虧輸的嚴重惡果。

然而,在漢軍之中,李中易經常授權給某位大將,令其全權指揮決戰。

所以,每到這個時候,發起進攻的各支部隊,只需要聽從前敵最高指揮官的指揮即可,而不需要去盯着皇帝在哪的問題。

在近衛軍的簇擁下,李中易騎在“小血殺”的背上,向着簡州的方向,疾馳而去。

這時,簡州城裡的林仁肇,接二連三的接到哨探的稟報,未發現漢軍的蹤跡。

“林帥,請恕末將抖膽直言,以李賊中易之狡詐,不可能不提防我軍可能的西進。若是從簡州棄船登岸,到了陸地上,咱們可就沒啥優勢了啊。”心腹部將張凱,極力苦勸林仁肇,“如今,我軍哨探幾乎快到了成都城下,竟然還沒有發現漢軍斥喉的蹤跡,末將以爲,其中必定有詐。”

林仁肇拈鬚一笑,說:“某豈不知,李中易不是一般人呢?成都城高溝深,陛下身邊又有十八萬禁軍,李中易哪怕是再厲害,旦夕之間,亦難攻破成都。”

張凱有些不解的望着林仁肇,小聲問道:“那咱們爲何……”他想說的是,爲何要派哨探出簡州的疑問。

“嘿嘿,我軍哨探往返於簡州和成都兩地之間,卻一直平安無事,其中當然有詐。如果我沒有料錯的話,李中易此時應該已經知道了,我軍到簡州的消息了。哼,李中易恐怕已經在部署埋伏圈了吧?”林仁肇冷笑道,“我雖然進了簡州,可是,大軍和糧草等物資,依然都在船上。”

張凱聽了此話之後,略微想了想,隨即恍然大悟,喜道:“咱們馬上登船,繞去眉州?”

“癡兒啊,這次倒讓你猜對了。”林仁肇霍的站起身子,大聲下令,“走,登船開拔,去眉州。”

實際上,林仁肇把主力大軍,擺在了瀘州,到了簡州的兵馬,充其量不超過三千人。

林仁肇的心裡非常清楚,他的兵馬勝在水上作戰,下船和漢軍正面步戰,戰敗的可能性極高。

揚長避短,方爲正確的用兵之道。林仁肇的目的是,率軍從外圍策應成都,全力和李中易周旋。

畢竟,成都城裡,尚有十八萬蜀軍,這麼多人還守不住成都麼?

林仁肇就這麼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的走了,義無反顧的走了。

然而,令林仁肇沒有想到的是,漢軍有了百餘門火炮之後,取成都不過是探囊取物爾。

由於時代的侷限性,林仁肇並不知道何爲火炮,更不清楚,火炮的出現徹底的改變了戰爭的形式。

河邊的小樹林裡,丁盛靠在一棵大樹的樹幹上,手裡舉着單筒望遠鏡,死死的盯着河面上的船隻。

戰前,丁盛就已經知道,從夔州來的蜀軍,以水軍爲主。那麼,盯住水軍的最佳方法,肯定是盯死河面上船隻的動靜。

在漢軍之中,斥喉營裡的軍官,軍職普遍比一般的漢軍隊伍,要高出一到兩級。

比如說丁盛吧,他雖然只是個小小的隊正,享受的卻是指揮使的待遇。換句話說,若是他現在調出了斥喉營,最起碼也是營指揮使。

之所以作出這種安排,主要是漢軍的養兵成本實在是太高了,一旦大軍中伏,導致傷亡過大,財政收入就會吃不消了。

李中易高度重視斥喉營的預警作用,配備給斥喉營的軍官,全都是百裡挑一的人才。

在斥喉營裡,丁盛被人稱爲狡狐,誇的就是他的精明強幹。狡狐的名頭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丁盛的本名反而很少有人提及。

單筒望遠鏡裡,正在登船的林仁肇,清晰可見,明白無誤。

丁盛暗暗冷笑不已,不愧是被皇上誇過的林虎子,盛名之下無虛士,果然是格外的狡詐。

“劉二狗,那五個被拋棄的蜀軍哨探,就交給你了。死活不論,但要見屍體和首級,若是逃走一個,唯你是問。”丁盛很快判斷清楚了林仁肇的意圖,當即下令,截殺蜀軍殘餘的哨探。

雖說爲將之道是智信仁勇嚴,但是,所謂無毒不丈夫,仁不掛帥,慈不掌兵。

林仁肇愛兵如子的名聲,早就傳遍了整個天下,卻依然還是做出了拋棄自己人的勾當。由此可見,兵險戰危,絕非兒戲。

李中易離開了成都城下之後,並沒有去簡州,而是領着近衛軍去了眉州以北的楊興集。

楊興集,在成都的南邊,距離成都大約九十里,距離眉州大約一百三十里,距離蜀州大約兩百里。

既然是個集,就說明此地並不大,但是,這裡的戰略意義十分重大。因爲,楊興集是岷江三條支流的交匯處。

只要林仁肇想從岷江北上,去救援成都,就必須經過楊興集,由此可見,此地是何等的重要?

