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道同理存異

張御在送走太素道人之後,又朝元夏那裡望去一眼,太素道人來的可謂很及時,正好是在他準備動手的那一刻,而此前元夏大能也一直不曾出現阻止他,所以雙方之間不定是有聯繫的。

不過元夏、天夏兩邊大能,若是細究,那本就是同一人,有所牽扯倒也不奇。

他思索了下,既然太素道人的意思是讓他稍緩一下,等到他去往金庭談議過後再言其餘,他也不急於眼下一時了。

於是當下便收回了對元夏的關注。

而隨着他氣意映照撤回,元夏空域之上,那巨大的道人形影也是由此緩緩淡去。

元夏空域之內,見到那巨影終是消散了去,所有人得睹此景的修士也都是鬆了一口氣。

上境大能的出現,哪怕只是一個形影,對他們的震懾着實不小。

尤其是己方大能不知道出於什麼緣由,並沒有任何出面阻攔的意思,當時更是讓許多人心中惶懼不已,好在如今終是等到對方退走了。

越司議站在青玉蓮花座上,自始自終,他都是站在那裡未動。

可就算知道元夏、天夏兩家勝負未分之前,對面上境大能不可能直接下場對他們如何,可方纔那等壓迫感卻是實實在在的。

他看了一眼下方,見有幾人看着平靜,看眼神都是變幻不定,知道他們是在轉着什麼念頭,此輩是在想,己方大能出出面,會不會是因爲知悉他們有意攪亂天機,所以藉此警告他們?

他搖了搖頭,其實這等可能近乎沒有。

上境大能關注的是大局大勢,何須要在乎下面人的想法?要是下面之人真的全部起來反亂,那也只是證明元夏之道走錯了,至多放棄他們,把他們扔給天夏,而不會去主動插手此事的。

他對着諸人言,道:“諸位司議,我當去問一問我元夏諸位大能,問明此事之緣由,諸位守好此間,莫要讓天夏那邊有隙可趁就是。”

衆人都是執禮應下。

越司議與過、全兩位司議交代了一聲,自己就往兩殿深處而去。

半途之上,他心下也是在想着,天夏方面疑似多了一個上境,雖然不知道會下來局面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可他心中卻有一種感覺,天地格局,從這一刻起,恐怕與以往當是大不一樣了。

而另一邊,仇司議立在臺沿所在,眼神之中帶着某種振奮,自語言道:“難怪我察覺到了天機之變,原來是天夏那邊又多出了一位上境,原來如此,難怪了,難怪了。”

要說這些人中最爲振奮的,當屬他了。

天機變數越大,他才越有窺道之機,越能助長功行。只是他惋惜方纔未能及時解化天機,不然自己一定能從中獲得許多好處。

只是再一想,變數從來是不會出現之後就收斂下去的,一定是會不斷延伸疊加的,所以他只要繼續等着就是了。

天夏空域之內。陳首執此刻也是得收到了來自元夏域內的傳報,結合大道之章上的動靜,他已然能夠肯定猜測。只是爲了確定真正情況,他還是來到了雲海深處詢問此番事機。

這一次,諸位執攝並沒有現身,只是給了他一個準確的回言,稱張御已是授領了執攝之位。讓他繼續帶領天夏上下,安心對抗元夏便是。

得此回覆之後,他在退出之後,也是第一時間喚得諸廷執,言:“我已從諸位執攝處得到確認,張廷執已然功成上境,成我天夏第七位執攝。”

