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
話說唐僧師徒三衆,脫難前來,不一日,行過了黃風嶺,進西卻是一脈平陽之地。光陰迅速,歷夏經秋,見了些寒蟬鳴敗柳,大火向西流。正行處,只見一道大水狂瀾,渾波涌浪。三藏在馬上忙呼道:“徒弟,你看那前邊水勢寬闊,怎不見船隻來往?我們從那裡過去?”八戒見了道:“果是狂瀾,無舟可渡。”那行者跳在空中,用手搭涼篷而看,他也心驚道:“師父阿,真個是難,真個是難!這條河若論老孫去時,只消把腰兒扭一扭就過去了;若師父,誠十分難渡,萬載難行。”三藏道:“我這裡一望無邊,端的有多少寬闊?”行者道:“徑過有八百里遠近。”八戒道:“哥哥,怎的定得個遠近之數?”行者道:“不瞞賢弟說,老孫這雙眼,白日裡常看得千里路上的吉凶。卻纔在空中,看出此河上下不知多遠,但只見這徑過足有八百里。”長老憂嗟煩惱,兜回馬,忽見岸上有一道石碑。三衆齊來看時,見上有三個篆字,乃“流沙河”;腹上又有小小的四行真字雲:
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
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
師徒們正看碑文,只聽得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嶺,河當中“滑辣”的鑽出一個妖精,十分兇醜:
一頭紅焰發蓬鬆,兩隻圓睛亮似燈。
不黑不青藍靛臉,如雷如鼓老龍聲。
身披一領鵝黃氅,腰束雙攢露白藤。
項下骷髏懸九個,手持寶杖甚崢嶸。
那怪一個旋風,奔上岸來,徑搶唐僧。慌得行者把師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脫。那八戒放下擔子,掣出釘鈀,望妖精便築;那怪使寶杖架住。他兩個在流沙河岸各逞英雄,這一場好鬥:
九齒鈀,降妖杖,二人相敵河崖上。這個是總督大天蓬,那個是謫下捲簾將。昔年曾會在靈霄,今日爭持賭猛壯。這一個鈀去探爪龍,那一個杖架磨牙象。伸開大四平,鑽入迎風戧。這個沒頭沒臉抓,那個無亂無空放。一個是久佔流沙界吃人精,一個是秉教迦持修行將。
他兩個來來往往,戰經二十回合,不分勝負。那大聖護了唐僧,牽着馬,守定行李,見八戒與那怪交戰,就恨得咬牙切齒,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掣出棒來道:“師父,你坐着,莫怕。等老孫和他耍耍兒來。”那師父苦留不住。他打個唿哨,跳到前邊。原來那怪與八戒正戰到好處,難解難分,被行者輪起鐵棒,望那怪着頭一下。那怪急轉身,慌忙躲過,徑鑽入流沙河裡。氣得個八戒亂跳道:“哥阿!誰着你來的?那怪漸漸手慢,難架我鈀,再不上三五合,我就擒住他了。他見你兇險,敗陣而逃,怎生是好?”行者笑道:“兄弟,實不瞞你說,自從降了黃風怪下山來,這個把月不曾耍棒,我見你和他戰的甜美,我就忍不住腳癢,故就跳將來耍耍的。那知那怪不識耍,就走了。”
