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回 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授門人

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授門人

話說唐僧喜喜歡歡別了郡侯,在馬上向行者道:“賢徒,這一場善果,真勝似比丘國搭救兒童,皆爾之功也。”沙僧道:“比丘國只救得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怎似這場大雨,滂沱浸潤,活勾者萬萬千千性命!弟子也暗自稱讚大師兄的法力通天,慈恩蓋地也。”八戒笑道:“哥的恩也有,善也有,卻只是外施仁義,內包禍心。但與老豬走,就要作賤人。”行者道:“我在那裡作賤你?”八戒道:“也勾了!也勾了!常照顧我捆,照顧我吊,照顧我煮,照顧我蒸。今在鳳仙郡施了恩惠與萬萬之人,就該住上半年,帶挈我吃幾頓自在飽飯,卻只管催促行路。”長老聞言喝道:“這個呆子,怎麼只思量擄嘴!快走路!再莫鬥口!”八戒不敢言,掬掬嘴,挑着行囊,打着哈哈,師徒們奔上大路。此時光景如梭,又值深秋之候,但見:

水痕收,山骨瘦。紅葉紛飛,黃花時候。霜晴覺夜長,月白穿窗透。家家煙火夕陽多,處處湖光寒水溜。白香,紅蓼茂。橘綠橙黃,柳衰谷秀。荒村雁落碎蘆花,野店雞聲收菽豆。

四衆行勾多時,又見城垣影影。長老舉鞭遙指道:“悟空,你看那裡又有一座城池,卻不知是甚去處?”行者道:“你我俱未曾到,何以知之?且行至前邊問人。”說不了,忽見樹叢裡走出一個老者,手持竹杖,身着輕衣,足踏一對棕鞋,腰束一條扁帶。慌得唐僧滾鞍下馬,上前道個問訊。那老者扶杖還禮道:“長老那方來的?”唐僧合掌道:“貧僧東土唐朝差往雷音拜佛求經者。今至寶方,遙望城垣,不知是甚去處,特問老施主指教。”那老者聞言,口稱:“有道禪師,我這敝處乃天竺國下郡,地名玉華縣。縣中城主,就是天竺皇帝之宗室,封爲玉華王。此王甚賢,專敬僧道,重愛黎民。老禪師若去相見,必有重敬。”三藏謝了,那老者徑穿樹林而去。三藏才轉身對徒弟備言前事。他三人忻喜,扶師父上馬。三藏道:“沒多路,不須乘馬。”

四衆遂步至城邊街道觀看。原來那關廂人家,做買做賣的,人煙湊集,生意亦甚茂盛。觀其聲音相貌,與中華無異。三藏分付:“徒弟們謹慎,切不可放肆。”那八戒低了頭,沙僧掩着臉,惟孫行者攙着師父。兩邊人都來爭看,齊聲叫道:“我這裡只有降龍伏虎的高僧,不曾見降豬伏猴的和尚。”八戒忍不住,把嘴一掬道:“你們可曾看見降豬王的和尚?”唬得滿街上人跌跌瑀瑀,都往兩邊閃過。行者笑道:“呆子,快藏了嘴,莫妝扮。仔細腳下過橋。”那呆子低着頭,只是笑。過了吊橋,入城門內,又見那大街上酒樓歌館,熱鬧繁華,果然是神州都邑。有詩爲證:

錦城鐵甕萬年堅,臨水依山色色鮮。

百貨通湖船入市,千家沽酒店垂簾。

樓臺處處人煙廣,巷陌朝朝客賈喧。

不亞長安風景好,雞鳴犬吠亦般般。

三藏心中暗喜道:“人言西域諸番,更不曾到此。細觀此景,與我大唐何異!所爲極樂世界,誠此之謂也。”又聽得人說,白米四錢一石,麻油八釐一斤,真是五穀豐登之處。

行勾多時,方到玉華王府。府門左右,有長史府、審理廳、典膳所、待客館。三藏道:“徒弟,此間是府,等我進去,朝王驗牒而行。”八戒道:“師父進去,我們可好在衙門前站立?”三藏道:“你不看這門上是‘待客館’三字?你們都去那裡坐下,看有草料,買些餵馬。我見了王,倘或賜齋,便來喚你等同享。”行者道:“師父放心前去,老孫自當理會。”那沙僧把行李挑至館中。館中有看館的人役,見他們面貌醜陋,也不敢問他,也不敢教他出去,只得讓他坐下不題。

