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立國

武德二年正月下旬,亦是“吳王二年”,隨着東海郡首府郯城懸掛赤色漢旗,意味着這徐州大郡正式歸附吳漢。

“大王料事如神。”

建義將軍朱祐縱馬入城,對一旁的中郎將來歙說道:“事先因鄧禹不在,衆人皆以爲東海乃是赤眉老巢,不可攻,唯獨陛下力排衆議。”

劉秀是這樣與他們說的:“餘聽聞赤眉立五公,建共和,五公之中,除卻樊崇是莒人,逢安是琅琊人外,其餘徐宣、謝祿、楊音三公,皆乃東海郡人。”

“但爲何彼輩當年大勝新軍,榮歸故里後,卻在琅琊、莒、東海無法立足,只能倉皇離開,繼續流竄諸州呢?”

這就是羣臣沒想明白的地方,一般來說,亂世之中,豪傑都是在故鄉比較受歡迎,也愛用子弟兵,比如劉邦,麾下多有豐沛子弟,又如項羽,江東八千子弟是其起家的基礎,也是落敗後唯一的選擇。

倒是劉秀道出了他的推測:“其一,赤眉諸渠帥雖起兵海岱,但其勢力壯大,主要是在兗州、青州,裹挾了河患災民,故而樊崇東歸,在徐州海岱之人眼中,已是客軍,頗受當地人敵視。”

“其二,琅琊、東海等地豪家強橫,故能助莒城拒守,又助當地二千石擊敗樊崇,趕走赤眉。”

反倒是那位董王董憲,在投靠樑漢變質後,卻得到了東海郡的歡迎,成了當地的庇護者。

而琅琊豪強則扶持了張步作爲守土長官。

只可惜如今董憲西去救援樑漢戰敗,投第五倫,回不來了,赤眉逢安部在圍攻彭城的同時,也再度進入東海郡,於是劉秀認爲,時機已到!

“東海郡阻海連山,爲南北襟要,當與彭城並重,皆乃東南之藩蔽,得彭城可以守淮北,得海可以窺琅琊,援青州,吳越北向而霸,皆先取東海之地。”

劉秀在戰略上隱忍憋屈已經很久了,一年前,樑漢遭到赤眉進攻,產生大崩潰時,他沒有急吼吼地北上,陷入與齊王張步及赤眉的混戰中,而是好整以暇地收拾了後方山越和淮南殘留的盜寇,起碼將他們打進山裡水澤中,鞏固了後方。

下半年,又採取鄧禹的提議,讓他的馮異帶着舟師向西奪取江夏郡,然後就打着“救駕”的名義,慢慢蠶食綠林殘部控制下的荊南。

綠林諸王正被楚黎王勢力打得灰頭土臉,劉玄這面旗幟是真的快打不下去了,反觀劉秀,他們也曾是“綠林”啊,天下勢力裡,還能有比這更親的?大渠帥與劉氏兄弟有過節還在猶豫,小渠帥卻成批成批地投降鄧禹、馮異,一時間強臣逼主之勢已成。

直到前幾日接到二將回報,南方形勢已定,劉秀才終於對北面出手。

一如劉秀所料,東海郡豪強勢力不容小覷,他們與赤眉三公確實是老鄉,見面卻不是眼淚汪汪,倒是分外眼紅,階級仇恨遠大於鄉黨之情。

眼看樑漢垮臺,董憲失蹤,北面的齊王張步也因貪食兗州,被赤眉重創,兵力都放在青州西部,無暇南進,想要趕跑赤眉,就只能與吳王秀合作了。

於是往往是來歙將兵把東海鄉野抄糧的赤眉一頓狠揍,而朱祐則負責與縣城豪強搭上線,他們從臨海的海西縣往西挺近,一路上盡是“攜壺漿以迎王師”的場面。

對此,朱祐有些飄飄然,來歙倒是頗爲清醒,對他道:“別忘了大王說過的話。”

劉秀告訴他們:“汝等進入東海後,或將爲當地豪長所迎,勿要麻痹,不管來的是誰,漢軍、第五倫、張步,甚至是來了一條狗!”

“只要能將赤眉驅走,東海豪長皆會伏地而迎!”

二人進入郡城後,朱祐要留在當地與豪長們虛與委蛇,設法鞏固漢軍對東海的控制,建立起劉秀、鄧禹這兩位戰略大師預想中的“淮北藩籬”的東半塊。

而來歙則在當地稍加補給後,帶着本部四千人,開始向西南方挺進!

來歙的目標,是劉秀淮北戰略裡的“西門”,亦即徐州首府,彭城!

