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現實

“李長安目無王法,無視國運大計,竟然將兩位尚書大人以文法禁錮,擅自插手烏山郡一事。”

太和殿內,吏部右侍郎寧漢卿上前一步,朗聲說道,

“致使六位三品大儒拼儘性命才鎮壓下來的文昌碑,始終無法徹底歸位。”

“微臣認爲,必須要立刻剝奪李長安在南巡鎮撫司所有職務,將其收押大理寺,從嚴從重懲處,昭告天下!”

皇后獨孤曌坐在龍椅之上,將所有朝臣臉上的神色盡收眼底,面無表情地開口問道,

“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戶部右侍郎趙鏡立刻上前道,“啓稟皇后娘娘。”

“微臣已從前線南巡鎮撫司處,拿到了當時的文法映照光影。”

“映照光影顯示,李長安闖進烏山郡,不僅沒有拖後腿,反而正是因爲李長安臨危不亂,處置果敢,方纔使得文昌碑能夠徹底鎮壓氣運蛟龍。”

“此乃大功,又何罪之有?”

“至於用文法禁錮兩位尚書大人,雖然事出從權,但目無上官,的確該罰,微臣以爲至少應該罰俸一年!”

“趙大人未免有些偏袒太過!”禮部右侍郎佘雲開上前一步道,“既然如此,爲何文昌碑遲遲無法歸位?”

“若非李長安擅自做主出手,烏山郡又豈會平添這般變數?”

“至於罰俸,李長安在朝中又無官職,何來俸祿可罰?”

“倒不如直接讓其回京述職,接受大理寺審查。”

趙鏡冷哼一聲,“我倒覺得兩位大人偏見太深。”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如果不是李長安,這塊文昌碑能不能鎮的下來還是兩說。”

“現在至少氣運蛟龍已經被鎮壓,文昌碑無法歸位,想必是因爲此地民心還未歸附,這又如何是李長安的罪責?”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我看兩位大人是眼紅李長安立下的赫赫功勳……”

趙鏡的話還沒完全說出口,就被兵部右侍郎蔡懷濤打斷了,“趙大人,這話就言重了。”

“李長安不過一個小小參議,又哪來赫赫功勳?”

“而且南巡賑災期間,李長安多用重典,斬同知,殺郡守,砍縣令,到後來更是每到一地就要抄家數十戶。”

“如此倒行逆施,又豈是賑災所爲?”

趙鏡微微眯起了眼,朝蔡懷濤看了一眼,然後笑了,

“蔡大人此話才真是言重了。”

“斬同知,蔡大人不知爲何?”

“殺郡守砍縣令,李長安又何錯之有?整整一縣百姓都在朝我們這位倒行逆施的忠勇伯磕頭,喊青天大老爺。”

“我就想問問,這是倒行逆施能弄出來的?”

“至於抄家……我反而認爲已經是法外容情了,這些被抄家的,哪一個不是貪墨了朝廷的賑災銀糧?”

“說李長安一個小小參議,何來赫赫功勳,我的蔡大人是看不到,還是不想看到?”

“南方三府的氣運正在逐漸恢復,這不是赫赫功勳,難道是蔡大人每日飲酒半斤,纔算是赫赫功勳?”

“也對,畢竟蔡大人每日飲酒,都是爲了大晉殫精竭慮所致,自然也算得上是功勳卓著!”

蔡懷濤面色陡變,朝趙鏡怒目而視,“趙鏡,你……”

“嘭!”

就在這時,獨孤曌猛地一拍龍椅,太和殿內所有人立刻低下了頭。

“堂堂右侍郎,和市井小販一樣,在朝堂上如此爭吵,還有半點體面可言?”

“要不要本宮特許幾位愛卿,去東市好好吵上一吵?”