卻說老師父換了衣帽,拿了關文,徑至王府前。早見引禮官迎着問道:“長老何來?”三藏道:“東土大唐差來大雷音拜佛祖求經之僧。今到貴地,欲倒換關文,特來朝參千歲。”引禮官即爲傳奏。那王子果然賢達,即傳旨召進。三藏至殿下施禮。王子即請上殿賜坐。三藏將關文獻上。王子看了,見有各關印信手押,也就忻然將寶印了,押了花字,收折在案。問道:“國師長老,自你那大唐至此,歷遍諸邦,共有幾多路程?”三藏道:“貧僧也未記程途。但先年蒙觀音菩薩在我王御前顯身,曾留下頌子,言西方十萬八千里。貧僧在路,已經過一十四遍寒暑矣。”王子笑道:“十四遍寒暑即十四年了,想是途中有甚耽擱。”三藏道:“一言難盡!萬蟄千魔,也不知受了多少苦楚,纔到得寶方!”那王子十分歡喜,即着典膳官備素齋管待。三藏起身啓道:“貧僧有三個小徒在外等候,不敢領齋,但恐違誤行程。”王子教:“當殿官,快去請長老三位徒弟進府同齋。”當殿官隨出外相請,都道:“未曾見,未曾見。”有跟隨的人道:“待客館中坐着三個醜貌和尚,想必是也。”

當殿官同衆至館中,即問看館的道:“那個是大唐取經僧的高徒?我王有旨,請吃齋也。”八戒正坐打盹,聽見一個“齋”字,忍不住跳起身來答道:“我們是!我們是!”當殿官一見了,魂飛魄喪,都戰戰的道:“是個豬魈!豬魈!”行者聽見,一把扯住八戒道:“兄弟,放斯文些,莫撒村野。”那衆官見了行者,又道:“是個猴精!猴精!”沙僧拱手道:“列位休得驚恐,我三人都是唐僧的徒弟。”衆官見了,又道:“竈君!竈君!”

孫行者即教八戒牽馬,沙僧挑擔,同衆入玉華王府。當殿官先入啓知。那王子舉目見那等醜惡,卻也心中害怕。三藏合掌道:“千歲放心,頑徒雖是貌醜,卻都心良。”八戒朝上唱個喏道:“貧僧問訊了。”王子愈覺心驚。三藏道:“頑徒都是山野中收來的,不會行禮,萬望赦罪。”王子奈着驚恐,教典膳官請衆僧去暴紗亭吃齋。三藏謝了恩,辭王下殿,同至亭內,埋怨八戒道:“你這夯貨,全不知一毫禮體

!索性不開口便也罷了,怎麼那般粗魯!說一句話,足足衝倒泰山!”行者笑道:“還是我不唱喏的好,也省些力氣。”沙僧道:“他唱喏又不等齊,預先就抒着個嘴吆喝。”八戒道:“活淘氣!活淘氣!師父前日教我,見人打個問訊兒是禮。今日打問訊,又說不好。教我怎的幹麼?”三藏道:“我教你見了人打個問訊,不曾教你見王子就此歪纏!常言道:‘物有幾等物,人有幾等人。’如何不分個貴賤?”正說處,那典膳官帶領人役,調開桌椅,擺上齋來。師徒們盡不言語,各各吃齋。

卻說那王子退殿進宮,宮中有三個小王子,見他面容改色,即問道:“父王,今日爲何有此驚恐?”王子道:“適才有東土大唐差來拜佛取經的一個和尚倒換關文,卻一表非凡。我留他吃齋,他說有徒弟在府前。我即命請。少時進來,見我不行大禮,打個問訊,我已不快。及擡頭看時,一個個醜似妖魔,心中不覺驚駭,故此面容改色。”原來那三個小王子比衆不同,一個個好武行強,便就伸拳擄袖道:“莫敢是那山裡走來的妖精,假裝人像?待我們拿兵器出去看來。”

