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北歸

“勤王!”

一聽到這兩個字,衆人先是一驚,然後心底竟是不可思議的衝擊:“勤王?”

自古以來,勤王這個詞可不是輕用的,何況現在他們還是駐守徐州一線的野戰軍,在沒有得到詔旨的情況下,擅自從徐州北撤回京,那等於和造反沒有什麼區別。

大清朝開國兩百年來,從來沒出現過這樣的事,象僧格林沁、和春這樣的滿蒙重臣,現在乾脆把隨身的刀劍都拔了出來,就有把這提出勤王建議的當事人斬於刀下的想法。

果然是他!就是他!

不用看,大家都清楚提出這麼瘋狂提案的人是誰,是雷以誡!

這位雷以誡可是侍郎出名,但是他根本不象個翰林出身的高官,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在江北大營的任上他辦了不少壞事,抄的錢不其計數,延誤的軍機也不知道有多少,可是咸豐三年他就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他在揚州開辦釐捐,就地收取厘金,他也因此而自得,說自己是“功魁罪首”。

厘金這個近於革命性的財政改革就是由他雷以誡一手創立起來,這種厘金制度從太平天國期間一直延續到國民政府改革財政制度,設立統稅才告一段落,持續了七十年時間,雖然阻礙國內商品的正常流通,卻也先是爲清軍鎮壓太平天國籌措了大部分的軍費,接下去又爲各個地方政府和軍閥集團解決了大部分的財源。

而現在他根本無視僧王、勝保等人手中雪亮的刀劍,以一個老京官的沉着說道:“諸位可是覺得還有第二條出路?那不如說一說!”

除了打着勤王的名義北撤之外,還有什麼出路?大家倒真是被雷以誡說中了,而現在張國樑這位新紮的樑王卻是痛快得很,他站了起來說道:“說得好,說得好,除了北歸勤王之外,咱們這五六萬人馬,確實沒什麼別的出路。”

一想到撤到河南去。大家都覺得前途不妙,那裡肯定是虹軍下一輪攻勢的重點方向,甚至有可能遭到比在徐州還要猛烈的攻擊,倒是有人小聲說道:“去山東怎麼樣?”

“山東好!”雷以誡卻是毫不客氣地說道:“中樞可有詔旨讓我們退到山東?這和勤王不是一回事嗎?”

他聲音變得激揚起來:“如今國家多事。正需肝膽之臣,諸位都是我大清朝的忠臣良將,聽聞俄夷用兵關外,威脅京城,不得已倉促回師,以解京師之圍。”

俄羅斯用兵關外,已經是好幾個月前的事。雖然在場的滿漢文武都不知道戰事到底打得怎麼樣了,但是以關外微薄的兵力,想要抵擋俄羅斯的水陸兵馬,那是不可能的事。

勝保不得已說了一句話:“關外是我滿洲龍興之地,不得有失啊!”

他倒有不少想法,有些固然是滿清的戰略態勢有關,如果關內支撐不住,還可以退往關外。有些則是與個人利害相關,不過現在都需要打着大義的名義去做,而雷以誡能得到這麼一位滿洲大員的支持。心中就有底了:“如果不願意勤王的話,可以留下來,徐州兵家必爭之地,多支撐一日是一日。”

誰願意留下來送死,只是大清朝開國兩百年以來,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先例,因此和春說道:“但是勤王的名義不大妥當吧?”

“除了勤王之後,還能找出什麼妥當的名義!”雷以誡毫不客氣地說道:“如今之策,只有打着勤王的名義,才能把大清朝維存下去。”

他說的不是這五六萬人馬。而是大清朝,而在場的衆人不由思索起來,也有許多不同的看法。

與道光帝一樣,咸豐帝從某種意義上,是傳統那種賢帝,但是遇到千古難逢的時局不說。本身的能力也很有限,因此舉國糜爛,可這些文官武將都是受過兩朝帝恩,自然不願意與咸豐帝作對。

可是他們如果真的回師北撤,那咸豐帝肯定要拿他們開刀,除非他們抱成一團,但這與造反沒有區別,而且大家各有各的心思,更不要說是既有滿人,又有蒙人,還有漢人。

張國樑這個降將倒是不懼事的:“回師,回師,我們樑王軍除了回師北歸之後,找不出第二條路來了!”

