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要挾

李澤顯得很平靜,只有些驚奇於自己現在的價值。看起來自己這一百來斤,比自己所認爲的還要重要許多了,要不然,不會有這麼大人物,想要取自己的性命。所以他也很坦然,蝨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一個節鎮要殺他,和十個節鎮要殺他,並沒有多大的區別。左右到時候都是一個個懟回去就完了。

但福王李忻卻是惱火不已。

盧龍人千里迢迢派出死士要殺死李澤。

田承嗣不但暗中提供幫助,更是提供了自家精銳親自加入來刺殺李澤。

宣武朱溫,雖然沒有出動兵馬,但卻動用了極有價值的暗線截取了李澤的求援線,如果不是另一封走私人渠道的求援信抵達了李忻的手中,只怕到現在,他都還懵然不知。

爲什麼要殺李澤?

無處乎現在李澤關乎着北地的平安。李澤的存在,能讓成德,橫海等地重新擰成一股繩,李澤的存在,可以成爲朝廷扼制張仲武的一個有力的手段。

而這些想殺李澤的人,心思便也一目瞭然了。

他們唯恐天下不亂啊!

天下不亂,他們便沒有機會,只有天下亂了,他們纔可以從中謀利,希圖從亂局之中分得一杯羹,獲取最大的利益。

如果不是這一次自己防禦使府的那名負責文書收發的官員因爲這件事而暴露了他的存在,李忻還真不知道,那些節鎮的滲透竟然到了如此地步。這個是被發現了,那還有沒有其它人呢?

一想到這一點,李忻便憤怒之極。堂堂的東都防禦使,竟然被人滲透到如此地圖而毫無所覺,那是不是在某個節點之上,那些別有用心潛伏在自己身邊的人,會不會對自己也來一個致命一擊呢?

李忻不寒而慄。

千防萬防,家賊難防。

看起來,必須要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洗了,這一次,便是一個最好的契機。

宣武也好,魏博也罷,他們可都是在自己的家門口。不像盧龍,雖然強悍,但卻遠在北地,在他的身邊,還有河東節度使高駢,還有成德,橫海在制約着他。但如果魏博與宣武也同時發難的話,李忻簡直不敢想象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

駐防東都的五萬神策軍,能不能擋得住魏博抑或是宣武的進攻?李忻是一點把握也沒有。大唐極盛之時,朝廷掌控的軍隊,都是最爲精銳的,而地方上的武裝,在朝廷禁軍面前,毫無疑問都是戰五渣。但時易勢移,現在情形早就倒轉過來了,像魏博,宣武這些節鎮的兵馬的強悍,早就超過了朝廷的直屬兵馬了。

將石毅的供狀遞還給了李澤,李忻問道:“這個石毅,現在怎麼樣了?”

“他招供的條件,便是我給他一個痛快。”李澤倒也沒有隱諱,直截了當地對李忻道。

原本以爲李忻會不太高興,豈料李忻卻是讚賞地點了點頭:“殺了好,殺了好。真把他交到朝廷手中,他亂說一氣的話,必然又要引起天大的風波。回頭我把府裡的那個混帳也一刀殺了,不但要殺了他,更要將他全家斬盡殺絕,也算是給某些人的一個警告。”

這是李忻的內部事務,李澤倒是不便多言了。

“只是這樣一來,大將軍你可就要吃一點虧了。”李忻有些歉然地看着李澤道:“但這件事情,我會秘折向陛下說明,陛下也一定會給大將軍補償的。”

李澤微笑點頭,補償?當然是要的,不給他也要討要的。

其實李澤拿到石毅的供狀,其本意就是用來要挾朝廷一下,你要是不大大地給我一份補償,那我就把這件事情張揚出去,到時候不管是田承嗣也好,還是其它人也罷,但凡涉及到這件事裡面的官員,自然會人人自危。

人人自危之下,會做出一些什麼事情,那可就說不定了,指不定便會有人鋌而走險,學一學張仲武,來一個舉旗謀反。

這對於朝廷來說,是不能承受之重。一個張仲武便已經讓他們焦頭亂額,如果再多來上那麼一兩個,只怕整個人都要糊了。

這是一筆糊塗帳,只要蓋子還沒有被掀開,那大家便在帷幕之下各自謀劃,盡顯神通,看誰的手段更加高妙。

一旦掀開了蓋了,那可真就要圖窮匕現了。

朝廷自然不願意出現這樣的局面,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盧龍的張仲武。幹掉了張仲武,北地自然穩定,而滅掉張仲武,又能對其它節鎮起到震懾作用。

張仲武現在算是最強的節鎮了吧?他敢謀反,也難免身死族滅的下場,其它人可以想想自己的實力有沒有張仲武強悍。如果沒有,那還是老老實實的挾起尾巴做人,規規紀紀地舉着大唐的旗幟繼續這樣苟且下去吧!