好王子,大的個拿一條齊眉棍,第二個輪一把九齒鈀,第三個使一根烏油黑棒子,雄糾糾、氣昂昂的走出王府,吆喝道:“甚麼取經的和尚!在那裡?”時有典膳官員人等跪下道:“小王,他們在這暴紗亭吃齋哩。”小王子不分好歹,闖將進去喝道:“汝等是人是怪,快早說來,饒你性命!”唬得三藏面容失色,丟下飯碗,躬着身道:“貧僧乃唐朝來取經者。人也,非怪也。”小王子道:“你便還像個人,那三個醜的,斷然是怪!”八戒只管吃飯不睬。沙僧與行者欠身道:“我等俱是人,面雖醜而心良,身雖夯而性善。汝三個卻是何來,卻恁樣海口輕狂?”旁有典膳等官道:“三位是我王之子,小殿下。”八戒丟了碗道:“小殿下,各拿兵器怎麼?莫是要與我們打哩?”

二王子掣開步,雙手舞鈀,便要打八戒。八戒嘻嘻笑道:“你那鈀只好與我這鈀做孫子罷了!”即揭衣,腰間取出鈀來,幌一幌,金光萬道,丟了解數,有瑞氣千條,把個王子唬得手軟筋麻,不敢舞弄。行者見大的個使一條齊眉棍,跳阿跳的,即耳躲裡取出金箍棒來,幌一幌,碗來粗細,有丈二三長短,着地下一搗,搗了有三尺深淺,豎在那裡,笑道:“我把這棍子送你罷!”那王子聽言,即丟了自己棍,去取那棍。雙手盡氣力一拔,莫想得動分毫。再又端一端,搖一搖,就如生根一般。第三個撒起莽性,使烏油棒便來打,被沙僧一手劈開,取出降妖寶杖,拈一拈,豔豔光生,紛紛霞亮,唬得那典膳等官,一個個呆呆掙掙,口不能言。三個小王子一齊下拜道:“神師!神師!我等凡人不識,萬望施展一番,我等好拜授也。”行者走近前,輕輕的把棒拿將起來道:“這裡窄狹,不好展手,等我跳在空中,耍一路兒你們看看。”

好大聖,唿哨一聲,將筋斗一縱,兩隻腳踏着五色祥雲,起在半空,離地約有三百步高下,把金箍棒丟開個撒花蓋頂,黃龍轉身,一上一下,左旋右轉。起初時,人與棒似錦上添花;次後來不見人,只見一天棒滾。八戒在底下喝聲採,也忍不住手腳,厲聲喊道:“等老豬也去耍耍來!”好呆子,駕起風頭,也到半空,丟開鈀,上三下四,左五右六,前七後八,滿身解數,只聽得呼呼風響。正使到熱鬧處,沙僧對長老道:“師父,也等老沙去操演操演。”好和尚,雙着腳一跳,輪着杖,也起在空中。只見那銳氣氤氳,金光縹緲,雙手使降妖杖,丟一個丹鳳朝陽,餓虎撲食,緊迎慢擋,即轉忙攛。弟兄三個,大展神通,都在那半空中,一齊揚威耀武。這纔是:

真禪景象不凡同,大道緣由滿太空。

金木施威盈法界,刀圭展轉合圓通。

神兵精銳隨時顯,丹器花生到處崇。

天竺雖高還戒性,玉華王子總歸中。

唬得那三個小王子跪在塵埃。暴紗亭大小人員,並王府里老王子,滿城中軍民男女,僧尼道俗,一應人等,家家唸佛磕頭,戶戶拈香禮拜,果然是:

