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

革命軍克復白沙,佯攻儋州,等清軍由瓊崖急援後,突然又轉向東下,急行百里,一戰而克屯昌,再北進安定,做出進攻瓊崖的姿態。清軍急忙從儋州撤出,增援安定。革命軍在臨近安定後,突然又星夜西進,再攻儋州……

忽東忽西,忽南忽北,在戰鬥和行軍中不斷改編、整頓的革命軍已經達到了一千二三百人,且越打越堅強,越戰越靈活。這得益於指揮官的逐步進入狀態,得益於復興會會員的勇敢忠誠,也得益於陳文強的暗中支持,包括物資和人員的不斷輸送,以及預先囤積的彈藥槍枝的支撐。

繳獲是有,但除了糧餉,武器彈藥還達不到以戰養戰的程度。當然,如果能保持不間斷的補充和供應,革命軍便能在瓊州與清軍長期周旋下去。前提是廣東的三十營巡防軍是不斷投入,使用的是加油戰術。再有一點,便是陳文強始終不暴露,崖州始終是革命軍的後勤基地。

但顯然,這樣想當然的結果不是陳文強所希望的。他與李準一番交涉後,便密告革命軍,讓吳祿貞繼續在幕後指揮,對外宣稱革命軍的正副長官則爲李家俊和徐春山,且多讓李家俊出頭露臉,爲以後的轉圜埋下伏筆。

大革命家剛剛登場露面兒,還要巡迴南洋各地演講宣傳,提高知名度,以與北辰抗衡,瓊州這邊的革命軍堅持得越久,影響越大。對大革命家的造勢也就越強。

一面是政治,一而是軍事,而軍事爲政治服務。在此時也是適用的。

而革命軍忽東忽西,越戰越強;清軍則疲於奔命,難有進展全文字小說。這樣的形勢讓李準漸漸收起輕視之心,愈發希望能夠招安成功。陳文強呢,藉此也不斷加碼,獲取更多的利益。

萬福華,早已經由復興會出錢捐了知縣。現在更被陳文強舉薦,由崖州縣丞被委任爲萬寧縣令。崖州縣令已是擺設,縣衙上下皆被萬福華換成了可靠之人。他的離任並不影響復興會對崖州的切實控制,不影響陳文強在此地的掌控地位。

在當時,保亭、陵水還未設縣,分屬崖州和萬寧。也就是說。復興會已經實際控制了瓊南兩個縣,且是相鄰的地域關係,可謂是勢力暴漲。

“崖州這邊你不用擔心,留下的人員只要蕭規曹隨,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陳文強與即將赴任的萬福華作着最後的商議,“萬寧那邊呢,倒是要多費些精力。不過,你是幹熟了政務的。也應該困難不大。”

“只要把當地民團擴編到三五百人,就算是派一個巡防營在縣上駐紮。我也有底氣,不擔心巡防營可能造成的阻礙。”萬福華已經有了具體的計劃,只是有些擔心陳文強一旦離開,崖州就缺少一個能坐鎮的人物。

“外地調來的巡防營估計不能長期駐紮,你可以上條陳,再加上崖州縣令,爭取把民團改編成巡防營,讓清廷出錢出糧,替咱們養兵。”陳文強狡黠地笑着,“這倒是個好辦法,之前也有過類似的設想,但還要看形勢的發展。”萬福華想了想,說道:“漢陽鐵廠那邊——如果崖州長時間沒有你坐鎮,恐怕沒人象你這麼強硬又靈活,能輕鬆地對付張人駿和李準。”

“我不會長期呆在漢陽鐵廠。”陳文強搖了搖頭,說道:“質量問題找到了,規章制度建立起來,安排得力的人手管理,這就夠了。至於崖州這邊,投資的可不是我一個人,有南洋豪富,有德國企業,張人駿和李準想勒索,也得掂量掂量。至於政務,你別搞得太標準立異,循規蹈規地治理好地方,他們又能怎的?憑你的能力,一個縣算什麼呀?”

萬福華點了點頭,看着陳文強好象很關注牆上的地圖,不由得疑惑地問道:“你在廣西標標點點,是不是有什麼別的想法?難道你想把瓊州的革命軍撤到廣西?”

“現在說這個還爲時尚早,總要再等一等全文字小說。”陳文強沉吟着說道:“武裝起義必須要有延續,使復興會的大旗不倒。瓊州告一段落後,下一次要在哪裡進行?經過這一次起義後,我覺得最好不要再在瓊州幹了,離得遠一些,不會危及這些產業,不會暴露身份。”

“廣西嗎,爲什麼選那裡?”萬福華依然有些不解。

陳文強淡淡一笑,萬福華的級別是接觸不到復興會最爲核心的機密的,而他則定期收到總會送來的密報彙總,對整體的發展有全局的眼光。現在告訴萬福華也沒有多大關係,因爲萬福華是值得信賴的。

“各分會的發展都不錯,有些重量級人物值得我們考慮。”陳文強向萬福華作着介紹,“廣東分會發展了劉永福,嗯,準確地說,是劉永福同情支持革命,而我們再做做工作,使其積極參與革命是大有可能的。”