……

過去整整一年,第五倫橫掃河北、隴右、河西期間,對與淮南近在咫尺的徐州北部,劉秀只派人拿下了彭城作爲戰略支點,就這還被赤眉打了,導致彭城被圍。

但整整一個冬天,劉秀仍在不慌不忙地整合內部、調遣兵勇,沒有急着來援。

直到今日。

在東海郡西南部的下邳城,舟師與陸路並進的吳漢軍隊兩萬人,正準備拔營出征。

劉秀則帶着劉植,在城頭觀望大軍。

自劉子輿覆滅後,從河北逃來的劉植一路輾轉,欲投樑漢,其爲赤眉所破,只能繼續往南,總算跑到了淮南。

最初時,吳漢羣臣皆以爲劉植居然依舊堅持,劉子輿是真劉,悖逆祖宗,應該棄而不用。

但劉秀卻不以爲忤,他聽完劉植所述劉子輿對抗第五倫的悲壯故事後,給劉子輿發喪,還承諾,往後或可給劉子輿“賜劉姓”,封王定諡——這就是皇帝才能做的事了,但吳王卻一直拖着不曾稱帝,急得手下人心焦火燎。

對劉植,劉秀認爲他一心向漢,拜爲偏將軍,還封了侯。

“伯先家過去是昌成侯,南方也有個地方名‘昌’,卿便且先做‘南昌侯’罷!”

劉秀指點山川,頗有些傷感:“餘也是背井離鄉,從南陽舂陵流落到這東南吳越之地。像不像昔日周泰伯、仲雍奔吳之事?”

“二人文身斷髮,自降爲蠻夷,以避賢弟季歷,但不管如何斷,根卻依然連着,依然是東南一姬。”

對劉秀而言,泰伯已逝,只餘仲雍在世,兄長未完成的理想,就只能由他來實現了。

他對劉植道:“不管身在何處,總要記住故鄉的一些事,更要記住,你我這‘劉’姓,乃是高皇帝血脈所遺啊!”

所以在這“漢家氣數已盡”被第五倫唱得天下皆知的當口,對那些還願意歸附漢旗,爲光復大漢而戰的人,劉秀都會加以接納。

同榻坐臥幾次後熟絡了,劉秀也會直白地問劉植:“伯先以爲,餘與劉子輿相比如何?吾等誰更像高皇帝?”

劉植實話實說:“嗣興(劉子輿)雖有大志,但好故弄玄虛,少了些坦蕩。反觀大王,才明勇略,非人敵也。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

聽劉植誇自己與高帝相當,劉秀卻哈哈大笑:“不然,高皇帝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爲;餘如今喜愛政事,處理政務能恰如其份,又不愛飲酒,遠不如高帝!”

且慢,這麼一說,吳王如此自律,豈不是還勝於高帝麼?但再往下,劉秀卻笑而不答,這是他爲人君數年來的感悟,豈能隨意說?只道:“不過縱如高皇帝一般天授其才,也有敗績的時候。”

劉秀指的就是彭城大敗……

那是劉邦一輩子的污點,五十六萬聯軍啊,明明已經拿下西楚老巢,眼看天下將定時,居然被項羽三萬兵打得落花流水,老劉家跑路能力發揮到極致,父親老婆不要了,差點連兒女都踹下車。

但劉秀以爲,彭城之戰,項羽的戰術,很值得他學習……

“赤眉逢安部近十萬人,剽掠泗上,圍困彭城近兩月,至今依然不走,就是爲了誘餘來救。”

赤眉深韻釣魚戰術,劉秀剛開始沒接,可事到如今,這一仗卻非打不可了。

因爲劉秀收到消息,第五倫,在隴右戰事剛結束時,就急不可耐地向中原進軍。

吳漢羣臣大喜,認爲赤眉足以和第五倫纏鬥幾年,讓他們從容收拾南方,甚至進軍青州了。

但劉秀卻以爲不然。

赤眉的結構,決定了它們就不是能持久作戰的政權。

“赤眉要麼大勝,要麼大敗,沒有例外。”

“赤眉恐怕難敵第五,遲則入秋,快則春日,勝負將分!”

果不其然,馬援在敖倉大敗赤眉的消息傳來,劉秀對赤眉更不看好:“第五倫長於兵略,定會驅趕赤眉狼,來吞餘這江東虎,使吾等兩敗俱傷。”

所以他必須在北方大決戰分出勝負前,構築起完整的淮北藩籬,不管對面來的是赤眉還是魏軍,都要擋住。

吳漢內部也有人表示擔憂:“逢安縱是赤眉別部,畢竟是五公之一,麾下十萬賊衆,而我軍主力尚在江夏,縱盡徵淮南、江東之兵,亦只有兩萬餘人可供出徵。”

劉秀卻道:“固然是敵衆我寡,但這兩萬人,多是丹陽兵,參與過滅淮南、剿山越,也算差強人意。”劉秀總算保住了一個屬於他的成語,沒叫第五倫“無意中”搶了去。

“再者,比這相差更懸殊的仗,餘也打過!”

此言擲地有聲,無人再有異議,這世上將帥雖多,但也只有劉秀有資格說這句話啊!