見像歸真度衆僧,人間作福享清平。

從今果正菩提路,盡是參禪拜佛人。

他三個各逞雄才,使了一路,按下祥雲,把兵器收了。到唐僧面前問訊,謝了師恩,各各坐下不題。

那三個小王子急回宮裡,告奏老王道:“父王萬千之喜!今有莫大之功也。適才可曾看見半空中舞弄麼?”老王道:“我才見半空霞彩,就於宮院內同你母親等衆焚香啓拜,更不知是那裡神仙降聚也。”小王子道:“不是那裡神仙,就是那取經僧三個醜徒弟。一個使金箍鐵棒,一個使九齒釘鈀,一個使降妖寶杖。把我三個的兵器,比的通沒有分毫。我們教他使一路,他嫌地上窄狹,不好施展,‘等我起在空中,使一路你看。’他就各駕雲頭,滿空中祥雲縹緲,瑞氣氤氳。才然落下,都坐在暴紗亭裡。做兒的十分歡喜,欲要拜他爲師,學他手段,保護我邦。此誠莫大之功,不知父王以爲何如?”老王聞言,信心從願。

當時父子四人,不擺駕,不張蓋,步行到暴紗亭。他四衆收拾行李,欲進府謝齋,辭王起行,偶見玉華王父子上亭來,倒身下拜,慌得長老舒身,撲地還禮。行者等閃過傍邊,微微冷笑。衆拜畢,請四衆進府堂上坐。四衆忻然而入。老王起身道:“唐老師父,孤有一事奉求,不知三位高徒可能容否?”三藏道:“但憑千歲分付,小徒不敢不從。”老王道:“孤先見列位時,只以爲唐朝遠來行腳僧,其實肉眼凡胎,多致輕褻。適見老師三位高徒起舞在空,方知是仙是佛。孤三個犬子一生好弄武藝,今謹發虔心,欲拜爲門徒,學些武藝。萬望老師開天地之心,普運慈舟,傳度小兒,必以傾城之資奉謝。”行者聞言,忍不住呵呵笑道:“你這殿下,好不會事!我等出家人,巴不得要傳幾個徒弟。你令

郎既有從善之心,切不可說起分毫之利,但只以情相處,足爲愛也。”王子聽言,十分歡喜,隨命大排筵宴,就於本府正堂擺列。噫!一聲旨意,即刻俱完。但見那:

結綵飄搖,香菸馥郁。戧金桌子掛絞綃,幌人眼目;彩漆椅兒鋪錦繡,添座風光。樹果新鮮,茶湯香噴。三五道閒食清甜,一兩餐饅頭豐潔。蒸酥蜜煎更奇哉,油札糖澆真美矣。有幾瓶香糯素酒,斟出來賽過瓊漿;獻幾番陽羨仙茶捧到手,香欺丹桂。般般品品皆齊備,色色行行盡出奇。

一壁廂叫承應的歌舞吹彈,撮弄演戲。他師徒們並王父子,盡樂一日。不覺天晚,散了酒席。又叫即在暴紗亭鋪設牀幃,請師安宿,待明早竭誠焚香再拜,求傳武藝。衆皆聽從,即備香湯,請師沐浴,衆卻歸寢。此時那:

衆鳥高棲萬籟沉,詩人下榻罷哦吟。

銀河光顯天彌亮,野徑荒涼草更深。

砧杵叮咚敲別院,關山杳窵動鄉心。

寒蛩聲朗知人意,嚦嚦牀頭破夢魂。

一宵晚景已過。明早,那老王父子又來相見這長老。昨日相見,還是王禮,今日就行師禮。那三個小王子對行者、八戒、沙僧當面叩頭,拜問道:“尊師之兵器還借出與弟子們看看。”八戒聞言,忻然取出釘鈀,拋在地下。沙僧將寶杖拋出,倚在牆邊。二王子與三王子跳起去便拿,就如蜻蜓撼石柱,一個個掙得紅頭赤臉,莫想拿動半分毫。大王子見了,叫道:“兄弟,莫費力了。師父的兵器俱是神兵,不知有多少重哩!”八戒笑道:“我的鈀也沒多重,只有一藏之數,連柄五千零四十八斤。”三王子問沙僧道:“師父寶杖多重?”沙僧笑道:“也是五千零四十八斤。”大王子求行者的金箍棒看。行者去耳躲裡取出一個針兒來,迎風幌一幌,就有碗來粗細,直直的豎立面前。那王父子都皆悚懼,衆官員個個心驚。三個小王子禮拜道:“豬師、沙師之兵,俱隨身帶在衣下,即可取之。孫師爲何自耳中取出,見風即長,何也?”行者笑道:“你不知,我這棒不是凡間等閒可有者。這棒是:

