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孫悟空的感性

孫悟空的感性

孫悟空其實一直都是一個極感性的人,所以讀他時會覺得他活得特別真實,但過於感性了,也必然給自己帶來很多災難和麻煩,所以在唐僧的幾個徒弟中,悟空受到的挫折是最多,二次大鬧天宮,第一次是因爲玉帝給他封個“弻馬溫”。他得知“弻馬溫”是個最低等的官職後,他不幹了,跑掉了。跑到花果山,自己給自己封個“齊天大聖”。

這就是他,什麼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來,從不顧慮什麼後果不後果的。第二次大鬧天宮,玉帝果然給他封了個齊天大聖,因爲有一天王母娘娘的蟋頭晏沒有請他,他又不高興了,一氣之下,把晏會裡的佳餚,仙酒,仙丹,通通偷吃了個遍。這纔給他帶來了一場大災難,在五界山下壓了五百年,孫悟空必境是孫悟空,他有長生不老之身,可以後復折騰。

但做爲一個普通的人,如果不用理性去駕與感性,凡是不考慮後果,由着性子來,短短几十年又以得起多少折騰呢?

感性過度的表現之一:對自己認識不清,去追求自己還沒有能力達到的東西,自不量力,結果自討苦吃。

每個人都年少輕狂過,我也不例外,剛出社會不久,那時我也感覺自己有通天入地之本領,

主要是對待感情和事業這兩方面,完全是由着自己的性子來,感性到了極點。

在選擇戀愛對像時是完全感性的,那時真的不太喜歡一心只撲在工作上,身上沾滿了銅臭味,世俗的男人,當然往後還是不喜歡,於是找了個我覺得他身上流的血都很乾淨的男友,可他什麼都好,就是不會掙錢。那時我也想,你不會掙,沒關係,我來掙,反正我的事業心也挺重的。於是我想到了創業,可都是剛出社會不久的人,根本沒有什麼資金積累,我想的是,沒有錢也沒關係,我可以借,借錢創業,想想是多麼爽快的事。可真幹起來後,一切都不如自己所想的那樣了,學到東西好像一點兒也不上了。在事業和感情的雙倍壓力下,真感覺得像是有兩座大山壓着自己,好痛好累。終於決定把他們全部放下。

孫悟空就是這樣的,在往西天的路上,一路斬妖除魔,幹活最多的都是他,他是爲唐僧付出最多的,卻有幾次他的好心被唐僧當成了驢肝肺。

三打白骨精裡,白骨精分別幻化成女人,老人,小孩來迷惑唐僧,唐僧肉眼凡胎,不識真假,唯有孫悟空認得是妖魔,他唐僧不聽他的,悟空第一棍子把那妖怪打死了,結果被唐僧說他心無善念,不認他這個徒弟,明明是爲了他除了害,卻被唐僧的緊咒,咒的半死。口口聲聲要他走,不收他這個徒弟了。孫悟空卻道:“師父,我回去便罷了,只是不曾報你的恩呢?”

唐僧道:“我與你有何恩。”悟空連忙叩頭道:“老孫大鬧天宮,改下了傷身之難,被壓在了兩界山下,幸觀音菩薩與我受了戒行,幸師父救得吾身。”

感性的人啊,總是過於記得別人的好,一個對他好的人,他可以報恩,甚至可以舍掉自己的性命他都在所不辭。可人生很多時候不需要付出如此多的代價來報恩的呀。

你看悟空就是了,在關鍵時刻,唐僧根本就不記得他的好,只是一次又一次趕他走,這孫悟空卻還是不死心:“師父,我也是跟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途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的放心。”唐僧纔不能體會他的苦心,只是更加的擺架子,我是個好人,纔不受你的拜。悟空扯下三根毫毛,變成連身四個行者圍着唐僧下拜。