諸廷執得有確定,都是精神大振,雖然在對抗前沿之上少了一位天夏廷執,可座上卻多了一位執攝在上,那與元夏對抗又多了一番勝算。

在過去,天夏上層力量對比元夏一直是少缺的,現在卻是逐漸在拉近了。

不比諸人,陳首執此刻心緒卻很是冷靜,他知道的,其實上層之間強弱對比並不用太過擔心,就像元夏方面的實力本來就高過天夏,但卻也沒有直接壓過來。

身爲首執,他知悉雙方爭的是道,彼此主要由底下之人來分勝負,上層是不會動手的。

其實他認爲這樣是最好的。因爲上層一旦較量起來,所有的一切都是交由上層來力量決定了,也就沒有他們存在的餘地了。

所以此番與元夏之爭,他們必須要贏,唯有贏下來,使得天夏道念爲之上下貫通,天夏之道成爲主道,他們才能存身下來,天夏衆生才能得以延續。

清玄道宮之內,張御坐於主位,正觀察着元空的變化。

他方纔成就,此刻氣意沉浸在元空之中,時時問對天道,自感獲益許多。

不過只是這樣對抗,僅能維持自己,而並不能壓過天道,只會永遠維持均勢,想要再往上走不可能了。

他想到了天夏、元夏之爭,這無疑就是爲了上道的爭端,只是具體如何,需要稍候見過那五位執攝纔是知曉了。

這個時候,元空之中又有漣漪波盪,一股熟悉氣意傳來,他精神一振,知悉要等的人來了,當下開了道宮大門,親自自宮中迎了出來,對着出現在那裡的道人執有一禮,道:“莊執攝有禮。”

莊執攝看了看他,點首還有一禮,道:“張執攝有禮了。”

張御作勢一請,道:“還請莊執攝入內說話。”莊執攝一到此間,他立時明白,其人之道名爲“元衡”,不過他仍是持以原先之稱呼。

將人請入了殿中,分主客落座,寒暄幾句,又說了些天夏之事,張御便道:“我本以爲莊執攝乃會先至此間。”

莊執攝道:“我雖領執攝之位,但平日獨自修持,不居金庭之上,唯有天夏遇事,廷執欲見我等,纔會一齊顯身。”

張御道:“想必這裡自有緣故。”

莊執攝頷首道:“五位執攝乃是先天之靈成就,他們乃是‘先聖上神’,而莊某乃是人身成就,道法之上雖有共通,可仍有相異之處,再則,莊某遵循的乃是天夏之道,而並非是五位執攝之道。”

“先聖”、“上神”就是底下修士對上境大能的正稱,因爲他們不僅是先天之靈,也是第一批成道之人,更是傳道之先人。

如今諸世之中的修道之法最初皆是由他們所傳播,並在其後自行演化而出的。

因爲過去幾乎沒有人身修士能成就上層大能,所以到這個境界也沒有固定的稱呼,但真法與玄法是不同的,因爲本就有路,先聖上神自己的存在就代表了此境,只是攀登之法也是困難,所以有無境界定名倒是不那麼重要了。

但若是再有人身修士進入此境,這個情況也是會有所改變的。

張御道:“方纔太素執攝與我有言。上層境有上層境的道理,下層是下層的道理,兩者之間是有所區別的。可既得有同,外異侵壓之下,當合道並行。”

莊執攝道:“話雖如此,可終究有異。元空之中所載‘上神’不少,如今已然就分爲元夏、天夏二勢。其中元夏之所爲,是將道法由上至下推動,歸併萬世;而我天夏與之相反,乃是將道法移於下,令之增進變數。

可歸根到底,無論天夏、元夏,皆仍是有那五位所推動的,而兩者只是秉持道法上的不同,根本上並無區別,張執攝可是明白我之意思麼?”