鴻蒙初判陶鎔鐵,大禹神人親所設。湖海江河淺共深,曾將此棒知之切。開山治水太平時,流落東洋鎮海闕。日久年深放彩霞,能消能長能光潔。老孫有分取將來,變化無窮隨口訣。要大彌於宇宙間,要小卻似針兒節。棒名如意號金箍,天上人間稱一絕。重該一萬三千五百斤,或粗或細能生滅。也曾助我鬧天宮,也曾隨我攻地闕。伏虎降龍處處通,煉魔蕩怪方方徹。舉頭一指太陽昏,天地鬼神皆膽怯。混沌時傳到至今,原來不是凡間鐵。”

那王子聽言,個個頂禮不盡。三人向前重重拜禮,虔心求授。行者道:“你三人不知學那般武藝?”王子道:“願使棍的就學棍,慣使鈀的就學鈀,愛用杖的就學杖。”行者笑道:“教便也容易,只是你等無力量,使不得我們的兵器,恐學之不精,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古人云:‘訓教不嚴師之惰,學問無成子之罪。’汝等既有誠心,可去焚香來,拜了天地,我先傳你些神力,然後可授武藝。”

三個小王子聞言,滿心歡喜,即便親擡香案,沐手焚香,朝天禮拜。拜畢,請師傳法。行者轉下身來,對唐僧行禮道:“告尊師,恕弟子之罪。自當年在兩界山蒙師父大德救脫弟子,秉教沙門,一向西來,雖不曾重報師恩,卻也曾渡水登山,竭盡心力。今來佛國之鄉,幸遇賢王三子,投拜我等,欲學武藝。彼既爲我等之徒弟,即爲我師之徒孫也。謹稟過我師,庶好傳授。”三藏十分大喜。八戒、沙僧見行者行禮,也即轉身,朝三藏磕頭道:“師父,我等愚滷,拙口鈍腮,不會說話。望師父高坐法位,也讓我兩個各招個徒弟耍耍,也是西方路上之憶念。”三藏俱忻然允之。

行者才教三個王子,就在暴紗亭後,靜室之間,畫了罡鬥,教三人都俯伏在內,一個個瞑目寧神。這裡卻暗暗念動真言,誦動咒語,將仙氣吹入他三人心腹之中,把元神收歸本舍,傳與口訣,各授得萬千之膂力,運添了火候,卻像個脫擡換骨之法。運遍了子午周天,那三個小王子方纔甦醒,一齊爬將起來,抹抹臉,精神抖擻,一個個骨壯筋強:大王子就拿得金箍棒,二王子就輪得九齒鈀,三王子就舉得降妖杖。老王見了,歡喜不勝。又排素宴,啓謝他師徒四衆。就在筵前各傳各授,學棍的演棍,學鈀的演鈀,學杖的演杖。雖然打幾個轉身,丟幾般解數,終是有些着力,走一路,便喘氣噓噓,不能耐久。蓋他那兵器都有變化,其進退攻揚,隨消隨長,皆有自然之妙,此等終是凡夫,豈能以遽及也。當日散了筵宴。

次日,三個王子又來稱謝道:“感蒙神師授賜了膂力,縱然輪得師的兵器,只是轉換艱難。意欲命工匠依神師兵器式樣,減削斤兩,打造一般,未知師父肯容否?”八戒道:“好,好,好!說得有理!我們的器械一則你們使不得,二則我們要護法降魔,正該另造另造。”王子隨即宣召鐵匠,買辦鋼鐵萬斤,就在王府內前院搭廠,支爐鑄造。先一日將鋼鐵煉熟,次日請行者三人將金箍棒、九齒鈀、降妖仗都取出,放在篷廠之間,看樣造作。遂此晝夜不收。