他是降將,有些時候辦事顧忌最多,有些時候又不需要什麼顧忌,他現在敞開說話了:“大家北歸之後,能多拿一些俄羅斯槍炮不說,還能扶保大清朝!”

僧王已經明白過來了,他說的是大清朝,而不是咸豐帝這個人,很顯然張國樑已經做好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了,只是現在在徐州的諸軍之中,張國樑部雖然不是最強的一支,卻是十分緊要的一支,他執意北歸勤王的話,恐怕徐州戰線已經支撐不下去了。

只是除了咸豐帝之外,張國樑有可能用到什麼棋子,要知道現在京中的王爺也就是那幾位,不過只要中樞不把樑王軍逼急,想必張國樑也會留有餘地?

他在思索着,和張國樑一樣是出身於江南大營的和春也同意了:“我們回去扶保大清朝去,與紅賊打也是保大清,與俄夷打也是保大清,我們只要記住一點,忠心扶保大清就是了!”

和春這麼一個滿人站出來,那局勢自然是急轉直下,僧王不得不宣佈:“既然如此,那就一起北歸勤王,扶保大清吧!”

雖然已經決定北歸勤王,扶保大清,但是具體怎麼撤,誰先撤,又是怎麼一個撤退路線,卻是需要具體籌商才能定下來,現在雷以誡這個功魁罪首更是赤臂上陣:“既然勤王之策是我提出來的主意,那諸位也聽一聽我的見解!”

-------------------------------

揚州城。

陸戰旅原來的施退季色彩已經越來越被淡化,而整個部隊已經有了很重的符聞道意味,只是符聞道在陸戰旅也並不是什麼強勢的主官,他不僅僅面對着整個陸戰旅,也還要應付在江寧的於村、金佩綸這兩位強人。

江北的軍事,名義上全權由他來負責,但行政又是歸屬於江寧,參加戰鬥的部隊之中也有一個多團是第三師派出來的部隊,因此符聞道這個婆婆也是如履薄冰,一點都不敢馬虎。

他知道在徐州的張國樑、僧格林沁軍團可以說是北方清軍最強的一支軍團,總兵力多達五六萬人,其中還有大批馬隊,而自己手頭的兵力不過萬餘,因此始終採取攻勢防禦的戰法,逐步向徐州推進。

這樣的堡壘戰術建立在野戰全勝的基礎之上,威力是十分驚人的,在地圖上標識出一座又一座易手的縣城、集鎮、村莊,而所有攻克的城鎮都將成爲虹軍下一步攻勢的據點和出發地。

這樣的戰法或許有些保守,但是符聞道卻覺得是十分成功,不過他現在也不得不考慮一個關健的問題,那就是怎麼拿下徐州的問題:“徐州自古百戰之地,堅城如鐵,又有清妖大股精銳雲集,恐怕我們的戰法要變一變!”

“不僅僅是戰法變化的問題!”當即就有人指出來:“徐州的清妖太多,我們頂多能集結起六七千人,要打幾萬人的徐州,怎麼打,應當請援纔對!”

請援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這甚至會影響符聞道個人在柳暢心中的地位,他還是希望能儘量以手頭的資源來解決徐州城:“我們可以向江寧求助,現在江南全線平定,甚至連上海都接收過來了,不必要保存那麼多的兵力。”

這是實情,但是陸戰旅的軍官又有另一個擔心,這樣一來,整個江北原有陸戰旅獨強的局面會不會被打破,要知道現在行政已經歸屬給江寧了,不但有一個多團的機動部隊是江寧派出來的,而且大部分獨立營、獨立連、鄉兵排、基幹民兵都已經歸屬於江寧。

“要繼續進兵山東的話!”符聞道倒是不擔心這個問題:“我們肯定要請第三師的老大哥幫忙,而且江蘇本來就是江寧的地盤。”

符聞道的想法比較簡單,下一步首先要開府徐州,然後將陸戰旅這個虹軍最奇特的部隊徹底陸軍化--現在陸戰旅不但與登陸作戰沒有關係,反而是一個大編制的重裝備步兵旅,與登陸作戰已經完全脫節。

既然這樣的話,倒不如徹底與海軍脫鉤,頂多調出一部分單位還給海軍,而現有的陸戰旅可以改編成陸軍的一個主力師,而下一步符聞道就盯上了山東。

他剛想到這裡的時候,那邊已經有緊急報了過來:“徐州的清妖突然頻繁調動,似乎有大動作!”