“也讓百姓們見識一下,朝廷大員是如何爭吵的。”

獨孤曌的聲音不大,但卻擁有莫大威嚴。

太和殿內迴盪着她的聲音,其他人再也不敢再說一句話。

“關於烏山郡一案,諸位愛卿還有何想法?不妨大膽說出來。”

“但切勿忘了這裡是朝堂,不是市井之地,那些與此事無關的事,休要再提。”

半晌之後,

戶部尚書曾萬廉上前一步行禮道,

“啓稟皇后娘娘,老臣以爲,忠勇伯此事雖然魯莽,但畢竟情有可原,而且救五位三品大儒於危難。”

“朝廷可以懲處,但也不能傷了忠臣之心。”

“況且南方賑災之事,忠勇伯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賑災之事也依然需要他去做。”

“還請皇后娘娘三思。”

獨孤曌看着曾萬廉謙恭的模樣,丹鳳眼中流露出一絲波動。

太和殿裡驟然變得壓抑起來,再也沒有其他聲音。

良久,獨孤曌方纔緩緩開口,“烏山郡一案,忠勇伯行事魯莽。”

此話一出,在場衆人的面色微微一變。

僅僅是第一句話,就對李長安有了定論。

不是有罪,而是魯莽。

這個詞,很微妙。

重一點就是罪責,輕一點就是無傷大雅。

處於二者之間。

“文昌碑無法徹底歸位,忠勇伯當盡力解決。”

“南方賑災結束之際,若能解決此事,記大功;若無法解決,再酌情處置。”

獨孤曌說完之後,也不給其他大臣再說話的機會,揮一揮衣袖,“退朝!”

散朝後,一衆朝官三三兩兩離開太和殿。

趙鏡眼中帶着一絲怒氣,走到曾萬廉身邊,

“大人,烏山郡文昌碑一事,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李長安和此事並無太大關係……”

曾萬廉輕嘆一聲,“這就是皇后娘娘的帝王心術啊,李長安在南方的功勞越來越大,總要給他找點罪責,你難道看不出來?”

“正是因爲看得出來,才更讓人憋屈。”趙鏡說道。

“你啊,多大年紀了,還這個脾氣。”曾萬廉點了點趙鏡,

“回去吧,就算李長安解決不了烏山郡一事,朝廷也不會真有什麼罪責下來的。”

“最多就是抵消一些南方賑災的功勞罷了。”

——————

朝廷的旨意還未到,但朝堂上的爭論,已經先一步傳到了南巡鎮撫司。

此時的李長安,正和趙洪山坐在書房。

至於另外兩位尚書大人,已經氣呼呼地登上雲霞寶船返回京城。

烏山郡看似迴歸,但又沒有迴歸。

只能說是在完全一統的路上,往前進了一步。

所以朝廷的分封聖旨還不能頒佈,他們留在這裡也是無用。

況且還有一個踩了他們麪皮的李長安在這兒,再留下來除了生氣還能做什麼?

書房裡,趙洪山拍了拍李長安的肩膀,“朝廷的旨意再過兩天應該就會到了。”

“你有什麼想法?”

李長安無奈地聳了聳肩,“皇后娘娘也說了,要我盡力解決,學生也只能盡力而爲了。”

“文昌碑沒有徹底歸位,說明三縣百姓還不認同,學生會多想些法子試試看。”

趙洪山點點頭,“你也不必太過擔憂,烏山郡雖然沒有完全統一,但氣運蛟龍不會再鬧什麼幺蛾子。”

“你儘管放手施爲。”

“這一次,四院一監都欠了你一個人情,就算最後朝廷要因此事治你的罪,也不會太過份。”

“至於皇后的話,也不是完全針對烏山郡一事。”

李長安笑了笑,“學生明白。”

“有了皇后娘娘這番話,學生反而心裡安穩了些。”

趙洪山滿意地點了點頭,“風頭太盛不是什麼好事,好處書院會竭盡全力幫你爭取。”

“剩下來的南方賑災之事,還是要盡心盡力,畢竟能否幫你重開文宮,此事至關重要。”

“是,學生定會竭盡全力。”李長安道。

趙洪山拍了拍李長安的肩膀,然後笑着走進了虛空,消失不見。

李長安臉上的笑意慢慢消失,眼中流露出一絲沉思之色。

書院爲自己恢復文道的決心太大了。

這一次南方賑災結束,要不要趁勢展露自己的文道修爲?