張御微微點首,道:“御自是明白的。”

這也是很好理解的,五位執攝之所以五位執攝,那是因爲他們所選之道恰好與天夏之道契合。

其實彼此交換了過來,也沒什麼不同。對五位執攝來說,這區別的只是問道之途徑,在沒有分出勝負之前,元夏、天夏之道沒有高低好壞之分。

這裡有一點其實十分關鍵,兩家無論何道,都以他們爲主,底下之人其實問道之棋子。

可是他與莊執攝都乃是人身修士成就,他們所秉持的觀念,則是認爲天夏之道念將上下所有人都是涵蓋在內,包括執攝之道念,也是該當是屈從於此,而不是超脫出外。

換言之,他們並不是單純求個人問道,也並不是想着利用天夏,而是看重天夏整體的攀升。

莊執攝道:“五位執攝之中,唯有太素執攝對我天夏的道念最爲認同,平日也最願意提攜後輩,但也僅限於玄尊,對於底下之人,他也不怎麼在意。”

張御也能理解,站在太素的角度,這是因爲雙方層次差距太大,所以對衆生幾乎沒有顧看的必要,可天夏道念之中,卻是要上下一體納入規序之中,正如玄廷廷執需守天夏之規序,天夏執攝亦該如此。

所以在這裡,他們與五位執攝自然是有分歧的,太素等人對此也同樣是知曉的,但在眼下,對抗元夏明顯是第一位,所以這些矛盾可以暫時放下。

他言道:“不管如何,當下第一要務,乃在於敗落元夏,其餘事我等可以緩步設法改變。”

莊執攝頷首點頭,他認可此言,這時他擡首看來,鄭重道:“張執攝,接下來,元夏那裡或有人會來找尋於你,你心中當需先有一個準備。”

