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這一切都需要經過各方的協調調動來完成,而幸好在新大陸上並不缺少各式各樣的木材才使得整個遠征軍上下能夠在較短時間之內完成這項工作。
首先按照分工被派出去負責伐木的士兵選取好所需要的各種木材開始取得原材料然後又人專門的負責開始在伐木場和營地之間運輸,當木材被運回到營地的時候,艦隊所攜帶的船工木匠什麼的這個時候就不再擔任爲艦船的維護整修工作而是在營地裡展開了一座座廠棚開始建造房屋的各個部件。當完成這一切之後,這些被製作成的半成品被運到了制定的地點開始按照一定的建制進行組裝,大概在半個月之後基地的第一批房屋就矗立在了營地的土地上,當然現在的營地也可以說是雨林堡的面積已經擴大了好幾倍以期能夠容納下這近萬人。
當冬天的寒風開始嚎叫的時候,所有的明軍士兵都已經住進了新建的房屋裡面,這種新建立起來的房屋幾乎完全是使用木料組建起來的,由於遠征軍現在缺乏足夠的窗戶紙來爲這些房屋裱糊窗戶,所以房屋的窗戶都是使用木板或者是較爲厚重的帆布做成的雖然說採光差了一點但是作爲第一批的建造工作能夠做到這一步也已經很不錯了。
整個營地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城市體系,遠征軍高層所在的地方被規劃成了專門進行行政事務管理工作的中心區,在中心區之後就是整個堡壘的物資倉庫。當然這個倉庫是和其他區域相互隔離的以確保不會因爲火災等其他災害使得倉庫受到損失儘管在建造的時候所有的房屋都考慮到了防火的問題,但是文朔還是要求儘可能的把這種危險性降低到最低限度上,在整個嚴寒的冬天遠征軍所依賴的物資不能有任何的閃失。
沿着寬
闊的街道是一座座的營房,每一座營房之間都是有一定的距離以保證在出現意外的情況之下能夠儘可能少的減少損失。當然這也主要是爲了要防止火災的發生,不敢想象在嚴寒的冬天所有人都是在使用火來取暖只要是那個粗心大意的傢伙不小心就會使得整個雨林堡化爲一片灰燼。當然每座營房的外表都是使用泥土糊過了以保證寒風不會吹進房屋裡面雖然看上去並不是多麼漂亮,但是效果很是明顯。
建造越冬的營房僅僅是遠征軍在當地駐守的一方面。因爲在建造營房的同時,返回大明需求更多資源的艦隊也已經要準備出發了,不過這一次的主將是那位百戰百敗的戚寧將軍,考慮到戚寧的身體和他在遠征軍方面的作用,文朔最終決定派戚寧回到大明來做這個說客,首先來說戚家在大明也算是從龍起家,當年朱元璋就是很重視戚家在大明的影響力可以說在朱元璋的庇佑下戚家已經躋身成爲了大明舉足輕重的勢力,這和那些後來隨着朱棣起兵的人是沒有辦法相比的,戚家在大明的根基可是要深厚的多。這就使得戚寧可以儘可能多的和那些士族大佬們接觸同時又不會引起其他人的過分注意,同時朱棣對於前朝的遺老遺少也是不敢太過強硬,而戚家在朱棣起兵的時候並沒有像是其他那些家族一樣站錯隊並且在靖難戰爭的時候還立下過不小的功績所以在朱棣方面相信戚寧也是可以說上話的。所以對於這麼一個可謂是八面玲瓏的人來說再也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了。當然這之前文朔還親自給戚寧做了好大一番工作使他不至於覺得自己是被遠征軍踢出局了,文朔明確的告訴他不管在大明的事情做的怎麼樣都需要在第二年冬天到來的時候返回到新大陸因爲畢竟遠征軍這邊還是很需要人手的要是戚寧不在的話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分派人手來做這樣的話就會給遠征軍造成很大的麻煩。
按照文朔的計劃不管戚寧在大明的活動怎麼樣,最好是戚寧回來的時候可以帶來新的士兵或者是新的人手,簡單來說文朔希望戚寧的這次回去其他的可以不那麼着急,但是現在遠征軍方面所缺少的就是人手,所以文朔覺得不管是大明的流民也好官軍也罷哪怕是囚犯只要是能弄到這裡來就要儘可能多的弄來,當然前提是戚寧返航的船隊可以容納下那麼多人,同時他還給在日本、舊港等幾個海外領地的分艦隊發
去信息要求他們在適當的時候要協助戚寧完成這項工作。
在雨林堡裡熱火朝天的進行大規模的房屋建設的時候,戚寧率領三十條船和將近兩千名士兵揚帆踏上了回國的航程,雖然一下子少了兩千多名士兵,但是對於留下來的人來說也等於是一下子少了兩千張吃飯的嘴儘管船隊上面也是裝載滿了糧食作爲船隊在海上的補給,但是遠征軍方面剩下的糧食也是足夠的。天方國和南蠻那裡截下來的糧食還是很充足的,只要遠征軍願意那些地方的人會很配合的把糧食什麼的裝到大明艦隊的船上送到北方來的,因爲在文朔的告示上面金光閃閃的是他們國主的大印或者是國主的信物。爲了維持自己的補給線到現在爲止那些留在當地的土著還不知道在前不久發生的和密西諾爾人之間的戰鬥已經葬送掉了幾乎是整個大陸上最強大的軍隊和最強大的國家。
冬天如期而至,寒風夾着雪花撲頭蓋臉的砸到人身上,這在大明根本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像是這麼大的風雪,天地之間白茫茫的一片積雪足有兩尺多厚,在這樣的鬼天氣裡沒有人願意呆在外面就是那些在這片大陸上生活的土著也都是窩在自家的部落裡面吃着早先種植的玉米或者是其他作物來度過這個嚴寒的冬天。
但是明軍士兵並沒有因爲嚴寒的到來停下自己手中的訓練,文朔知道現在還不是停下來休整的時候。不要說經過一冬天的慵懶士兵們會變成什麼樣,就單單是這麼多人聚在一起沒有事情做就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所以文朔給他們下達了很嚴格的訓練命令和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對土著的甄別和轉化工作的技能,可以說文朔的目的就是想要在這個冬天裡把這些遠征軍士兵培養成可以拿起武器就可以和敵人戰鬥,放下武器就可以和當地人和平相處把他們拉到自己隊伍裡來的人才,當然這項工作的長期性和複雜性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的,但是這並妨礙這作爲一道軍令施行全軍。
所以在營地中到處可以看到呼着白氣在急吼吼的訓練的士兵也可以看到坐在屋子裡面端端正正學習的士兵,可以說現在的遠征軍不但是在培養士兵同時也是在培養可以教化當地人的使者。後世歐洲殖民者中的軍隊和傳教士現在在文朔這裡完全合二爲一了,文朔的目的就是要把遠征軍打造成一支可靠的、效忠於帝國的殖民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