這是一件事。

更關鍵的是……

李長安拿出橫嶽刀,丹鳳眸子裡瞬間佈滿了冰冷之意。

掠奪了烏山郡氣運蛟龍的一部分氣運之後,橫嶽刀不僅沒有損壞,上面的氣運之力反而更加濃郁了一些。

而且,橫嶽刀還從氣運蛟龍的身軀裡,帶出了一個足以讓三品大儒都要驚駭的東西。

是一塊碎片。

確切地說,是被橫嶽刀吞噬了的記憶碎片。

若非李長安是橫嶽刀之主,甚至還無法發現。

這塊記憶碎片,不是氣運蛟龍的,而是來自於一位三品大儒。

誰能想象得到,

烏山郡的這條氣運蛟龍裡,竟然還有一位三品大儒!?

而且這尊三品大儒,十二年前就已經開始和氣運蛟龍融合。

這才使得本不可能有神智的氣運蛟龍,覺醒了神智!

十二年的光景,三品大儒的身軀早已在氣運的侵蝕下消失,只剩下神智與氣運蛟龍融合爲一。

只是這塊記憶碎片裡的記憶並不多。

除了十二年前的融合之事外,僅僅只剩下一道聲音,和一個畫面。

“鎮壓居庸城。”

這道聲音帶着一股難言的陰冷,但又夾雜着似乎與生俱來的、高高在上的霸道,讓這個三品大儒感到畏懼。

緊接着,便是居庸城被火行文法燒成灰燼的畫面……

李長安握着橫嶽刀的手,不自覺收緊,眼中的殺意越發冷冽,

“父兄所在的居庸城,不是被妖族攻破,而是被人族三品大儒用文法生生燒燬……”

“姜綾煙的夢……是真的!”