臨走時還不忘吩咐沙僧:“賢弟,你是個好人,都只要留心,防着豬八戒語言,途中安得心細,偏一時有妖魔拿往師父,就說老孫是他的大徒弟,聞我手段,不敢對我師父行兇。”

好個悽悽慘慘,往回花果山,想起唐僧,止不住淚流滿面,停雲止步,良久方去。

他心中不有舍,孫悟空不像豬八戒,說散說散,說走就走,可以走得毫無牽掛,悟空他對唐僧更多的是一份師義之情牽連着他,讓他不能灑脫,讓他可以無盡止的付出。

這也是孫悟空身上最感人的地方,最可貴的地方。

只是受恩的人並不一定記得你的好,就如唐僧那樣。

只有讓他跌到起不來時,他纔會想起你,纔會需要你,這不,唐僧把孫悟空趕走後,很快就遇到了妖魔,老虎精。把唐僧變成了一隻老虎,沙僧,豬八戒,小白龍都上陣了,也奈何不了妖魔。只好又得去請孫悟空來。

孫悟空卻倒是中了豬八戒激將法的計,說那妖精很厲害,根本沒把你放在眼裡,還說要把你剁了,碎了。悟空一聽:“嗯,哪個妖魔,競不把老孫放在眼裡,我要去找到看看老孫的手段。”豬八戒這一招,不費一點口舌就把孫悟空請走了。

孫悟空還好,這是去救唐僧,況且豬八戒也對他沒有惡意。

但如果是我們平時遇到這麼一個想利用自己對自己不懷好意的人呢,這樣由着自己的性子來可就沒那麼幸運了。

過度感性的表現之二:

容易被別人的誇講,好話,讚美,或者抵毀而迷惑,因爲別人一些中聽的話,或者不中聽話,就去做些自己內心還沒有準備好的,或者根本沒有能力去做的事,去滿足別人的要求,結果被人利用了還不自知。

記憶中我在創業的過程中就遇到很多類似的事情,一是因爲別人誇我有才,有能力,有藝術細胞,我自覺得可傲人的地方,都被他們誇中了,心裡特舒服。可是我有藝術細胞並不代表自己有經營頭腦啊,我對自己認識不清,結果一高興就馬上去投資,耳根子軟,別人一誇我有能力,有才華,就好像不去做就辜負了別人對自己的好一樣,別人這麼看重我,如果不爲別人做點什麼,好像就對不起別人對自己的一番信任一樣。別人信任我,我願意爲他死。感性的人就是這麼極端的。

扼住自己的命運關鍵點:真的要去考慮一下如何對信任自己的人和不信任自己的人。

一個人信任你,那是他的事,你沒欠他什麼,用得着人家一信任你,你就可以爲他去當牛做馬嗎?二,對於不信任自己的人,一個人不信任你,看不起你,也是別人的事,用得着你馬上跳起來,你不信任我,我就要做點事來給你看看,結果一時衝動,吃力不討好。中了別人的計。更不值得是因爲別人的不信任而心存恐懼去遷就他,想要所有人都喜歡你,贊從你。

往往結果是害了自己。

過度感性表現三:

貪多,貪大。

總是寫目標,寫計劃,而且那些目標與計劃是自己一下子短時間內實現不了的。

真正理性的人懂得活在當下,抓住手裡的每一樣能用的東西,把他價值最大化,而不是活在未來的那個若大的夢想裡。

比如,身上只有一百元錢,想想如何能用這一百元錢發揮最大的價值,而不是想着,怎麼辦,怎麼辦,只有一百元錢了,我要馬上去掙一千元。結果等有一千元了,你還是會想着,怎麼辦,怎麼辦?只有一千元了,我得去掙五千元,這樣永遠活在不滿足中,活在恐慌中。

