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各方地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國內上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票房成績說不上爆款,但是也不錯。
中國觀衆因爲文化底色,以及歷史影響,不僅不排斥外來文化,往往將之視爲進步。
最初。
觀衆們被電影中絢麗的視覺奇觀,和深刻的哲學敘事所吸引,紛紛走進影院。
沉浸在充滿奇幻色彩的生存寓言中,欣賞影片中的熒光水母海、飛魚羣襲擊、鯨魚躍出夜幕等場景。
這些場景給觀衆帶來了不錯的視覺體驗,而派與老虎共存的故事情節,也讓人們開始思考信仰、人性和生存的意義。
當然了,隱隱約約覺得有點問題,但又說不上是什麼問題。
哪怕有人認爲電影視角有些不對勁,除了三通系平臺,在大部分網站上分享會被嘲弄,甚至扣上陰謀論的帽子。
縱使觀衆思想獲得瞭解放,陸釧、馮曉剛、張一謀被一一審視,但李銨能一樣嗎?
李銨是國際知名大導演,是獲得了多座國際大獎的大導演。
一個普通觀衆,就算買票了,也配質疑?
別看某些人嘴裡唸叨着“平等”、“自由”,但是最崇尚等級制度的,恰恰是這些人。
但是在某一刻,零散的聲音開始慢慢變大,然後匯聚。
而後形成一道洪流。
洞天影評區、洞天微博等不受外部敘事影響平臺,出現一些電影大V的解構分析。
觀衆們意識到,《少年派》不僅僅是一個關於生存與信仰的寓言,它的背後隱藏着更深層的意識形態操控。
電影中的“共生”敘事,表面上是在講述派與老虎的共存,實際上卻隱喻了西方霸權主義對第三世界的掠奪與壓迫。
這種解讀角度讓許多觀衆感到震驚,甚至生出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原本以爲自己在欣賞一部關於人性與信仰的深刻電影,結果卻發現它背後隱藏着如此複雜的政治隱喻。
觀衆們開始反思,李銨之前的電影,是否也具有類似的特質。
社交媒體上,觀衆們熱烈討論着《少年派》的象徵意義。
不只是基於電影的討論,還有一種隱藏的快感。
在13年,三通娛樂的出現撕開了一道口子,但是話語權依然被某些人牢牢把控。
審視《少年派》,解構《少年派》,審視李銨,不只是打狗,直接越過了六代代理人,直接打主人的狗,打主人。
是爭奪審美和敘事的定義權。
網民不一定懂深層次的激烈博弈,但是最直觀的,奪回定義權,就是奪回定價權,奪回被蚣蜘被一些所謂“權威”壟斷並藉此牟利的自身權益。
事關所有人的切身利益。
隨着解構的深入,觀衆們逐漸從最初的震驚中走出,大家開始在微博上熱烈討論,試圖揭開電影背後的每一層隱喻。
這場解構不僅讓觀衆重新審視了《少年派》,也讓大家對好萊塢的敘事策略有了更深的理解。
許多觀衆意識到,好萊塢電影不僅僅是娛樂產品,它們往往承載着特定的意識形態,通過普世價值和個體化的生存敘事,掩蓋了結構性矛盾和權力關係。
隨着深挖,很多事也露了出來。
當年《色,戒》時,沈三通就出來說話。
此刻再去看,《色,戒》不是隱喻,是明晃晃的惡意。
從產業角度再去回看。
《金陵十三釵》、《南京南京》等電影,甚至包括《1942》,或多或少都是沿着《色,戒》這條路在前行。
時間線再往前呢?
張一謀的古裝大片、馮曉剛的古裝大片,甚至包括陸釧的《王的盛宴》,也是沿着當年《臥虎藏龍》的路在走。
是不是《色,戒》在敘事處理上的直白、粗暴,不是李銨能力不行,而是有些力量需要他在限定時間,推出這樣的戲?
回看這條線的話,早年,新生代電影導演沒有崛起,沈三通沒有出現之前,中國電影全靠三大導,主要靠張一謀。
06年的時候,恰恰是三大導集體趴窩!
《無極》《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海外收益全部斬斷!古裝大片全部趴窩!
巧不巧?
巧合?
在又一個關鍵時間點,中國商業片道路又一次面臨選擇。
李銨繼《臥虎藏龍》之後,送來了《色,戒》。
恰好在古裝大片海外利益全部切斷,三大導全部趴窩的時候。
只是巧合嗎?