劉植越發佩服,他過去能被劉子輿吸引,而以今日所見,劉秀的個人魅力還更勝子輿幾分,因爲劉子輿往往言虛而實難至,劉秀則全然相反,腳踏實地,一步步在淮南、江東經營起漢家最後的希望。

而當需要他彰顯英雄氣概時,劉秀亦會捨我其誰!

如今隨着來歙傳來消息,親將偏師自東海北部繞後,重複項羽當年創造奇蹟的側翼進攻,劉秀的主力,也開始向彭城進發。

劉秀只與衆人打氣道:“昆陽之戰,乃是立身,秀之名姓初爲天下所知。”

“合肥之戰,是爲立家,拿下了淮南,吾等纔算在東南有了立足之所,不必再爲喪家之犬。”

“但衆卿屢屢勸進,餘皆辭讓,則是因爲,時至今日,漢家凌遲掃地,綠林劉玄棄都而走,流落荊南;隴右孺子嬰爲權臣所棄,獻予公孫述爲玩物。”

“河北劉子輿縱是假劉,亦身死第五之手;樑王劉永,妄自尊大,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焉。”

劉秀也能無奈啊,他在昆陽一戰打出來的威風、漢家的名聲,全叫這些親戚一點點敗壞,短短三年,竟從人心思漢,到了今日的無人再言復漢……

真是可惜啊。

大漢,不能只靠隱忍與偏安來重建,它還需要一場震撼天下的大勝利,來鼓舞人心!

“彭城之戰。”

“是爲立國之戰!”

……

PS:其實與歷史上相比,已經一削再削,但每次寫劉秀,就算讓他死大將,受限制,甚至掛機不動,還是有人說開掛……行吧,不裝了,我七本偉,就是要給秀兒開掛!

第380章 軍糧第657章 彼月而食第473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164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371章 馮衍第131章 如玉第56章 天鳳六年第605章 甩鍋大會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171章 曲線復漢第256章 天變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556章 窺天第275章 天無二日第380章 軍糧第413章 王權沒有永恆第679章 驚喜第28章 季布一諾第42章 殺人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283章 借劍第621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678章 次元第153章 馬殺雞第283章 借劍第273章 棋逢對手第275章 天無二日第675章 雲夢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224章 入關第543章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328章 不似人君第652章 漢奸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563章 惡手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257章 安民第540章 倫秀(上)第327章 離譜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149章 槍桿筆桿第666章 報答第661章 漢中第486章 良善第495章 陽謀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590章 兩千第495章 陽謀第325章 遠交近攻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436章 軟柿子第322章 起龍第271章 打拳第145章 騙紙第540章 倫秀(上)第579章 飛將第401章 王業不偏安第551章 戰爭使者第368章 公平第137章 放棄幻想第305章 橫跳第461章 何時縛住蒼龍?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112章 爭個屁第547章 換馬第394章 南渡第269章 兒皇帝第522章 殉道第380章 軍糧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239章 二五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369章 我中了!第490章 禹跡第435章 末代皇帝第687章 流星第519章 罪與罰第503章 敢動第463章 若在此處埋伏一師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529章 細線第438章 涼州大馬第79章 遇事不決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391章 推心置腹第274章 政治正確第334章 百姓第635章 三路伐魏第53章 初雪第46章 騎驢第574章 馬鹿第524章 老友第68章 我有一言第342章守戶之犬
第380章 軍糧第657章 彼月而食第473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164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371章 馮衍第131章 如玉第56章 天鳳六年第605章 甩鍋大會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171章 曲線復漢第256章 天變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556章 窺天第275章 天無二日第380章 軍糧第413章 王權沒有永恆第679章 驚喜第28章 季布一諾第42章 殺人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283章 借劍第621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678章 次元第153章 馬殺雞第283章 借劍第273章 棋逢對手第275章 天無二日第675章 雲夢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224章 入關第543章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328章 不似人君第652章 漢奸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563章 惡手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257章 安民第540章 倫秀(上)第327章 離譜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149章 槍桿筆桿第666章 報答第661章 漢中第486章 良善第495章 陽謀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590章 兩千第495章 陽謀第325章 遠交近攻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436章 軟柿子第322章 起龍第271章 打拳第145章 騙紙第540章 倫秀(上)第579章 飛將第401章 王業不偏安第551章 戰爭使者第368章 公平第137章 放棄幻想第305章 橫跳第461章 何時縛住蒼龍?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112章 爭個屁第547章 換馬第394章 南渡第269章 兒皇帝第522章 殉道第380章 軍糧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239章 二五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369章 我中了!第490章 禹跡第435章 末代皇帝第687章 流星第519章 罪與罰第503章 敢動第463章 若在此處埋伏一師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529章 細線第438章 涼州大馬第79章 遇事不決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391章 推心置腹第274章 政治正確第334章 百姓第635章 三路伐魏第53章 初雪第46章 騎驢第574章 馬鹿第524章 老友第68章 我有一言第342章守戶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