和楊子江的寬闊無比不同,岷江的楊興集到成都這一段支流,河面最寬也不過是一百二十米而已。

別人也許不太清楚,李中易卻是心如明鏡,運兵船可能吃水較淺,但是,運糧船的吃水卻很深。

換句話說,林仁肇的船隊若想通過岷江的支流去成都,可以使用的航道,最寬也不過八十米而已。

八十米的距離,只要架起在成都沒用上的回回炮,拋出雞尾酒,林仁肇的船隊必定是損失慘重。

途中休息的時候,李中易笑着誇獎隨行的閔子豪:“若不是寬夫你主動獻策,朕哪裡知道岷江的虛實呢?”

閔子豪暗暗慚愧不已,他向趙老太公獻策去捉張雪仙,也很順利的捉到了張雪仙,卻不成想,他和張雪仙一起被漢軍捉了去。

自從進入漢軍大營之後,閔子豪就再也沒有見過張雪仙。這還需要問麼,以張雪仙的曠世之姿,必定是被好色如命的李中易收用了吧?

被漢軍所擒後,閔子豪非常識時務,有問必答,而且答得極爲詳細。

對於閔子豪如此上道的表現,李中易非常滿意,所以,此次出兵楊興集,特意帶上了閔子豪。

“陛下您謬讚了,在下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而已,安敢居功?”閔子豪很識相,姿態一直襬得很低。

李中易微微一笑,想當初,老李家面臨破家之危的時候,他壯着膽子去找趙老太公求助。

當時的閔子豪,仗着趙老太公的寵信,根本就沒有把李中易放在眼裡。

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如今,李中易成了天下至尊,閔子豪變爲階下囚,世事實在是難料啊!

李中易擺了擺手說:“功就是功,過就是過。有功必賞,有過必罰,這才能服衆。寬夫,你不必過於自謙了。”

閔子豪暗暗鬆了口氣,他看得出來,李中易的心情很好。

對於心裡有鬼的閔子豪來說,李中易的心情越好,他也就越安全。至於,賞不賞的,並不重要。

閔子豪是個明白人,他既不是從龍之臣,又不是李中易的心腹,被俘之後能夠保住身家性命,已經是祖墳上冒青煙了,安敢奢望太多?

儘管閔子豪僞裝得很,但是,李中易還是看出他心懷疑慮。

當年的那點小小的過節,在李中易看來,已是過眼雲煙,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有必要一直惦記着麼?

但是,閔子豪是個心眼子頗多之人,他始終擔心,李中易會秋後算帳。

所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閔子豪心裡怕得要死,自然是戰戰兢兢的,小心謹慎的伺候着李中易。

“寬夫你雅擅詩詞歌賦,國子監裡恰好缺個少監,不知寬夫你意下如何?”

李中易早就琢磨清楚了,新學要辦,而且要大辦。但是,舊的儒學,也不能驟然廢止。

客觀的說,研究孔孟之道的讀書人,在知識分子的羣體之中,依然是佔比最大,朝廷總是要給出路的。

新學,包括數理化在內,全面鋪開普及性的教育,尚需要很長的時間,急不得!也不能急!

所以,按照李中易的打算,新學和儒學,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分別取士。

待時機成熟之後,新學的師資力量也到位了,再徹底廢除獨尊儒術的落後國策。

得了李中易的明示,閔子豪不由大喜欲狂,他原本已經枯死的野心,眨眼間,滿血復活。

依靠趙老太公的提攜,閔子豪混到如今,也不過是個蜀國的太常寺少卿而已。

蜀國滅亡在即,所謂的太常寺少卿,已經變得半文不值。

大漢朝的國子監少監,那可是全天下讀書人的老師啊!

閔子豪激動萬分,大拜下去,畢恭畢敬的說:“陛下的知遇之恩,天高地厚,罪臣敢不效死?”

李中易微微一笑,就讓閔子豪這個心眼子賊多的高級知識分子,狠狠的折騰全天下的讀書人吧。

此所謂,惡人自有惡人磨,是也!