他兩個攙着手,說說笑笑,轉回見了唐僧。唐僧道:“可曾捉得妖怪?”行者道:“那妖怪不奈戰,敗回鑽入水去也。”三藏道:“徒弟,這怪久住在此,他知道淺深。似這般無邊的弱水,又沒了舟楫,須是得個知水性的,引領引領纔好哩。”行者道:“正是這等說。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怪在此,斷知水性,我們如今拿住他,且不要打殺,只教他送師父過河,再做理會。”八戒道:“哥哥,不必遲疑,讓你先去拿他,等老豬看守師父。”行者笑道:“賢弟啞,這樁兒我不敢說嘴,水裡勾當,老孫不大十分熟。若是空走,還要捻訣,又念念避水咒,方纔走得;不然就要變化做甚麼魚蝦蟹鱉之類,我纔去得。若論賭手段,憑你在高山雲裡,幹甚麼蹊蹺異樣事兒,老孫都會;只是水裡的買賣,有些兒狼犺。”八戒道:“老豬當年總督天河,掌管八萬水兵大衆,倒學得知些水性。卻只怕那水裡有甚麼眷族老小,七窩八代的都來,我就弄他不過,一時被他撈去,卻怎麼好?”行者道:“你若到水中與他交戰,卻不要戀戰,許敗不許勝,把他引將出來,等老孫下手助你。”八戒道:“言得是,我去耶。”說聲去,就剝了青錦直裰,脫了鞋,雙手舞鈀,分開水路,使出那當年舊手段,躍浪翻波,撞將進去,徑至水底之下,往前正走。
卻說那妖敗了陣回,方纔喘定,又聽得有人推得水響,忽起身觀看,原來是八戒執了鈀推水。那怪舉杖當面高叫道:“那和尚那裡走!仔細看打!”八戒使鈀架住道:“你是個甚麼妖精,敢在此間擋路?”那妖道:“你是也不認得我。我不是那妖魔鬼怪,也不是少姓無名。”八戒道:“你既不是那妖魔鬼怪,卻怎生在此傷生?你端的甚麼姓名,實實說來,我饒你性命。”那怪道。
自小生來神氣壯,乾坤萬里曾遊蕩。
英雄天下顯威名,豪傑人家做模樣。
萬國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從吾撞。
皆因學道蕩天涯,只爲尋師遊地曠。
常年衣鉢謹隨身,每日心神不可放。
沿地雲遊數十遭,到處閒行百餘蕩。
因此才得遇真人,引開大道金光亮。
先將嬰兒奼女收,後把木母金公放。
明堂腎水入華池,重樓肝火投心臟。
三千功滿拜天顏,志心朝禮明華向。
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爲捲簾將。
南天門裡我爲尊,靈霄殿前吾稱上。
腰間懸掛虎頭牌,手中執定降妖杖。
頭頂金盔幌日光,身披鎧甲明霞亮。
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
只因王母降蟠桃,設宴瑤池邀衆將。
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個個魂飛喪。
玉帝即便怒生嗔,卻令掌朝左輔相。
卸冠脫甲摘官銜,將身推在殺場上。
多虧赤腳大天仙,越班啓奏將吾放。
饒死回生不典刑,遭貶流沙東岸上。
飽時困臥此河中,餓去翻波尋食餉。
樵子逢吾命不存,漁翁見我身皆喪。
來來往往吃人多,翻翻覆覆傷生瘴。
你敢行兇到我門,今日肚皮有所望。
莫言粗糙不
堪嘗,拿住消停剁鮓醬!”
八戒聞言大怒,罵道:“你這潑物,全沒一些兒眼力!我老豬還掐出水沫兒來哩,你怎敢說我粗糙,要剁鮓醬!看起來你把我認做個老走硝哩。休得無禮,吃你祖宗這一鈀!”那怪見鈀來,使一個“鳳點頭”躲過。兩個在水中打出水面,各人踏浪登波。這一場賭鬥,比前不同,你看那:
捲簾將,天蓬帥,各顯神通真可愛。那個降妖寶杖着頭輪,這個九齒釘鈀隨手快。躍浪振山川,推波昏世界。兇如太歲撞幢幡,惡似喪門掀寶蓋。這一個赤心凜凜保唐僧,那一個犯罪滔滔爲水怪。鈀抓一下九條痕,杖打之時魂魄敗。努力喜相持,用心要賭賽。算來只爲取經人,怒氣沖天不忍耐。攪得那鯿鮊鯉鱖退鮮鱗,龜鱉黿鼉傷嫩蓋;紅蝦紫蟹命皆亡,水府諸神朝上拜。只聽得波翻浪滾似雷轟,日月無光天地怪。
二人整鬥有兩個時辰,不分勝敗。這纔是銅盆逢鐵帚,玉磬對金鐘。