劉永福,字淵亭,漢族客家人,廣西欽州(今屬廣西防城古森洞小峰鄉)人,原是反清的黑旗軍將領,後率黑旗軍參加中法戰爭,屢次大敗法軍,爲朝廷招撫。甲午戰爭期間,奉命赴臺抗日,但最終失敗,回欽州閒居。

經歷過中法戰爭、保臺戰爭,劉永福對無能的清廷投降賣國行徑早已心懷不滿。1899年回南寧招募營勇,重建黑旗福軍四營,幾次奉令出兵鎮壓農民械鬥而不行,力陳“並無作亂之事”真情,採取說服教育調解,使百姓免遭禍殃,深得衆人稱頌。

然清廷和廣東官吏對劉永福德高望重,兵多將強早就畏懼三分,千方百計削弱劉永福兵力。最後劉永福手下僅剩兩營,已無足輕重。於是稟請銷差。經兩廣總總督岑春煊批准,遣散爲農,自己變成空名鎮守。

1904年。劉永福乾脆以風溼病發作三請辭職,先回廣州沙河劉家祠休養治病,後回廣西欽州三宣堂居住好看的小說。便是在此期間,復興會越南分會所發展的會員王和順和另一會員陳忠和秘密前來聯絡。王和順其系黑旗軍舊部,被遣散後投身會黨,曾在廣西發動武裝起義,堅持數年之久。戰敗後逃至越南。這兩個人對劉永福的民主革命思想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劉永福答應革命軍如在廣西起事,將派黑旗軍原部將吳鳳典組織欽廉和左江一帶壯漢族子弟兵編爲軍伍。與革命軍並肩作戰,並且資助革命兩千大洋。

“劉永福,年歲太大了;黑旗軍,時過境遷。恐怕難復威名。”萬福華搖了搖頭。不無顧慮地說道:“只是依此便要在廣西起事,有些輕率了。”

“也沒最後確定,只是一個想法而已。”陳文強的手指在桌案上叩擊了幾下,微笑着說道:“其實還有一個有利條件,我也是剛剛得到的情報,越南革命志士潘佩珠在東京拜會了大革命家宋復華先生,相談甚歡。而據劉永福所說,潘佩珠與王族阮述曾拜訪過他。邀請劉大將軍出任策劃越南革命的軍事行動。要是把這些事情都聯繫起來,你覺得是不是有文章可做?”

萬福華眨着眼睛想了想。搖頭道:“我不知道有什麼文章,但在未推翻滿清之前,再去招惹列強之一的法國,我認爲是不理智的行爲。”

“法國佬嘛,呵呵。”陳文強有些鄙視地冷笑,“從歷史戰績來看,法國陸軍最差勁,中法戰爭其實也不算打勝了。在越南呢,這麼多年了,連個黃花探都剿滅不了。如果——如果潘佩珠能與黃花探聯絡上,能讓復興會在越南有一小塊休整喘息之地,我倒認爲互惠互利是非常好的策略。”

“在廣西起義,形勢有利便發展壯大,形勢不利便撤進越南休整,伺機捲土重來。你是這個意思吧?”萬福華琢磨明白陳文強的設想了,對這種天馬行空式的想象既驚訝,又欽佩。

“是不是過於複雜了?”陳文強自失地一笑,說道:“可試試總沒壞處吧,我準備給大革命家發密電,按照這個思路與潘佩珠再談一談,希望他能回國聯絡反法志士,主要是黃花探,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全文字小說。”

黃花探原名張文探,又稱提探,素有“安世虹兒”之稱的越南農民起義領袖,是安世抗法農民起義軍的唯一領袖。他以叢林地帶爲根據地,修建防禦屯堡;同時採取機動的游擊戰術,貫徹救亡圖存的指導思想,轉戰於北江、北寧、福安、太原等地,依靠人民羣衆的支持和掩護,屢次重創法僞軍,迫使法軍四易主帥。

1894年,法國殖民當局爲營救兩名被起義軍擒獲的法國人,被迫派員與黃花探議和。經過談判,殖民軍最後同意以10,500銀元贖出被俘人員,並從安世地區撤出,將鴉南、牧山、安禮和友尚四個“總”(即區,共22個鄉)的地域劃給他管轄。1895年,法國殖民者再次進攻起義軍,經過兩年苦戰後,殖民者依然未能消滅這支起義隊伍,遂於1897年再次議和。

而在越南,雖然已經是法國的殖民地,但南部較穩,北部較亂。按照《順化條約》,越南南方各省淪爲法國殖民地,中部各省獲得被保護國地位,虛有其名地保留了越皇政權,北方受法國官員控制,但法軍軍力不強。

“那就試試,反正也不吃虧。”萬福華也笑了,說道:“如果真的能談成,肯定是好事,咱們甚至可以把瓊州革命軍調過去,讓他們放手去打。”

“放手去打,多痛快。”陳文強慨嘆着搖頭,什麼時候能夠放開手腳,摘下面具,大幹一場呢?