如果這樣想:身上若只有一百元錢了,還好,還有一百塊,至少在這十多天內是不會餓死的,人只要不餓死,一切皆有希望,然後至少有半個月的時間可以選擇自己適合的喜歡的工作,而不是像一頭蒼蠅一樣,恐慌的不得了,飢不擇食,抓到什麼就一頭鑽進去,結果在沒有冷靜的情況下選擇的東西往往是錯誤的,於是再跳出來,又繼續亂撞,永遠在恐慌中,永遠茫然無措。

人最可貴的品質是保持冷靜,用手裡最少的資源,去做出最佳的選擇,只有一千元就不要去幹需要五千元的事,只有一千元,就在當下,利用好這一千元,把這一千元價值最大化,而不是存在那裡,要着等到有五千元了再去做一件什麼更偉大的事,這樣永遠什麼都做不了,因爲等到你有五千元時,發現五千元根本就不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於是你想,等有五萬元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如果這樣,你永遠會活在恐慌中。

如何利用一千元,比等有五千元再說,要實際的多,你在有限的資源的把每一個當下都活得很好,那你的未來就會越來越好,因爲美好的未來是由一個又一個美好的當下組成的,不可能你無數個當下是不好的,忽然有一天你就變好了,除非天上掉陷餅,你中彩票了,天上掉錢了。