而要達到這樣的一個局面,李澤,就是重中之重,是這個大局裡,不可或缺的那一個人。

李忻這才鬆了一口氣,先前,他還生怕李澤年輕氣盛,這一次吃了這麼大一個虧,心腹麾下死傷慘重,一定會憋不住這口氣要討一個說法呢?他如果真要這麼做,朝廷可就坐臘了。一方面是朝廷必須要拉攏的北地重臣,一方面卻又必須要穩住以保大唐疆域,特別是核心重地穩定的大局,那才真是無法取捨呢!

現在李澤同意了他的要求,他看着李澤的眼神不由顯得更是親切了一些。王鐸說得不錯,這個李澤,真是有可能成爲大唐的股肱重臣的呢!王鐸在成德呆了近一個月,對李澤進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最後得出的結論便是此人才華橫溢,天生具有領袖的氣質,更重要的是人特別年輕,是屬於那種可以大力栽培,大施恩遇從而以收其心的人。

爲了說服朝廷上下,王鐸甚至還從李澤的身世入手,說明李澤此人對於恩義的重視。受人點滴之恩,必將涌泉相報。這便是王鐸對於李澤最後的論斷。

當然,王鐸不知道的是,爲了讓他對李澤形成這樣一個感觀,在他呆在成德的日子裡,李澤的麾下爲此付出了多少心力,提前安排了多少事情,哪怕是王鐸在行進路上的似乎一個很偶然的事情,都是他們精心安排的結果。

“大將軍深明大義,本王感動身受。”李忻發自內心地道:“大將軍風華正茂,有大將軍這等人才扶助大唐,我大唐江山無虞矣。”

“殿下謬讚了,李某可是愧不敢當。”李澤把手亂搖道:“只不過李澤自束手受教起,忠君愛國,那便是深入骨髓的,遙想當年我的第一位老師,只不過是一鄉間不得志的秀才,窮困潦倒,但與李某人說起我大唐過往的輝煌之時,卻仍是慷慨激昂,每每說到高潮處,雖然唾沫星子濺了李某人一身,但那種作爲一個大唐人的驕傲,卻仍然讓李某人記憶猶新啊!現如今,哪裡還有這種驕傲?從那時起,李某人便暗下決心,有朝一日,李某人定然要重現大唐輝煌,讓萬國來朝的景象再度重現,讓大唐旗幟所到之處,萬物俯首相迎,不敢稍有違逆!”

聽到李澤神采飛揚地說起盛唐之景,身爲宗室的福王李忻更是感同身受,幾乎要掉下淚來:“仗義每多屠狗輩,草莽之中有忠義啊。如今那麼多的地方重臣,一個個都是心懷不軌,一個鄉下窮秀才,卻仍懷如此忠義之心,當真讓人感慨,此人當重賞啊,特別是他教出了大將軍這樣的股肱之臣。”

李澤長嘆一聲:“可惜了,兩年之前,我的這位啓蒙恩師已經仙逝了。”

“好人不長命啊!”李忻也是唏噓不已。“不知此人還有後人嗎?”

“自然是有的。”李澤微笑道:“現在我啓蒙恩師的後人都在我麾下爲官,清正廉明,實爲一方能吏。”

“一定要好好照顧。”李忻感慨地道。

“那是自然。”

一邊的公孫長明倒是聽得目瞪口呆,這個啓蒙老師自然是有的,但是不是如李澤所說的這樣滿懷忠心就值得考究了,他有兩個兒子也是真的,不過據他所知,現在這兩個人都是忠義社的骨幹人員。對李澤忠心那是妥妥的,但對大唐朝廷是不是也如此忠心,那就不一定了。

看着李澤侃侃而談,瞎話張口就來,他不禁爲李忻默哀幾分鐘,說起來李忻也是能幹之輩,至少在皇室之中,甚少能找出像他這樣的人了,但坐在比他年輕了幾十歲的李澤面前,智商似乎有些不夠用啊!

李澤所做的這一切,無外乎都是在向朝廷表明一件事,我是大大的忠臣啊,要想北地穩定,迅速撲滅張仲武,要想威懾其它節鎮,那趕緊就讓我合鎮啊,讓我能儘快地將成德,橫海,振武整合成一體,好替朝廷滅了張仲武這個叛賊啊!

至於以後再怎麼辦,相信此刻的朝廷還想不了那麼遠。先渡過了眼前的難關再說以後吧,沒有當下,那有未來呢!