……

真刀真槍地幹革命,那才叫痛快!

秋瑾抹了把臉上的汗,長長地出了一口氣,轉頭望着身後的山巒,深爲自己已經走了這麼遠,克服了這麼多困難而感到驕傲自豪。

與姚洪業、陳鏡清一番商議後,終因意見不合而沒有得出結果,秋瑾一氣之下,不告而別,自己去尋找革命軍,以竟心願。

從崖州出發,秋瑾過保亭,過五指山山區,終於來到了革命軍經常活動的瓊中縣全文字小說。瓊中縣就是瓊中地區,正處於瓊州的中部,革命軍以此爲基,忽東忽西,圍着白沙、屯昌、瓊海、儋州打轉,使瓊崖的數營清軍疲於奔命。而李準雖然煩惱,卻吸取了劉永滇的教訓,不分兵急進,只是往瓊崖、東方、儋州、瓊海增兵,非要等到四面合圍之勢形成,才大舉進剿,畢全功於一役。

遠遠地看到城頭上的復興會戰旗,秋瑾一陣激動過後,卻又慢下了腳步,犯起了躊躇。就這麼進城,就這麼找到革命軍,就這麼去投奔,好象,好象不是那麼容易吧?如果是一個男子也還罷了,參軍當兵很正常;自己一個女人,又沒人引薦,革命軍會收嗎?

這就看出復興會在發展擴充的特點了,國內緊、嚴,國外分會則很寬鬆。在國外,分會的地址差不多是公開的,又有公開的喉舌媒體,想找到很容易,想加入也不困難;在國內,那可都是秘密的,只有復興會的人來發展你,你想加入卻不得其門而入。

就象在商團、民團,很多復興會會員並不暴露身份,他們負責觀察,負責考驗,只有覺得合乎要求的纔去接觸,再視情況來決定是否發展新會員。而象陳文強、萬福華等高層人物,根本不與普通會員打交道,普通會員也根本不知道他們的身份。

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保密,即便在商團、民團中復興會會員暴露,陳文強和萬福華也能以失察搪塞,以復興會太狡猾,秘密滲透太厲害爲藉口,把自己撇清。

所以,象秋瑾、姚洪業這樣想加入復興會的,最好的辦法便是去海外分會,比如東京、新加坡、河內等等,或者老實工作、積極進步,等復興會找到你的頭上。這樣做自然是沒有錯的,若是普通人都能輕易地找到復興會,那清廷的密探都是死人不成?

………

第66章 慶生第191章 無題第69章 工會設想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運動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29章 迫走地痞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34章 猶太人第284章 大敵——日本第191章 無題第7章 上海大江湖第281章 載譽而歸,海南建設第207章 憲政會第25章 勒索投資,強買強賣第5章 刮目相看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56章 無情殺戮第88章 提前避禍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44章 復興會會議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第49章 銷售網點,一炮打響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6章 安頓託付第19章 心死,追人第74章 讀心,工廠第154章 艾米麗的請求,合作的前景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90章 廣州第19章 心死,追人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102章 一槍第250章 總統入京,國會多數第152章 先機,北辰的設想第146章 遇舊識,痛飲?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208章 經濟、金融戰爭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44章 豁然開朗,缺助手第199章 武昌第254章 公路發展,溫存第92章 天涯海角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15章 煽風點火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第229章 戰局逆轉,戰略轉向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41章 鼠有鼠道,家中有變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194章 財政困難是關鍵第10章 麻皮金榮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159章 無題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10章 麻皮金榮第259章 計議不定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179章 展望:既艱苦又樂觀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14章 衝突起第7章 上海大江湖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58章 安排託付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17章 觸痛,招聘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75章 雨夜閃電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
第66章 慶生第191章 無題第69章 工會設想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運動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29章 迫走地痞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34章 猶太人第284章 大敵——日本第191章 無題第7章 上海大江湖第281章 載譽而歸,海南建設第207章 憲政會第25章 勒索投資,強買強賣第5章 刮目相看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56章 無情殺戮第88章 提前避禍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44章 復興會會議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第49章 銷售網點,一炮打響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6章 安頓託付第19章 心死,追人第74章 讀心,工廠第154章 艾米麗的請求,合作的前景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90章 廣州第19章 心死,追人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102章 一槍第250章 總統入京,國會多數第152章 先機,北辰的設想第146章 遇舊識,痛飲?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208章 經濟、金融戰爭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44章 豁然開朗,缺助手第199章 武昌第254章 公路發展,溫存第92章 天涯海角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15章 煽風點火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第229章 戰局逆轉,戰略轉向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41章 鼠有鼠道,家中有變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194章 財政困難是關鍵第10章 麻皮金榮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159章 無題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10章 麻皮金榮第259章 計議不定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179章 展望:既艱苦又樂觀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14章 衝突起第7章 上海大江湖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58章 安排託付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17章 觸痛,招聘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75章 雨夜閃電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