卻說那大聖保着唐僧,立在岸上,眼巴巴的望着他兩個在水上爭持,只是他不好動手。只見那八戒虛幌一鈀,佯輸詐敗,轉回頭往東岸上走。那怪隨後趕來,將近到了岸邊,這行者忍耐不住,撇了師父,掣鐵棒,跳到河邊,望妖精劈頭就打。那怪物不敢相迎,“颼”的又鑽入河內。八戒嚷道:“你這弼馬溫,真是個急猴子!你再緩緩些兒,等我哄他到了高處,你卻阻住河邊,叫他不能回首時,卻不拿住他也!他這進去,幾時又肯出來?”行者笑道:“呆子,莫嚷,莫嚷。我們且回去見師父去來。”
八戒卻同行者到高岸上,見了三藏。三藏欠身道:“徒弟辛苦啞。”八戒道:“且不說辛苦,只是降了妖精,送得你過河,方是萬全之策。”三藏道:“你才與妖精交戰何如?”八戒道:“那妖的手段,與老豬是個對手。正戰處,使一個詐敗,他才趕到岸上,見師兄舉着棍子,他就跑了。”三藏道:“如此怎生奈何?”行者道:“師父放心,且莫焦惱。如今天色又晚,且坐在這崖岸之上,待老孫去化些齋飯來,你吃了睡去,待明日再處。”八戒道:“說得是,你快去快來。”
行者急縱雲跳起去,正到直北下人家化了一鉢素齋,回獻師父。師父看他來得甚快,便叫:“悟空,我們去化齋的人家求問他一個過河之策,不強似與這怪爭持?”行者笑道:“這家子遠得狠哩,相去有五七千裡之路,他那裡得知水性,問他何益?”八戒道:“哥哥又來扯謊了。五七千里路,你怎麼這等去來得快?”行者道:“你那裡曉得,老孫的筋斗雲,一縱有十萬八千里。這五七千裡,只消把頭點上兩點,把腰躬上一躬,就是個往回。有何難哉!”八戒道:“哥阿,既是這般容易,你把師父揹着,只消點點頭,躬躬腰,跳過去罷了,何必苦苦的與這怪廝戰?”行者道:“你也會駕雲,你把師父馱過去罷。”八戒道:“師父的凡胎肉骨,重似泰山,我這駕雲的,怎能得起?須是你的筋斗方可。”行者道:“我的筋斗好道也是駕雲,只是去的有遠近些兒。你是馱不動,我卻如何馱得動?自古道:‘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像這潑魔毒怪,使攝法,弄風頭,卻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帶得空中而去。像那樣法兒,老孫也會使會弄;還有那隱身法、縮地法,老孫件件皆知。但只是師父要窮歷異邦,不能勾超脫苦海,所以寸步難行者也。我和你只做得個擁護,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這些苦惱,也取不得經來。就是有能先去見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經傳與你我,正叫做‘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那呆子聞言,喏喏聽受,遂吃了些無菜的素食。師徒們歇在流沙河東崖岸之上。
次早,三藏道:“悟空,今日怎生區處?”行者道:“沒甚區處,還須八戒下水。”八戒道:“哥哥,你要圖乾淨,只作成我下水。”行者道:“賢弟,這番我再不急性了,只讓你引他上來,我攔住河邊,不讓他回去,務要將他擒了。”好八戒,抹抹臉,抖擻精神,雙手拿鈀,到河邊,分開水路,依然又下至窩巢。那怪方纔睡醒,忽聽推得水響,急回頭睜睛觀看,見八戒執鈀來至。他跳出來,當頭阻住,喝道:“慢來,慢來!看杖!”八戒舉鈀架住道:“你是個甚麼‘哭喪杖’,叫你祖宗看杖?”那怪道:“你這廝,甚不曉得哩。
寶杖原來名譽大,本是月裡梭羅派。
吳剛伐下一枝來,魯班製造工夫蓋。
裡邊一條金趁心,外邊萬道珠絲玠。
名稱寶杖善降妖,永鎮靈霄能伏怪。
只因官拜大將軍,玉皇賜我隨身帶。