從結果來看,把李銨當做西方意識形態的紅花雙輥來看,恰好能把不好解釋的解釋清楚,嚴絲合縫。
結合李銨在大陸的地位,受到的追捧,再去看《少年派》,不少觀衆有一種看恐怖片的感覺。
派最終選擇講述老虎的故事,而隱藏“人吃人”的真相,像不像李銨在臺面上文質彬彬講述電影藝術,而隱藏了其作爲好萊塢打手,要將國產電影吹燈拔蠟、“生吞活剝”的故事?
而對《少年派》流於表面的美學探討、哲學探討,恰恰正如東大觀衆對於李銨流於表面的電影藝術的美好想象。
那個有點藝術家文弱氣息,說話和和氣氣,甚至帶點弱氣的李銨,卻是在“人吃人”決鬥中活下來的“少年派”。
電影和現實形成了一種對照,許多觀衆生出了毛骨悚然的感覺。
就像揭開了一層華麗的面紗,看到了背後赤裸裸的現實。
殘酷衝擊着身心,不斷震顫着神經,不過也帶來了清醒的感覺。
痛並快樂着。
然而,有人不快樂。
啪!
王曉帥摔碎了第三隻紅酒杯。
竟然有人用“殖民主義肛門期人格”,來形容他的電影《我11》裡的三線建設敘事。
王曉帥不由想起,九十年代在聖丹斯學會的生存法則:想得到西方策展人賞識,必須把鏡頭對準鏽蝕的工廠鐵門,而非轟鳴的數控機牀。
“這是在謀殺電影美學!這是多數人的暴動!”
婁葉看着微博上網友的留言,感到無比的憤怒和羞惱,大聲咆哮。
從來只有他用手持攝影去解構體制,此刻卻遭受了同樣的解構。
當年在鹿特丹電影節誇耀《蘇州河》是對上海浦東的祛魅,化爲迴旋鏢飛了回來。
鼓樓衚衕裡的一場文化沙龍。
煙霧繚繞的包廂裡,影評人陳默抖了抖菸灰,將手機屏轉向衆人:“微博上這幫小孩在沈三通鼓譟下,把《少年派》解構成新殖民主義教材,倒也有趣。”
他刻意把“有趣”二字咬得輕佻。
不少人悄然看向旁邊最大咖的賈章科,作爲第六代的代表人物,他也難逃解構的風波。
賈章科平靜分析:“這次是沈三通發動的後現代犬儒主義的暴亂,是要把我們的文藝陣地徹底掀翻,觀衆的民粹正在朝着我們猛烈襲來。”
連《少年派》都敢解構,這樣的觀衆再也不是聽從他們敘事指揮棒的觀衆了。
這次風波,把很多事擺在了檯面上。
越是禁忌的東方敘事,越有全球流通的溢價空間。
用藝術電影語法包裝的傷痕,本質是向西方兜售政治獵奇。
第六代的美學符號,全成了新自由主義世界養的狗。
六代導演基本靠這個吃飯的敢把這種事擺在檯面上,豈有此理!
紀錄片導演周滿立刻附和:“將《少年派》這樣的大師之作,污衊爲東方主義糖衣下的殖民敘事,這是何等的荒謬啊!”
獨立製片人老秦說道:“是啊,當年《十七歲的單車》被柏林選中時,都誇這是超越意識形態的人性之光,現在倒成了原罪,這是翻舊賬,這種風氣絕不可以起來!”
在場有些電影人,已經在國際電影節上嶄露頭角,或者正在努力進入西方市場。
有些更是舔了有年頭了,他們也知道,要想在國際上獲得認可,就必須採用西方認可的敘事語法。
但是這是能說的嗎?
而且這種解構直接越過了他們,直接對李銨和西方敘事出手,這纔是讓他們感到不安,甚至恐懼所在。
不僅會破壞他們與國際市場的聯繫,影響他們的職業發展,更是連同國內的市場空間和生存空間也一併掀了。
有人開玩笑道:“按照這個說法,李銨是打手,我們是什麼?難道咱們都成了好萊塢文化代理人的倀鬼?誰要是有在外面賺錢的渠道,不妨給我介紹介紹?”