噫!這兵器原是他們隨身之寶,一刻不可離者,各藏在身,自有許多光彩護體;今放在廠中幾日,那霞光有萬道沖天,瑞氣有千條罩地。其夜有一妖精,離城只有七十里遠近,山喚豹頭山,洞喚虎口洞;夜坐之間,忽見霞光瑞氣,即駕雲來看,見光彩起是王府之內。他按下雲頭,近前觀看,乃是三般兵器放光。妖精又喜又愛道:“好寶貝!好寶貝!這是甚人用的,今放在此?也是我的緣法,拿了去呀!拿了去呀!”他愛心一動,弄起威風,將三般兵器一股收之,徑轉本洞。正是那:

道不須臾離,可離非道也。

神兵盡落空,枉費參修者。

畢竟不知怎生尋得這兵器,且聽下回分解。

(本章完)

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第四十七回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戲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壞身第七十八回 比丘憐子遣陰神 金殿識魔談道德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第七十九回 尋洞求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第七十二回 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第四十二回 大聖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第八十八回 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授門人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慾 神昏心動遇魔頭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第六十三回 二僧蕩怪鬧龍宮 羣聖除邪獲寶貝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 奼女還歸本性第七十三回 情因舊恨生災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第八十七回 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聖勸善施霖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第八十回 奼女育陽求配偶 心猿護主識妖邪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 奼女還歸本性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慾喜第七十九回 尋洞求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間修藥物 君王筵上論妖邪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慾喜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 奼女還歸本性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第七十五回 心猿鑽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慾喜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爲三折肱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戰青龍山 四星挾捉犀牛怪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吞禪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 奼女還歸本性第九十五回 假合形骸擒玉兔 真陰歸正會靈元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第九十五回 假合形骸擒玉兔 真陰歸正會靈元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第六十六回 諸神遭毒手 彌勒縛妖魔第七十五回 心猿鑽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第九十三回 給孤園問古談因 天竺國朝王遇偶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吞禪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歸性 木母同降怪體真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慾喜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第八十二回 奼女求陽 元神護道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傍門見月明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護遭魔毒 聖顯幽魂救本原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莊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第八十二回 奼女求陽 元神護道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第六十三回 二僧蕩怪鬧龍宮 羣聖除邪獲寶貝第六十一回 豬八戒助力破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繮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第七十四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爲變化能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觀音現像伏妖王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第八十八回 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授門人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爲三折肱第八十四回 難滅伽持圓大覺 法王成正體天然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繮第七十九回 尋洞求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傍門見月明
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第四十七回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戲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壞身第七十八回 比丘憐子遣陰神 金殿識魔談道德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第七十九回 尋洞求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第七十二回 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第四十二回 大聖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第八十八回 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授門人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慾 神昏心動遇魔頭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第六十三回 二僧蕩怪鬧龍宮 羣聖除邪獲寶貝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 奼女還歸本性第七十三回 情因舊恨生災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第八十七回 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聖勸善施霖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第八十回 奼女育陽求配偶 心猿護主識妖邪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 奼女還歸本性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慾喜第七十九回 尋洞求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間修藥物 君王筵上論妖邪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慾喜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 奼女還歸本性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第七十五回 心猿鑽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慾喜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爲三折肱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戰青龍山 四星挾捉犀牛怪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吞禪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 奼女還歸本性第九十五回 假合形骸擒玉兔 真陰歸正會靈元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第九十五回 假合形骸擒玉兔 真陰歸正會靈元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第六十六回 諸神遭毒手 彌勒縛妖魔第七十五回 心猿鑽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第九十三回 給孤園問古談因 天竺國朝王遇偶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吞禪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歸性 木母同降怪體真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慾喜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第八十二回 奼女求陽 元神護道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傍門見月明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護遭魔毒 聖顯幽魂救本原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莊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第八十二回 奼女求陽 元神護道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第六十三回 二僧蕩怪鬧龍宮 羣聖除邪獲寶貝第六十一回 豬八戒助力破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繮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第七十四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爲變化能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觀音現像伏妖王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第八十八回 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授門人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爲三折肱第八十四回 難滅伽持圓大覺 法王成正體天然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繮第七十九回 尋洞求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傍門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