或長或短任吾心,要細要粗憑意態。
也曾護駕宴蟠桃,也曾隨朝居上界。
值殿曾經衆聖參,捲簾曾見諸仙拜。
養成靈性一神兵,不是人間凡器械。
自從遭貶下天門,任意縱橫遊海外。
不當大膽自稱誇,天下槍刀難比賽。
看你那個鏽釘鈀,只好鋤田與築菜。”
八戒笑道:“我把你少打的潑物!且莫管甚麼築菜,只怕蕩了一下兒,交你沒處貼膏藥,九個眼子一齊流血;縱然不死,也是個到老的破傷風!”那怪丟開架子,在那水底下與八戒依然打出水面。這一番鬥,比前果更不同。你看他:
寶杖輪,釘鈀築,言語不通非眷屬。只因木母克刀圭,致令兩下相戰觸。沒輸贏,無反覆,翻波淘浪不和睦。這個怒氣怎含容,那個傷心難忍辱。鈀來杖架逞英雄,水滾流沙能惡毒。氣昂昂,勞碌碌,多因三藏朝西域。釘鈀老大凶,寶杖十分熟。這個揪住要往岸上拖,那個抓來就將水裡沃。聲如霹靂動魚龍,雲暗天昏神鬼伏。
這一場,來來往往,鬥經三十回合,不見強弱。八戒又使個佯輸計,拖了鈀走。那怪隨後又趕來,擁波捉浪,趕至崖邊。八戒罵道:“我把你這個潑怪!你上來,這高處,腳踏實地好打!”那妖罵道:“你這廝哄我上去,又交那幫手來哩。你下來,還在水裡相鬥。”原來那妖乖了,再不肯上岸,只在河邊與八戒鬧吵。
卻說行者見他不肯上岸,急得他心焦性爆,恨不得一把捉來。行者道:“師父,你自坐下,等我與他個餓鷹鵰食。”就縱筋斗跳在半空,“刷”的落下來,要
抓那妖。那妖正與八戒嚷鬧,忽聽得風響,急回頭,見是行者落下雲來,卻又收了寶杖,一頭淬下水,隱跡潛蹤,渺然不見。行者佇立岸上,對八戒說:“兄弟啞,這妖也弄得滑了。他再不肯上岸,如之奈何?”八戒道:“難,難,難!戰不勝他,就把吃奶的氣力也使盡了,只繃得個平手。”行者道:“且見師父去。”
二人又到高岸,見了唐僧,備言難捉。那長老滿眼下淚道:“似此艱難,怎生得渡!”行者道:“師父,莫要煩惱。這怪深潛水底,其實難行。八戒,你只在此保守師父,再莫與他廝鬥,等老孫往南海走走去來。”八戒道:“哥呵,你去南海何干?”行者道:“這取經的勾當,原是觀音菩薩;及脫解我等,也是觀音菩薩。今日路阻流沙河,不能前進,不得他,怎生處治?等我去請他,還強如和這妖精相鬥。”八戒道:“也是,也是。師兄,你去時,千萬與我上覆一聲:向日多承指教。”三藏道:“悟空,若是去請菩薩,卻也不必遲疑,快去快來。”
行者即縱筋斗雲,徑上南海。咦!那消半個時辰,早看見普陀山境。須臾間墜下筋斗,到紫竹林外,又只見那二十四路諸天,上前迎着道:“大聖何來?”行者道:“我師有難,特來謁見菩薩。”諸天道:“請坐,容報。”那輪日的諸天徑至潮音洞口,報道:“孫悟空有事朝見。”菩薩正與捧珠龍女在寶蓮池畔扶欄看花,聞報即轉雲巖,開門喚入。大聖端肅皈依參見。菩薩問曰:“你怎麼不保唐僧,爲甚事又來見我?”行者啓上道:“菩薩,我師父前在高老莊,又收了一個徒弟,喚名豬八戒,多蒙菩薩又賜法諱悟能。才行過黃風嶺,今至八百里流沙河,乃是弱水三千,師父已是難渡;河中又有個妖怪,武藝高強,甚虧了悟能,與他水面上大戰三次,只是不能取勝,被他攔阻,不能渡河。因此特告菩薩,望垂憐憫,濟渡他一濟渡。”菩薩道:“你這猴子,又逞自滿,不肯說出保唐僧的話來麼?”行者道:“我們只是要拿住他,教他送我師父渡河。水裡事我又弄不得精細,只是悟能尋着他窩巢,與他打話,想是不曾說出取經的勾當。”菩薩道:“那流沙河的妖怪,乃是捲簾大將臨凡,也是我勸化的善信,教他保護取經之輩。你若肯說出是東土取經人時,他決不與你爭持,斷然歸順矣。”行者道:“那怪如今怯戰,不肯上崖,只在水裡潛蹤,如何得他歸順?我師如何得渡弱水?”