周滿眉頭一皺:“你這是什麼意思,誰規定不能賺外媒的錢了?婁葉能拿着髪國電影基金,賈章科導演的片子行銷海外,能賺外匯,是本事!”
賈章科不悅的目光掃了過去。
最近這些年,不少藝術電影人叛變了。
見大家都望過來,開口那人壓力驟然增加,訕訕一笑,倒了一杯威士忌,一飲而盡道:“是是是,我自罰一杯。”
本來有不同意見的人,見此紛紛選擇了沉默。
今天表達不同意見,明天也許就傳了出去。
會得罪一些重要的合作伙伴,甚至影響他們的項目融資和發行。
沙龍主人電影學院王教授端着普洱打圓場:“藝術本就該超越意識形態嘛。”
他背後的書架上,《文明的衝突》與《世界是平的》並排而立:“就說食人島那段,明明是普世的人性困境.”
“王老師說得對!”
周滿拔高音調激動道,“這些陰謀論者根本不懂電影美學,用孟加拉虎替代暴力,正是敘事的精妙.”
老秦啐了口,不再掩飾道:“操!讓這幫傻逼觀衆解構,解構的越狠,李銨的版權費越高。賈科長一部電影的版權費,就夠他們一輩子賺的。”
賈章科矜持一笑,他沒有外面傳的那麼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海外發行合同裡,有文化折損條款,但他沒必要解釋什麼。
“哪裡,哪裡。”
大家又聊了聊電影創作,賈章科《天註定》還在做後期,出來也是互相通通氣,很快達成了一致,一起給電影局寫一封聯名信。
李銨的成功是憑藉其卓越的才華和對電影藝術的深刻理解,而不是對西方話語體系的迎合。
民粹主義的反智浪潮不能助長,這樣對電影事業有大害!
更不能任由陰謀論氾濫!
也許傳出去很搞笑,一幫人解構、批判、反體制電影人,最後要找電影局來拉架,但基本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對。
不光找電影局,還要找廣電,找文化部門!
會所內。
徐徵和寧昊一塊捏完了腳。
徐光頭貌似不經心問:“耗子,《無人區》送柏林的事,你考慮的怎麼樣?”
寧昊猶豫道:“我要是幹了,不說在歐洲電影節,以後在文藝圈子也完蛋了。”
徐徵嗤之以鼻:“這有什麼可在乎的,他們有幾個吊錢?你看現在的國內電影市場,一部戲比十年前一年總票房還要高。我說耗子,你自己要爲自己着想。”
寧昊猶豫,也知道今時不同往日。
徐徵當年只是演員,要拼命往電影圈裡鑽,現在是十億票房俱樂部導演,手裡也有不少項目。
遙想幾年前,徐徵在他這個三通娛樂新銳導演,沈三通頭馬面前是要低一個頭的。
短短几年時間,差距不僅沒有縮小,隨着三通娛樂騰飛,寧昊已經看不到徐徵的身位了。
不只是徐徵,隨着三通娛樂涌現的導演越來越多,而他這幾年也就一部《黃金大劫案》上映,當年的鬼才導演、寧氏喜劇給觀衆的驚喜,似乎成爲了遙遠的記憶。
寧昊試探問:“沈導希望我這樣做?”
“哎。”
徐徵嘆了一口氣:“耗子,我說實話,你別生氣,咱們在沈導面前,那都是螻蟻一樣的人物,你明白嗎?”
《無人區》的事,還有其中的操作,沈三通幾年前提過,準確的說是暗示過,不過一次之後就沒下文,大概是忘了。
沈三通也許真忘了,但徐徵作爲下面辦事的,能不當回事嗎?
徐徵也是掏心窩子道:“耗子,說難聽點,現在院線都要看沈導吃飯,開一家影院,只要有三通娛樂的重頭戲,別管多遠的地方,立刻能盤活。”
“當年的事,沈導也許忘了,不在意了,隨着沈導越走越高,你覺得他手下的人能不在意嗎?”