第222章:嵩嶽學子秦長生第131章:安南的情詞之約第394章:巔峰激戰第199章:分生死的參連第267章:譁變?第125章:《龍象功》第402章:大壩難建,半部經文第70章:繫着心的線第347章:確定名額第241章:三品隕落第70章:繫着心的線第102章:驚變第265章:開元膻中穴,《龍象玄功》第352章:刀指同知第184章:登門挑戰(一)第102章:驚變第350章:錯綜複雜第382章:困難重重第2章:二鍋頭第78章:顏輕詩的邀請第460章:屍橫遍野第300章:牛魔族“天才”——牛頂天第259章:銀子送不出去,進山第460章:屍橫遍野第51章:攪局者第125章:《龍象功》第271章:河東縣丞之死第313章:我......先走一步第175章:填鴨式提升第87章:《相思二首》的爭論第378章:李長安的手記第292章:懸殊的實力差距第414章:與民同樂第159章:日月當空第288章:李長安,別忘了我第95章:好巧啊第351章:我有問題要問他第101章:師徒相見第243章:氣運蛟龍崩碎第459章:圍殺第39章:蟄伏隱藏第60章:突破,羊脂玉書的新變化第400章:現實第464章:斬蝠王(一)第51章:攪局者第319章:李長安,李太白第340章:全是窟窿眼第363章:此案由南巡鎮撫司接管第23章:生意第330章:進展順利第198章:鳶靶第113章:《梁祝》啓航第290章:逃回第四道防線第87章:《相思二首》的爭論第354章:香餑餑第363章:此案由南巡鎮撫司接管第203章:風口浪尖第3章:三陽門第320章:大難不死第188章:硬剛不退第97章:太白親筆手書第124章:叢文書局的糾結第283章:萬民送長安第57章:我怎麼覺得能登頂?第35章:大勢已成第469章:一眼之威第29章:合縱連橫第222章:嵩嶽學子秦長生第110章:顏輕詩的曲第401章:大壩構想第21章:配不出來的味道第165章:陸教諭說黃蓉第190章:專挑軟柿子捏第103章:太白、青蓮第59章:兩條路第360章:緣起緣滅第216章:大漢新的擴張腳步第67章:龍湖幫第216章:大漢新的擴張腳步第42章:文聖榜爭奪戰開幕第126章:讓人絕望的武道修煉第171章:李長安,混蛋第45章:不學無術李長安第124章:叢文書局的糾結第389章:氣運蛟龍與文昌碑第266章:望風崖上的身影第410章:風口浪尖第460章:屍橫遍野第249章:動搖第148章:書生意氣第320章:大難不死第170章:詩文生意第105章:《梁祝》引發的誤會第71章:年輕氣盛(上)第436章:多寶的請求第405章:銀子換氣運第132章:不能讓銅錢掉在地上第276章:霧祁山上的迷霧第54章:勢如破竹第180章:白鹿書院的連敗
第222章:嵩嶽學子秦長生第131章:安南的情詞之約第394章:巔峰激戰第199章:分生死的參連第267章:譁變?第125章:《龍象功》第402章:大壩難建,半部經文第70章:繫着心的線第347章:確定名額第241章:三品隕落第70章:繫着心的線第102章:驚變第265章:開元膻中穴,《龍象玄功》第352章:刀指同知第184章:登門挑戰(一)第102章:驚變第350章:錯綜複雜第382章:困難重重第2章:二鍋頭第78章:顏輕詩的邀請第460章:屍橫遍野第300章:牛魔族“天才”——牛頂天第259章:銀子送不出去,進山第460章:屍橫遍野第51章:攪局者第125章:《龍象功》第271章:河東縣丞之死第313章:我......先走一步第175章:填鴨式提升第87章:《相思二首》的爭論第378章:李長安的手記第292章:懸殊的實力差距第414章:與民同樂第159章:日月當空第288章:李長安,別忘了我第95章:好巧啊第351章:我有問題要問他第101章:師徒相見第243章:氣運蛟龍崩碎第459章:圍殺第39章:蟄伏隱藏第60章:突破,羊脂玉書的新變化第400章:現實第464章:斬蝠王(一)第51章:攪局者第319章:李長安,李太白第340章:全是窟窿眼第363章:此案由南巡鎮撫司接管第23章:生意第330章:進展順利第198章:鳶靶第113章:《梁祝》啓航第290章:逃回第四道防線第87章:《相思二首》的爭論第354章:香餑餑第363章:此案由南巡鎮撫司接管第203章:風口浪尖第3章:三陽門第320章:大難不死第188章:硬剛不退第97章:太白親筆手書第124章:叢文書局的糾結第283章:萬民送長安第57章:我怎麼覺得能登頂?第35章:大勢已成第469章:一眼之威第29章:合縱連橫第222章:嵩嶽學子秦長生第110章:顏輕詩的曲第401章:大壩構想第21章:配不出來的味道第165章:陸教諭說黃蓉第190章:專挑軟柿子捏第103章:太白、青蓮第59章:兩條路第360章:緣起緣滅第216章:大漢新的擴張腳步第67章:龍湖幫第216章:大漢新的擴張腳步第42章:文聖榜爭奪戰開幕第126章:讓人絕望的武道修煉第171章:李長安,混蛋第45章:不學無術李長安第124章:叢文書局的糾結第389章:氣運蛟龍與文昌碑第266章:望風崖上的身影第410章:風口浪尖第460章:屍橫遍野第249章:動搖第148章:書生意氣第320章:大難不死第170章:詩文生意第105章:《梁祝》引發的誤會第71章:年輕氣盛(上)第436章:多寶的請求第405章:銀子換氣運第132章:不能讓銅錢掉在地上第276章:霧祁山上的迷霧第54章:勢如破竹第180章:白鹿書院的連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