第一百七十三章:煩心的家事第二十七章:人面桃花第五百一十章:科舉(下)第八百三十五章:浙東浙西第一千一百七十章:反應第五百零四章:巧巧的媽媽生巧巧第三十四章:怒不可遏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你還算是一條漢子嗎第一千零二十五章:培訓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最後的努力第九百四十一章:領地(2)第三十七章:爲鷹或是爲雞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緩衝第八百四十七章:激盪(10)第一百五十七章:李澤的三光政策第四百零八章:樂極生悲第七百三十章:釣魚第三十三章:艱難的人生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膠着第五百二十二章:燕九請客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最後一面第八百七十六章:聲色俱厲第六百一十九章:天火計劃第四百章:能出兵否?第四百七十四章:送別第二百五十一章:宴請第九百九十九章:扮演第五百二十一章:喜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當街行兇第六百七十五章:我讓你投降第六百五十五章:兩件事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封海(4)第五百九十九章:江山代有才人出第四百三十章:襲殺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效忠誰的問題第六百七十章:準備戰鬥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藏刀第二百二十二章:開戰第二百八十二章:祭奠第三百九十七章:告一段落第九百二十七章:前奏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調整(1)第七百二十九章:家國情懷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談話(中)第一千一百二十章:講話第二百一十五章:事與願違第九百七十一章:後院起火(4)第五百八十章:勤奮的許子遠第四百三十三章:決意一搏第十三章:有想法的人第二百五十五章:條件第三百六十七章:大勝第四十九章:樣子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最清廉的官員第一百八十四:災害第二百五十四章:加封第六百八十七章:發配第二百六十五章:夏荷的歡喜第五十章:要殺便殺第一百三十章:一人之死所導致的戰略失敗第一千零四十九章:大將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逆轉第五百三十八章:處處碰壁第二十三章:交鋒第八百四十八章:激盪(11)第五百八十章:勤奮的許子遠第五章:一陣驚悚第六百零二章:戰亂河東第六百七十五章:我讓你投降第四百七十一章:問政第八百六十六章:意味深長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召見第一百四十二章:會合第四百六十六章:爭權第八百九十三章:弱國無外交第三十二章:新情況第五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同道競速第七百四十六章:水上佈局第三百三十八章:用人之道第四百九十二章:政改第一千一百零二章:第一個海外總督第一百四十章:升官第一千二百零一章:意難平第七百三十四章:憂心如焚第四十一章:昨日如朝露第一千一百四十章:大亂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絞殺第九百六十六章:認祖歸宗第七百四十九章:拍賣(上)第三十八章:踢上鐵板第四百九十三章:協調第四百九十章:市井間的大消息247:萬事俱備第三百八十八章:內戰爆發第七百九十八章:撤退第一千一百五十章:吐蕃亡第七百九十八章:撤退第四百零八章:樂極生悲第一百五十二章:能力與實力
第一百七十三章:煩心的家事第二十七章:人面桃花第五百一十章:科舉(下)第八百三十五章:浙東浙西第一千一百七十章:反應第五百零四章:巧巧的媽媽生巧巧第三十四章:怒不可遏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你還算是一條漢子嗎第一千零二十五章:培訓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最後的努力第九百四十一章:領地(2)第三十七章:爲鷹或是爲雞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緩衝第八百四十七章:激盪(10)第一百五十七章:李澤的三光政策第四百零八章:樂極生悲第七百三十章:釣魚第三十三章:艱難的人生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膠着第五百二十二章:燕九請客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最後一面第八百七十六章:聲色俱厲第六百一十九章:天火計劃第四百章:能出兵否?第四百七十四章:送別第二百五十一章:宴請第九百九十九章:扮演第五百二十一章:喜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當街行兇第六百七十五章:我讓你投降第六百五十五章:兩件事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封海(4)第五百九十九章:江山代有才人出第四百三十章:襲殺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效忠誰的問題第六百七十章:準備戰鬥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藏刀第二百二十二章:開戰第二百八十二章:祭奠第三百九十七章:告一段落第九百二十七章:前奏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調整(1)第七百二十九章:家國情懷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談話(中)第一千一百二十章:講話第二百一十五章:事與願違第九百七十一章:後院起火(4)第五百八十章:勤奮的許子遠第四百三十三章:決意一搏第十三章:有想法的人第二百五十五章:條件第三百六十七章:大勝第四十九章:樣子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最清廉的官員第一百八十四:災害第二百五十四章:加封第六百八十七章:發配第二百六十五章:夏荷的歡喜第五十章:要殺便殺第一百三十章:一人之死所導致的戰略失敗第一千零四十九章:大將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逆轉第五百三十八章:處處碰壁第二十三章:交鋒第八百四十八章:激盪(11)第五百八十章:勤奮的許子遠第五章:一陣驚悚第六百零二章:戰亂河東第六百七十五章:我讓你投降第四百七十一章:問政第八百六十六章:意味深長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召見第一百四十二章:會合第四百六十六章:爭權第八百九十三章:弱國無外交第三十二章:新情況第五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同道競速第七百四十六章:水上佈局第三百三十八章:用人之道第四百九十二章:政改第一千一百零二章:第一個海外總督第一百四十章:升官第一千二百零一章:意難平第七百三十四章:憂心如焚第四十一章:昨日如朝露第一千一百四十章:大亂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絞殺第九百六十六章:認祖歸宗第七百四十九章:拍賣(上)第三十八章:踢上鐵板第四百九十三章:協調第四百九十章:市井間的大消息247:萬事俱備第三百八十八章:內戰爆發第七百九十八章:撤退第一千一百五十章:吐蕃亡第七百九十八章:撤退第四百零八章:樂極生悲第一百五十二章:能力與實力