“我們把事辦好,辦的漂漂亮亮,沈導不一定開心,但是過去的事也算徹底揭過去了。”
“兄弟是真想幫幫你。”
徐徵的話半真半假。
寧昊感覺徐徵飛的快,徐徵何嘗不是感覺沈三通飛的才叫一個快。
徐徵也有野心,想要單幹,沈三通也沒反對。
可是徐徵又不是小孩,沈三通地位越高,越是很慎重的使用自身的威能,應對一些反對的人,也是採用很溫和的手段。
越是這樣才越是可怕。
徐徵覺得沈三通像是“派”,表面溫和,內在絕對是狠人。
輿論都在關注沈三通身上的爭議,而三通娛樂悄無聲息佔據了電影市場近乎半壁江山,對好萊塢、對港臺、對學院派,對一些媒體多線作戰。
光看輿論,沈三通節節敗退,但去看戰線,是三通娛樂用槍抵住了他們的腦袋。
寧昊嘆口氣:“咱當年一塊做電影,那時候多好.”
徐光頭打斷道:“耗子,往前看,你在小馬也不錯,咱電影市場發展快,什麼時候都不晚。”
“不過要快,有些事過了這個村,真什麼都趕不上。你看李銨,幾年前,換了你,你敢想李銨都要成臭狗屎嗎?反正我不敢想。”
徐徵自己是半路出家,拍電影就是爲了讓自己事業更上一層樓,就是爲了名和利。
他沒有學院派腦子裡的糾結,沒想過捧西方的臭腳。
80後新一代的電影人也有追求藝術的,繼續拍現實題材。
但是他們不是賈章科、婁葉那代人的想法,很多選擇不拿去評獎。
當然了,這裡面也有賈章科這些人,把位置佔住的原因,隨着西方發展停滯,能拿出的資源也越來越少了。
都是明白人,去外面怎麼拿獎的,在圈子裡也不是秘密,
但明白歸明白,觀衆可以不在乎,但是電影人,誰能看不起李銨?
說看不上的,只能說無知者無畏。
公開質疑拍攝手法的也許有,敢於質疑敘事的,那要自己想想後果。
徐徵自己也做了導演,對李銨的敘事技巧感到佩服。
《少年派》的敘事結構可謂絕妙到了頂點,採用雙層敘事結構,將奇幻冒險與哲學追問巧妙結合,展現了導演對人性、信仰和真相的深刻思考。
不只是他,恐怕許多電影人看完之後,都認爲李銨的電影語言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甚至有人稱其爲“東方電影大師的巔峰之作”。
然而,隨着解構的深入,再去看,越是內行人,越能意識到電影裡刺眼的象徵符號。
觀衆也許有人覺得是巧合,作爲導演,知道電影從來沒有巧合。
徐光頭一開始是認爲,即便是像李銨這樣備受推崇的導演,其創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話語體系的隱形枷鎖。
等到審視蔓延到《色,戒》,再到《臥虎藏龍》,再結合中國商業電影的發展
徐徵三觀近乎破碎,他作爲早年比較接近沈三通的人,回想當年沈三通的一系列判斷,更能體會到沈三通眼光的可怕。
寧昊道:“我只能說試試,得不得獎不好說,只是這樣玩的也太大了。”
在這場解構之中,觀衆不是受到衝擊最大的,從業者纔是。
寧昊也是一次次又一次刷新了自己的認知,幾乎完全顛覆了以往的想法。
徐光頭壓住心中的狂喜,要是真做成,絕對能討沈三通歡心,嘿然一笑道:“你換個角度來想,他們噁心我們那麼多次,我們還回來一次很過分嗎?”
寧昊深深看了他一眼:“這不是還回來一次那麼簡單。”
剛從大洋彼岸飛回來的李銨,沒想到輿論變化如此之快,如此之猛烈。
對他執導的《少年派》的深度解構,充滿了尖銳的批判,甚至將他描繪成一個被西方敘事馴化的“文化打手”,一個迎合後殖民主義、爲帝國主義霸權服務的工具。
而且從《少年派》開始,審視過去他的作品,還在排映的電影票房腰斬。
像一把鋒利的刀,剖開了他內心深處一直不願面對的某些東西。
他感到一陣震撼,彷彿被人從夢中驚醒。
那些他曾經引以爲傲的電影敘事,那些被全球觀衆讚譽的視覺奇觀與哲學思考,此刻卻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如此赤裸裸將他所有一切,擺在了大衆面前。
BJ酒店裡。
窗外的雪紛紛揚揚地落下,映襯着他略顯疲憊的面容。
李銨放下助理整理的資料,手微微顫抖,茶杯裡的水泛起漣漪。
“我是.被馴化.的嗎?”李銨喃喃自語,幾乎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