沒事時,多想想,如何用一百元讓自己生活的更好,

如何用一千元做一些讓自己覺得開心又有意的事情。

必境我們不是孫悟空,他有通天入地的本事,他有點石成金的本領,而我們沒有,我們可以感性,但不能感情用事。不能用自己的情,自己的感牽着自己到處跑。

第二十七章西遊記國王篇第十二章 孫悟空的任性第六章妖魔來了,如何辨真假?第十八孫悟空的感性第八章從孫悟空學道說起第五章《般若心經》妖魔易驅,心魔難防第十四章西遊記裡的形象篇第十三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第二十章孫悟空的好勝心第二十五章西遊記裡的女怪篇第十三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五章《般若心經》妖魔易驅,心魔難防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第九章孫悟空的那段最風光的歲月第十章當孫悟空遇到唐僧一念即魔,一念即第九章孫悟空的那段最風光的歲月第十九章孫悟空的膽識(格局與境界)第十四章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孫悟空三借芭蕉第五章《般若心經》妖魔易驅,心魔難防第十一章孫悟空的真性情,唐僧的緊箍咒第十三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第二十八章西遊記裡的美景(園林篇)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第十五孫悟空的攻擊性第九章孫悟空的那段最風光的歲月第十三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十二章 孫悟空的任性第十九章孫悟空的膽識(格局與境界)第十四章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孫悟空三借芭蕉第十四章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孫悟空三借芭蕉第十八孫悟空的感性第二十八章西遊記裡的美景(園林篇)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第十四章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孫悟空三借芭蕉第十一章孫悟空的真性情,唐僧的緊箍咒第二十八章西遊記裡的美景(園林篇)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第二十五章西遊記裡的女怪篇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唐僧的理想與妖魔的慾望第十五孫悟空的攻擊性第六章妖魔來了,如何辨真假?第十八孫悟空的感性第二十章孫悟空的好勝心第六章妖魔來了,如何辨真假?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第十二章 孫悟空的任性第十八孫悟空的感性第十二章 孫悟空的任性第十九章孫悟空的膽識(格局與境界)第八章從孫悟空學道說起第二十章孫悟空的好勝心第十五孫悟空的攻擊性第十章當孫悟空遇到唐僧一念即魔,一念即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唐僧的理想與妖魔的慾望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第二十八章西遊記裡的美景(園林篇)第二十七章西遊記國王篇第二十章孫悟空的好勝心第十一章孫悟空的真性情,唐僧的緊箍咒唐僧的理想與妖魔的慾望第十四章西遊記裡的形象篇第二十章孫悟空的好勝心第十四章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孫悟空三借芭蕉第六章妖魔來了,如何辨真假?第八章從孫悟空學道說起第十三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二十七章西遊記國王篇第十九章孫悟空的膽識(格局與境界)唐僧的理想與妖魔的慾望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第十三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十八孫悟空的感性第二十章孫悟空的好勝心第二十七章西遊記國王篇第十四章西遊記裡的形象篇第二十七章西遊記國王篇第十三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九章孫悟空的那段最風光的歲月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第十章當孫悟空遇到唐僧一念即魔,一念即第十一章孫悟空的真性情,唐僧的緊箍咒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第八章從孫悟空學道說起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第九章孫悟空的那段最風光的歲月第十章當孫悟空遇到唐僧一念即魔,一念即第十二章 孫悟空的任性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第十五孫悟空的攻擊性第十九章孫悟空的膽識(格局與境界)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
第二十七章西遊記國王篇第十二章 孫悟空的任性第六章妖魔來了,如何辨真假?第十八孫悟空的感性第八章從孫悟空學道說起第五章《般若心經》妖魔易驅,心魔難防第十四章西遊記裡的形象篇第十三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第二十章孫悟空的好勝心第二十五章西遊記裡的女怪篇第十三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五章《般若心經》妖魔易驅,心魔難防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第九章孫悟空的那段最風光的歲月第十章當孫悟空遇到唐僧一念即魔,一念即第九章孫悟空的那段最風光的歲月第十九章孫悟空的膽識(格局與境界)第十四章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孫悟空三借芭蕉第五章《般若心經》妖魔易驅,心魔難防第十一章孫悟空的真性情,唐僧的緊箍咒第十三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第二十八章西遊記裡的美景(園林篇)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第十五孫悟空的攻擊性第九章孫悟空的那段最風光的歲月第十三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十二章 孫悟空的任性第十九章孫悟空的膽識(格局與境界)第十四章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孫悟空三借芭蕉第十四章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孫悟空三借芭蕉第十八孫悟空的感性第二十八章西遊記裡的美景(園林篇)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第十四章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孫悟空三借芭蕉第十一章孫悟空的真性情,唐僧的緊箍咒第二十八章西遊記裡的美景(園林篇)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第二十五章西遊記裡的女怪篇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唐僧的理想與妖魔的慾望第十五孫悟空的攻擊性第六章妖魔來了,如何辨真假?第十八孫悟空的感性第二十章孫悟空的好勝心第六章妖魔來了,如何辨真假?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第十二章 孫悟空的任性第十八孫悟空的感性第十二章 孫悟空的任性第十九章孫悟空的膽識(格局與境界)第八章從孫悟空學道說起第二十章孫悟空的好勝心第十五孫悟空的攻擊性第十章當孫悟空遇到唐僧一念即魔,一念即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唐僧的理想與妖魔的慾望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第二十八章西遊記裡的美景(園林篇)第二十七章西遊記國王篇第二十章孫悟空的好勝心第十一章孫悟空的真性情,唐僧的緊箍咒唐僧的理想與妖魔的慾望第十四章西遊記裡的形象篇第二十章孫悟空的好勝心第十四章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孫悟空三借芭蕉第六章妖魔來了,如何辨真假?第八章從孫悟空學道說起第十三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二十七章西遊記國王篇第十九章孫悟空的膽識(格局與境界)唐僧的理想與妖魔的慾望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第十三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十八孫悟空的感性第二十章孫悟空的好勝心第二十七章西遊記國王篇第十四章西遊記裡的形象篇第二十七章西遊記國王篇第十三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九章孫悟空的那段最風光的歲月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第十章當孫悟空遇到唐僧一念即魔,一念即第十一章孫悟空的真性情,唐僧的緊箍咒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第八章從孫悟空學道說起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第九章孫悟空的那段最風光的歲月第十章當孫悟空遇到唐僧一念即魔,一念即第十二章 孫悟空的任性第二十九章西遊記裡的寺院篇第十五孫悟空的攻擊性第十九章孫悟空的膽識(格局與境界)第三章觀士音的善VS孫悟空的善VS唐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