1603364081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617章 分得熱火朝天第762章 反噬之火第1513章 大智慧第1128章 立功第448章 登陸第1446章 下毒手第497章 丟沙包第264章 漢第1487章 旦夕破關第1162章 衝擊第56章 大忽悠第435章 分兵第二十五章 抖威風第1442章 活罪難饒第54章 陽謀第836章 你終於來了第498章 故縱第796章 殺馬威第1261章 戰略選擇第1400章 接責第1051章 西征第1041章 中毒第1314章 統一的順序第536章 家國第667章 傳國重器第989章 好運氣第699章 死戰第1280章 東印度公司的雛形第1279章 三軍擁戴第797章 時局變化第1409章 小周氏的鬧騰第104章 驚變(三更送上,求月票)第127章 仙紙(月票的鼓勵不能少啊!)第1441章 產業工人第587章 絞肉機第567章 西出榆關第904章 兔急咬人第1237章 轟對了第1241章 破城矣第942章 血泉第896章 辣手第587章 絞肉機第633章 狠敲第574章 卿本佳人,奈何從賊?第1331章 何爲袍澤?第996章 新氣象第383章 參知政事第1220章 審計署?第599章 奸細第1353章 袁天罡第934章 帝王心術第1455章 伐蜀之議第735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816章 用心良苦第1295章 襲幽州第1463章 柴守禮又殺人第633章 狠敲第275章 聚將第636章 動怒第1354章 袍澤第381章 攻訐第296章 第一次交手第1194章 道行深第209章 四姊妹第451章 辣椒水第535章 璋瓦齊全第1273章 劇變第1530章 炯異之處第371章 瞎猜第1331章 何爲袍澤?第270章 入城第612章 雷霆!天怒!第701章 狼羣再現第1171章 符茵茵呢?第1013章 壞消息第1376章 入杭州第1055章 啥叫先進?第452章 逆向打草谷第745章 出兵高麗第514章 符王爺第785章 誰的開京?第1353章 袁天罡第902章 號令第1130章 挑撥第477章 中局第二十五章 抖威風第542章 範相有請第1461章 純正的忠心第1068章 降書第992章 比天塌還可怕第1397章 榨油第114章 反手一耳光(3更,求月票)第1527章 誤殺第327章 太子少保第492章 府試第461章 狹路相逢第973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597章 破襲第1511章 追窮寇第976章 都是戲精
第617章 分得熱火朝天第762章 反噬之火第1513章 大智慧第1128章 立功第448章 登陸第1446章 下毒手第497章 丟沙包第264章 漢第1487章 旦夕破關第1162章 衝擊第56章 大忽悠第435章 分兵第二十五章 抖威風第1442章 活罪難饒第54章 陽謀第836章 你終於來了第498章 故縱第796章 殺馬威第1261章 戰略選擇第1400章 接責第1051章 西征第1041章 中毒第1314章 統一的順序第536章 家國第667章 傳國重器第989章 好運氣第699章 死戰第1280章 東印度公司的雛形第1279章 三軍擁戴第797章 時局變化第1409章 小周氏的鬧騰第104章 驚變(三更送上,求月票)第127章 仙紙(月票的鼓勵不能少啊!)第1441章 產業工人第587章 絞肉機第567章 西出榆關第904章 兔急咬人第1237章 轟對了第1241章 破城矣第942章 血泉第896章 辣手第587章 絞肉機第633章 狠敲第574章 卿本佳人,奈何從賊?第1331章 何爲袍澤?第996章 新氣象第383章 參知政事第1220章 審計署?第599章 奸細第1353章 袁天罡第934章 帝王心術第1455章 伐蜀之議第735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816章 用心良苦第1295章 襲幽州第1463章 柴守禮又殺人第633章 狠敲第275章 聚將第636章 動怒第1354章 袍澤第381章 攻訐第296章 第一次交手第1194章 道行深第209章 四姊妹第451章 辣椒水第535章 璋瓦齊全第1273章 劇變第1530章 炯異之處第371章 瞎猜第1331章 何爲袍澤?第270章 入城第612章 雷霆!天怒!第701章 狼羣再現第1171章 符茵茵呢?第1013章 壞消息第1376章 入杭州第1055章 啥叫先進?第452章 逆向打草谷第745章 出兵高麗第514章 符王爺第785章 誰的開京?第1353章 袁天罡第902章 號令第1130章 挑撥第477章 中局第二十五章 抖威風第542章 範相有請第1461章 純正的忠心第1068章 降書第992章 比天塌還可怕第1397章 榨油第114章 反手一耳光(3更,求月票)第1527章 誤殺第327章 太子少保第492章 府試第461章 狹路相逢第973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597章 破襲第1511章 追窮寇第976章 都是戲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