菩薩即喚惠岸,袖中取出一個紅葫蘆兒,分付道:“你可將此葫蘆同孫悟空到流沙河水面上,只叫‘悟淨’,他就出來了。先要引他歸依了唐僧,然後把他那九個骷髏穿在一處,按九宮佈列,卻把這葫蘆安在當中,就是法船一隻,能渡唐僧過流沙河界。”惠岸聞言,謹遵師命。當時與大聖捧葫蘆出了潮音洞,奉法旨辭了紫竹林。有詩爲證:
五行匹配合天真,認得從前舊主人。
煉已立基爲妙用,辨明邪正見原因。
金來歸性還同類,木去求情共復淪。
二土全功成寂寞,調和水火沒纖塵。
他兩個不多時按落雲頭,早來到流沙河岸。豬八戒認得是木叉行者,引師父上前迎接。那木叉與三藏禮畢,又與八戒相見。八戒道:“向蒙尊者指示,得見菩薩,我老豬果遵法教,今喜拜了沙門。這一向在途中奔碌,未及致謝,恕罪,恕罪。”行者道:“且莫敘闊,我們叫喚那廝去來!”三藏道:“叫誰?”行者道:“老孫見菩薩備陳前事,菩薩說這流沙河的妖怪乃是捲簾大將臨凡,因爲在天有罪,墮落此河,忘形作怪。他曾被菩薩勸化,願歸師父往西天去的。但是我們不曾說出取經的事情,故此苦苦爭鬥。菩薩今差木叉,將此葫蘆要與這廝結作法船,渡你過去哩。”三藏聞言,頂禮不盡,對木叉作禮道:“萬望尊者作速一行。”那木叉捧定葫蘆,半雲半霧,徑到了流沙河水面上,厲聲高叫道:“悟淨!悟淨!取經人在此久矣,你怎麼還不歸順!”
卻說那怪懼怕猴王,回於水底,正在窩中歇息,只聽得叫他法名,情知是觀音菩薩;又聞得說“取經人在此”,他也不懼斧鉞,急翻波伸出頭來,又認得是木叉行者。你看他笑盈盈,上前作禮道:“尊者失迎。菩薩今在何處?”木叉道:“我師未來,先差我來分付你早跟唐僧做個徒弟。叫把你項下掛的骷髏與這個葫蘆,按九宮結做一隻法船,渡他過此弱水。”悟淨道:“取經人卻在那裡?”木叉用手指道:“那東岸上坐的不是?”悟淨看見了八戒,道:“他不知是那裡來的個潑物,與我整鬥了這兩日,何曾言着一個取經的字兒?”又看見行者,道:“這個主子是他的幫手,好不利害!我不去了。”木叉道:“那是豬八戒,這是孫行者,俱是唐僧的徒弟,俱是菩薩勸化的,怕他怎的?我且和你見唐僧去。”那悟淨才收了寶杖,整一整黃錦直裰,跳上岸來,對唐僧雙膝跪下道:“師父,弟子有眼無珠,不認得師父的尊容,多有衝撞,萬望恕罪。”八戒道:“你這膿包,怎的早不皈依,只管要與我打,是何說話?”行者笑道:“兄弟,你莫怪他,還是我們不曾說出取經的事情與姓名耳。”長老道:“你果肯誠心皈依吾教麼?”悟淨道:“弟子向蒙菩薩教化,指河爲姓,與我起個法名喚做沙悟淨,豈有不從師父之理!”三藏道:“既如此,”叫悟空:“取戒刀來,與他落了發。”大聖依言,即將戒刀與他剃了頭,又來拜了三藏,拜了行者與八戒,分了大小。三藏見他行禮,真像個和尚家風,故又叫他做沙和尚。木叉道:“既秉了迦持,不必敘煩,早與作法船去來。”
那悟淨不敢怠慢,即將頸項下掛的骷髏取下,用索子結作九宮,把菩薩葫蘆安在當中,請師父下岸。那長老遂登法船,坐於上面,果然穩似輕舟。左有八戒扶持,右有悟淨捧託;孫行者在後面牽了龍馬,半雲半霧相跟;頭直上又有木叉擁護:那師父才飄然穩渡流沙河界,浪靜風平過弱河。真個也如飛似箭,不多時身登彼岸,得脫洪波。又不拖泥帶水,幸喜腳幹手燥,清淨無爲,師徒們腳踏實地。那木叉按祥雲,收了葫蘆。又只見那骷髏一時解化作九股陰風,寂然不見。三藏拜謝了木叉,頂禮了菩薩。
正是:木叉徑回東洋海,三藏上馬卻投西。畢竟不知幾時才得正果求經,且聽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