……

……

第一百八十五章 明暗各得渡第二十五章 蔽氣斷機空第一百五十九章 諸法皆爲用第六十三章 界外第一百一十章 成章歸府第兩百五十七章 說法第一百一十七章 判別第六十一章 使邀赴元上第五十二章 到來第一百五十四章 尋蹤第四十五章 斷煉散濁塵第一百五十八章 求道當論法第三百一十七章 護世亦守己第兩百二十二章 映空斥照影第四十七章 查證第三十八章 困遁第一百六十章 奪印只半成第三百二十一章 落符並雲合第三百三十章 變世人間異第一百四十章 二元第五十五章 立執求延存第一百六十四章 心觀第一百五十九章 蘊勢第三十四章 追攝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通第一百六十四章 金甲掠衆軍第四百六十六章 馭氣寄神用第八十八章 風雲四方來第一百三十二章 議策勸附世第五百六十六章 拂異守正道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祭第十章 持修由功取第五百二十四章 勢反融過痕第一百二十章 劍兵自先動第兩百零五章 化氣神歸同第一百一十章 圍攻第三百六十九章 天機一氣合第三百九十九章 神映自成天第五十四章 斬斷第三百二十九章 牽機付託探第一百四十五章 秘文第三百六十三章 高閣覓仙蹤第十三章 廷上遮磬聲第四百八十九章 域崩各分途第二百零三章 言出奪天機第四百三十九章 守拙執贏勝第一百四十二章 定約第六十五章 暗渡開天門第三百零二章 借意合缺裂第八十二章 益衆方爲利第一百三十二章 落光世可用第一百四十二章 合光遮負天第二十一章 垂星第九十三章 沉澱第五百四十七章 落陣決死生第一百四十章 來歷第兩百四十四章 雙生渡轉儀第三百三十二章 振威駐堅陣第六十六章 力量信仰第四百零四章 承法反主勢第五十八章 破固生變轉第七十七章 封庫第兩百四十章 邪意天外遊第三十章 外異遠歸附第兩百零五章 志定俱無擾第兩百八十二章 傳印固守真第三十六章 推雲在潮先第四十二章 神異道築之第二十四章 堂下之議第兩百零七章 破障拒純靈第兩百七十九章 借意蘊神明第一百七十二章 取理觀道象第十二章 名單第兩百八十四章 正言誅真形第兩百二十五章 光落取影回第一百一十七章 顧去捉影身第兩百零二章 截命法身承第一百三十三章 陣發定誓先第一百四十四章 佔得玄命爲神用,丈取無量吞心丸第一百一十七章 顧去捉影身第兩百八十三章 忘我復反生第三十四章 逐道各用機第兩百三十四章 勢起推波瀾第一百一十六章 神異化濁惡第七十八章 離界循空隙第兩百四十七章 暴露第三百六十六章 決力玄空對第一百七十一章 貫氣裂宏壁第三十一章 神袍玄甲第兩百一十二章 出發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照氣自流第二十六章 落丹補氣全第九十一章 循枝覓勝果第兩百五十一章 轉移第兩百四十七章 邪心非正人第八十四章 幻身第一百零七章 混沌運常變第三百零二章 真靈可爲驅第兩百七十八章 追跡喚影循第兩百七十七章 同根引氣生
第一百八十五章 明暗各得渡第二十五章 蔽氣斷機空第一百五十九章 諸法皆爲用第六十三章 界外第一百一十章 成章歸府第兩百五十七章 說法第一百一十七章 判別第六十一章 使邀赴元上第五十二章 到來第一百五十四章 尋蹤第四十五章 斷煉散濁塵第一百五十八章 求道當論法第三百一十七章 護世亦守己第兩百二十二章 映空斥照影第四十七章 查證第三十八章 困遁第一百六十章 奪印只半成第三百二十一章 落符並雲合第三百三十章 變世人間異第一百四十章 二元第五十五章 立執求延存第一百六十四章 心觀第一百五十九章 蘊勢第三十四章 追攝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通第一百六十四章 金甲掠衆軍第四百六十六章 馭氣寄神用第八十八章 風雲四方來第一百三十二章 議策勸附世第五百六十六章 拂異守正道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祭第十章 持修由功取第五百二十四章 勢反融過痕第一百二十章 劍兵自先動第兩百零五章 化氣神歸同第一百一十章 圍攻第三百六十九章 天機一氣合第三百九十九章 神映自成天第五十四章 斬斷第三百二十九章 牽機付託探第一百四十五章 秘文第三百六十三章 高閣覓仙蹤第十三章 廷上遮磬聲第四百八十九章 域崩各分途第二百零三章 言出奪天機第四百三十九章 守拙執贏勝第一百四十二章 定約第六十五章 暗渡開天門第三百零二章 借意合缺裂第八十二章 益衆方爲利第一百三十二章 落光世可用第一百四十二章 合光遮負天第二十一章 垂星第九十三章 沉澱第五百四十七章 落陣決死生第一百四十章 來歷第兩百四十四章 雙生渡轉儀第三百三十二章 振威駐堅陣第六十六章 力量信仰第四百零四章 承法反主勢第五十八章 破固生變轉第七十七章 封庫第兩百四十章 邪意天外遊第三十章 外異遠歸附第兩百零五章 志定俱無擾第兩百八十二章 傳印固守真第三十六章 推雲在潮先第四十二章 神異道築之第二十四章 堂下之議第兩百零七章 破障拒純靈第兩百七十九章 借意蘊神明第一百七十二章 取理觀道象第十二章 名單第兩百八十四章 正言誅真形第兩百二十五章 光落取影回第一百一十七章 顧去捉影身第兩百零二章 截命法身承第一百三十三章 陣發定誓先第一百四十四章 佔得玄命爲神用,丈取無量吞心丸第一百一十七章 顧去捉影身第兩百八十三章 忘我復反生第三十四章 逐道各用機第兩百三十四章 勢起推波瀾第一百一十六章 神異化濁惡第七十八章 離界循空隙第兩百四十七章 暴露第三百六十六章 決力玄空對第一百七十一章 貫氣裂宏壁第三十一章 神袍玄甲第兩百一十二章 出發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照氣自流第二十六章 落丹補氣全第九十一章 循枝覓勝果第兩百五十一章 轉移第兩百四十七章 邪心非正人第八十四章 幻身第一百零七章 混沌運常變第三百零二章 真靈可爲驅第兩百七十八章 追跡喚影循第兩百七十七章 同根引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