符聞道看了一眼徐州附近地圖,虹軍的攻勢防禦已經快逼近徐州了,而且吸取了過去作戰的經驗,前線不僅僅有一個加強營實力的作戰單位,後方還有團一級的機動作戰,除非徐州清軍盡數出動,恐怕前線的縣城不會很快丟失,但是他想到了一種可能:“難道張國樑要跑了?”

第227章 名將風采第45章 粒藥第411章 斷指第320章 嚴衢戰役第60章 斬草除根第101章 威脅第454章 防線第146章 女記室第539章 離卦第67章 磐石哨第112章 獻城第311章 人心散了第99章 炮戰第117章 回師第405章 老人第447章 帝國利益第14章 隊列第578章 最初的血第268章 懸機第511章 開恩第412章 情報第125章 女欽差第24章 慶廉第385章 方陣第30章 堵牆第167章 新知縣第579章 大使第438章 戰法第181章 攻城第29章 龍槍哨!一錘定音!第518章 主戰第48章 利器第119章 貿易第452章 應對第346章 排槍第205章 紫薇星號第166章 陽謀第111章 試攻第118章 危機與機遇第274章 新風氣第301章 福建攻略第466章 叛亂第504章 張樂行第367章 朱海蘭第412章 情報第340章 嚴州!嚴州!第111章 試攻第216章 不動第508章 波折第172章 起風第520章 遠征第385章 方陣第560章 沖天志第22章 手段第365章 一邊倒的談判第341章 遭遇戰第194章 決勝第246章 鄭義門第547章 信否第307章 逆流第281章 過江第407章 穆拉維約夫第398章 楊輔清第24章 慶廉第146章 女記室第478章 選擇第60章 斬草除根第125章 女欽差第405章 老人第79章 時勢第42章 地盤第220章 黑道人第531章 馬尼拉第97章 圍城第180章 求援第39章 攻寨第320章 嚴衢戰役第295章 宴會第71章 戰利品第84章 林嵩第34章 徐鳳飛第258章 如湯灌雪第82章 轉折第465章 棄兒第207章 表態第16章 粵艇第393章 佈局江蘇第344章 破敵第115章 鑄炮第12章 投效第339章 北竄第180章 天崩第359章 杭州第267章 機遇第356章 新年第323章 翼殿第51章 成交第454章 防線第235章 真正的龍槍營
第227章 名將風采第45章 粒藥第411章 斷指第320章 嚴衢戰役第60章 斬草除根第101章 威脅第454章 防線第146章 女記室第539章 離卦第67章 磐石哨第112章 獻城第311章 人心散了第99章 炮戰第117章 回師第405章 老人第447章 帝國利益第14章 隊列第578章 最初的血第268章 懸機第511章 開恩第412章 情報第125章 女欽差第24章 慶廉第385章 方陣第30章 堵牆第167章 新知縣第579章 大使第438章 戰法第181章 攻城第29章 龍槍哨!一錘定音!第518章 主戰第48章 利器第119章 貿易第452章 應對第346章 排槍第205章 紫薇星號第166章 陽謀第111章 試攻第118章 危機與機遇第274章 新風氣第301章 福建攻略第466章 叛亂第504章 張樂行第367章 朱海蘭第412章 情報第340章 嚴州!嚴州!第111章 試攻第216章 不動第508章 波折第172章 起風第520章 遠征第385章 方陣第560章 沖天志第22章 手段第365章 一邊倒的談判第341章 遭遇戰第194章 決勝第246章 鄭義門第547章 信否第307章 逆流第281章 過江第407章 穆拉維約夫第398章 楊輔清第24章 慶廉第146章 女記室第478章 選擇第60章 斬草除根第125章 女欽差第405章 老人第79章 時勢第42章 地盤第220章 黑道人第531章 馬尼拉第97章 圍城第180章 求援第39章 攻寨第320章 嚴衢戰役第295章 宴會第71章 戰利品第84章 林嵩第34章 徐鳳飛第258章 如湯灌雪第82章 轉折第465章 棄兒第207章 表態第16章 粵艇第393章 佈局江蘇第344章 破敵第115章 鑄炮第12章 投效第339章 北竄第180章 天崩第359章 杭州第267章 機遇第356章 新年第323章 翼殿第51章 成交第454章 防線第235章 真正的龍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